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折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02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折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伞伞骨结构,特别是一种安全性高操作较顺畅的四折伞骨结构。
通常四折伞骨的结构如


图1所示,其靠近中棒的伞骨(a)的U形开口朝下,当使用者在操作开,收伞骨时,其手部容易因不小心而被伞骨(a)的开口所割伤。另外,其可挠性骨(b)与第三主骨(c)间,是利用一个扣环(d)直接扣合(如图2),而可挠性骨(b)的位置与主骨(c)的座部(c1)相对距离较远,会造成开、收伞时操作较不顺畅,容易产生卡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而操作顺畅的四折伞骨骨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将靠近中棒的内侧位置第一主骨的U形开口朝上设置,而第二主骨的中央部位设有T形块,可挠性骨的中段穿过T形块的横向圆孔,而两端分别设有钩环并铰接在第一、二主骨上,使可挠性骨与第二主骨的座部保持较短的距离。
另外,第三主骨设为连续弯折的S形状,使收合伞骨时,第三主骨上半段靠合在第二主骨的旁边,缩小其末段整体体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
图1是通常伞骨展开时之平面图;图2是通常伞骨之部份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伞骨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部份立体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部份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部份立体剖视图;图7是图6的部份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另一角度平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俯视图;
图12是相对于
图11之通常伞骨俯视图。
如图3~8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改变了伞骨架的整体结构,以第一主骨1由下往上延伸设在靠近于中棒的内侧位置,其U形开口朝上,故可避免现有的缺点,提供了安全上的保障。可挠性骨4端为钩设于第一主骨1上,另一端为环则铰接于第三主骨3的内端,其中段则穿过设于第二主骨2中央位置之T形块21的横向圆孔22,藉此圆孔22空间的限制,可挠性骨4与第二主骨2的座部23间之距离较短,如图6、7所示,在伞骨位置移动之际,能相当顺畅,改善了现有伞骨的缺点。图8所示是可挠性骨4两端结合方式的对调,即内端为较接于第一主骨1,而外端为钩设在第三主骨3的内端处。
图4及图9~11所示,第三主骨3设计为S形的连续弯折形状,因此在收合伞骨时,第三主骨3上半段可靠合在第二主骨2的旁边,从
图10、11可清楚看出,其将使收合后的伞骨架的末段体积变为更小,而
图12是现有伞骨均为并列状态形成末段体积为二个铰接体厚度,而本实用新型则末段体积为一个铰接厚度,前段体积也为一个绞接厚度,整体均匀而细小,故可减少收合后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伞骨结构相比具有设计合理安全性高,操作时方便顺畅,且收合后的伞骨架,可减小末段的体积。
权利要求1,一种四折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将靠近中棒的内侧位置第一主骨(1)的U形开口朝上设置,而第二主骨(2)的中央部位设有T形块(21),可挠性骨(4)的中段穿过T形块的横向圆孔(22),而两端分别设有钩环并铰接在第一、二主骨(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折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第三主骨(3)设为连续弯折的S形状。
专利摘要四折伞骨结构,主要提供一安全性高且操作较为顺畅之伞骨架结构,可提高其实用性,该结构是将靠近中棒的内侧位置第一主骨的U形槽骨的开口朝上,而在第二主骨内设置以一T形块,供可挠性骨穿设其中,能确保其开收之顺畅,另将第三主骨设为S形状,以利收合时,减小其末段的体积。
文档编号A45B25/00GK2243216SQ9521095
公开日1996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2日
发明者赖诚敏 申请人:赖诚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