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弹弓且可自动收伞的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21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需弹弓且可自动收伞的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结构,特别是一种无需弹弓而藉伞骨弹性的平衡状态及巧妙的连动构件,简易地控制伞具的开收,而可自动收伞的伞具结构。
习知的伞具主要分为自动伞及非自动伞,非自动伞无论是开伞或收伞均需要使用者以一手握住握柄,而用另一手来开、收伞,使用上比较不方便;自动伞则在开伞时,只要一按压开关钮,即能自动开伞,但在收伞时则必须以双手来实施。但是,一般在开伞时,使用者是从室内到室外,此时,使用者比较从容,反之要收伞时则是从室外到室内,因为一般门的宽度比撑开后的伞为窄,必须收伞后才能进门,而这时伞上会留有大量的雨水,且使用者可能携带有其它物品,收伞时必须将所携物品置放在湿地上才能收伞,因此收伞不便才是大困扰,即自动伞自动开伞的实用性显然不比自动收伞的实用性大。另外,一般伞具为了能稳定于其开伞状态,均于中棒内部设以弹弓挡卡,以卡制活动巢,此挡卡的制造及装设因弹性问题颇为麻烦,而且容易损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伞具收伞不便及必须设制弹弓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收伞且无需弹弓的伞具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开伞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伞状态剖面图。
请先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棒1,其上端贯穿上巢2,并以一销杆11穿接结合,中棒1上下两端适当处各设有长槽孔12、13,且下端与握把3结合。一控制体5设置于长槽孔12处,该控制体由控制片51穿合于控制块52形成,控制片51卡合于中棒长槽孔12而可于其中上下移动,其两端从长槽孔12中伸出少许,控制块52上下端分别设有挂勾孔,一弹簧4的上端勾挂于销杆11,下端勾挂于控制块52的上挂勾孔。
一连动块6设于中棒1内部,具有一结合孔61及一斜槽62;一拉环7,套于中棒1外部下侧;一结合杆71穿过长槽孔13、结合孔61及拉环7上所设接孔而将连动块6及拉环7连设于中棒1内外,但仍可上下地做定距移动。一金属线8延伸于中棒1内,上端勾挂于控制体5的下挂勾,下端则勾挂连动块6顶端的挂勾孔。
一按钮31,设于握把3的方形槽33内,其内斜凸块32恰可对合连动块6的斜槽62。
当开伞时,如图2所示,活动巢9的顶端顶于控制体,而支骨91与中棒1的夹角小于90度,因此受伞骨21的弹力作用,能使伞维持于开伞状态,无须加设弹弓卡制。当欲收伞时,使用者可将拉环7直接下拉,或将按钮31压入,可有效地使连动块6向下移动,同时金属线8亦可将控制体5下拉,因此亦可使活动巢9逐渐向下移动,而支骨91与中棒1的夹角将逐渐增大,当大于90度时,伞骨21的弹力便能把活动巢9快速下移,而完成自动收伞的动作。如图3所示,收伞后伞骨21的末端可利用拉环7的内缘来卡制,使尾端不会散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不必使用弹弓即控制伞具维持于开伞状态,且使用上因无弹弓的存在,不必担心被夹伤,另外只要简单操作即能自动地收合伞具及限制伞骨,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颖实用的伞具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无需弹弓且可自动收伞的伞具结构,其中棒1上端通过一销杆11与上巢2结合,下端与握把3结合,该中棒1外部设有活动巢9及一拉环7,内部下端设有连动块6,一结合杆71穿过中棒下部的长槽孔13将连动块6及拉环7结合于中棒1内外,并使得连动块6及拉环7可上下地做定距运动,连动块6设有斜槽62,按钮31的斜凸块32恰可对合于该斜槽62,其特征在于中棒1上部适当处开设一长槽孔12,放置以一可在其中上下移动的控制体5,该控制体5上下端分别设有挂勾孔,一金属线8勾挂于控制体5的下挂勾孔并延伸连接连动块6,一弹簧4一端勾挂于控制体5的上挂勾孔,另一端则连接于结合销杆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需弹弓且可自动收伞的伞具结构,主要是利用伞骨本身的弹性,配合中棒内设置的卡制构件及拉环、按钮等构造,可使伞具在开伞后,无需加设弹弓卡制即可稳定定位,且由于在中棒内设置了控制体及连动块,而使得经由对拉环或按钮的简单操作即可达到自动收伞的目的,新颖实用。
文档编号A45B9/00GK2078551SQ9022021
公开日1991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13日
发明者曾狮 申请人:曾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