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连接部件及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07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状连接部件及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适用于衣类等纤维制品的带状连接部件以及使用该部件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特别可适用于如前扣型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位于上述女性用衣类的前部中心。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特别地可详细列举带托的胸罩、带胸罩外衣、三合一等带胸罩内衣等衣类、带胸罩内衣裙、短式带胸罩内衣裙等女性室内用裙衣类,更可列举体操、芭蕾等练习服、泳装、带胸罩的套裙等(西服)衣类。
胸罩不仅具有支承乳房的保护功能,而且还具有美化乳房形状、使乳房隆起的功能。而且,作为胸罩的一种,带托的胸罩已广为人知,这种胸罩在覆盖左右一对乳房的口杯部下方的弯曲部内缝入了弧状(半圆弧形或U字状)的口杯托部。作为这样的胸罩,公知有用前中心布将两口杯布连结起来的胸罩,两口杯布构成左右一对口杯部。此外,也公知有这样的胸罩,即,将前中心布左右分开,以可以扣脱的连结件将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连结起来,称之为前扣型胸罩。
例如,实昭开57-71407、实开昭57-74194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胸罩,即,在穿着状态,以上下方向可以扣脱(扣上或脱开)的连结件来连结胸罩的前中心。还有,例如实开昭62-112304、实开平3-69412、实开平2-146108、实开平3-6406号公报中,虽然公开了适于胸罩前扣的连接件,但这些连接件均是在穿着状态下不可沿上下方向回转的。再有,实开平7-61217号公报中公开了授乳用胸罩,用于该胸罩前中心的连接件也是在穿着状态不可沿上下方向回转的。
如前所述的前扣式胸罩,因连接件位于身体前侧(前中心),对于穿着者来说,具有穿着动作容易进行的优点。此外,在采用托部的前扣式胸罩中,由于缝入了贴合乳廓线(乳房下缘的半圆形轮廓)的口杯托部,形成了口杯部,所以可以提高口杯的保形性,实现了沿身高方向提高乳房及使乳房丰满的功能。
但是,在伴有穿着者上半身屈伸、转体等运动时,即使采用了胸罩托部,两口杯部也易偏离当初穿着的位置。此外,在乳房大于正常大小(即,丰满型)、以及乳房稍有下垂或向外偏张时,在穿着后,两口杯部的肋部易向下方偏移。
特别是在前扣型胸罩中,乳房之下部分有松弛的倾向,口杯托部易产生偏移、具体地讲,在穿着状态下,例如实开平3-69412号公报中的合页结合型连接件本身沿上下向就不能转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构成连接件的阴阳两扣部件的各自的基部上形成有缝状的通孔,在其中穿入布条及无纺布的垂片(tab),通过将之缝在前中心布上来连接左右的口杯部。为此,布条、垂片易产生弯曲、折皱等变形。特别是,缝在前中心布上的缝纫部、穿过扣的通孔的附近部分之变形很严重,由此,在胸罩的穿着状态下,前中心的连接部易向上方浮起。
因此,作为带托型胸罩之特征的口杯保形性及稳定性显著劣化,特别是丰满型、乳房稍有下垂的女性、以及重现胸罩运动方面性能的年轻女性不太愿意使用前扣式胸罩。
在胸罩之外的其它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如内衣裙、外套等衣类中,也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即,在前扣式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中,虽然在前中心部稳定地连接两口杯部、并且不给穿着者以额外的负担、压迫感是很重要的,但这些要求是互相矛盾的关系(亦即表里相背的关系),以现有技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是有困难的。
另外,在授乳用胸罩的肩带和口杯部的连接,左右的胸罩的背部中心的连接上也存在和上述问题相类似的问题。例如,在背中心连接背部时,背中心的连接件即有弹性、柔软性,又起到连接作为保持具有一定重量乳房的左右口杯部的作用,或者说又起到直接支承口杯部的作用是不可能的。另外,虽然是因穿着者的体格、运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但安装连接件的背中心的布条、垂片易变形,存在使穿着者心情不愉快、不舒适的问题。
此外,即使是在无托的前扣型胸罩中,在现有的可扣脱的连接件上,支承扣部件的布条、垂片也易产生变形。所以,实现舒适且稳定的连接是困难的。再者,即使是在带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以外的纤维制品中,一部件和另一部件即可稳定地扣脱,又可保持柔软性地连接一般也是困难的,也希望开发出解决这些问题点的新的连接技术。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状连结部件,该部件可适用于如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的各种纤维制品,例如,可以稳定可扣脱地连接如胸罩的两口杯那样的纤维制品的各部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前扣式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这种衣类不损害作为带托型此类衣服所固有的使乳房造型好、口杯保形性好及稳定性好的特征,着用后也没有因保形变坏及位置偏移而引起的穿着不舒适的问题,且易穿、易脱。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部件和一对连接部件,所述的带部件可以缝合于织造织物、无纺布或二者的复合布,连接部件分别设于此一对带部件的前端侧,且可以相互扣脱,上述一对连接部件都分别具有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形的连接部和基部,同时,上述基部固定于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并且,上述基部上形成多个凹部,缝纫针可以穿过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
根据本发明,在固定于带部件的前端部的连接部件的基部设有凹部,在该凹部缝纫针可穿过带部件的前端部,所以可将带部件的前端部缝合于纤维制品的质地上等,而且,塑料制的连接部件本身也可强固地安装于布质地上。此外,因带部件的基端部也缝合于布质地上,所以带状连接部件可稳定且牢固地安装于纤维制品的各部件上,而且通过连接件(一对连接部件)纤维制品的各部件可以相互扣脱。
在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也可以是一对的带部件的前端部埋入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而且在分别对应于基部两表面的位置上形成上述的凹部。以这样的埋入型,连接部件和带部件强固地结合,而且两表面的凹部位置相互对应,所以可以于此处使缝纫针通过而缝合于布地上。
在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一对连接部件也可以这样成形,即,将一对带部件的前端插入成形用模具,将塑料注入成形用模具型腔。这样,通过调整突出到成形用模具的型腔(塑料注入用空洞)内的推压带部件用的突起的位置,可自动地形成连接部件的凹部,故可以实现同一规格品的产量及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可以用塑料粘接剂来固定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这样,可预先成形连接部件,在后续的工序中,例如以低温粘接剂贴接带部件,故适用于多品种、少量生产。
在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可以是一对连接部件由热可塑性塑料成形,其基部和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通过加热上述的热可塑性塑料使之熔融、硬化而固定。这样,可预先成形连接部件,在后续的工序中,通过超声波加热等使连接部件熔融,将塑料浸在带部件后使之硬化即可,所以,可以低成本实现多品种、少量生产。
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一对连接部件沿该带部件的带表面方向互相不能转动地连接。这样,可以保持作为连接对象的纤维制品的各部件之间的安定性,特别是适于用在有托型前扣式胸罩上。
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中,一对带部件可以是由下述材料来制造,即,编织物、织造织物、无纺布、或三者上附加树脂的复合材料,或通过树脂将上述材料贴合在一起的贴合体,或是将上述材料之一和纤维质地相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将纤维质地和树脂层叠或粘结加工而成的材料)。这样,带部件和塑料制的连接部件的结合性高,且可以得到便宜的、易缝合到布地上的带部件。
本发明涉及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口杯布部的下方弯曲部上缝合着弧状口杯托部的左右一对口杯部,连接于上述口杯部的肋侧缘部的背部,将各端部缝合于上述左右一对的口杯部前中心侧的左右一对前中心布,以及连接部件,包括左右一对的带部件和一对可扣脱的连接部件,所述的左右一对的带部件的基端部缝于上述口杯部的各个前中心侧,所述的一对连接部件分别设于上述左右一对的带部件的前端侧,且在上下方向互相之间不能转动地连接着;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具有由塑料一体成形的连结部和基部,上述基部固定于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而且在上述基部上至少形成一个凹部,上述带部件的前端部和上述前中心布的前端部通过上述凹部被缝合。
根据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由于在塑料制的连接部件的凹部将前中心布的前端缝合于带部件,所以可将前中心布的前端部重叠于连接部件的前侧来固定。这样,可将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的前端更聚中到前中心,结果,左右口杯部可聚中到前中心。此外,在穿着状态下,将塑料制的连接部件掩盖在前中心布的靠皮肤侧,可以解决前扣型胸罩上易产生的不好看的问题,提高其时装性。还有,因为直接地通过凹部来固定前中心布和塑料制的连接部件,故可以防止现有技术前扣型胸罩的下述问题,即两者在其前端部分开(前后分离)。
本发明中,带部件的基端部缝合于前中心布和具有刚性的口杯托部上,且,在固定于此处的塑料制的连接部件(钩)的凹部上;带部件的前端部缝合于前中心部的前端部,而且使一对连接部件不可回转,故带状连接部件和前中心布互补其口杯部的连接功能,即,即使是在前扣型胸罩等上,也可以使乳房下廓线稳定。所以,在穿着当初,穿着者以两手将乳房的两肋侧将之贴合于口杯中,在穿着后,乳房也不会变位、走形,可以长时间保持乳房从两肋向上、且聚中、使乳房保持自然、漂亮的乳廓线。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中,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上埋入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而且在分别对应基部两表面的位置上形成上述的凹部。根据这种埋入型,连接部件和带部件可牢固地结合。而且,两表面的凹部位置相对应,所以,可以在此处将缝纫针通过而将带部件的前端部缝合于前中心布的前端部,并且,可以将连接部件牢固地固定于它们之上。
在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上,将具伸缩性的下带安装于背部的下缘部,同时,此下带沿前中心布下部延伸并缝合于前中心布,前中心布的前端部和下带的前端部通过连接部件的凹部互相缝合。这样,通过在塑料制的连接部件上既固定前中心布更固定下带,实现带状连接部件和前中心布及固定于此的下带的一体化,作为两口杯部的连接部发挥作用。特别是,下带缝合于不具伸缩性的前中心布上,从而它实质上丧失了伸缩性,因此,可更提高由肋两侧将乳房进行立体造形的效果及安定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在口杯部的前中心侧下缘部缝合带部件的基端部,而且,口杯部的下缘部和下带及带状连接部件在穿着状态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安装于左右口杯部的口杯托部以更稳定的状态连接,所以,可更提高造形性及保形性。即,因具伸缩性的背部产生的穿着当初的拉伸张力,沿连接(安装有口杯托部的)口杯部的下方弯曲部的下部、以及其间设置的带状连接部件的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曲线方向(沿穿着者乳房下面的方向)被施加,所以,口杯部的上部不会因乳房的膨胀、重量而被拉致左右,形态稳定,且可以自然地实现从两肋将乳房聚中的效果。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口杯部和带部件的缝合位置比口杯部和下带的缝合位置更靠前中心。这样,在以夹着该二处缝合位置的口杯托部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顶点上,存在着塑料制连接件(一对连接部件),可增大穿着时的前中心的稳定感。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点中,由一对连接部件构成的塑料连接件是在皮肤侧以最大开度为180°的合页结合的。这样,在穿着时,可防止连接构造于中间部分(连接件部分)向前侧(靠皮肤的相反侧)折曲,且穿着动作本身也易进行。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带状连接部件的宽度比口杯托部的托用缆丝宽度大,但小于25mm。这样,使之较托用缆丝宽度大,可以防止两口杯托部的连接不充分,而且,使之在25mm之下,可以抑制对起因于穿着者的两口杯托部独立的相对运动的过分限制。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一对连接部件可以是这样来成形的,即,将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插入成形用模具中,将塑料注入成形用模具的型腔。这样,由突出到成形模具的型腔(塑料注入用空洞)内的带部件推压用突起,自动形成连接部件的凹部,所以可以量产同一规格的带状连接部件,从而,可以实现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的成本降低。此外,塑料制的连接部件和连接带的固定部分可以很薄,穿着舒适。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内衣,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由塑料粘接剂固定。这样,可以预先成形连接部件,在后序的工序中,例如,以低温粘接剂粘着带部件即可,故可以准备各种的带状连接部件,从而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带胸罩口杯的女性内衣。
在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可以是一对连接部件由热可塑性塑料成形,其基部和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通过加热上述的热可塑性塑料使之熔融、硬化而固定。这样,可预先成形连接部件,在后续的工序中,通过超声波加热等使连接部件熔融,将塑料浸在带部件后使之硬化即可,所以,可以准备各种带状连接部件,可以低成本实现多品种,少量生产。
本发明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中,一对带部件可以是由下述材料来制造、即,编织物、织造织物、无纺布,或三者上附加树脂的复合材料,或通过树脂将上述材料贴合在一起的贴合体,或是将上述材料之一和纤维质地相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将纤维质地和树脂层叠或粘结加工而成的材料)。这样,带部件和塑料制的连接部件的结合性高,且可以得到便宜的、易缝合到前中心布及口杯托部的带部件上。


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状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2是图1中带状连接部件的背视图。
图3是沿图2中Ⅰ-Ⅰ线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
图5是从正视时的图4中胸罩的前中心部。
图6是说明图5的连结机构的模式图。
图7是第一变形所涉及的胸罩的从皮肤侧正视时的胸罩前中心部之图。
图8是第二变形所涉及的胸罩的从皮肤侧正视时的胸罩前中心部之图。
图9是第三变形所涉及的胸罩的从皮肤侧正视时的胸罩前中心部之图。
图10是第四变形所涉及的胸罩的从皮肤侧正视时的胸罩前中心部之图。
图11是另一变形所涉及的胸罩的从皮肤侧正视时的胸罩前中心部之图。
图12A~C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带状连接部件图、图12A是其平面图、B是其正视图、C是其俯视图。
图13A~C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图1中带状连接部件的图,图13A是其平面图、B是其正视图、C是其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的带状连接部件的连结方法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带状连接部件的连结方法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中的带状连接部件的使用例斜视图。
图17是表示带状连结部件的另一例的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带状连结部件的另一例的斜视图。
图19是表示带状连结部件的另一例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带状连结部件的另一例的斜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状连接部件和使用该部件的胸罩。在图的说明中,同一要素以同一符号表示,省略了其重复的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L)”、“右(R)”、“前”、“后”等用语以穿着者站立姿势时的位置关系为准。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状连接部件的构成的斜视图。图2是该带状连接部件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带状连接部件沿Ⅰ-Ⅰ线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前扣型胸罩的第1实施例的斜视图,该胸罩使用了该种带状连接部件来连接其前中心部。此外,图5是该胸罩前中心附近的从皮肤侧看时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连接件的模式图。还有,图中,以点划线表示位于其它部件之里侧的部件的缘部,以虚线表示缝纫部分(缝纫线部分)。
为了便于理解,先说明实施例的胸罩的整体构成。如图4所示,胸罩是以带状连接件4连接左右两口杯部1L、1R之间来构成的。该带状连接部件4包括带部件41L、41R和扣部件42,且在扣部件42的基部形成凹部。而且,通过该凹部,带部件41L,41R的前端缝于前中心布7L、7R以及下带5的前端上。还有,带部件41L,41R的基部缝于口杯托部12L,12R上,该带部件4起到连接两口杯布部11L,11R的主要作用。
更详细地讲,覆盖左右一对的乳房口杯布部11L,11R是分别缝纫下口杯布和上口杯布(未图示)而成的,在口杯布部11L,11R的下缘弯曲部(下方弯曲的缘部)中插入了半用弧状的托(线)(未图示),缝纫成口杯托部12L、12R。该托由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有刚性的塑料等来成形,形成适合贴合乳房轮廓线的形状。而且,托缝入由无纺布等柔软材料形成的斜布条(bias tape)中,由上述的口杯布部11L,11R及该口杯托部12L,12R来构成左右一对的口杯部1L,1R。
在口杯托部12L、12R的肋侧缘部缝着可以伸缩的由布形成的背部3,在其下缘部缝着由橡胶等具伸缩性的下带5。在口杯布部11的上端部和背部3的背侧之间,搭接有因其伸缩性而可调其长度的肩带6(L、R)。
由图5所详示的那样,在左右口杯部1的前中心侧,即,口杯托部12L,12R的前中心侧,分别缝着前中心布7L,7R的基端部,在该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7L,7R的下缘缝着上述的下带5,且下带5左右延伸着。就是说,缝着于左右背部3的下缘的后侧下带5(51)和缝着于前中心布7L,7R的下缘的前侧下带52L,52R是一体的具有伸缩性的带状材料,并且也缝着于口杯托部12L,12R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的胸罩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征在于在该前中心布7L,7R的贴着皮肤侧,图1、2、3所详示的带状连接部件4如图4、5所示的那样作为胸罩的前扣来设置。如图1、2、3所示,带状连接部件4包括构成一对带状部件的连接带41L,41R,以及构成一对连接部件的阴、阳扣部件42L,42R,扣部件42(42L,42R)的平板状基部上固定着连接带41(41L,41R)的前端部。阴、阳扣部42(42L,42R)用塑料材料由平板状的基部421(421L,421R)和阴、阳连接部422(422L,422R)一体地成形而成,如图3所示,连接带41的前端部埋入基部421中来固定。在基部421的两面上沿纵向形成3个凹部423,连接带41的表面露出于该基部421的底面(凹部的凹面)。
图1,2、3所示的该带状连接部件安装于图5所示的胸罩上。即,连接带41L,41R的两端(基端)缝着于左右口杯托部12L,12R的前中心侧,扣部件42(42L,42R)的基部(421L,421R)及连接带41(41L,41R)的前端部通过3个凹部423缝着于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部及前侧下带52L,52R的前端部,其中的三个凹部形成于两个扣部件42L,42R上。在基部421的背面上,形成沿纵向延伸的连接三个凹部423的浅凹槽424(参考图1、3)。三个凹部423排列于该凹槽424中,缝纫线收纳于此。
换句话说,在基部421的背面,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凹槽424,在该凹槽424内形成3个凹部423。因此,搭接在凹部间的缝纫线即可收纳于该凹槽内。此外,仅在凹槽424内的凹部423的凹面部分露着连接带41的表面,在凹槽的其它部分不露出连接带。所以,在缝于前侧下带52L,52R上时,连接带41L,41R和基部421同时被缝于其上,可以实现牢固地结合。
还有,该凹槽424沿纵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达到基部421的端部,在凹槽的两端部开口。因此,在前侧下带52缝合时,缝纫线的一侧穿过基部421内的凹部,另一侧穿过基部421的外侧来引线,即使是这种情况,缝纫线也会收纳于该凹槽424内。
此外,阴、阳扣部件在连接状态下,沿带面方向是不能回转的。连接带41L,41R成形为大致两端被斜着切去的台形(参照图5),在该台形的斜边部分上,从其上边到其下边,缝着两口杯的口杯托部12L,12R的斜带(bias tape)和口杯布部11L,11R及前中心布7L,7R。虽然前侧下带52L,52R沿其上边及下边缝合于前中心布7L,7R,但连接带除去其基端部和前端之外的中间部分并没有和上述各部分缝合在一起。此外,前侧下带52L,52R沿其长度方向与前中心布7L,7R重叠并缝合于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由此实质上丧失了其伸缩性,另一方面,连接带41L,41R实际上是由不具伸缩性的材料形成的。
下面,说明图1~5所示第1实施例胸罩的作用。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形成于塑料制扣部件42(42L,42R)的基部421上的凹部423,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缝着于前中心布7L,7R的下缘的前侧下带52L,52R的前端)部被缝着于连接带41L,41R的前端部,所以,前侧下带52L,52R和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可重叠固定于扣部件42L,42R的前侧。因此,将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进一步向前中心拉靠便成为可能,结果可以使左右口杯部1L,1R靠向前中心并可使之稳定。
此外,如图5所示,因在扣部件42(42R,42L)的前侧重叠缝合前中心布7L,7R,故可以在穿着状态下将塑料制的扣部件42隐盖在前中心布7L,7R的靠近皮肤侧。在过去的前扣型胸罩中,因从前侧可以看见不美观的扣件,导致胸罩的装蚀性变差,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装饰性好的前中心布7L,7R来掩盖该扣件,故可提高胸罩的时装性。
还有,在过去的前扣型胸罩中,如果欲将扣件掩盖于前中心布的靠近皮肤侧,则会作如下处理。即,前中心布在其各个连接侧的前端附近不缝合于扣件,而是在从前中心布的上述前端稍稍靠前的位置(比左右扣连接位置靠肋侧(外侧)的位置),缝合于一连接带上,而所述连接带固定于扣件上。而且,由和周围未固定的部分,即,由前中心布的缝合位置到上述前端之间的未缝合部分来掩住扣部件。由此,前中心布的缝合位置到前中心布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变长,成为以缝合位置为轴扣和前中心布分开(前后分离)的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部的端边附近和前侧下带5(52L,52R)的前端附近、以及扣部件42(42L,42R),通过形成于基部421上的凹部423由缝纫线直接固定。因此,在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基本上不存在未缝合部分,从而,不存在前中心布7L,7R的前端部和扣部件42之间于前端部产生前后分开的问题。
即,在本实施例中,不仅从扣和前中心布间的缝合位置到二者前端的距离变短,而且塑料制扣部件42本身以缝纫线固定于前中心布7L,7R及前侧下带5上,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带状连接部件4在其连接带41L,41R的两端缝合刚性的口杯托部12L,12R,且缝合于前中心部7L,7R上的、实际上已丧失伸缩性的前侧下带52L,52R也缝合于口杯托部12L,12R,所以,带状连接部件4和前侧下带52L,52R二者一起具有连接左右口杯部1L,1R的功能。
而且,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连接带41L,41R和口杯托部12L,12R的缝合位置比前侧下带52L,52R和口杯托部12L,12R的缝合位置位于靠近前中心侧,且前侧下带52L,52R的前端和连接带41L,41R的前端部的双方以缝纫线固定于塑料制的连接部件(阴、阳扣部件42),并且它不能沿带面方向转动。
因此,如图6所示的模式图中,位于以口杯托部12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顶点上的扣部件42用于连接左右口杯部。所以,在穿着时,因具伸缩性的后侧下带5(51)、背部3等自身的伸长而受到拉伸力时,带状连接部件4和前侧下带52不会产生大的扭曲变形、弯曲变形,而是对口杯托部12施加以沿这些带面方向的力。
该后侧下带5(51)及背部(3)等引起的、离开左右方向的拉伸张力虽然沿带状连接部件4及前侧下带52的长度方向在较长的范围内被施加,但其强度并不均匀,在穿着状态下,沿带状连接部件4的拉伸张力通常比沿前侧下带52的拉伸张力大。因为,虽然在穿着时(刚穿时),穿着者用手将乳房从两肋向中央托起,使乳房贴合于口杯部1L,1R的内侧,但在穿着状态下,作为将乳房向中央集中、隆起作用(特别是集中作用)的反作用,在两口杯部1L,1R上施加有向下方扩开的反力(即使乳房隆起、是形作用引起的反力),因此,口杯托部12具有这样的倾向,即,以前中心侧为中心,肋侧向下方外侧,而前中心侧被向上方推压。
在这样的使乳房“隆起、集中”引起的反作用(来自乳房的反力)较大时(例如穿着者运动时、及受到外部的压迫时),带状连接部件4和前侧下带52上施加的离开左右的方向上的拉伸张力,其非平衡变大。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不具伸缩性的带状连接部件4和丧失伸缩性的前侧下带52以及具有刚性的口杯托部12构成的三角形顶点上,由扣件42将左右的口杯部1L,1R连接起来(参见图6),所以,连接带41和前侧下带52不会产生极端的变形、大的扭曲变形,故不会损害胸罩的使乳房隆起的功能,将口杯稳定地保持于穿着时的位置。
在穿着状态下,在伴有穿着者上半身扭曲的运动时,或胸部一侧受到外部的压迫时,左右乳房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独立运动的状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口杯托部12由从二个缝着位置(图6的位置A、B)向塑料制的连接件(扣)延伸的连接带41和前侧下带52保持,并且,构成三角形的二个斜边的连接带41和前侧下带52在由其前端和基端所夹着的中间部并未互相缝在一起,所以可以自由地移动。所以,不会产生使口杯托部12的位置偏离,并且,在穿着者恢复到其通常(运动前)的姿势、或从受单侧压迫的状态下解放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将前中心布7L,7R作的小些(面积小),还可以将扣部件42的连接位置下移。即,仅以前中心布7L,7R和前侧下带5连接两口杯托部12时,不能克服施加于连接部的上边和下边上的非平衡拉伸张力而将两口杯托部保持于一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在现有技术的胸罩中,或是从两口杯托部12的前中心侧上部(末端)到下部缝着上下较宽的前中心布7L,7R,或者是为了拉伸张力均匀地施加于上边和下边而在前中心侧的上部和下部的中间部分缝着上下较窄的前中心布7L,7R。根据本实施例,由长度方向不具伸缩性的连接带41和前侧下带52构成三角形的二边,从而,即使是连接两口杯托部12的前中心侧“下部”时,这些连接机构也不会走形,而将两口杯部1保持为一定的位置关系。
根据这些作用,在穿着状态下,可充分发挥将乳房从两肋向中央集中并使之隆起的作用,不会走形,保持出色的胸部立体造形性。同时,因可以同时发挥肩部6L,6R阻止向肩外偏移引起的口杯部1L,1R的位置偏移,故具有出色的保形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同时实现较好的穿着感,将乳房上隆、丰满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上述使乳房隆起及下部稳定的效果对乳房丰满的穿着者显著,所以,大大改善了过去的前扣型胸罩所具的问题。即,前扣型胸罩中,下部易松缓,在乳房丰满的场合,其立体造型性、运动机能性变坏,最近未能被广泛穿用。根据本实施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下部不易松缓,运动时和运动后会感到乳罩一直贴着乳房,而且可以实现将乳房隆起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41的宽度比口杯托部12的宽度(口杯托钢丝等)大,最好是其宽度的1.1~2.5倍,特别是1.3~2.0倍更佳。具体地讲,连接带的宽度为0.7~2.8cm,最好是0.8~2.5cm。连接带41的宽度狭时,例如比口杯托还小时,穿着时应力被施加拉伸张力时,作用于口杯托部12上的力的方向不稳定,造形机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连接带41的宽度过宽,则会过多地抑制口杯托部12的前中心侧的移动,乳房受到压迫,降低了穿着感。
此外,本实施例的胸罩的穿着状态下,缝于背部3的下边的后侧下带5(51)和连接件下部沿乳房下廓线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且口杯托部12的下部位于该水平面的稍下方一点,这些部分位于沿大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椭圆(沿乳房下部的胸部表面)分布。因此,在穿着时,后侧下带5(51)和背部布3共同伸长,则该拉伸力沿上述的“大致同一平面”上传递,口杯部1L,1R不会由乳房的重力、膨胀向被拉向左右,可保持穿着当初时的位置,保持肋部圆滑的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41具有充分的柔软性,所以,对穿着者而言其安全性高,可将胸罩沿其前中心折叠,收纳、保管性好,洗涤时也不要特别的考虑。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带状连接部件4这样的材料,且其价格便宜,并仅将其缝合于口杯托部即可制造本发明的胸罩,不会因材料、制造工艺导致胸罩价格的上升。
此外,以带状连接部件4连接两口杯部1L,1R的下部,所以从口杯托部12的前中心侧末端向下方将前中心布7L,7R切成较深的略V字状。这样,在穿着强调乳房间的“谷”的开口较低的服装(例如Vneck型吸状、开口低的晚礼服)时,此类胸罩的可穿着性提高,所以,可以提高作为时装的胸罩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可适用的连接带41虽然可以使用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纺线制成的织物,但也可以使用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无纺布,还可是弹性针织物或特里科针织物。此外,也可以是将这些织物浸于树脂中而制成的对加有树脂的非弹性4复合材料,还可是由同种或异种的材料制成的织布或无纺布叠成二层以上缝合或贴合(例如将纤维布和树脂进行层叠或粘结加工)而成的贴合复合材料。特别是,在接触皮肤侧贴合织布或无纺布等纤维布可实现良好的穿着舒适感。
下面结合图7~图11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
图7是第一变化例所涉及胸罩连结部附近的主视图。如图所示,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7L,7R缝合于口杯托部12L,12R的前中心侧末端至下端之间。前中心布7L,7R连接于从两口杯部1L,1R的下侧连续到肋侧的口杯下布13L,13R,此口杯下布13L,13R在肋部缝合于具伸缩性的背部3。此外,在口杯下布13L,13R的下缘缝合下带5(52L,52R),这种缝合经口杯下布13的下缝延伸到背部3的下缘(后侧下带51)。
该第一变化例之特征在于连接带41L,41R的基端部缝合于口杯托部12L,12R的下缘和末端的中间部,前端部的扣部件42和上述实施同样地以线缝合于前侧下带52L,52R的前端。而且,连接带41L,41R和前述实施例相同,在穿着状态下大致呈水平。其它构成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故略去其说明。
在该变化例中,也是带状连接部件4和丧失伸缩性的前侧下带5互补连接功能。只是,和上述的实施例相比,带状连接部件4和前侧下带5的交差角度大,而且带状连接部件4大致呈水平方向延伸,所以,拉伸张力主要施加于带状连接部件4。
即使是在该第一变化例中,也是在前中心布7L,7R的靠皮肤侧设置带状连接部件4的简单结构,所以可以实现前扣型胸罩的优异的造形机能和高运动功能、以及更优的时装性。特别是,使口杯下布13L,13R的刚性高于口杯布11L,11R,前中心布7L,7R时,可以提高口杯的稳定性。
图8表示了第2变化例。和第一变化例不同之处在于带状连接部件4设于口杯托部12L,12R的下缘部附近。根据该第2变化例,虽然也可以由简单的构造实现其优越的造形机能和较高的运动机能,以及其更高的时装性,但是,在使口杯下布13L,13R的刚性高于口杯布11L,11R、前中心布7L,7R时,可特别提高口杯的稳定性。
图9表示第3变化例。和图4的实施形态之不同点在于带状连接部件4设在靠口杯托部12L,12R的末端部(靠上方)。根据该第3变化例,虽然左右口杯部1L,1R的连接上的前侧下带52L,52R的作用变小,但带状连接部件4起到主要的作用,可以由简单的构造实现优异的造形机能、高的运动机能及更佳的时装性。
图10表示第四变化例。该变化例和第3变化例的相异点在于带状连接部件4设于口杯托部12L,12R的下缘部附近。根据该第4变化例,也可以由简单的构造实现优异的造形机能和高的运动机能、以及更佳的时装性,但是,例如,在如图11所示的那样,使带状连接部件4的宽度大于口杯部12L,12R时,左右口杯部1L,1R的穿着状态下的稳定感将增大。
本发明的带胸罩女性用衣类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可采取各种变化。
上述实施例虽然是涉及作为内衣类的胸罩,但也可以适用于各种带托类成形性的各种带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例如,体操、芭蕾等练习服、三合一、带胸罩西服套装、泳装、带胸罩套裙等。
此外,肩带也不是必须的,该发明的胸罩也是适用于无肩带胸罩的。此外,口杯部也不仅限于3/4口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全口杯及半口杯型胸罩。
此外,本发明还适用于背侧和前侧双方具有扣的二分型胸罩。再有,连接带41也不限于长度方向宽度相同的带状件,例如,基端部(特别是口杯托部侧的端部)加宽10~20%也是可以的。
下面,参照图12A~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状连接部件。
实施例的带状连接部件4和上述说明的胸罩前扣部分使用的连接部件(图1、图2、图3参照)相同。该构成由图12A~C、图13A~C更详细地被说明,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主视图、图12C是俯视图、图13A是背视图、图13B是左视图、图13C是右视图。
如图12A~C、图13A~C所示,带状连接部件4包括构成一对带状部件的连接带41(L、R)、构成一对连接部件的阴、阳扣部件42(L、R)。在扣部件42的平板状基部421(L,R)上埋入连接带41的前端部并将之固定。连接带41由从两侧将合成纤维的织布折合、并经层叠加工粘合来形成,其幅宽为15mm(折叠前为30mm左右)、长度为50mm左右。阴扣扣部42将基部421(L、R)和阴·阳连接部422(L,R)通过模具注射出成形形成一体,连接带41的前端部埋入基部421并被固定。其中,基状部为阴·阳呈大致相同形状的平板状,而连接部通过阴·阳部分的互相嵌入配合而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的特征之处在于在基部421的两表面上沿纵向形成3个凹部423(L,R),在其底面上连接带41的表面露出。该凹部423为在连接带41的长度方向形成其长轴的椭圆形状,并且为缝纫针能穿过露出于凹部423底面上的连接带41的尺寸(1~2mm直径大小)。此外在基部421的里表面,在横断连接带41的纵方形成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浅槽424(L,R),该凹槽424中以等间隔排列3个凹部423,使搭接于凹部间的缝纫线能收于其中。
图14表示连接前的状态,图15表示连接中的状态。如图14的斜视图所示的那样,阳扣部件42的连接部422在其中间部具有连接于其基部421上的销426,阴扣部件具有销止槽427和胸状的销止片428,429。所述的销止槽427可容纳阳扣部件42的销426沿纵向插入,而钩状销止片形成于上述销止片428,429的上下两端。销止片429的下部内表面凸起为销426的止动块。
阴·阳扣部件42的扣脱如图14所示,使阴·阳扣部件42直角交叉,将销426从销止动片428侧插入销止动槽427中,或沿相反方向拔出来进行。在图15所示的插入状态下,使阴·阳扣部件42恢复到图1所示的平行关系(呈一直线关系)时,则销426不能脱出。
此外,阳扣部件42的基部的前端面、以及与之相对的阴扣部件42的前端面都形成为其缘部为圆形的平坦表面,所以,阴·阳扣部件42从如图1所示的平行关系(最大开度为180°)操作到图15所示的直角关系(最小开度90°)或从直角操作到平行关系,在变为平行状态(或离开平行状态)的瞬间,会产生“咔嗒”的声音。并且,图1所示的最大开度状态在一定的保持力下被维持。这样,阴·阳扣部件虽为最大开度是180°的合页式结合,但沿(绕)连接带41的带表面方向不能回转。
下面,通过图16来说明本实施形态所示的带状连接部件4的使用状态。图16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即,在前扣型胸罩的制造工艺中,带状连接部件4以缝纫线固定于前中心布7L,7R和前侧下带52的状态。各部件仅在扣部件42的位置被缝合,缝纫线99通过扣部件42的凹部423被上下缝合。
因此,该实施例具有如下的特别效果。第一,可以将左右一对的前中心布7L,7R的纤维制品的各部件以相互接近状态连接。这是因为可以在扣部件42的位置可以缝合。第二,可以将连接带41L,41R的前端和扣部件42共同牢固地固定于纤维制品的各部件上。这是因为通过扣部件42的凹部423,可以将如连接带41L,41R和前中心布7L,7R那样的各部件直接缝合。第三,由于缝纫线可以收纳于扣部件42的凹槽424中,所以,不会碍事。第四,由于可以将连接带41L,41R缝合于织布或无纺布,所以可以在任意位置缝合纤维制品的各部件。
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可以采用各种形态。
图17表示其第一变化例。该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扣部件42的连接部422的构成。略呈U字形状的连接部422在其左右呈同一形状,其前端部设有3个嵌合销461,该销和基部421的前端部的嵌合孔462嵌合,被保持于相互嵌合的状态。在该变化例中,在基部421的两表面的三处形成凹部423,可以使缝纫线穿过。
图18表示其第2变化例。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异点在于扣部件42的连接部422的构成。该实施例中具有相互可嵌合的阴阳连接部422,在阳连接部422的侧部设有配合销461,在阴连接部422的侧部形成配合孔462。而且,通过销、孔的配合保持成相互嵌合的状态。在该变化例中,也在基部421的两表面形成三个凹部423,可将缝纫线穿过其中。
图19是第三变化例。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异点在于扣部件42的连接部422的构成。具有可相互嵌合的阴阳连接部422,在阳连接部422的单面上设置具有正三角形状头部的配合销461,在阴连接部422的单面上形成与正三角形配合孔462和配合突起463。使销和孔呈60°交叉,将配合销461插入到配合孔462中,在回到平行状态时,两者互相配合而保持成相互嵌合的状态。在该变化例中,也是在基部421的两表面的三个地方形成凹部423,以供缝纫线穿过其中。
图20表示第四变化例。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异点在于扣部件42连接部的构成。该实施例具有可相互嵌合的阴阳连接部422,在阴连接部422的两侧表面上设置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头部的配合销461,而在阴连接部422的两侧面部上形成和上述配合销461的头部相嵌合的配合孔462。将阳连接部422插入阴连接部422中,则二者互相嵌合而保持于相互嵌合的状态。此外,定位销464和定位切槽465起到使扣部件不能沿带表面方向回转的功能。在该变化例中,也是在基部421的两表面形成三个凹部423,以供缝纫线穿过其中。
上述实施例中及上述实施例变化例中的带状连接部件特别适用于带托型的各种带口杯的女性衣类,但是它也适用于不带托部的前扣型胸罩等。例如它适用于不带托的胸罩衬裙、短式带胸罩内衣裙、三合一内衣、紧身胸衣、芭蕾体操练习服、泳装、胸罩裙等。此外除适用于无肩带的胸罩外,也适用于3/4口杯型、全口杯型、半口杯型胸罩。还适用于背侧和前侧双方具有扣的二分割型胸罩。
此外,上述的带状连接部件也适用于授乳用胸罩的肩带和口杯部的连接、在左右背部的背中心处的连接等。再者,即使是在带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以外的纤维制品中,使各部分的扣脱安定、且保持柔软性的同时又可连接,也可适用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
还有,连接带41在长度方向不一定为完全相同的幅宽,例如,基端部(特别是口杯托部侧的端部)可加宽10~20%,也可以稍稍变窄。此外,最好是和部件不能沿带表面方向回转。更近一步,虽然一对带状部件在其平行(呈一直线)状态下被保持(轻度锁住)是所希望的,但也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即使是沿带表面方向可以回转,也不会损害由在扣部件的基部设凹部所达到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所详细说明的本发明的带状连接部件,由于在连接部件(扣部件)的基部设置了凹部,所以可以通过凹部将塑料制的连接部件本身牢固地安装于布料上。此外,在上述凹部可同时缝合带状部件的前端部于布料上。还有,由于带状部件的基端部也缝合于布料上,故可以将带状连接部件稳定、且牢固地安装于纤维制品的各部件,而且通过连接部件(一对连接部件)各互相连接的部件可以扣脱。
根据本发明的带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因在连接部件的前侧重叠前中心布的前端部并将之固定,故可以聚中左右一对前中心布的前端,将左右口杯向前中心聚中。此外,在穿着状态下,塑料制连接部件可隐藏于前中心布的靠皮肤侧,故可以提高前扣型带口杯女性用衣类的时装性。此外,带状连接部件和前中心布互补两口杯部的连接机能,即使是在前扣型的胸罩中,也可以使乳房下部稳定。
因此,可以实现具有下述优点的前扣型胸罩,即,在穿着当初,穿着者以手从两肋将乳房向上隆起将之贴合于两口杯口,处于这种状态的乳房即使是在穿着后也不会有位置上的偏离,其形状也不会变形,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其优异的廓线于胸部,并从两肋部向中心聚中而显丰满。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部件和一对连接部件,所述的带部件可以缝合于织造织物、无纺布或二者的复合布,连接部件分别设于此一对带部件的前端侧,且可以相互扣脱,上述一对连接部件都分别具有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形的连接部和基部,同时,上述基部固定于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并且,上述基部上形成多个凹部,缝纫针可以穿过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的凹面上,上述带部件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上述多个凹部的凹槽形成于一对连接部件的各个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在两端部开口。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记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埋入上述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而且在分别对应于上述基部的两表面位置上形成上述凹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连接部件是这样成形的,即,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插入成形用模具中,将塑料注入上述成形模具的型腔。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由塑料粘接剂固定。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连接部件由热可塑性塑料成形,上述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通过加热上述热可塑性塑料使之熔融、硬化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连接部件沿该带部件的带表面方向相互之间不能转动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是由下述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即,编织物、织造织物、无纺布或在上述三种上附加树脂而成的复合材料、以树脂将上述材料贴合而成的贴合体、或以上材料中的任一种和纤维质地层叠而成的层叠材料。
11.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口杯布部的下方弯曲部上缝合着弧状口杯托部的左右一对口杯部,连接于上述口杯部的肋侧缘部的背部,将各端部缝合于上述左右一对的口杯部前中心侧的左右一对前中心布,以及连接部件,包括左右一对的带部件和一对可扣脱的连接部件,所述的左右一对的带部件的基端部缝于上述口杯部的各个前中心侧,所述的一对连接部件分别设于上述左右一对的带部件的前端侧,且在上下方向互相之间不能转动地连接着;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具有由塑料一体成形的连结部和基部,上述基部固定于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而且在上述基部上至少形成一个凹部,上述带部件的前端部和上述前中心布的前端部通过上述凹部被缝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衣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的凹面上,上述带部件露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衣类,其特征在于连接上述多个凹部的凹槽形成于各个上述连接部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在两端部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记载的带胸罩口杯女性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的带部件的前端部埋入上述一对连接部件的基部,而且分别对应于上述基部的两表面的位置上形成上述凹部。
16.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记载的带胸罩口杯女性衣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背部的下缘部安装有伸缩性的下带,同时,该下带在上述前中心布下部延伸,并缝合于该前中心布,上述带部件的前端部、上述前中心布的前端部及上述下带的前端部通过上述凹部缝合。
17.如权利要求11~1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口杯部前中心侧下缘部缝合上述带部件的基端部,并且,上述口杯部的下缘部和上述下带以及上述带状连接部件在穿着状态下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口杯部和上述带部件的缝合位置比上述口杯部和上述下带的缝合位置更靠中心。
19.如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连接部件于靠皮肤侧以最大开度为180°进行合页式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的宽度比上述口杯托部的托用刚性线丝更宽,且其宽度在25mm之下。
21.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连接部件是这样成形的,即,将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插入成形用模具,在上述成形用模具腔体内注入塑料。
22.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前端部以塑料粘接剂来固定。
23.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以热可塑性塑料成形,上述一对的连接部件的基部和上述一对的带部件的前端部通过加热上述热可塑性塑料使之熔融、硬化来固定。
24.如权利要求1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胸罩口杯女性用衣类,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是下述材料之一来制成的,即,编织物、织造织物、无纺布、或三者上附加树脂的复合材料,或以树脂将上述材料贴合起来的贴合体、或将上述材料中的一种和纤维质地层叠而成的层叠材料。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连接于纤维制品的多个部件的可扣脱带状连接部件(4)及使用它的带胸罩口杯的女性用衣类。以带状连接部件(4)连接左右的两口杯部(1L,1R)之间。该带状连接部件(4)具有带部件(41L,41R)和扣部件(42),扣部件(42)的基部上形成凹部。而且,通过该凹部带部件(41L,41R)的前端部缝合于前中心布(7L,7R)及下带5的前端部。此外,带部件(41L,41R)的基端部缝合于口杯托部(12L,12R),该带状连接部件(4)起到连接两口杯部的主要作用。
文档编号A41F1/00GK1298283SQ99805553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7日
发明者山内广美, 坂木修二 申请人:华哥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