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液冷防暑降温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120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式液冷防暑降温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验新型涉及一种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目前,国内尚无一种降温效果好,又无附加热负荷的降温防暑背心,经检索未发现有关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的专利文献。
在许多不能安装空调设备的高温劳动环境中,严重的热应激使人降低工效,甚至发生中暑,危及生命安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直升机的飞行员,坦克驾驶员、卡车和大型运输汽车的司机,高温车间的吊车司机和固定点劳动的工人,烈日下站岗的交通警,野战外科医生以及特殊实验室的操纵人员,提供一种轻便和降温效果良好的个体降温防暑背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验新型设计了一种管式液冷背心和便携式制冷箱。
以下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它们的结构附图一为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的结构方框图,其中1、液冷背心;详见附图二、三、四;2、便携式制冷箱,外壳由木板制作,总重量约5公斤;3、制冷剂容器,可选用2.5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板制作,长240毫米、宽120毫米、高220毫米,可装入2.5~3.0公斤冰水混合物;4、热交换器,可选用透明聚氯乙烯塑料管制作,内径8毫米、壁厚1.5毫米、长3米左右,沿制冷剂容器(3)的内壁盘旋9~10圈;5、制冷剂,通常采用冰和水的混合物,冰与水之比为51;
6、储液瓶,可选用与制冷剂容器同样厚度的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长70毫米、宽50毫米、高100毫米;7、微型电动循环泵,可选用国产YZD-5永磁直流电动机;8、稳压电源,维持6伏直流供电,耗电7.2瓦。详见图六;9、密封连接器甲,可选用国产Y-GSF101双向自封接头,分为甲乙两部分;10、制冷箱与液冷背心连接软管,可选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制作,内径8毫米,壁厚1.5毫米,长度为1.5米左右;11、液冷背心进液总管,选用透明的聚氯乙烯塑料管制作,内径8毫米,壁厚1.5毫米,长度约350毫米;12、液冷背心回液总管,材料和规格同(11);13、密封连接器乙,为密封连接器甲(9)的配套件;14、制冷箱出液管接咀,可选用铝管制作,外径9毫米,内径7毫米;15、制冷箱回液管接咀,同(14)。
附图二,为液冷背心内翻,表示躯干后部的结构平面图,30根分流液管和进液总管连接向上至肩部,其中16、分流液管与进液总管或回液总管连接结构,详见图五;17、纱带,可选用市售普通纱带或尼龙搭扣制作;18、分流液管,可选用透明聚氯乙烯塑料管制作,内径2.4毫米,壁厚0.4毫米;19、固定带,可选用薄纱带制作,宽约6毫米、厚0.1-0.2毫米;20、分液管回流转折结构。
附图三,为液冷背心内翻,表示躯干前部的结构,30根分流液管绕过肩向下,经胸部和腹部到达大腿上部,其中21、分流液管,(同18);22、大腿上部的分流液管,同(18),此处的分流液管经大腿向上折向后背部入回液总管。
附图四,为液冷背心的后背部,去掉尼龙绸外罩层,示出分流回液管(23),其中23、分流回液管,30根分流液管由此入回液总管。
附图五,分流液管与进液总管和回液总管连接结构,其中24、不锈钢支撑管,选用不锈钢管制作,内径2.4毫米,壁厚0.1毫米,长为8毫米,此不锈钢管插入分流液管内,然后将分流液管插入总管壁的圆孔内,并用601硬质聚氯乙烯粘合剂粘合加固。
附图六,稳压电源线路图。
附图七,液冷背心穿在人身上的外观,为了美观,表面包一层涤纶绸外罩。
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由液冷背心(1)和便携式制冷箱(2)组成,其特点是液冷背心为管式单向流动式设计,可覆盖躯干和大腿上部,冷却面积为全身皮肤面积的40%,便携式制冷箱的主要材料为塑料制品,具有直流6伏稳压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降温防暑背心,其特征在于进液总管(11)和回液总管(12)都设计在骶臀之间,无压迫感,穿便方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其特征在于躯干后分流液管(18),躯干前分流液管(21)和大腿上部分液管(22)的流程和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降温防暑背心,其特征在于分流液管转折结构(20)和分流回液管(23)的位置,在背心本体两侧腋下约100mm处,从上至下依次开15个小孔作为分流回液管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降温防暑背心,其特征在于分流液管与进液总管和回液总管的连接结构(16),在分流液管内插入8毫米不锈钢管(24),抗压和密封牢固。
专利摘要一种管式液冷降温防暑背心,由进液总管、回液总管、分流液管与进、出液总管连接结构、制冷箱的热交换器、储液瓶、稳压电源、微型电动循环泵、密封连接器、连接软管组成。其特征是利用冰的融解热作为热沉,以微型电动循环泵驱使液体经过热交换器带走人体躯干和大腿上部的热量,在40℃左右的高温环境中,可减轻人体热应激,增加工效。具有重量轻、穿脱方便、可携带、安全可靠等优点。适合于在不能安装空调设备的高温环境中劳动的各行各业人员使用。
文档编号A41D13/00GK2064173SQ89218510
公开日1990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31日
发明者欧阳骅, 李伟, 任兆生 申请人: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