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008发布日期:2020-07-10 15:47阅读:131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



背景技术:

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0万吨,消费量在60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0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手套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一般来说,不可降解的塑料手套对地球的危害包括有:1.塑料手套回收价值较低,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手套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2.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手套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手套,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4.塑料手套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手套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焚烧(热能源再生)或再加工制造(制品再生)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会造成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手套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手套代品,因此可降解手套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可降解手套的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随着技术的发展,pbat等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在很多国家已经明令要求使用可降解手套,但是,现有的可降解手套还具有如下缺失:其一手套质地过于柔软,挺度低、硬度低,且滑度差,易粘手,不方便使用;其二、手套拉伸强度较差,易断裂;其三、土壤环境或潮湿环境下的降解速度仍然较慢,难以达到降解期限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质地挺度和硬度较高、滑度好、不易粘手、便于使用、拉伸强度好、不易断裂,且在土壤环境或潮湿环境下的降解速度非常快的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包括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所述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第一pbat膜层、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第二pbat膜层、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所述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5~5.1μm,所述第一pbat膜层的厚度为2.6~3.0μm,所述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的厚度为10.0~11.0μm,所述第二pbat膜层的厚度为2.6~3.0μm,所述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5~5.1μ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包括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所述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pbat膜层、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所述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5~5.1μm,所述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4~4.8μm,所述pbat膜层的厚度为8.5~9.1μm,所述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4~4.8μm,所述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的厚度为4.5~5.1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的最外层和最内层为pbat与pla共混膜层,pbat与pla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性,pbat拉升强度好,pla具有较高的硬度,使得手套整体挺度和硬度较高、滑度好、不易粘手、便于使用;其二、本实用新型在最外层与最内层之间设置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两pbat膜层,或者在最外层与最内层之间设置两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一pbat膜层,pbat膜层,能进一步提升手套的整体韧性,使手套整体拉伸强度非常好,不易断裂,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能大幅提升手套的生物降解性,在土壤环境或潮湿环境下的降解速度非常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手套正面部或手套背面部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手套正面部或手套背面部的剖视图。

图中:100.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1.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2.第一pbat膜层;3.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4.第二pbat层;5.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6.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7.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8.pbat膜层;9.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10.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100,包括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所述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1、第一pbat膜层2、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3、第二pbat膜层4、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5;所述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1的厚度为4.5~5.1μm,优选为4.8μm;所述第一pbat膜层2的厚度为2.6~3.0μm,优选为2.8μm;所述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3的厚度为10.0~11.0μm,优选为10.5μm;所述第二pbat膜层4的厚度为2.6~3.0μm,优选为2.8μm;所述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5的厚度为4.5~5.1μm,优选为4.8μm。

在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1中,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占膜层重量的80%,pla(聚乳酸)占膜层重量的20%;在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5中,pbat占膜层重量的80%,pla(聚乳酸)占膜层重量的20%,这样能大幅提高手套挺度和硬度;在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3中,淀粉占膜层重量的20%,pbat占膜层重量的80%。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3所示,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100,包括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所述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6、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7、pbat膜层8、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9、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10;所述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6的厚度为4.5~5.1μm,优选为4.8μm;所述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7的厚度为4.4~4.8μm,优选为4.6μm;所述pbat膜层8的厚度为8.5~9.1μm,优选为8.8μm;所述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9的厚度为4.4~4.8μm,优选为4.6μm;所述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10的厚度为4.5~5.1μm,优选为4.8μm。

在第一pbat与pla共混膜层6中,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占膜层重量的80%,pla(聚乳酸)占膜层重量的20%;在第二pbat与pla共混膜层10中,pbat占膜层重量的80%,pla(聚乳酸)占膜层重量的20%,这样能大幅提高手套挺度和硬度;在第一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7中,淀粉占膜层重量的20%,pbat占膜层重量的80%;在第二淀粉与pbat共混膜层9中,淀粉占膜层重量的20%,pbat占膜层重量的80%。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的加工方法如下:首先将五层膜层的材料都调配好;然后将五层膜层的材料在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在挤出机模头处,在130℃-140℃熔融状态下,五层膜层结合在一起,形成带状膜;接着将带状膜依次切断成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形状一致;最后将手套正面部及手套背面部叠在一起,将边缘处热封成型,完成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环保手套的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