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06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垫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气体和气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鞋的底板与上板之间产生适当的气垫变形量,从而能够吸收且缓解行走时作用于人体的冲击,同时可保持稳定的行走姿势,并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长距离行走时所产生的行走疲劳感的气垫鞋底。
一般来说,在很多现有技术中都提出了可缓冲行走和运动时作用于人体的冲击的鞋。
上述的现有技术包括大韩民国的实用新型公报第876号中公告号为第87-2985号所公开的《设有气垫的运动鞋的鞋底》和大韩民国的实用新型公报第1385号中公告号为第91-1785号的《运动鞋等的气垫鞋底》。
例如,在第一个的实用新型公告第87-2985号中所示的鞋底的结构是利用具有弹性力和线张力的物质在两个被服层之间形成气垫,并包括使长度为整个脚长或半个脚长的气垫膨胀或收缩的两侧的气阀,且利用真空金属模和所述气垫之间的垂线形成多个支柱,以在内部形成空间,从而设置能够独立地向单层或双层以上的气室提供互相不同的压力的阀。
所以,形成上述结构的气垫的鞋底,可根据穿用者的要求来调整缓冲弹性,还可以构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的气室,且可以注入与鞋的重量相适宜的流体,同时,当垫内的空气外漏时,支柱可代替气垫而起作用。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由于备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气室并根据穿用者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条件来人为地调整成适当的压力,因此,进行其压力调整的操作非常烦琐,并存在基于什么标准来设定与各种体型和运动条件相关的力学上的最佳点的问题,以及即使找到该力学上的最佳点,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接近该最佳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实用新型公告第91-1785号中公开了《运动鞋等的气垫鞋底》的技术方案。
即,所述运动鞋等的气垫鞋底包括设于鞋底的前部、中部和后部的第一至第三缓冲室;设有向所述第一至第三缓冲室提供互通的空气通路并用于第二缓冲室空气流通的孔的小孔径的空气流通通路;为限制第一和第三缓冲室之间的空气流通而在第三缓冲室侧面设有逆止阀的翼片的大孔径的空气流通通路;以及设于第三缓冲室的空气注入孔。
在运动鞋的穿用者步行时,很大的冲击力会作用于脚后部,所以具有上述结构的运动鞋等的气垫鞋底的第三缓冲室内的空气通过小孔径的空气流通通路的孔而缓慢地移动到第一和第二缓冲室,从而可有效地吸收作用于人体最重要的脚后部的冲击,但是,当接触钉子或其它尖锐物而使第一至第三缓冲室等发生破损时,则会降低气垫的变形量而不能吸收冲击。
而且,上述两个方案由于具有可同时实现吸收步行时冲击的功能和通风功能的结构,因此,长期使用会使缓冲装置腐坏,同时,其它物质会进入气垫中而影响气垫的变形量。尤其是由于在底板埋设有气垫,所以在步行时后一种方案的鞋底中的气垫不是均匀地被压缩而是偏向一侧,因此,气垫的变形量过大,反而使步行姿势不稳定而增加行走时的疲劳感。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垫鞋底,在鞋的底板与上板之间,利用像气体和海绵那样的气垫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适当的气垫变形量,能够吸收且缓解行走时作用于人体的冲击,同时可保持稳定的行走姿势,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长距离行走时所产生的行走疲劳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气垫鞋底包括,鞋的底板;包含设有多个垂直孔的第一气垫体的前室;由设有不同的多个垂直孔的第二气垫体构成的后室;连接所述前室和后室、且在两侧设有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的连接部;用于覆盖这些的上皮和下皮。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气垫鞋底的局部进行剖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气垫鞋底组装后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沿图2中的A-A线剖视的横向剖视图;图4A是本发明气垫鞋底的作用状态示意图;图4B是本发明气垫鞋底的作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气垫鞋底1大体上包括底板10和上板20;前室100和后室200,通过连接部300一体设置在该底板和上板之间,并通过步行者的运动使气垫的变形均匀地分布。
如图2所示,所述前室由设有多个垂直孔111的第一气垫体110构成,后室200与气垫体210与所述前室100保持规定的间距并通过连接部300被设置成一体,且在中央部设有用于与底板10的倾斜突起11相嵌合的固定沟212,在该固定沟212的后端设有具有较大的垂直孔211的第二气垫体210。
所述前室100和所述后室200通过上皮400和下皮500被连为一体,在用于连接所述前室100和所述后室200的连接部300的两侧,如图3所示,一体地设有第一空气通路310和第二空气通路320,以使所述前室100和后室200相通。此外,为使所述上皮400和下皮500突出而形成突起410、510,从而使其固定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上形成的垂直孔中,同时,如图3所示地使所述后室200的固定沟212与底板10的倾斜突起11嵌合,从而利用倾斜突起11来保护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然后用上板20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剂、或者低密度的海绵、或者发泡尿烷粒制成,最好是选择能够均匀地分散和分布步行者的重量且顺利地吸收气体的材料来制做。
再者,为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而设置于连接部300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应加工成能够使气体适当地分散和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中的长度,最好是将一个通路分成两个或多个,从而能够调节气垫的变形量。
未说明的标号2是成为鞋的外形的皮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垫鞋底1中,使前室100位于底板10的前端,使后室200的固定沟212定位于所述底板10的倾斜突起11,在与后足部对应的地方安装在所述后室200内一体形成的第二气垫体210,然后用上板20进行密封固定。
并且,为防止因设于连接所述前室100和后室200的连接部300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被破坏而阻碍气体的流动,最好是牢固地固定于在底板10上形成的倾斜突起11上,从而能够可靠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内的气体分布和分散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中。
另一方面,所述前室100和后室200的组装最好是这样进行,即,将突出上皮400和下皮500而形成的突起410、510插入到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120上的多个垂直孔111、211中,从而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120,使其不能自由移动。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地组装的气垫鞋底的作用。如图2所示,当步行者采取站立的姿势时,前室100和后室200内的气体移动通过形成于连接部300上的空气通路310、320,而形成均匀的压力分布,与此同时,脚内侧被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均匀地支撑着,从而保持非常稳定的站立姿势。
在上述状态下步行者行走时,如图4A所示,若底板10的后侧表面接触地面,则人的体重作用于后室200上,该后室200内的气体通过形成于连接部300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后向前室100的方向移动。当如图4B所示地底板10的前部接触地面时,由于人的体重的作用,前室100内的气体通过形成于连接部300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被形成于后室200侧的第二气垫体210吸收,从而吸收和缓解行走时的冲击。
所以,通过如上所述的反复作用,能够吸收和缓解行走时的步行冲击。
再者,在上述的动作过程中,当前室100和后室200被压缩时,由于气体与第一及第二气垫体110、210之间的相互共同作用和调和作用,气垫的变形量也变得适当,因此可最大程度地缓解步行时发生的冲击而减少作用于人体的冲击量。
而且,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的多个垂直孔111、211处的上皮和下皮上突出的凸起410、510,可防止第一和第二气垫体110、210自由移动,因此,这与现在只注入气体的气垫不同,利用设于上皮400和下皮500上的突起410、510,气垫鞋底1不会向一侧倾斜。
如上所述,可保持最稳定的步行姿势,并能够减少因以前的不稳定的步行姿势而产生的行走疲劳感。
另外,如图3所示,形成于连接部300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310、320通过底板10的倾斜突起11而被保护着,可防止空气通路的损坏,使气体能够经常顺利地移动。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由于在底板与上板之间埋设具有前室和后室、以及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的气垫鞋底,所以具有下述优点。
第一,利用气体和第一及第二气垫体可吸收且缓解行走时的冲击,同时,气体通过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移动到前室和后室,并因所述气体与第一及第二气垫体之间的相互共同作用和调和作用,而产生适当的变形量,由此能够缓解行走时的冲击,仅使微弱的冲击力到达人体。
第二,将突出设置在上皮与下皮上的突起,嵌合在设于前室和后室内的第一及第二气垫体上的垂直孔中,使得在行走时阻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的移动,从而防止向一侧的倾斜,所以能够保持最稳定的行走姿势。
第三,利用形成于底板的倾斜突起,可保护设于连接部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而防止其损坏,同时,能够使气体经常顺利地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垫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的底板;包含设有多个垂直孔的第一气垫体的前室;由设有不同的多个垂直孔的第二气垫体构成的后室;连接所述前室和后室、且在两侧设有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的连接部;以及,用于覆盖这些的上皮和下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皮和下皮上突出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可固定在设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上的垂直孔中,以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垫体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鞋底,其特征在于,将后室的固定沟定位于所述底板中心,同时,为防止损坏设于连接部上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在所述底板中心设有倾斜突起。
全文摘要
一种气垫鞋底,利用气体和气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鞋的底板与上板之间产生适当的气垫变形量,从而吸收和缓解行走时作用于人体的冲击,保持稳定的行走姿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长距离行走时所产生的疲劳感。该气垫鞋底包括:包含设有多个垂直孔的第一气垫体的前室;由设有不同的多个垂直孔的第二气垫体构成的后室;连接所述前室和后室且在两侧设有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的连接部;以及,用于覆盖的上皮和下皮。
文档编号A43B13/20GK1190560SQ9810381
公开日1998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4日
发明者曹尤俊 申请人:曹尤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