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102发布日期:2021-04-13 22:4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折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便携式折扇。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折扇在收拢后,必须套一个胶环或用手环形握住扇骨,否则扇面经常会自动打开,影响折扇的使用及收藏,也容易造成扇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便携式折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折扇,它包括有由扇骨、扇面组成的折扇,扇骨下部通过扇轴铰接,它还包括有扇筒,折扇套装在扇筒内,所述的扇筒呈筒形,其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内外贯穿的扇轴限位槽,扇轴两端端部分别位于相应的扇轴限位槽内,扇面一端的扇筒端部两侧设有扇骨限位槽,位于折扇中间的扇骨底部连接有下限位条,下限位条的长度方向与扇轴的长度方向一致,扇筒表面活动套装有限位环。
5.所述的扇筒、限位环截面均呈方框形,下限位条端部位于扇轴限位槽内。
6.所述的扇筒呈圆筒形,限位环呈圆环形,下限位条、扇轴的长度均大于限位环内径。
7.所述的限位环位于下限位条与扇轴之间的扇筒上,限位环外侧壁上设有锁紧旋钮,锁紧旋钮内端穿过限位环与扇筒表面抵触。
8.所述的扇轴限位槽、扇骨限位槽分别位于扇筒的四个方向上。
9.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收藏时折扇套装在扇筒内(以扇筒竖直、扇骨限位槽位于上部为例说明),限位环位于扇筒下部,锁紧锁紧旋钮,防止折扇不使用时脱出扇筒,使用时,拧松锁紧旋钮,向上推动限位环,限位环运动时同步向上推动扇轴,扇轴带动折扇上行,从而将扇面推出扇筒(扇面一端伸出扇筒后,手拉折扇也可),当扇轴与扇筒顶部的扇轴限位槽接触时,松开限位环,打开折扇,折扇两侧的扇骨底部穿过相应的扇骨限位槽形成抵触端,再次向上推动限位环,限位环顶部与相应的扇骨抵触端底部抵触,旋转锁紧旋钮锁紧,手持扇筒即可使用(也可以将扇筒竖直、扇骨限位槽位于下部,此时松开锁紧旋钮,折扇扇面端在自重下自动滑出扇筒,然后打开折扇),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折扇在不使用时不会自动打开,可以有效的对扇面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扇收藏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扇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扇包括有由扇骨、扇面组成的折扇,扇骨下部通过扇轴铰接,它还包括有扇筒1,折扇套装在扇筒1内,所述的扇筒1呈筒形,其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内外贯穿的扇轴限位槽2,扇轴两端端部分别位于相应的扇轴限位槽2内,扇面一端的扇筒1端部两侧设有扇骨限位槽3,扇轴限位槽2、扇骨限位槽3分别位于扇筒1的四个方向上,位于折扇中间的扇骨底部连接有下限位条5,下限位条5的长度方向与扇轴的长度方向一致,扇筒1表面活动套装有限位环4,扇筒1、限位环4截面均呈方框形,下限位条5端部位于扇轴限位槽2内,扇筒1呈圆筒形,限位环4呈圆环形,下限位条5、扇轴的长度均大于限位环4内径。限位环4位于下限位条5与扇轴之间的扇筒1上,限位环4外侧壁上设有锁紧旋钮6,锁紧旋钮6内端穿过限位环4与扇筒1表面抵触。本实施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收藏时折扇套装在扇筒内(以扇筒竖直、扇骨限位槽位于上部为例说明),限位环位于扇筒下部,锁紧锁紧旋钮,防止折扇不使用时脱出扇筒,使用时,拧松锁紧旋钮,向上推动限位环,限位环运动时同步向上推动扇轴,扇轴带动折扇上行,从而将扇面推出扇筒(扇面一端伸出扇筒后,手拉折扇也可),当扇轴与扇筒顶部的扇轴限位槽接触时,松开限位环,打开折扇,折扇两侧的扇骨底部穿过相应的扇骨限位槽形成抵触端,再次向上推动限位环,限位环顶部与相应的扇骨抵触端底部抵触,旋转锁紧旋钮锁紧,手持扇筒即可使用(也可以将扇筒竖直、扇骨限位槽位于下部,此时松开锁紧旋钮,折扇扇面端在自重下自动滑出扇筒,然后打开折扇),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折扇在不使用时不会自动打开,可以有效的对扇面进行保护。
14.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