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5152发布日期:2022-01-15 05:3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口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菌口罩。


背景技术:

2.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再加上室内室外的温度变化较大,使得冬季成为流感多发的季节。现在的流感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中很常见的是飞沫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因此防止流感传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佩戴口罩或者具有防菌功能的口罩。除了流感,其它的能通过飞沫和呼吸传播的疾病,其普遍的预防方式也是通过佩戴口罩实现。
3.但是,目前的口罩在结构上还有一定不足:普通口罩和人脸不能很好地贴合,在口鼻处,尤其是鼻子部位无法很好地和面部贴合,在该处存在较大的缝隙,进而使得口罩对口鼻处的防护不到位,存在飞沫传播疾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进一步优化相关的口罩和口鼻处不能很好贴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菌口罩。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防菌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设置于口罩左右两侧的挂耳弹性件,所述口罩主体的鼻部形成一凸起,以将鼻梁部位包裹,所述口罩主体自朝向面部一侧至外部依次包括贴面层、硬质无纺布层、过滤层和防菌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设置的在鼻梁处的凸起,能够将鼻梁包裹,因此在此处能够和面部较好的贴合,有效避免飞沫、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此外,口罩中的四个层结构,其中最外层的防菌层首先将来自于外环境的细菌和部分病毒隔离在外,其次过滤层进一步将颗粒物隔离,因此,这两层的设置使得口罩能够实现将大部分有害病菌的隔离过滤。而内部较硬无纺布主要起到支撑口罩主体形态的作用,使得在使用时,口罩的立体感更强,从而更好地贴合面部,进而较小口罩边缘和面部之间的缝隙,有效减小有害病菌自口罩和面部之间的缝隙中不经口罩过滤直接就进入人体呼吸道的可能性。
8.优选的,所述口罩主体的下端连接有将下巴包裹的辅助片。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助片的设置使得口罩下方能够适配人体面部特征,以对下巴部位进行更好的保护,避免外环境中的有害病菌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内。
10.优选的,所述硬质无纺布层略小于贴面层、过滤层和防菌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硬质无纺布材质较硬,因此将其设置的略小于其它三层时,使得口罩的边缘能够更好地和面部肌肤贴合,增强防护效果。
12.优选的,所述贴面层和所述无纺布层连接,所述过滤层和所述防菌层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口罩的周边设置有包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比较口罩的边沿处出现开线的问题,使得口罩的使用更加安全。
15.优选的,所述口罩的两侧设置有沿其侧边延伸的穿孔,所述挂耳弹性件穿过所述穿孔和所述口罩主体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耳弹性件和口罩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挂耳弹性件的设置不仅仅能够将口罩束缚在人体面部,同时也使得口罩的两侧边缘处紧紧贴合在面部,避免外环境中的细菌、可吸入颗粒物等直接自口罩两侧和面部之间的空隙进入人体呼吸道。
17.优选的,所述挂耳弹性件上设置有调节其大小的调节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的设置使得口罩能够适应不同人,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面部的实际大小进行相应的调节,使得口罩的实用性更强。
19.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为弹簧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节挂耳弹性件的大小。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菌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设置于口罩左右两侧的挂耳弹性件,所述口罩主体的鼻部形成一凸起,以将鼻梁部位包裹,所述口罩主体自朝向面部一侧至外部依次包括贴面层、硬质无纺布层、过滤层和防菌层。
23.1.本技术通过仅仅在鼻梁处设置凸起,使得本技术的口罩能够在鼻部更好地和面部贴合,有效避免飞沫、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此外,口罩上的硬质无纺布层有利于口罩具有立体形态,使得口罩在鼻梁部位能够更好和人体面部贴合,而防菌层和过滤层能够有效将外环境的细菌和部分病毒隔离在外,并进一步过滤颗粒物;
24.2.本技术中通过将硬质无纺布层设计的略小于其它三层,使得软质的其它三层能够在口罩的边缘处和面部更好贴合,从而使得口罩具有更优异的防护效果;
25.3.挂耳弹性件和口罩主体的连接方式的设置使得口罩的两侧和面部更好地贴合。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防菌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口罩主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体现口罩主体和辅助片结构的示意图。
29.图中,1、口罩主体;2、挂耳弹性件;31、贴面层;32、硬质无纺布层;33、过滤层;34、防菌层;4、辅助片;5、包边;6、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菌口罩,如图1所示,包括口罩主体1和设置于口罩左右两侧的挂耳弹性件2,口罩主体1的鼻部形成一凸起,以将鼻梁部位包裹。如图2所示,口罩主体1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贴面层31、硬质无纺布层32、过滤层33和防菌层34。在制作口罩主体1时,在硬质无纺布层32、过滤层33和防菌层34的鼻子所在的位置剪出一个倒三角形的缺口,然后将缺口处倒三角形的两边相对后通过热熔工艺压合形成凸起骨架。随后将贴面层31和无纺布层边沿连接,过滤层33和防菌层34的边沿相对后连接,最后将四个面层整体缝制在一起。
32.由于硬质无纺布层32材质较硬,难以和面部很好的贴合,因此硬质无纺布层32略小于贴面层31、过滤层33和防菌层34,使得口罩的边沿仅有贴面层31、过滤层33和防菌层34这三层柔软的面料和面部皮肤接触,以实现口罩的边沿和面部肌肤更加贴合。
33.此外,如图3所示,在口罩主体1的下端连接有将下巴包裹的辅助片4。辅助片4的一边为弧形边,将该弧形边和口罩下侧边缝制后,使得本技术的口罩在下侧能够和下巴处很好地贴合,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外环境中的细菌、可吸入颗粒物等自口罩的下端随着空气的吸入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内。
34.为了进一步加强口罩的佩戴舒适性以及口罩边沿的缝制牢固性,在口罩的周边设置有包边5,有效避免口罩边沿处出现开线的情况。
35.口罩主体1的两侧边沿向内折叠后缝制出一个沿其侧边延伸的穿孔,挂耳弹性件2为弹性圈。在制备时,弹性圈为弹性绳,将弹性绳穿过该穿孔后,将弹性绳的两端经热熔后连接,以形成弹性圈。弹性圈穿过该穿孔后连接在口罩主体1的左右两侧。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该弹性圈不仅将口罩主体1束缚在面部,还使得口罩主体1的两侧能够和面部更好的贴合,使得口罩能够更加完全的将病菌、可吸入颗粒物隔离。
36.在挂耳弹性件2上还设置有调节其大小的调节件6,以适应不同人。调节件6为可以为弹簧扣,也可以为其它可以调节挂耳弹性件2大小的调节件6。对于弹簧扣的材质不做限制,可以是金属弹簧扣,也可以是塑料弹簧扣。此外,弹簧扣可以是双孔弹簧扣,还可以是单孔弹簧扣。
37.对于本技术口罩的贴面层31,可以选择为柔软贴服的面料,以舒适感为主。对于过滤层33,其面料上可以涂覆有活性炭,也可以是熔喷无纺布(实现过滤pm2.5),还可以是其它具有过滤功能材质的面料。对于防菌层34,其面料上可以是涂覆有含铜抗菌材料,也可以是别的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
3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