一种双扭簧以及自动穿戴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547发布日期:2020-05-26 17:1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扭簧以及自动穿戴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具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扭簧以及自动穿戴鞋。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子穿鞋的时候,先把前脚掌伸入鞋内,然后需要人弯腰下去,用手将后鞋帮勾起回弹,方便脚伸入鞋子,完成穿鞋动作。但后鞋帮无法有效地回弹,需要人弯腰穿鞋,若有些人在弯腰困难或者双手不方便伸到后鞋帮的时候,则无法完成穿鞋动作,导致穿鞋较为困难,需要别人辅助才能穿好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双扭簧以及自动穿戴鞋,能够让使用者穿鞋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扭簧,包括有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簧体、第一u型连杆、第二簧体、第二u型连杆,所述第一簧体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二簧体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该双扭簧放在鞋子的后鞋帮处,利用第一u型连杆抵住鞋底,第二u型连杆抵住后鞋帮顶部,则可以让人们在穿戴的鞋子的时候,踩踏后鞋帮,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蓄力,随后让前脚掌伸进去鞋子内部;当脚踝移动至后鞋帮内侧时,脚踝将不会踩踏后鞋帮,则双扭簧即将复位,第二u型连杆将会往上翻转,让后鞋帮回复原有形状,则可以在不需要用手勾起后鞋帮的情况下,完成穿鞋动作,达到了自动穿鞋的目的,让人们在穿鞋的时候不用弯腰便可以穿鞋,便于穿戴鞋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簧体内侧的扭臂通过所述第一u型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簧体内侧的扭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簧体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簧体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簧体和所述第二簧体均为盘式蚊香状的螺旋簧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穿戴鞋,包括上述的双扭簧、鞋底、设置在所述鞋底上的前鞋帮和后鞋帮,所述第一u型连杆与所述鞋底相抵,所述第二u型连杆的上部与所述后鞋帮的上部相抵。

有益效果:第一u型连杆与鞋底相抵,第二u型连杆与后鞋帮的上部相抵,则在使用者穿鞋的时候,用脚踩踏后鞋帮,让后鞋帮下降,让第二u型连杆下降,随后脚掌伸入鞋内部,直到脚踝抵达鞋底后,脚没有踩踏后鞋帮,则后鞋帮的上端将会在双扭簧的弹力下,随着第二u型连杆上升到初始位置,从而让使用者完成穿鞋动作,让使用者在不需要弯腰和用手勾起后鞋帮便可以完成穿鞋动作,方便使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鞋帮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双扭簧的内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型连杆固定在所述鞋底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双扭簧的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双扭簧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双扭簧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双扭簧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双扭簧的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动穿戴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一种双扭簧10,包括有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簧体11、第一u型连杆12、第二簧体13、第二u型连杆14,第一簧体11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第二簧体13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即第一簧体11的其中一个扭臂通过第一u型连杆12连接第二簧体13的其中一个扭臂,第二簧体13的另一个扭臂通过第二u型连杆14连接第二簧体13的另一个扭臂,则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双扭簧10。其中第一簧体11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第二簧体13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为的是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让第一u型连杆12所在的平面和第二u型连杆14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这样就可以方便第一u型连杆12和第二u型连杆14摆动,便于受力。则在使用的时候,将该双扭簧10的第一u型连杆12贴合鞋底20,第二u型连杆14顶起后鞋帮22的顶部,则在穿鞋的时候,人的脚可以踩下后鞋帮22,让后鞋帮22的上端下降,双扭簧10的第二u型连杆14下降,第一簧体11和第二簧体13蓄力,随后让前脚掌伸进去鞋子内部;当后脚跟移动至后鞋帮22内侧时,后脚跟将不会踩踏后鞋帮22,则双扭簧10即将复位,第二u型连杆14将会往上翻转,让后鞋帮22回复原有形状,则可以在不需要用手勾起后鞋帮22的情况下,完成穿鞋动作,达到了自动穿鞋的目的,让人们在穿鞋的时候不用弯腰便可以穿鞋,便于穿戴鞋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型连杆12和第二u型连杆14的形状与后鞋帮2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u型连杆12、第二u型连杆14、第一簧体11、第二簧体13由一根线材卷绕而成,然后首尾相连。连接方式可以用布料、皮料连接,或者直接焊接、打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簧体11内侧的扭臂通过第一u型连杆12连接第二簧体13内侧的扭臂。这样便可以让第一u型连杆12的长度较第二u型连杆14长度更小,而且受力面积更小,更好地贴合鞋底20,便于安装和受力。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簧体11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与第二簧体13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相等。这样设置可以让第一u型连杆12和第二u型连杆14的调节更加简单,便于制造。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簧体11和第二簧体13的中轴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便于第二u型连杆14的摆动,则可以方便后鞋帮22下降和上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所述第一簧体11和所述第二簧体13均为盘式蚊香状的螺旋簧体。即第一簧体11和第二簧体13的形状如盘式蚊香,为扁平状,则可以大大减少簧体的厚度,从而可以让第一簧体11和第二簧体13更好地塞入后鞋帮22上,减少后鞋帮22的厚度,让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参照图6,一种自动穿戴鞋,包括上述的双扭簧10、鞋底20、设置在鞋底20上的前鞋帮21和后鞋帮22,第一u型连杆12与鞋底20相抵,第二u型连杆14的上部与后鞋帮22的上部相抵。即为上述双扭簧10在鞋上应用的实施例,第一u型连杆12与鞋底20相抵,第二u型连杆14与后鞋帮22的上部相抵,则在使用者穿鞋的时候,用脚踩踏后鞋帮22,让后鞋帮22下降,让第二u型连杆14下降,随后脚掌伸入鞋内部,直到后脚跟抵达鞋底20后,脚没有踩踏后鞋帮22,则后鞋帮22的上端将会在双扭簧10的弹力下,随着第二u型连杆14上升到初始位置,从而让使用者完成穿鞋动作,让使用者在不需要弯腰和用手勾起后鞋帮22便可以完成穿鞋动作,方便使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后鞋帮22设置有用于容纳双扭簧10的内腔。则双扭簧10安装在后鞋帮22的内腔内,让第一u型连杆12撑到鞋底20,让第二u型连杆14可以撑到后鞋帮22的上端,让后鞋帮22具有一个钢丝骨架,让后鞋帮22在被踩踏的时候不易变形,便于在脚掌全部伸入鞋子上的时候进行回弹,完成穿戴动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让双扭簧10的受力更好,第一u型连杆12固定在鞋底20上。而且第二u型连杆14也可以直接与后鞋帮22直接固定,便于同升同降,方便使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