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5477发布日期:2021-03-02 17:3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到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相应地,对充电宝等户外充电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0003]
然而,现有充电宝等户外设备笨重不便携带,共享充电宝等服务也受制于有限的网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其他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表带,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包括主机芯片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表带至少包括:表带本体、设置在表带本体上的,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柔性电池;
[0007]
其中,所述柔性电池包括位于所述表带一端的极耳、多个刚性节及将任意相邻的两个刚性节连接的柔性部;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刚性节对应的多个槽位以及与所述柔性部对应的可弯折区域;
[0008]
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时,所述柔性电池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
[0009]
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靠近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弹针,所述表带设有与之对应的触点,所述弹针抵持所述触点实现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
[0010]
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靠近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表带设有与之对应的卡扣槽,所述卡扣槽与卡扣卡接实现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的机械连接。
[0011]
其中,所述表带本体材质为硅胶,所述柔性电池和所述表带本体为一次注塑成型。
[0012]
其中,所述表带由多个链节组成,每一所述链节设有与所述刚性节对应的槽位,所述链节的连接处对应所述柔性电池的柔性部。
[0013]
其中,所述柔性电池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刚性节和所述柔性部表面的铝塑膜。
[0014]
其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包括与所述柔性电池连接的电池保护管理单元;
[0015]
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机芯片连接的充电管理单元,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和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管理单元和所述充电管理单元电连接。
[0016]
其中,所述柔性电池通过胶粘剂或热粘合与所述表带粘接。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和可拆卸连接于
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表带,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包括主机芯片,所述表带至少包括:表带本体、设置在表带本体上的,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供电的柔性电池;其中,所述柔性电池包括位于所述表带一端的极耳、多个刚性节及将任意相邻的两个刚性节连接的柔性部;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刚性节对应的多个槽位以及与所述柔性部对应的可弯折区域;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时,所述柔性电池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如此,能够大大的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同时实现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超薄化;同时,由于柔性电池放置于表带中,避免了受大功耗元件发热影响导致柔性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可直接通过更换表带从而更换电池,不需要拆开可穿戴设备本体,成本低,便于可穿戴设备本体的防水设计。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剖面图;
[0023]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剖面图;
[0024]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侧视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剖面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8]
图中,第一表带11,柔性电池111,可穿戴设备本体12,第二表带13,电池保护管理单元112,主机芯片121,充电管理单元122,按键模组123,无线充电模组124,极耳21,铝塑膜22,刚性节23,柔性部24,上表带壳31,下表带壳32,中间链节41,两侧链节42,表带内壳51,粘性层52,按钮61,卡扣槽62,触电63,卡扣64,弹针65,可穿戴设备本体主板66,无线充电装置 6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12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表带,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包括主机芯片121和无线充电装置67,所述表带至少包括:表带本体、设置在表带本体上的,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供电的柔性电池111;其中,所述柔性电池111包括位于所述表带一端的极耳21、多个刚性节23及将任意相邻的两个刚性节23连接的柔性部24;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刚性节23对应的多个槽位以及与所述柔性部24对应的可弯折区域;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连接时,所述柔性电池111与所述主机芯片121电连接。
[0031]
这里,请参阅图2,该可穿戴设备中的可穿戴设备本体12壳壳上具有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67,可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具体的,在可穿戴设备本体12中的无线充电装置67导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在移动设备中的接收线圈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0032]
进一步地,所述表带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刚性节23对应的多个槽位以及与所述柔性部24对应的可弯折区域,这里,表带本身材料具有柔性或者通过链接使得能够弯曲,这里,可以是硅胶,链节等。例如,请参阅图5,表带包括上表带壳31和下表带壳32,具体地,贴近手腕的为下表带壳32,远离手腕的为上表带壳31,其中,所述上表带壳31具有与所述柔性电池111的刚性节23对应的槽位,限制柔性电池111在表带内部的滑动,表带可向内侧自由弯曲。
[0033]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并不限定表带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连接方式。
[0034]
如此,能够大大的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同时实现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超薄化;同时,由于柔性电池111放置于表带中,避免了受大功耗元件发热影响导致柔性电池111长时间处于高温,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可直接通过更换表带从而更换电池,不需要拆开可穿戴设备本体12,成本低,便于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防水设计。
[0035]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8,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靠近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弹针65,所述表带设有与之对应的触点,所述弹针65抵持所述触点实现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电连接。
[0036]
这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靠近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弹针65,请再次参阅图8中(a)为弹针65处于工作状态,即弹针65抵持所述触点,并使得弹针65压缩,使得柔性电池111给表带供电并工作,具体地,参阅图2和图9,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和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管理单元 112和所述充电管理单元122电连接,这里,按钮61实现了只能手表的开关。同样的,参阅图8中(b)为弹针65处于自然状态,柔性电池111并未给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主机芯片121供电。
[0037]
进一步地,表带和可穿戴设备本体12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是micro-usb、 type-c、lightning等连接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0038]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靠近所述表带的一端设有卡扣 64,所述表带设有与之对应的卡扣64槽62,所述卡扣64槽62与卡扣64卡接实现所述表带和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机械连接。
[0039]
这里,可穿戴设备本体12上设置卡扣64,具体地,所述卡扣64可以设置于弹针65的一侧,所述卡扣64卡接于所述卡扣64槽62中,实现所述弹针65 抵持所述触点,进一步地,实现了可穿戴设备本体12于表带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004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本体材质为硅胶,所述柔性电池111和所述表带本体为一次注塑成型。
[0041]
这里,所述柔性电池111和所述表带本体为一次注塑成型,如此,保证了柔性电池111本体能够完美的嵌入表带中,避免了手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电池的松动和脱落。
[0042]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由多个链节组成,每一所述链节设有与所述刚性节23对应的槽位,所述链节的连接处对应所述柔性电池111的柔性部24。
[0043]
请参阅图6a和图6b,为表带的剖面图和侧视图,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链节由中间
链节41和两侧链节42组成,例如,一般的常规金属链节表带,中间链节41为空心结构,柔性电池111的刚性节23固定在中性链节中,两侧链节42通过转轴连接在中间链节41的侧面,转轴处对应了柔性电池111的柔性部24,如此,通过各链节绕轴转动实现表带整体弯曲。
[0044]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池111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刚性节23和所述柔性部24表面的铝塑膜22。
[0045]
这里,请参阅图4,柔性电池111主要包含四个部分:正负极耳21、刚性节23、柔性部24、铝塑膜22,其中刚性节23为主要储能元件,柔性部24起到弯折、导电和连接各刚性节23的作用,铝塑膜22为最外层包覆材料,具有与刚性节23对应的槽位。如此,通过铝塑膜22将刚性节23和柔性部24包覆封装,得到柔性电池111。
[0046]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3,所述第一表带11包括与所述柔性电池111连接的电池保护管理单元112;
[0047]
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还包括与所述主机芯片121连接的充电管理单元 122,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和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管理单元112和所述充电管理单元122电连接。
[0048]
这里,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可穿戴设备可以包含可穿戴设备本体12、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3三个部分。这里,第一表带11可以为长表带,第二表带13为短表带。其中可穿戴设备本体12不含电池,可穿戴设备本体主板66 主要由可穿戴设备的主机芯片121、充电管理单元122,按键模组123,无线充电模组124构成。第一表带11主要包含柔性电池111、电池保护管理单元112,其中,电池保护管理单元112可以包括电池保护板、输出接口以及相应的电路。第二表带13的主要作用可以为调节表带的整体长度,不包含任何功能件。表带的长度调节及固定方式不作限定,参考的方式如针扣、魔术贴、磁吸或钩扣。
[0049]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池111通过胶粘剂或热粘合与所述表带粘接。
[0050]
请参阅图7,所述柔性电池111通过胶粘剂或热粘合与所述表带粘接,具体地,表带内壳51容置所述柔性电池111的一侧形成粘贴层,柔性电池111通过所述粘贴层粘接在表带内壳51中,进一步限制电池在表带内部的滑动,提高了柔性电池111与表带的匹配性。
[0051]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具体地,
[0052]
(1)在防水性能方面:所述表带至少包括:表带本体、设置在表带本体上的,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供电的柔性电池111,如此,由于柔性电池 111安装在表带中,可直接通过更换表带从而更换电池,不需要拆开可穿戴设备本体12,成本低,进一步便于可穿戴设备本体12的防水设计;
[0053]
(2)在续航方面:所述表带至少包括:表带本体、设置在表带本体上的,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12供电的柔性电池111,由于柔性电池111的长度可以根据表带的长度进行设计,一方面,不同于现有技术,无法在表带中置入柔性电池111,而是将一块锂电池装在表带中,所以容量相比现有技术大大的提升,大大地扩充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电池和可穿戴设备本体12中的元件分开,避免了受大功耗元件发热影响导致柔性电池111长时间处于高温,延长使用寿命;
[0054]
(3)在外观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柔性电池111装在表带中,因此可穿戴设备本体12中无需设计安装电池的区域,使得整个可穿戴设备本体12更加轻薄化。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