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83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心伞的制作方法
一种主要用于防雨防晒的伞,特别是一种偏心伞。
偏心伞种类较多,包括申请号为91224822X的实用新型,能使一伞具有偏心、倾斜、直立使用叁种性能,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使用肆种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伞,也可使一伞具有偏心、倾斜、直立使用叁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使用叁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使用肆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偏心距可变五种等性能。
本发明的任务是在申请号为91224822X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实现的,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将申请号为91224822X的实用新型所述的由二铰轴联接的三段伞杆中的伞杆,改其中一铰轴联接为折转器联接,或改其中一铰轴联接为三锥铰接装置联接,或将由二铰轴联接三段伞杆的中伞杆沿中伞杆中心线方向加装螺栓螺母结构;还可将由二铰轴联接三段伞杆的中伞杆改为第一中伞杆和第二中伞杆,第一中伞杆和第二中伞杆间可分别由双孔下滑套,或与第一中伞杆并行固定连接的下滑套联接,其接触状态可变化为相对固定或相对扭转或相对平行滑移或可分离。
还可将申请号为91224822X的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滑套改为复合滑套,下伞杆还可加装底滑套,当中伞杆分别采用装有大滑套,或下滑套及中滑套,或复合滑套,亦或第一中伞杆与第二中伞杆间采用双孔下滑套,或下滑套的形式时,下伞杆,或下伞杆装有的底滑套分别与大滑套,或下滑套,或复合滑套,或双孔下滑套间装有连杆,或叉勾钓耳撑杆,或“7”形滑道撑杆,而大滑套,或复合滑套,或中滑套,与上伞杆装有的上滑套间仍为连杆。还可将与下伞杆,或大滑套,或下滑套,或复合滑套,或双孔下滑套上相接的固定帽处加装翻转固定夹簧片,还可将长伞骨外端加装备用装置,以便可使本偏心伞成为帐篷的上顶部分。当分别按上述形式改变申请号91224822X的实用新型所述的伞时可使偏心伞原有性能得到保持或增加。
下面结合附图将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一步详述。


图1是第一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沿B-B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沿C-C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沿D-D线剖视图;
图7是第二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Ⅱ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2沿E-E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沿F-F线剖视图;
图11是第三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是第四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大滑套或基滑套或下滑套(或双孔下滑套)与下伞杆间由连杆等联接示意图;
图14是图11Ⅳ处、图12Ⅴ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偏心伞直立使用状态中伞杆与下伞杆由滑套和连杆等保持直立的示意图;
图16是偏心伞直立使用状态中伞杆与上伞杆,或中伞杆与下伞杆间由滑套和连杆等保持直立示意图[图中伞骨滑座(8)省略];
图17是第五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8是第六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9是图17Ⅵ处放大、图18Ⅶ处放大且剖视示意图(即三维铰接装置主视图);
图20是图19沿P-P线剖视图;
图21是图19沿Q-Q线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铰轴转芯(40)”单件主视且剖视示图;
图23是图22沿R-R线剖视图;
图24是图19中通心柱(42)单件主视图;
图25是图20中通心球(43)单件剖视图、图24左视且剖视示意图;
图26是偏心伞沿中伞杆中心轴线方向加装螺栓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偏心伞上伞杆相对下伞杆绕中伞杆中心线可实现周转或扇面式折转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一种收伞状态示意图;
图30是偏心伞第一种滑套与撑杆由翻转固定夹簧片和固定帽等连接或断开示意图;
图31是图30第一种沿G-G线剖示图;
图32是图30第二种沿G-G线剖示图;
图33是图30第三种沿G-G线剖示图;
图34是图30中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主视图;
图35是图34俯视且剖视示图;
图36是又一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主视图;
图37是图36俯视且剖视示意图;
图38是图34又一种俯视且剖视示意图;
图39是叉勾钓耳撑杆单件局部示图;
图40是本发明偏心伞第二种滑套与叉勾钓耳撑杆由翻转固定夹簧片和固定帽等连接和固定、松开示意图;
图41是图40第一种沿K-K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42是图40第一种沿L-L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43是图40第二种沿K-K线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4是图40第二种沿L-L线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5是第七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6是图45Ⅲ处放大示意图;
图47是图46第一种沿M-M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
图48是图46第二种沿M-M线剖视放大示图;
图49是图45、图46中“7”形滑道撑杆单件放大示图;
图50是图46中第一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放大主视图;
图51是图46中第二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放大主视图;
图52是图51第一种俯视图(图51第二种俯视图在图48中可见,此暂略);
图53是本发明偏心伞的第一种下伞杆与“7”形滑道撑杆由固定帽和翻转固定夹簧片连接能固定和松开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偏心伞的第二种下伞杆或中伞杆与“7”形滑道撑杆由固定帽和翻转夹簧片连接能固定和松开示意图;
图55是图53沿N-N线剖视图;
图56是图54沿O-O线剖视图;
图57是图53、图54中“7”形滑道撑杆单件示意图;
图58是图55中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示意图,图51第二种俯视示图;
图59是第八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图;
图60是图59Ⅷ处放大且剖视示图;
图61是图60沿T-T线剖视图;
图62是第八种形式的偏心伞收伞状态示图;
图63是图62Ⅸ处放大示图;
图64是第九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图;
图65是本发明偏心伞长伞骨外端加装的可连接和分开帷帐柱杆的备用装置示图;
图66是图65沿V-V线剖视图;
图67是图65沿W-W线剖视图;
图68是只开蜂腰形铰孔的扭转器工作状态示图;
图69是图68沿Y-Y线剖视且放大示图;
图70是图68沿X-X线剖视示图;
(注图中所标阿拉伯数字1至97前的“序号”两字全部省略)图中1伞顶帽,2上伞杆(简称上杆),3顶丝,4长伞骨,5短伞骨,6上滑套(简称上套),7顶丝,8伞骨滑座,9铰轴,10中伞杆(简称中杆)11连杆,12中滑套(简称中套),13外转套(简称外套),14固定轴[注固定轴(14)与螺母旋柄(15)组合时为螺丝杆形,与轴头铆垫(55)组合时可为光杆形],15螺母旋柄,16叉勾钓耳撑杆,17基滑套(简称基套),18下伞杆(简称下杆),19铰轴,20连杆轴,21连杆轴座,22顶丝,23顶丝,24顶丝,25管套转芯,26限位销杆,27限位销柱,28撑杆轴,29轴座,30限位环槽,31铰轴凸座,32下滑套(简称下套),33撑杆轴中心线,34下杆中心线,35铰轴凹座,36连杆[注连杆(36)可根据需要制成管件形或板件形若干种],37底滑套(简称底套),38大滑套(简称大套)39中杆中心线(或管套转芯中心线),40铰轴转芯,41入球孔,42通心柱,43三维铰点,44铰轴,45通心球,46对称铰轴座,47扇式挡壁(与40为一体),48铰轴(44)中心线,49扇式铰孔壁(与40为一体),50扇式铰孔,51通心孔,52翻转固定夹簧片(简称翻夹),53半园头螺栓,54平头螺栓,55轴头铆垫,56凸起挡块,57导向坡边,58翻转轴孔,59手柄(与52一体),60“7”形滑道撑杆,61顶丝,62滑道固定中心线,63滑道滑动中心线,64“7”形滑道,65撑杆轴孔,66翻转轴孔中心线,67凸起挡块界线,68顶丝,69第二中伞杆(简称第二中杆),70第一中伞杆(简称第一中杆),71双孔下滑套上孔滑套(简称双孔套上套),72双孔下滑套下孔滑套(简称双孔套下套),73顶丝,74伞骨连接套,75帐柱插座孔(与81、78可为一体),76帐柱插座对称夹簧片,77插座铰轴凸座(与74可为一体),78插座铰轴凹座,79插座铰轴,80帐篷立柱(简称帐柱),81对称簧片(与75、78可为一体),82螺母,83螺栓,84上杆中心线,85叉勾钩耳上边界线,86叉勾钩耳中心线,87叉勾钩耳外壁,89“7”形滑道内侧壁,90箭头,91箭头,93防风挂环,94限位销柱,95蜂腰形铰孔,96铰孔扇式挡壁(与25为一体),97伞面(注编织物品或塑胶薄膜等)。
参看图1、图2、图3、图6,将三折偏心伞的中杆加制折转器。折转器的一端仍为开有铰轴孔的铰链凹头(或凸头)形式,准备与下杆(18)[或上杆(2)]由铰轴(19)[或铰轴(9)]联接,而另一端加制为管套转芯(25),管套转芯(25)的外壁开有限位环槽(30),限位环槽(30)的槽底可开有限位销杆(26)的过杆孔,过杆孔中可装有长度与中杆(10)端部内孔孔径相等或略短的限位销杆(26),与限位环槽(30)相对应的中杆(10)上的适当位置开有限位销孔,限位销孔中装有限位销柱(27),限位销柱(27)的一端伸入限位环槽(30)中而另一端于中杆(10)的限位销孔处与中杆(10)相固定,折转器工作状态管套转芯(25)的主体与中杆(10)端部内孔为滑动摩擦接触,偏心伞杆的工作状态,折转器开有铰轴孔的一端由铰轴(19)[或铰轴(9)]与下杆(18)[或上杆(2)]联接,而另一端即管套转芯(25)在中杆(10)端部内孔中由于限位环槽(30)或同限位销杆(26)与限位销柱(27)的作用,使下杆(18)与中杆(10)扳成所需角度,中杆(10)与上杆(2)扳成所需角度时下杆(18)相对上杆(2)可绕中杆中心线(39)实现圆周式[注未装销杆(26)为圆周式转]或扇面式折转[注装有销杆(26)为扇面式转](参图27),其折转夹角可接近或超过90°,且管套转芯(25),不与中杆(10)相脱离。另外参看图68、图69、图70,还可在管套转芯(25)主体上只开一蜂腰形铰孔(95)(注铣钻等可获得),从而具备铰孔扇式挡壁(96),在中杆(10)相对蜂腰形铰孔(95)的适当位置开有限位销孔,限位销柱(94)穿于限位销孔和蜂腰形铰孔(95),且两端于限位销孔处同中杆(10)相固定,其使用效果也很好,装配更为简单。
参看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将变为三段的伞杆的下杆(18)[或上杆(2)]与中杆(10)间改装三维铰接装置,而上杆(2)[或下杆(18)]与中杆(10)间仍保持采用普通的铰轴(19或9)的联接方式。三维铰接装置中的对称铰轴座(46)开有铰轴通孔,铰轴转芯(40)开有入球孔(41)和对称的扇式铰孔(50),从而具备对称的扇式挡壁(47)和扇式铰孔壁(49)。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开有通心孔(51)。三维铰接装置是由外向内依次为对称铰轴座(46)、铰轴转芯(40)、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的各刚体,被一个一端依次通过对称铰轴座(46)的铰轴通孔、铰轴转芯(40)的扇式铰孔(50)、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的通心孔(51)等,而另一端与前一端分别于两个对称铰轴座(46)的铰轴通孔处连接固定(注可由焊接或铆接等方法完成)的铰轴(44)穿装在一起而组成。其中对称铰轴座(46)与下杆(18)[或上杆(2)]连接,铰轴转芯(40)与中杆(10)连接,对称铰轴座(46)与铰轴转芯(40)间,铰轴转芯(40)与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间,铰轴转芯(40)的扇式铰孔(50)、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的通心孔(51)与铰轴(44)间皆为滑动摩擦接触,由于此各种三维铰接装置的特殊构造,在铰轴(44)、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铰轴转芯(40)及其扇式挡壁(47)、扇式铰孔壁(49)、扇式铰孔(50)等作用下,铰轴转芯(40)相对对称铰轴座(46),以三维铰点(43)对折后仍可绕通过三维铰点(43)的管套转芯中心线[或中杆中心线(39)]实现可自行限位的扇式转动,且不沿中杆中心线39串动。工作状态的偏心伞的下杆(18)[或上杆(2)]与对称铰轴座(46)连接、中杆(10)与铰轴转芯(40)连接,从而使下杆(18)相对中杆(10)、中杆(10)相对上杆(2)扳成所需角度时,上杆(2)可相对下杆(18)绕中杆中心线(39)折转。参图27,折转形式为扇面式,其扇腰夹角可接近或超过90°。
参看图7、图26,将变为三段的伞杆的中杆(10)沿中杆中心线(39)方向加装螺栓(83)、螺母(82)结构,工作状态的偏心伞的中杆(10)的一端能相对扳成角度的下杆(18)[或上杆(2)]绕中杆中心线(39)折转。
参看图7、图59、图60、图61,将变为三段的伞杆的中杆(10)变为两段,使伞杆成为下杆(18)、第一中杆(70)、第二中杆(69)、上杆(2)共四段,在下套(32)上再并行连接固定上一个可穿装第二中杆的滑套,即规定称之为双孔下滑套上孔滑套(71),原先的下套(32)部分规定称之为双孔下滑套下孔滑套(72),两个滑套连接起来的滑套整体规定称为双孔下滑套(序号用“71或72”示)。下杆(18)与第一中杆(70)间,第二中杆(69)与上杆(2)间仍由普通的铰轴(19或9)铰接。第一中杆(70)与第二中杆(69)间由双孔下滑套(71或72)联接,且第一中杆(70)穿装于双孔套下套(72)内,第二中杆(69)穿装于双孔套上套(71)内,当根据需要调整偏心距(d4)的长短和上杆(2)相对下杆(18)绕第二中杆(69)的中杆中心线(39)转动的角度,并用顶丝(73)将其固定,再将下杆(18)相对第一中杆(70),上杆(2)相对第二中杆(69)扳成所需角度,即可使偏心伞具备偏心、倾斜、折转、直立、偏心距(d4)可变五种性能,当松开顶丝(73),则第二中杆(69)与上杆(2)及上套(6)、中套(12)、连杆(11)等组成的包括伞顶的部分可与其它部分完全脱离,而单独作为能倾斜和直立的伞使用。另外参看图64,可只将下套(32)并行联接在第一中杆(70)的外壁,再将第二中杆穿装于下套(32)内孔中,当旋紧和松开顶丝(73)其性能也较好。由于第二中杆(69)和下套(32)的内孔、双孔套上套(71)的内孔皆为圆柱形,其接触状态可变化为相对固定或相对扭转或相对平行滑移或可分离。
参看图1、图2、图4,还可将申请号为91224822X的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滑套(38)改制成为由外套(13)和基套(17)组成的复合滑套,外套(13)套在基套(17)的外壁可相对基套(17)转动且不与基套(17)脱离,基套(17)带动外套(13)可同在伞杆[(10)或(18)上滑移,工作状态基套(17),外套(13)可被顶丝(23)一同固定在中杆(10)上;也可由顶丝(24)将基套(17)单独固定在中杆(10),再用顶丝23将外套(13)固定在不开长孔的基套(17)上,[图4中的基套(17)相对顶丝(23)的位置处开有长也,但实际制作时也可不开此长孔],与连杆(11)联接的连杆轴座(21)与外套(13)固定连接[当采用图2中序号21与序号12相接时,序号13不做,序号17改为序号32]。
参看图5、图8、图7、图2、图9、图10等,叉勾钓耳撑杆(15)由撑杆轴(28)联接在下杆(18)[或与下杆(18)相接的轴座(29)]上,带钓耳的一端由与基套(17)[或大套(38)或下套(32)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连接的固定轴(14)、螺母旋柄(15)[可由蝶形柄螺母代替]等形式组成的固定帽来联接和固定,[收伞状态即可松开],由于叉勾钓耳撑杆(16)、基套(17)[或大套(38)、或下套(32)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及连杆(11)、上套(6)和各项丝等的作用下可保证其偏心伞各工作状态不变。
参看图11、图12、图13、图14,在上套(6)、中套(12)[或大套(38)或外套(13)]间仍装有连杆(11),而在下杆(18)加装可在下杆(18)上滑动和被固定的底套(37),且底套(37)与中杆(10)装的下套(32)[或大套(38),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间装有连杆(36),工作状态当互为铰接的若干段伞杆扳成所需角度且将各滑套在适当位置上固定,在连杆的作用下可保持本发明偏心伞的或偏心或直立或倾斜中的任意一种状态不变,当滑套等采用图11形式,而中杆(10)、下杆(18)或中杆(10)、上杆(2)间由一付球头及球头座,或一付带有管套转芯(25)的折转器及铰轴(9)[或铰轴(19)]或一付三维铰接装置及铰轴[(19)或(9)]联接可使本发明偏心伞工作状态或偏心或倾斜或折转或直立的任意一种状态保持不变,当采用图12形式时可使偏心伞的或偏心或倾斜或直立的任意一种状态保持不变,当采用图1实线所示形式时,可使偏心伞的或偏心或倾斜或折转的任意一种状态保持不变。
参看图15、图16,当本发明偏心伞杆处于直立状态且各滑套在伞杆上被固定。由于中杆中心线(39)、下杆中心线(34)[或上杆中心线(84)、中杆中心线(39)]与撑杆轴中心线(33)[或连杆轴中心线(85)]间有一定距离(实际距离不限),因此仍具备一个顶点为撑杆轴(或连杆轴)中心点A、铰轴中心点B、固定轴(或连杆轴)中心点C构成的力学三角形(注图中虚线部分),使本实用新型的偏心伞杆在此固定三角形的作用下仍保持直立状态不变。参看图13、图15,可见与轴座(29)联接的扳件形的连杆(36)或轴座(29)可分别与下杆(18),或大套(38),或下套(32),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固定,其使用效果也较好。
参看图30、图31、图32、图33、图66、图64,本发明偏心伞上的基套(17),或大套(38),或下套(32),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与叉勾钓耳撑杆(16)、翻夹(52)和固定帽[注固定帽可由固定轴(14)、螺母旋柄(15)或平头螺栓(54)或半园头螺栓(53)或固定轴(14)、固定轴(14)和轴头铆垫(55)等组件或单件组成且分别连接在各滑套上]工作状态被连接组合在一起。参看图34、图36、图35、图37、图38、图39,翻夹(52)上开有翻转轴孔(58)和凸起挡块(56),还可加制导向坡边(57)(注可由薄板冲压、冲裁等方法获得),凸起挡块的高度“δ2”(参图35)应与叉勾钓耳撑杆的厚度“δ1”(参图31)相等。翻转轴孔中心线(66)到凸起挡块界线(67)(参图34)的距离“d1”,应与翻转轴孔中心线(66)(参图39)到叉勾钓耳后边(87)的距离“d2”相等且较叉勾钓耳中心线(86)到叉勾钓耳上边界线(85)的距离“d3”略大。凸起挡块(56)可向内凸起(参图35、图37),也可向外凸起(参图38),凸起挡块(56)相对手柄(59)的位置夹角α°(参图36、图34)可在90°内适当选择,凸起挡块(56)与叉勾钓耳(16)工作状态的接触面即作用面可为直平面,翻夹(52)可制成内束或外张的带有一定弹力的零件,使工作状态可与叉勾钓耳撑杆(16),或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或固定帽的接触面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以保持有轻微振动时其工作状态不变(与撑杆产生摩擦力效果较好)。参看图30,当翻夹(52)在粗实线所示位置时即为工作状态,此时凸起挡块(56)挡在(或卡在)了叉勾钓耳撑杆的后边(87)靠近叉勾钓耳中心线(86)的位置即作用点(参图31、图32、图33、图39等),使叉勾钓耳撑杆不能与固定帽[固定帽中的固定轴(14)]相脱离,当松开旋柄(15),手扳翻转夹(52)到双点划线位置时即可使叉勾钓耳与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相脱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偏心伞实现收伞或直立使用,参看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与本段上述所不同的是在伞杆的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上加制了轴座(29)[注轴座(29)可由薄板冲压冲裁获得且可与连杆(36)的轴座互换,并能装配通轴使制做更加容易],并将翻转固定夹簧片调转了位置装配而成。在装配翻夹(52)时将凸起挡块(56)向内凸起的装于叉勾钓耳撑杆的外侧,将凸起挡块(56)向外凸起的装于叉勾钓耳撑杆的内侧。图30、图41、图40中的滑套(17)(32)(38)或轴座(29),也可变形理解为下杆(18),当采用此种形式时叉勾钓耳撑杆(16)可与中杆(10)铰接。
结合上段所述,参看图45、图46,本发明偏心伞的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带“7”形滑道的撑杆(60)、翻夹(52)、固定帽(53或54或55或15、14),工作状态被联接组合在一起,其工作原理与上段所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工作状态凸起挡块(56)的作用点在“7”形滑道内侧壁(89),(参图47、图48、图50)作用面为园弧面且翻夹(52)不用加制导向坡边(57)滑道固定中心线(62)到“7”形滑道内侧壁(89)的距离(参图49)应与翻转轴孔中心线(66)到凸起挡块界线(67)的距离(参图50)相等,翻转固定夹簧片的其它构造内容与前一段所述有关内容相同,参看图47、图48、图49,当翻夹(52)在图中粗实线,或双点划线位置时凸起挡块(56)(参图50或图51)作用在“7”形滑道的内侧壁(89)处,使工作状态的带“7”形滑道的撑杆(60)相对固定帽(53或54或55或15、14)及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保持固定不滑动的状态,从而使伞杆相对位置不变,当用手沿箭头(90)(或箭头91)方向扳动翻夹(52)时,凸起挡块(56)的作用面与“7”形滑道的内侧壁(89)相离开,则撑杆(60)相对固定帽(53或54或55或15、14)及滑套(17或32或38或71、72)处于松开滑动状态(即图46所示的“7”形滑道撑杆的双点划线位置),从而使本发明偏心伞可达到收伞状态(可参考图63)。
结合上两段所述,参看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图58当固定帽(53或54或55或15、14)直接与下杆(18)[或中杆(10)或第一中(70)]连接固定且带“7”形滑道撑杆(60)及翻夹(52)随之共同联接组合时,仍可使本发明偏心伞处于工作状态,当沿箭头(91)[或箭头90]的方向扳动翻夹(52)时可使本偏心伞达到收伞状态。参图55、图56可将图中序号18,序号10的部分变形理解为轴座(29),且可任意分别与中杆(10),或第一中杆(70),或下杆(18)联接,其使用效果也很好。
上述各形式的滑套、连杆、撑杆、固定帽及翻夹、轴座等复合装置,或滑套、连杆、固定帽及翻夹、轴座等复合装置,也可另行分别与以下三种形式之一的伞杆等装置组合而形成本发明偏心伞1、上杆(2)与中杆(10)由铰轴(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由铰轴(19)联接,2、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球头座及球头联接,中杆(10)与上杆(2)[或下杆(18)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3、中杆(10)与下杆(18)、中杆(10)与上杆(2)间由球头座及球头联接,其工作性能也较好。
参看图17、图18、图64、图65、图66,在本发明偏心伞的每个长伞骨(4)的外端可装有连接和可分开帷帐的备用装置,此种备用装置主要由伞骨连接套(74)、与伞骨连接套(74)连接的插座铰轴凸座(77)、与伞骨连接套(74)为一体的帐柱插座对称夹簧片(81)、帐柱插座铰轴(79)和与帐柱插座孔(75)为一体的帐柱插座铰轴凹座(78)及防风挂环(93)等组合而成。备用装置的工作状态,帐柱插座主体可翻转到双点划线所示位置且可与帐柱即帐篷立柱(80)相插接或拨开。(注其插接方式可有“内穿”或“外套”两种)当帐柱插座主体非工作状态归位时,对称夹簧片(81)可保持其相对位置稳定,防风挂环(93)可连系防风锚绳,伞骨连接套(74)与长伞骨(4)相固定。伞骨连接套(74)还可连接伞面(97)。本实用新型偏心伞开发制造帐篷类产品时伞杆可为帐内让开空间,且可伸向帐外(参图17、图18),本偏心伞可成为理想的帐篷上顶部分。
参看图27,本发明偏心伞的下杆(18)或下杆(18)的下端的管径可略大于中杆(10)或上杆(2)的管径与各滑套直径相等或接近,使工作状态伞杆强度增大。同样,第一中杆(70)的管径也可与下套(32)的管径相同,第二中杆(69)的管径也可大于上杆(2)的管径,中杆(10或70)或中杆(10或70)下端的管径可略大于上杆(2)的管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伞顶帽(1)、长伞骨(4)、短伞骨(5)、伞骨滑座(8)、上杆(2)、下杆(18)及上套(6),连杆(11)等组成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a、上杆(2)与中杆(10)由铰轴(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由铰轴(19)联接,中杆(10)沿中杆中心线(39)方向加装螺栓(83)螺母(82)结构,b、上杆(2)[或下杆(18)]与中杆(10)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折转器和铰轴(19)[或铰轴(9)]联接,c、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三维铰接装置联接,中杆(10)与上杆(2)[或下杆(18)]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d、下杆(18)与第一中杆(70)由铰轴(19)联接,第二中杆(69)与上杆(2)由铰轴(9)联接,第一中杆(70)与第二中杆(69)由双孔套上套(71)同双孔套下套(72)并行连接在一起的双孔下滑套联接,且第一中杆(70)穿装于双孔套下套(72)内,第二中杆(69)可穿装于双孔套上套(71)内可分别被顶丝(13)和顶丝(23)同双孔下滑套(71或72)相固定,第二中杆(69)可与双孔套上套(71)相脱离,且第二中杆(69)上还装有中套(12),中套(12)与连杆(11)连接,e、下杆(18)与第一中杆(70)由铰轴(19)联接,第二中杆(69)与上杆(2)由铰轴(9)联接,第一中杆(70)与第二中杆(69)由被并行连接固定在第一中杆(70)上的下套(32)联接,第二中杆(69)穿装于下套(32)内孔与下套(32)可连接和脱离,第二中杆(69)装有中套(12),中套(12)与上套(6)间装有连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a、折转器的管套转芯(25)的外壁开有限位环槽(30),限位环槽(30)的槽底,可开有限位销杆(26)的过杆孔,过杆孔中可装有长度与中杆(10)端部内孔孔径相等(或略短)的限位销杆(26),与限位环槽(30)相对应的中伞杆(10)上的适当位置开有限位销孔,限位销孔中装有限位销柱(27),限位销柱(27)的一端伸入限位环槽(30)中,而另一端于中杆(10)的限位销孔处与中杆(10)相固定,b、扭转器管套转芯(25)主体上只开蜂腰形铰孔(95),中杆(10)相对蜂腰形铰孔(95)的适当位置开有限位销孔,工作状态限位销柱(94)穿于限位销孔和蜂腰形铰孔(95)且两端于限位销孔处与中杆(10)相固定,c、三维铰接装置由对称铰轴座(46)、铰轴转芯(40)、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及铰轴(44)组成,工作状态偏心伞的三维铰接装置由外向内依次为对称铰轴座(46)、铰轴转芯(40)、通心球(45)[或通心柱(42)]被铰轴(44)穿装在一起,除铰轴(44)与对称铰轴座(46)相固定外,其它各刚体之间皆为滑动摩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a、中杆(10)装有下套(32)、中套(12),中套(12)与连杆(11)联接,b、中杆(10)装有由基套(17)和外套(13)组成的复合滑套,外套(13)与连杆(11)联接,c、中杆(10)装有大套(38),大套(38)与连杆(11)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下杆(18)与下套(32),或大套(38),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间装有a、与底套(37)联接的连杆(36)且底套(37)装于下杆(18),b、连杆(36),c、与轴座(29)联接的连杆(36),且轴座(29)可分别与下杆(18),或大套(38),或下套(23),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固定连接,d、叉勾钓耳撑杆(16),e、与轴座(29)联接的叉勾钓耳撑杆(16),且轴座(29)可分别与下杆(18),或大套(38),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固定连接,f、“7”形滑道撑杆(60),g、与轴座(29)联接的“7”形滑道撑杆(60)且轴座(29)可分别与下杆(18),或大套(38),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在下杆(18),或下套(32),或大套(38),或基套(17),或双孔下滑套(71或72)上分别装有用以固定或松开叉勾钓耳撑杆(16),或带“7”形滑道撑杆(60)的a、固定轴(14)及螺母旋柄(15),b、平头螺栓(54),或半园头螺栓(53),与翻夹(52),c、固定轴(14)及固定轴(14)的轴头铆垫(55)与翻夹(52)。
6.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翻夹(52)的凸起挡块(56)的高度(δ2)应与撑杆(60或16)的厚度(δ1)相等或接近,凸起挡块(56)或向内或向外凸起[凸起挡块(56)向内凸起的翻夹(52)可加制导向坡边(57)]凸起挡块(56)的相对位置夹角α°可在90°内选择,工作状态的翻转固定夹簧片(52)向内或向外具有一定的弹力,用以保持与撑杆(60或16),或固定帽的相应摩擦力。
7.根据权利要求4、5、6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各种滑套、连杆、撑杆、固定帽及翻夹、轴座等复合装置,或滑套、连杆、固定帽及翻夹、轴座等复合装置可另行分别与以下三种形式之一的装置相组合1、上杆(2)与中杆(10)由铰轴(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由铰轴(19)联接,2、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球头座及球头联接,中杆(10)与上杆(2)[或下杆(18)]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3、中杆(10)与下杆(18)间、中杆(10)与上杆(2)间由球头座及球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3、4、5、6、7所述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长伞骨(4)外端可装有备用装置,备用装置的伞骨连接套(74)与长伞骨(4)连接,帐柱插座主体可相对伞骨连接套(74)翻转且可与帐柱(80)内外插接或拔开,对称夹簧片(80)可使非工作状态的帐柱插座主体归位不动,防风挂环可连系防风锚绳,伞骨连接套(74)还可连接伞面(97)。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8或4、5、6、7、8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a、下杆(18)或下杆(18)的下端管径可大于或等于中杆(10)、上杆(2)的管径,中杆(10或70)或中杆(10或70)下端的管径也可大于上杆(2)的管径,b、第一中杆(70)的管径也可与下套(32)的管径相同,第二中杆(69)的管径也可大于上杆(2)的管径。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再改进的偏心伞,其方式包括在中杆加装螺栓螺母;或于两杆间采用三维铰接装置,或扭转器;或将第一中杆与第二中杆间由双孔下滑套,或接于第一中杆的下套联接。还可改大套为复合滑套,下杆还可加制底套。并可分别在大套或下套,或基套,或双孔下滑套,或下杆上,固接各种固定帽;在下杆,或底套,与其它各套(除上套外)间可分别装有连杆,或叉勾吊耳撑杆,或“7”形滑道撑杆;还要加装备用装置。
文档编号A45B17/00GK1090155SQ93101150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21日
发明者陈国刚 申请人:陈国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