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式抗疲劳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1735发布日期:2021-02-20 19:1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轻便式抗疲劳鞋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式抗疲劳鞋。


背景技术:

[0002]
鞋子是人们在行走、活动时用来保护足部的重要穿戴用品,尤其与地面直接接触并承载人体重量的鞋底,更是鞋子的重要部位,一般鞋子的鞋底在行走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地面之间的滑动,尤其是遇到积水时,防滑性能较差,难以保障人们的安全,容易发生滑倒,且长时间行走人体足部会感到乏力酸痛,普通的鞋底难以起到很好的按摩脚底的作用,鞋底的减震效果不明显,通过鞋底的柔性材料减震,减震效果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鞋子为了更好的起到舒适的效果是将鞋做轻,但大部分鞋没有考虑脚掌,足弓以及后跟在走路时的能量损耗,抗疲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考虑脚掌,足弓以及后跟不同位置的能量损耗,提高抗疲劳效果的轻便式抗疲劳鞋。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式抗疲劳鞋,包括鞋面、鞋垫和鞋底,所述鞋面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鞋垫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鞋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且所述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分为多组,每组中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000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前鞋底部、中间鞋底连接部以及后鞋底部,所述前鞋底部通过中间鞋底连接部与所述后鞋底部连接,所述前鞋底部与地面之间具有夹角,且前鞋底部的下表面从前到后先与地面保持有夹角,然后与地面接触,最后与地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前鞋底部以及后鞋底部的厚度,使得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与地面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后鞋底部的前部与地面相接触,后鞋底部的后部的厚度逐渐减少,使得所述后鞋底部的后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0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前鞋底部下表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一减震缓冲块,且第一减震缓冲块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前鞋底部上,每个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和纵向的防滑纹,每个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前鞋底部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前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一减震缓冲块与第一减震缓冲块之间形成凹槽;第二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前鞋底部下表面的内侧,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二减震缓冲块,且第二减震缓冲块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前鞋底部上,每个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和纵向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前鞋底部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前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二减震缓冲块与第二减震缓冲块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的整体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长度,且第
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相齐平,第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后移。
[000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三减震缓冲块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三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矩形设置的第三减震缓冲块,每个所述第三减震缓冲块的外侧延伸到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的侧面上,使得位于中间鞋底连接部侧面部分的第三减震缓冲块与第三减震缓冲块之间形成凹槽。
[000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四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后鞋底部下表面的外侧,第四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四减震缓冲块,且第四减震缓冲块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后鞋底部上,每个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和纵向的防滑纹,每个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后鞋底部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后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四减震缓冲块与第四减震缓冲块之间形成凹槽;第五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后鞋底部下表面的内侧,第五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五减震缓冲块,且第五减震缓冲块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后鞋底部上,每个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和纵向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后鞋底部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后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五减震缓冲块与第五减震缓冲块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整体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长度,且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相齐平,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相对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后移。
[000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以及第二减震缓冲块组前侧的前鞋底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减震缓冲条组,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包括若干条呈弧形设置的第一减震缓冲条,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
[001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与第二减震缓冲块组之间设置有第六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扇形设置的第六减震缓冲块,其中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中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中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且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与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震缓冲条。
[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与第五减震缓冲块组之间设置有第七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扇形设置的第七减震缓冲块,其中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中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中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且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与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三减震缓冲条。
[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以及第五减震缓冲块组后侧的后鞋底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第四减震缓冲条组,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包括若干条呈弧形设置的第四减震缓冲条,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的一端位于所述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
[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鞋底使用耐腐蚀、耐油污以及防滑材料制作而成;鞋垫使用具有记忆功能以及灭菌功能的材料制作而成。
[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在鞋底上与脚掌,足弓以及后
跟对应的位置设置多组不同的减震块,针对不同的脚底部位使用不同的数量和形状的减震块可有效的减缓相应部位的能量损耗,且提高了所述鞋子的舒适性,使其抗疲劳效果更好。此外,本申请中鞋垫使用具有记忆功能以及灭菌功能的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缓冲效果,能够记忆人体脚掌的形状,使其更舒适,且具有消灭真菌及无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1、鞋底;2、前鞋底部;3、中间鞋底连接部;4、后鞋底部;5、第一减震缓冲块;6、横向的防滑纹;7、纵向的防滑纹;8、第二减震缓冲块;9、纵向的第一凹槽;10、第三减震缓冲块;11、第四减震缓冲块;12、第五减震缓冲块;13、纵向的第二凹槽;14、第一减震缓冲条;15、第六减震缓冲块;16、第二减震缓冲条;17、第七减震缓冲块;18、第三减震缓冲条;19、第四减震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便式抗疲劳鞋,包括鞋面、鞋垫和鞋底1,所述鞋面固定在所述鞋底1上,所述鞋垫设置在所述鞋底1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鞋面固定连接,如图2-4所示,所述鞋底1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且所述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分为多组,每组中减震缓冲块和减震缓冲条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0024]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鞋底1包括前鞋底部2、中间鞋底连接部3以及后鞋底部4,所述前鞋底部2通过中间鞋底连接部3与所述后鞋底部4连接,所述前鞋底部2与地面之间具有夹角,且前鞋底部2的下表面从前到后先与地面保持有夹角,然后与地面接触,最后与地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3的厚度小于所述前鞋底部2以及后鞋底部4的厚度,使得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3与地面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后鞋底部4的前部与地面相接触,后鞋底部4的后部的厚度逐渐减少,使得所述后鞋底部4的后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申请所述轻便式抗疲劳鞋在穿着的过程中前鞋底部2以及后鞋底部4的大部分与地面接触,而中间鞋底连接部3大部分时间不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足弓部的作用,可有效的减缓足弓部的受力情况。
[0025]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第一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前鞋底部2下表面的外
侧,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一减震缓冲块5,且第一减震缓冲块5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前鞋底部2上,每个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5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6和纵向的防滑纹7,每个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5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前鞋底部2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前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一减震缓冲块5与第一减震缓冲块5之间形成凹槽;第二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前鞋底部下表面的内侧,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二减震缓冲块8,且第二减震缓冲块8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前鞋底部2上,每个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8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6和纵向的第一凹槽9,且第一凹槽9与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8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8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前鞋底部2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前鞋底部侧面部分的第二减震缓冲块8与第二减震缓冲块8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的整体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长度,且第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相齐平,第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后移。
[0026]
因为脚掌的外侧部分在行走的过程中受力更大,因此本申请中,在前鞋底部的外侧设置更多的第一减震缓冲块,可有效的减缓受力,而在前鞋底部的内侧设置比第一减震缓冲块数量少的第二减震缓冲块,在能够有效的减缓受力的同时,降低可鞋子的重量。
[0027]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第三减震缓冲块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3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三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矩形设置的第三减震缓冲块10,每个所述第三减震缓冲块10的外侧延伸到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3的侧面上,使得位于中间鞋底连接部侧面部分的第三减震缓冲块10与第三减震缓冲块10之间形成凹槽。本申请中通过再所述中间鞋底连接部3上设置第三减震缓冲块,可有效的减缓物体接触到中间鞋底连接部3时的受力,使人体更舒适。
[0028]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第四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后鞋底部4下表面的外侧,第四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四减震缓冲块11,且第四减震缓冲块11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后鞋底部4上,每个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11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6和纵向的防滑纹7,每个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11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后鞋底部4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后鞋底部4侧面部分的第四减震缓冲块11与第四减震缓冲块11之间形成凹槽;第五减震缓冲块组设置在所述后鞋底部4下表面的内侧,第五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第五减震缓冲块12,且第五减震缓冲块12呈弧形分布在所述后鞋底部4上,每个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12上设置有横向的防滑纹6和纵向的第二凹槽13,且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12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12的外侧延伸到所述后鞋底部4的侧面上,使得位于后鞋底部4侧面部分的第五减震缓冲块12与第五减震缓冲块12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整体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长度,且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前端相齐平,第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相对于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后端后移。
[0029]
因为后跟的内侧部分在行走的过程中受力更大,因此本申请中,在后鞋底部的内侧设置更多的第五减震缓冲块,可有效的减缓受力,而在后鞋底部的外侧设置比第五减震缓冲块数量少的第四减震缓冲块,在能够有效的减缓受力的同时,降低可鞋子的重量。
[0030]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以及第二减震缓冲块组前侧的前鞋底部2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减震缓冲条组,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包括若干条呈弧形设置的第一减震缓冲条14,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所述第一减震缓冲条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二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本申请通过在所述前鞋底
部2设置第一减震缓冲条组,可有有效的对脚尖部分起到减缓作用力的效果。
[0031]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与第二减震缓冲块组之间设置有第六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扇形设置的第六减震缓冲块15,其中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15中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15中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减震缓冲块组,且所述第一减震缓冲块组与所述第六减震缓冲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震缓冲条16。本申请中,在鞋底上与人体的足弓部对应的位置设置第六减震缓冲块组,且第六减震缓冲块组中较大的一端朝向受力更大外侧,而较小的一端朝向受力较小的内侧,可有效的减缓对足弓部的受力,提高舒适性。
[003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与第五减震缓冲块组之间设置有第七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组包括若干个扇形设置的第七减震缓冲块17,其中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17中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17中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且所述第五减震缓冲块组与所述第七减震缓冲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三减震缓冲条18。本申请中,在鞋底上与人体的足跟部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七减震缓冲块组,且第七减震缓冲块组中较大的一端朝向受力更大内侧,而较小的一端朝向受力较小的外侧,可有效的减缓对足弓部的受力,提高舒适性。
[0033]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减震缓冲块组以及第五减震缓冲块组后侧的后鞋底部4的下表面形成有第四减震缓冲条组,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包括若干条呈弧形设置的第四减震缓冲条19,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的一端位于所述四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所述第四减震缓冲条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五减震缓冲块组的前侧。本申请通过在所述后鞋底部4设置第四减震缓冲条组,可有有效的对足跟部分起到减缓作用力的效果。
[003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鞋底1可以使用耐腐蚀、耐油污以及防滑材料制作而成,使得所述鞋底1具有耐腐蚀、耐油污以及防滑等效果。此外,本申请中鞋垫还可以使用具有记忆功能以及灭菌功能的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缓冲效果,能够记忆人体脚掌的形状,使其更舒适,且具有消灭真菌及无臭的效果。
[0035]
综上,本申请在鞋底上与脚掌,足弓以及后跟对应的位置设置多组不同的减震块,针对不同的脚底部位使用不同的数量和形状的减震块可有效的减缓相应部位的能量损耗,且提高了所述鞋子的舒适性,使其抗疲劳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