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寒外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4934发布日期:2021-02-20 15:4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寒外套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寒外套。


背景技术:

[0002]
在寒冷的秋冬季节,消费者比较青睐温暖舒适的防寒外套外套来进行御寒,而往往防寒外套为了提供保温效温,设计都比较厚实,人们在穿着时不是很方便。
[0003]
尤其对于喜爱佩戴腕表的商务人士或学生,防寒外套的衣袖常遮掩人们的手腕来提高防寒外套的保暖效果,由于外套的袖口常会挤压位于手腕处的腕表,而造成手腕部的不适,且在人们观察时间时,需将袖口上拉,不方便人们查看时间的操作。
[0004]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寒外套,通过在袖口开设长缝使得腕表能通过长缝裸露在袖口外部,便于人们对腕表的读时操作,且通过位于长缝两侧的弹性带,使袖口贴于人们的手腕,提高长缝处的保暖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寒外套,包括衣身,所述衣身的衣袖处设有位于衣袖内的袖口,所述袖口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长缝,所述袖口上设有位于长缝两侧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环绕袖口一圈且为封闭结构。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衣袖的袖口处开设长缝,使得人们在穿着衣身时,能将腕表穿过长缝,使腕表裸露在袖口外部,方便人们在穿着厚实的防寒外套时对腕表进行读时操作,无需挽起袖口,提高了防寒外套的保暖性能,并且通过位于长缝两侧且环绕袖口一圈的两条弹性带,能对袖口的的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在腕表穿过长缝时,通过弹性带时袖口贴于皮肤,使外界的寒风不易通过长缝,提高防寒外套的保暖性能。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口远离衣袖的一端设有翻袖,所述翻袖与袖口的外表面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翻袖朝向衣身的一侧开设有拇指孔。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翻袖的设置,在寒风服穿着时,能根据穿着人员的手掌长度调节袖口的长度,对手掌进行保护,并且翻袖上开设拇指孔,能使大拇指从翻袖的拇指孔内穿过,提高翻袖与手掌的连接强度,对手掌的掌面进行保护。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缝合连接在袖口上的纽扣,所述翻袖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纽扣穿过的通孔。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纽扣的设置,当翻袖向袖口翻折,且使纽扣穿过翻袖上的通孔时,能对翻袖进行折叠固定,提高了袖口处的厚度,进而提高外套位于人们手腕部位的保暖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由弹性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弹性纱线由莱卡纤维以及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带通过弹性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从而使弹性带具有
良好的编织强度,并且通过莱卡纤维和锦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强度,提高弹性带的弹性和强度,从而使弹性带能根据手腕的粗细进行调节,提高人们手腕处的舒适度,且通过莱卡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特点,提高弹性带的使用寿命。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口由经纱和纬纱斜纹编织而成,所述纬纱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袖口通过经纱和纬纱采用斜纹编织的方式织造而成,且纬纱由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构成,使得袖口的纬向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强度,从而提高袖口的使用寿命。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若干股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若干股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通过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耐磨特性,能提高袖口经向方向上的抗拉强度,并且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分别采用莫代尔纤维和甲壳素纤维,通过莫代尔纤维提高袖口的质感,且通过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抗菌除臭的特性,能提高袖口处的抗污能力,提高袖口的舒适度。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身包括防水层以及针织层,所述防水层和针织层之间缝合连接有羊绒絮片,所述防水层由疏水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层为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连接成的畦编组织结构。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衣身采用将羊绒絮片缝合在防水层和针织层组成,能通过羊绒絮片提高衣身的保暖特性,并且通过疏水纱线编织成防水层,能对衣身外界的水进行格挡,避免羊绒絮片出现潮湿而影响防寒外套的保暖效果,并且采用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进行连接,能使针织层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提高衣身的使用寿命。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疏水纱线由若干股聚丙烯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正面平纹组织采用fdy腈纶长丝,所述反面平纹组织采用羊毛棉纱。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聚丙烯纤维作为疏水纱线的材质,由于聚丙烯纤维为化合纤维,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不易吸收外界的水分,从而对衣身表面的水珠进行格挡,提高衣身的防水特性,并且采用fdy腈纶长丝和羊毛棉纱分别作为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的材质,能通过腈纶和羊毛棉纱提高衣身的保暖特点。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通过在衣袖的袖口处开设长缝,使得人们在穿着衣身时,能将腕表穿过长缝,使腕表裸露在袖口外部,方便人们在穿着厚实的防寒外套时对腕表进行读时操作,无需挽起袖口,提高了防寒外套的保暖性能,并且通过位于长缝两侧且环绕袖口一圈的两条弹性带,能对袖口的的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在腕表穿过长缝时,通过弹性带时袖口贴于皮肤,使外界的寒风不易通过长缝,提高防寒外套的保暖性能。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衣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袖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弹力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衣身;2、衣袖;3、袖口;4、长缝;5、弹性带;6、翻袖;7、通孔;8、纽扣;9、拇指孔;10、弹性纱线;11、莱卡纤维;12、锦纶纤维;13、经纱;14、第一纱线;15、第二纱线;16、防水层;17、针织层;18、羊绒絮片;19、正面平纹组织;20、反面平纹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3]
一种防寒外套,参照图1至图3所示,包括衣身1,衣身1的衣袖2处缝合连接有位于衣袖2内的袖口3,袖口3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长缝4,袖口3上缝合连接有位于长缝4两侧的弹性带5,弹性带5环绕袖口3一圈且为封闭结构,袖口3远离衣袖2的一端设有与袖口3一体编织而成的翻袖6,翻袖6与袖口3的外表面之间缝合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为缝合连接在袖口3上的纽扣8,翻袖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纽扣8穿过的通孔7,翻袖6朝向衣身1的一侧开设有拇指孔9。
[0034]
参照图4和图5所示,衣身1包括防水层16以及针织层17,防水层16和针织层17之间缝合连接有羊绒絮片18,防水层16由疏水纱线经纬编织而成,疏水纱线由若干股聚丙烯纤维通过加捻机s加捻而成,其中,针织层17为正面平纹组织19和反面平纹组织20通过集圈组织连接成的畦编组织结构,其中正面平纹组织19采用fdy腈纶长丝,反面平纹组织20采用羊毛棉纱。
[0035]
参照图6和图7所示,袖口3由经纱13和纬纱通过经纬编织机以2/1斜纹编织的方式织造而成,纬纱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14和第二纱线15,经纱13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第一纱线14由若干股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纱线15由若干股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弹性带5由弹性纱线10经纬编织而成,弹性纱线10由莱卡纤维11以及锦纶纤维12通过加捻机s加捻而成。
[0036]
当人们穿着该防寒外套时,人们的手部穿过衣袖2,且使手腕位于袖口3处,由于袖口3上开设有长缝4,使得人们手腕上的腕表能穿过长缝4裸露在袖口3外部,从而便于人们在穿着外套时,方便对手腕上的腕表进行读时操作,并且袖口3上缝合连接有两根分别位于长缝4两侧的弹性带5,能对袖口3的松紧起到调节的作用,在腕表穿过长缝4裸露在袖口3外部时,能对腕表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能减小腕表与袖口3连接处的缝隙,避免外界的寒风穿过长缝4,从而提高了防寒外套的保暖效果,并且袖口3的一端设置有翻袖6,且翻袖6上开设有通孔7,而袖口3的表面上缝合连接有纽扣8,使得在正常穿着外套时,能通过将翻袖6向袖口3外部翻折,且通过纽扣8穿过通孔7,使翻袖6翻折在袖口3的外表面,增大袖口3的厚度,进而提高袖口3的保暖效果,当人们的手掌较为寒冷时,能通过翻袖6的设置,使人们的拇指穿过拇指孔9,使得翻袖6包裹手掌的掌心以及拇指,提高防寒外套的保暖效果,并且衣身1由防水层16和针织层17缝合连接而成,且防水层16和针织层17之间缝合羊绒絮片18,通过羊绒絮片18提高衣身1的保暖效果,并且防水层16由聚丙烯纤维加捻而成,由于聚丙烯纤维属于化合纤维,且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使外界的雨水等水分不易被衣身1吸收,进而提
高了衣身1的保暖特性,并且通过针织层17使得衣身1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以及较好的保暖效果,提高衣身1整体的保暖能力,并且由于袖口3采用莫代尔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涤纶纤维作为纬纱和经纱13的材质,使得袖口3具有良好的质感,并通过甲壳素纤维具有吸湿保暖的特点,提高袖口3处的保暖特性,且通过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强度,提高袖口3的使用寿命。
[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