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8741发布日期:2021-04-16 21: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护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减轻对穿戴者的五指中的任意一指产生的负担的护具。


背景技术:

2.作为手关节用的护具,例如公开有专利文献1、2所示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手关节护具10具备:第一锚固部2,其使该筒状针织物紧固于穿戴者的前臂;第二锚固部3,其供穿戴者的第一手指21插通,并环绕与该第一手指21的近节指骨21b对应的部分;由螺旋状的针织物构成的第一支撑部4,其编成在第一锚固部2及第二锚固部3之间,从穿戴者的手掌侧的第二锚固部3经由穿戴者的手背侧而通过与穿戴者的豌豆骨26对应的部分,之后经由穿戴者的手掌侧而延伸至穿戴者的手掌侧的第一锚固部2;以及基体布料部1,其是筒状针织物中的除第一锚固部2、第二锚固部3以及第一支撑部4以外的针织物,该针织物的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
3.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中,手关节护具10具备:第一锚固部2,其使筒状针织物紧固于前臂;第二锚固部3,其使筒状针织物紧固于手掌及手背;通孔锚固部11,其以大致呈圆形形状的贯通孔的方式形成于筒状针织物中的第二锚固部3附近,并供第一手指插通;以及支撑部4,其以横跨与腕掌关节对应的部分地沿筒状针织物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编成在筒状针织物的正面以及/或者背面侧,且与第一锚固部2及通孔锚固部11连结来支撑手关节,第一锚固部2在筒状针织物的周向上的伸缩阻力比基体布料部1在筒状针织物的周向上的伸缩阻力大,支撑部4在筒状针织物的长度方向上的伸缩阻力比基体布料部1在筒状针织物的长度方向上的伸缩阻力大。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04139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43496号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9.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由于供穿戴者的第一手指插通的第二锚固部在筒状针织物形成切缝,将裁断缘向筒状针织物的内侧翻折,并由缝纫机进行缝制,所以缝制部分刺激穿戴者的第一手指表面,导致穿戴感不好。
10.并且,记载有也可以不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缝制而通过编织来编成该缝制部分的内容,但通过编织来另外编成第二锚固部是极其困难的,即使能够编成,也会变得非常复杂且制造效率差。
11.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虽然能够提高手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对手关节产生的负担,但并不能通过抑制手腕的内转、外转的动作、手指在指间关节处的屈伸动作来减轻对手腕、支撑任意一指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
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护具,该护具能够使穿戴者的手关节变得稳定,并且能够减轻对支撑任意一指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4.本发明的护具具备:第一锚固部,其形成于筒状布料的一端侧,使上述筒状布料紧固于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第二锚固部,其通过将上述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两点连结而形成,使上述环绕部分至少成为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部;以及第一支撑部,其被支撑在上述第二锚固部与上述第一锚固部之间,对插通于五指中的较小的开口部的任意一指进行支撑。
15.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具备形成于筒状布料的一端侧并使上述筒状布料紧固于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的第一锚固部、通过将上述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两点连结而形成并使上述环绕部分成为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部的第二锚固部、以及被支撑在上述第二锚固部与上述第一锚固部之间并对五指中插通在较小的开口部中的任意一指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所以起到能够利用第一支撑部来减轻对穿戴者的手腕、手指产生的负担的效果。尤其是,通过抑制任意一指的指间关节处的屈伸动作,起到能够减轻对支撑该任意一指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从而抑制腱鞘炎等炎症的效果。
16.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上述第二锚固部通过将上述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两点连结而形成。
17.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第二锚固部通过将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两点连结而形成,所以起到能够实现作为锚固部的功能、并且仅通过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形成大小不同的开口部的效果。
18.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上述第二锚固部形成为处于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掌指关节与近位指关节或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
19.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上述第二锚固部形成为处于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掌指关节与近位指关节或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所以利用第一支撑部,对任意一指的掌指关节与近位指关节或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施加从手掌侧向手背侧支撑该任意一指的张力,起到能够减轻对任意一指的手掌侧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的效果。
20.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上述第一支撑部从上述第二锚固部的附近起通过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一侧面以及/或者另一侧面而支撑于第一锚固部。
21.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上述第一支撑部从上述第二锚固部的附近起通过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一侧面以及/或者另一侧面而支撑于第一锚固部,所以起到能够使穿戴者的任意一指变得稳定并且对任意一指在手背侧施加充足的张力的效果。
22.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从上述第二锚固部至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手背侧的掌指关节为止的对应的区域由与上述第一支撑部相比至少在上述筒状布料的长度方向上伸缩阻力较小的布料形成。
23.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从上述第二锚固部至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的手背侧的掌指关节为止的对应的区域由与上述第一支撑部相比至少在上述筒状面料的长度方向上伸缩阻力较小的面料形成,所以起到不会超过需要地紧固于穿戴者的任意一指、能够提高穿戴感的效果。
24.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上述任意一指为第一手指,上述护具具备对与穿戴者的第
五手指的外侧对应的区域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
25.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上述任意一指为第一手指,并且护具具备对与穿戴者的第五手指的外侧对应的区域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所以除了第一手指变得稳定之外,也稳定地支撑第五手指侧,从而起到能够减轻施加给整个手的负担的效果。即,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从两侧支撑手腕,抑制手腕的内转、外转的动作,从而能够抑制手腕的腱鞘炎等炎症。
26.本发明的护具构成为,由第二锚固部形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上述开口部中较大的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二锚固部起在上述较大的开口部的周缘处朝向与上述第二锚固部对置的位置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或向手腕侧弯曲。
27.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由第二锚固部形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上述开口部中较大的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二锚固部起在上述较大的开口部的周缘处朝向与上述第二锚固部对置的位置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或向手腕侧弯曲,所以起到例如能够顺畅地进行键盘等指尖的操作的效果。尤其是,通过使开口部向手腕侧弯曲来形成,能够使开口部的缘部沿拇指球的表面紧贴,从而起到提高穿戴者的穿戴感并且能够进行稳定的佩戴的效果。
28.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由上述第二锚固部形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上述开口部中较小的开口部至少比上述筒状布料中的上述第一锚固部的侧面更向该筒状布料的外侧方向扩张。
29.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由第二锚固部形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上述开口部中较小的开口部至少形成于比上述筒状布料中的上述第一锚固部的侧面更向该筒状布料的外侧方向扩张的区域,所以例如在穿戴者的第一手指插通在较小的开口部中的情况下,通常,穿戴者的第一手指在伸长时向手背侧翘曲,扩张部形成为能够与该第一手指的翘曲抵接,从而能够提高穿戴者的穿戴感。
30.并且,例如,在穿戴者的第二手指~第五手指中任一个插通在较小的开口部中的情况下,相对于插通在该较小的开口部的一指而朝向手背侧的张力增大,起到能够将该一指支撑于手背侧的效果。
31.本发明的护具优选为,上述第二锚固部通过在将上述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内侧的至少两点粘接的状态下从外侧缝制来形成。
32.这样,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第二锚固部通过在将筒状布料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内侧的两点粘接的状态下从外侧缝制来形成,所以起到能够防止将环绕部分的两点缝制后的缝线与穿戴者的手指接触而损害穿戴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六面视图。
34.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一图。
35.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二图。
36.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三图。
37.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一图。
38.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二图。
39.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第三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41.以下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42.使用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护具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护具的六面视图,图2至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图。此外,虽然图1中省略了后视图,但后视图是将主视图左右反转后的图。
43.本实施方式的护具主要是手指用的护具,减轻五指中任意一指(例如,第一手指)的负担。图1至图4中,手指用护具10是以下护具:例如由通过织袜机(例如罗纳蒂公司制的编织机种)以圆编方式编织成的筒状针织物构成,紧贴于穿戴者的体表来辅助穿戴者的手、第一手指的动作,并且减轻对穿戴者的手、手指产生的负担。
44.手指用护具10将表面纱、反面纱以及橡胶纱作为针织纱,对于用平针编织、罗纹编织、集圈编织、浮线编织或者毛圈编织等编成的针织物以及基体布料部1,通过实施不同的编织来具备束缚功能等所希望的功能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体布料部1是用集圈编织编成的针织物(以下,称为集圈针织物)。
4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手指用护具10由通过圆编方式编织成的筒状针织物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但除了圆编以外,也可以通过经编或缝制来形成,并且,筒状针织物除了针织物以外,也可以是纺织物,它们所使用的纱除了天然纤维以外,还可以由化学纤维等形成。
46.手指用护具10具备第一锚固部2,该第一锚固部2环绕筒状针织物的一端(上端10a)地编成,使手指用护具10紧固于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该第一锚固部2编织成:在手指用护具10(筒状针织物)的圆周方向h上的伸缩阻力比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圆周方向h上的伸缩阻力大。即,在将从未对原材料赋予伸长的状态起赋予一定的伸长的情况下的张力设为f、将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周向h上的张力设为f
h1
、并将手指用护具10的第一锚固部2在周向h上的张力设为f
h2
的情况下,优选第一锚固部2与基体布料部1相比在手指用护具10的周向h上具有较强的紧固力,即具有f
h2
>f
h1
的大小关系。
47.具体而言,第一锚固部2通过成为袋状编织的双重构造,或者通过成为以鹿皮斑纹编织方式编织成的针织物(以下,称为鹿皮斑纹针织物),与集圈针织物的基体布料部1相比,能够增大在手指用护具10的周向h上的伸缩阻力。
48.此外,鹿皮针织物表示在线圈横列方向及线圈纵列方向上,平针编织和集圈编织(在某个线圈横列上不使针眼脱出,在之后的线圈横列上使多个线圈脱出的组织)交替或者每隔数线圈横列地出现的针织物。因此,在第一锚固部2中,通过并用平针和集圈,能够在针织物的表面形成隆起、透眼,从而表现出如鹿皮斑纹那样的网眼花纹。
49.这样,第一锚固部2环绕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地编成,在手指用护具10的周向h上的伸缩阻力比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周向h上的伸缩阻力大,由此能够将手指用护具10固定于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抑制在手关节进行掌屈时或者手指进行屈伸动作时手指用护具10的上端10a的下滑或上滑。并且,第一锚固部2支撑下述的第一支撑部4,也作
为该第一支撑部4的锚固部发挥功能。
50.手指用护具10通过将筒状针织物的另一端(下端10b)的开口部向筒状针织物的内侧翻折并用缝纫机进行缝制,来形成在从正面观察时呈s字状的折边部分12。具备第二锚固部3,该第二锚固部3将所形成的折边部分12中的环绕部分的两点进行缝合,利用该缝合使下端10b的开口部成为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部(开口部12a、12b)。此时,在将折边部分12的内侧的两点粘接的状态下,通过从折边部分12的外侧进行缝制来形成第二锚固部3,能够防止缝制后的缝线与穿戴者的手指直接接触而损害穿戴感。
51.如图2至图4所示,该第二锚固部3形成为佩戴于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利用下述的第一支撑部4的张力,容易在第一手指扩张的方向(手腕外转的方向(扩张方向x))上作用力。此时,例如,当第二锚固部3位于比第一手指的指间关节更靠指尖的位置时,用于使手腕外转的张力难以有效地作用。并且,当第二锚固部3位于第一手指的掌指关节的位置时,第一支撑部4的张力在第一手指闭合的方向上作用而成为相反的效果。因此,优选第二锚固部3位于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
52.开口部12a是用于供穿戴者的第一手指插通的开口部,开口部12b是用于供穿戴者的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第二手指(示指、食指)、第三手指(中指)、第四手指(无名指)、第五手指(小指))插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以使供第一手指插通的开口部12a比供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插通的开口部12b小的方式决定第二锚固部3的缝合位置。
53.开口部12a具有比第一锚固部2的侧面更向筒状针织物的外侧方向扩张的扩张部12c。此外,该扩张部12c既可以在形成筒状针织物的过程中编成,也可以通过利用针织物的伸缩性来形成。并且,也可以通过裁断布料来形成扩张部12c。通常,穿戴者的第一手指在伸长时向手背侧翘曲,扩张部12c形成为能够与该第一手指的翘曲抵接,从而能够提高穿戴者的穿戴感。
54.并且,供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插通的开口部12b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或者向手腕侧弯曲地形成。假设在开口部12b并未像这样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缝制的情况下,穿戴者的手指用护具10的下端10b有可能限制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的动作,从而有可能妨碍个人计算机的键盘操作等。然而,通过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缝制开口部12b,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能够自由动作,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作业。
55.另外,在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向手腕侧弯曲地形成开口部12b的情况下,开口部12b的缘部能够沿穿戴者的拇指球23的表面而提高穿戴感,并且即使在使第一手指向手掌侧弯折的情况下,也不会在拇指球23与针织物之间产生空间,能够紧贴地穿戴。这样,通过在开口部12a形成扩张部12c,并且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或者向手腕侧弯曲地形成开口部12b,从而折边部分12在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s字状,能够实现上述那样的穿戴感的提高。
56.第一支撑部4从第二锚固部3附近起通过穿戴者的第一手指中的自一方的侧面至根部分为止的区域(第一手指中的手背侧的侧面及根部分的区域,以下称为第一区域)24a
以及/或者自另一方的侧面至根部分为止的区域(第一手指中的手掌侧的侧面及根部分的区域,以下称为第二区域)24b而支撑于第一锚固部2,从而将穿戴者的第一手指支撑于该第一手指扩张的方向(手腕外转的方向(扩张方向x))。即,在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处的第一锚固部2的附近支撑第一支撑部4的一端侧,并且在第二锚固部3的附近支撑另一端侧。此外,第一支撑部4可以将一端侧直接连结于第一锚固部2来形成,也可以形成为隔开一个或多个线圈横列(第一锚固部2的支撑力所影响的范围内)地被支撑。同样,可以将另一端侧直接连结于第二锚固部3来形成,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二锚固部3的附近(第二锚固部3的支撑力所涉及的范围内)被支撑。
57.该第一支撑部4编织成: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阻力比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阻力大。即,在将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长度方向l上的张力设为f
l1
、将手指用护具10的第一支撑部4在长度方向l上的张力设为f
l2
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4与基体布料部1相比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具有较强的紧固力,即具有f
l2
>f
l1
的大小关系。
58.具体而言,通过将第一支撑部4设为并用了集圈编织和添纱编织的针织物(以下,称为集圈编织、添纱针织物),与集圈针织物的基体布料部1相比,能够增大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阻力。
59.此外,在集圈编织、添纱针织物中,除了集圈编织的基底针织纱以外,还添加其它针织纱(例如仿毛尼龙纱)来进行给纱,从而适度地抑制第一支撑部4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并且在第一支撑部4与基体布料部1的边界处切割其它针织纱(切割凸起)。
60.并且,第一支撑部4从第二锚固部3附近起通过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区域24a而支撑于第一锚固部2,从而在使手掌朝向横向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区域24a侧支撑并防止第一手指因脱力而向下方下降的情况。即,通过将该第一手指向上方抬起,能够减轻对支撑第一手指的关节、肌肉产生的负担。另一方面,第一支撑部4从第二锚固部3附近起通过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二区域24b而支撑于第一锚固部2,从而在使手掌朝向横向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二区域24b侧支撑并防止第一手指因脱力而向下方下降的情况。即,将该第一手指向上方抬起,能够减轻对支撑第一手指的关节、肌肉产生的负担。
61.尤其是,通过将第一支撑部4配设为从第二锚固部3附近起通过第一区域24a及第二区域24b并呈y字状、v字状或者u字状等作为将其它第一手指的外侧部分拆下的各种形态、例如使分别通过手背侧及手掌侧的区域不结合而形成为两条线的形态等来支撑于第一锚固部2,在使手掌朝向横向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将第一手指向上方抬起,从而能够减轻对支撑第一手指的关节、肌肉产生的负担,并且手指用护具10的正面侧及背面侧成为对称的关系,能够兼用作左手用及右手用的护具。
62.在第一支撑部4中,从第二锚固部3至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手背侧的掌指关节为止的对应的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由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编成。此外,作为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例如可以是与基体布料部1相同的布料,也可以是伸缩阻力比基体布料部1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这样,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由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编成,从而在用缝纫机缝制折边部分12时进行针织物进给,能够更可靠地形成与第一手指的翘曲相适应的扩张部12c。
63.此外,假设即使在由伸缩阻力与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相同的布料来编成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的布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缝制折边部分12时进行针织物的进给来形成扩张部12c,但为了更可靠且高品质地形成扩张部12c,优选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由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来编成。
64.并且,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由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来编成,从而与第一手指的手背侧抵接的部分的布料的柔软性较高,能够提高穿戴者的穿戴感。
65.另外,图1至图4中,从第一手指的手背侧观察时,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形成为y字状,但第一支撑部4只要是支撑从第二锚固部3至第一手指的手背侧的掌指关节为止的部分的构造即可,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66.第二支撑部5在与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侧面对应的区域内由第一锚固部2支撑,从而支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该第二支撑部5编织成: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阻力比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阻力大。即,在将手指用护具10的基体布料部1在长度方向l上的张力设为f
l1
、并将手指用护具10的第二支撑部5在长度方向l上的张力设为f
l3
的情况下,第二支撑部5与基体布料部1相比在手指用护具10的长度方向l上具有较强的紧固力,即具有f
l3
>f
l1
的大小关系。这样,第二支撑部5通过从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侧面起在第一支撑部4与开口部12b之间进行支撑,能够抑制过度的外转来限制可动范围,并且能够利用与上述第一支撑部4的配合作用来更牢固地支撑手及手腕。
67.此外,第二支撑部5的伸缩阻力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相同。由此,能够从手及手腕的两侧进行支撑来取得内转、外转的平衡,并且能够用同一针织物在同一工序中编成第一支撑部4和第二支撑部5。
68.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中,由于具备在以圆编方式编织成的筒状针织物的一端侧使上述筒状针织物紧固于穿戴者的前臂手腕部分的第一锚固部2、将上述筒状针织物的另一端侧的环绕部分的两点缝合来形成并利用该缝合使上述环绕部分成为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部(12a、12b)的第二锚固部3、以及被支撑在上述第二锚固部3与上述第一锚固部2之间并对五指中插通在较小的开口部中的第一手指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4,所以能够由第一支撑部4支撑穿戴者的上述任意一指来减轻对支撑该任意一指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
69.并且,由于第二锚固部3形成为成为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手掌侧的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所以利用第一支撑部4,对第一手指的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之间的位置施加从手掌侧向手背侧支撑该第一手指的张力,能够减轻对第一手指的手掌侧的肌肉、关节产生的负担。
70.另外,由于第一支撑部4从第二锚固部3起通过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一侧面以及/或者另一侧面而与手背侧的第一锚固部2连结,所以能够使穿戴者的第一手指变得稳定,并且能够向手背侧对第一手指施加充足的张力。
71.再者,由于从第二锚固部3至穿戴者的第一手指的手背侧的掌指关节为止的对应的区域由伸缩阻力比第一支撑部4的伸缩阻力小的布料来编成,所以不会超过需要地紧固于穿戴者的第一手指,能够提高穿戴感。
72.另外,由于具备对与穿戴者的第五手指的外侧对应的区域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5,所以除了第一手指变得稳定之外,第五手指侧也被稳定地支撑,从而能够减轻施加给整
个手的负担。
73.另外,由于在由第二锚固部3形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上述开口部(12a、12b)中,供穿戴者的第二手指至第五手指插通的较大的开口部12b从第二锚固部3朝向穿戴者的第五手指侧的侧面的手腕侧在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或s字状地编成,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例如键盘等指尖的操作。尤其,通过呈s字状地编成开口部12b,能够使开口部12b的缘部沿拇指球的表面紧贴,从而能够提高穿戴者的穿戴感,并且能够进行稳定的佩戴。
74.此外,上述图1至图4中,设为具备第二支撑部5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具备该第二支撑部5的结构。
7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76.使用图1、图5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相同(图1),但与图2至图4所示的情况不同,即使在第一手指以外的任意一指插通在开口部12a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重复说明。
77.图5至图7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的较小的开口部12a插通第二手指来穿戴的情况下的穿戴状态的图。其中,图5至图7中,记载了在开口部12a插通第二手指的情况,但也可以插入其它第一手指(记载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手指、第四手指或者第五手指中任一个。
78.如图5至图7所示,无论在较小的开口部12a插通哪个手指的情况下,第二锚固部3都以配置于穿戴者的手的掌指关节与近位指关节之间的方式佩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将插通在开口部12a中的各手指及手腕向手背侧抬起,从而能够减轻手的负担。
79.此外,也可以是为,插通在较小的开口部12a中的手指为五指中的任意一根或两根手指,其它手指插通在较大的开口部12b。
8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指用护具中,无论是五指中的哪个手指,都能够插通在开口部12a中,能够根据穿戴者的状态而多样地使用。
81.此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弹性纱是聚氨酯系、聚醚酯系的弹性纱,例如在聚氨酯系弹性纱中,可以使用进行干式纺丝或熔融纺丝而成的弹性纱,聚合物、纺丝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弹性纱的断裂伸长率为400%~1000%左右,并且伸缩性优异,在染色加工时的设置工序的通常处理温度115℃附近不会损害伸缩性。并且,也可以使用通过对弹性纱添加特殊聚合物、粉体来赋予高定型性、抗菌性、吸湿、吸水性等功能性的弹性纱。关于弹性纱的纤度,可以使用10~1000dt左右的纤维,优选使用容易制造针织物的20~700dt左右的弹性纤维。并且,也可以使用将非弹性纱卷绕于弹性纱而成的包芯纱、或者捻纱而成的纱、利用空气喷射将非弹性纱和弹性纱混纤而成的混纤纱等。
82.并且,本发明所使用的非弹性纱可以使用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等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丙烯等合成纤维、以及铜氨丝、人造丝、棉、竹纤维等纤维素系纤维、羊毛等兽毛纤维等所有纤维。再者,可以任意使用上述亮光纱、半消光纱、全消光纱等,纤维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使用圆型、椭圆型、w型、茧型、中空纱等任意截面形状的纤维,并且纤维的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原纱、假捻等卷缩加工纱,另外也可以作为长纤维、纺织纱、利用捻纱、包芯、空气混纤等将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而成的复合纱来使用。再者,当然也可以不在纤维中混合,而在针织机上混合两种以上的纤维,在纬编机中只要准备分别对应于
两种以上的纤维的给纱口来编成即可。关于纤维的粗细,可以使用20~160dt左右的纤维,从针织物的破裂强度、厚度感出发,优选使用20~150dt左右的纤维。此外,在使用棉、羊毛时,只要分别通过换算式来求出使用纤维的粗细即可。
83.另外,支撑部4及支撑部5例如也可以使用尼龙表面纱及橡胶反面纱并由平针编织来编成。根据需要,fty(filamment twisted yarn,长丝捻纱)反面纱也可以编入支撑部4及支撑部5。并且,开口部12a、12b也可以由罗纹编织来编成。
84.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手指用护具10的材质,可以举出:聚酯、聚丙烯、聚氨酯、聚烯烃、聚烯烃系弹性体、聚酰胺、人造丝、丙烯酸、铜氨丝、醋酸酯、普罗米克斯(promix)、芳纶、硅酮等化纤;棉、羊毛、丝绸、麻、人造丝等天然纤维;天然橡胶;聚氯乙烯等。
85.另外,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手指用护具10的材料,只要是富有伸缩性的弹性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系、烯烃系、聚酯系、聚氨酯系、pvc系、氟系的材料等)以及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
86.另外,本发明的手指用护具10所使用的纱的截面也可以是圆截面、异形截面(例如,三角形的角变圆且边向内侧凹陷的曲线状等)。
87.进而,第一锚固部2也可以是螺旋网。
88.符号的说明
89.1—基体布料部,2—第一锚固部,3—第二锚固部,4—第一支撑部,5—第二支撑部,10—手指用护具,10a—上端,10b—下端,12—折边部分,12a、12b—开口部,12c—扩张部,13—第一手指抵接区域,13a—第二手指抵接区域,23—拇指球,24a—第一区域,24b—第二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