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2058发布日期:2020-05-29 12:02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



背景技术:

在生命科学及化学实验室,手是实验人员受伤率最高的部位,手套是科研实验工作中的必备防护用品,具有隔离病菌防渗透的保护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科研人员所佩戴的手套多为传统医用手套。

但传统医用手套未能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标要求,存在如下缺陷。

1、渗透防护性能差。传统医用手套材料单一、结构疏松、渗透率高。实验操作过程中,整个实验过程持续数小时甚至一整天,手套也需要佩戴数小时到一整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接触有害试剂,试剂沾到手套上由于传统手套渗透率较高导致试剂渗透进手套内,沾到科研人员的手部皮肤,造成皮肤的伤害,轻者皮肤干燥、起皮、刺痒,重者出现红肿、疱疹等,日积月累对科研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难分正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添加溶剂、药物、蛋白、细菌以及化学试剂等需要时间溶解、穿透、结合、反应等过程,在操作过程中科研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回休息室等时间,因此,存在手套反复脱戴的现象。传统医用手套正反面难以区分,经常发生手套戴反事件,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到皮肤上,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危害科研人员健康。有关报道显示,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患癌率、畸胎率明显高于基础教学工作者。

3、佩戴舒适性差。传统无粉医用手套不透气闷汗,长时间的实验操作往往会导致实验人员手部大量出汗,降低实验人员的穿戴舒适性,影响操作性。其中一些,有粉医用手套虽然能够吸附一定的汗液,但粉尘对实验造成污染使实验结果有误差,影响实验准确性。

4、破损率高。传统医用手套由于材料韧性差,在穿脱过程中极易拉拽破损,常常发生手套还未使用就被废弃的现象,造成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渗透防护性能差、难分正反、舒适性差以及破损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包括用于穿戴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涂覆设置于所述中层内侧的高分子水凝胶,所述中层的材质为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所述外层为涂覆于所述中层外侧的颜色涂层,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的颜色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手掌部和与手掌部连通的手指部,在所述手指部的指腹部位外侧设有条状的防滑纹。

进一步地,在手掌部的手背部位外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呈三角状。

进一步地,所述手掌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手掌进出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设有松紧环。

进一步地,在所述手掌部的开口处设有向外凸出的胶合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手掌部的手背部位设有用于分辨左右手的辨识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渗透防护性能好。内层采用高分子水凝胶,中层采用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内层和中层结合,降低了渗透率,避免危害医护人员或科研人员的双手健康。

2、区分正反面。外层和内层的颜色不同,避免在科研实验中因戴反手套而导致的细菌感染或生物化学试剂危害皮肤的情况。

3、舒适性好。中层采用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使的手套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抗褶皱性能;内层采用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极佳的亲水性,增强吸附长时间佩戴手套所产生的汗水的能力,减少了穿戴过程中汗液的产生量。

4、破损率低。

中层采用了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抗刺破、抗摩擦性能,内层采用了高分子水凝胶,中层和内层结合的双层结构更增强手套韧性,降低了破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3、5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左手、手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分层结构示意图(断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左手、手心);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左手、手背)。

图中:1-内层,2-中层,3-外层,4-防滑纹,5-凸起,6-胶合部,7-辨识部,8-手掌部,9-手指部,10-松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包括用于穿戴的本体,本体和现有常用的手套的形状类似。本体主要由三层结构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内层1、中层2和外层3。内层1为涂覆设置于中层2内侧的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极佳的亲水性。中层2的材质为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抗刺破、抗摩擦性能。外层3为涂覆于中层2外侧的颜色涂层,外层3与内层1的颜色不同,通过颜色差,可以分辨手套的正反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首先,内层1采用高分子水凝胶,中层2采用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内层1和中层2结合,降低了渗透率,渗透防护性能好,避免危害医护人员或科研人员的双手健康;其次,外层3和内层1的颜色不同,易于区分手套的正反面,避免在科研实验中因戴反手套而导致的细菌感染或生物化学试剂危害皮肤的情况;再次,中层2采用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使的手套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抗褶皱性能;内层1采用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极佳的亲水性,增强吸附长时间佩戴手套所产生的汗水的能力,减少了穿戴过程中汗液的产生量,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最后,中层2采用了水性聚氨酯改性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抗刺破、抗摩擦性能,内层1采用了高分子水凝胶,中层2和内层1结合的双层结构更增强手套韧性,降低了破损率。

此外,内层1和中层2的材料均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提高了手套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和生物安全防护性能的同时,也为手套的回收处理提供便利,减少环境污染。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实施例2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防止外层3褪色后不易辨识手套的正反面,本体包括手掌部8和与手掌部8连通的手指部9,在手指部9的指腹部位外侧设有条状的防滑纹4,在手指部9的指腹部位的内侧没有防滑纹4的设计,防滑纹4即用于加强指腹部位的摩擦力,又用于辨识手套的正反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手掌部8的手背部位外侧设有凸起5,凸起5呈三角状。当防滑纹4位于指腹部位,与设备或试剂接触,摩擦或俯视导致防滑纹4不易识别,此时可根据凸起5来分别手套的正反面。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手掌部8的一端设有用于手掌进出的开口,在开口处设有松紧环10。在手掌部8的开口处设有向外凸出的胶合部6,胶合部6为边长0.5厘米的压实了的等边三角形,附着于松紧环10上。胶合部6可以通过热压工艺成型.其中,所谓的向外凸出指的是:左手的手套,胶合部6向左凸出;右手的手套,胶合部向右凸出。通过胶合部6,实现手套的正反面的区分。胶合部6不影响开口的大小,不影响手套的穿戴及使用。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实施例5提供的新型实验室防护手套,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在手掌部8的手背部位设有用于分辨左右手的辨识部7。在辨识部7上,可写有“左”、“右”字样,或者写有“l”、“r”字母。通过辨识部7,可以有效地区分手套的左右手,避免左右反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