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行走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7841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行走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杖,尤其是一种多功能的行走手杖。
【背景技术】
[0002]行走拐杖或手杖是一种被许多人使用的装置,以便于使用者在行走时保持平衡。行走手杖具有许多形状和尺寸,并且被众多收藏家所追求。还有一些种类的行走手杖被残疾人用作支撑拐杖。上述手杖历来还被熟知用作防御或攻击性武器,而且可以隐藏刀、剑或甚至用于招架受激的狗。
[0003]行走手杖,也被称为登山杖,朝圣者,健行手杖或健行拐杖,常被远足者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用于清除蜘蛛网、部分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以模糊线索;作为上坡时的支撑或下坡时的制动;作为穿越溪流、沼泽或其他崎岖地形时的平衡点;用于感知道路上的障碍;用于测试泥浆和积水的深度;以及作为对野生动物的防御。行走手杖可以临时从附近砍伐而成。更华丽的手杖是为狂热的远足爱好者而制成,并且往往装饰着小饰物或描绘有“征服”的领土的徽章。木制行走手杖用于户外运动,健康的上身运动甚至俱乐部,部门和家庭纪念馆。它们可以从大量的木材中单独手工制作,并且可以对所有者而言具有多种个性化设计。
[0004]对于那些觉得有必要,或者干脆只是看中行走手杖的用处,可以很方便的用行走手杖提供各种其他功能。因此,针对现有技术,有必要设计一种多功能的行走手杖,从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行走手杖。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行走手杖,包括中空的手杖本体,所述手杖本体的上端设有握持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把手、脚叉和柔性的传动条;所述操作把手插入在所述手杖本体上部内并且操作把手的上端弯折后从手杖本体侧面穿出形成扳动部,所述手杖本体的部分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扳动部轴向移动并限位的第一凹槽,所述手杖本体的侧壁上还转动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自由端上设有限位销,所述操作把手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销配合的限位孔;所述手杖本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卡槽,所述脚叉的位置与所述卡槽对应,所述脚叉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手杖本体内,并且脚叉的下端保持离开手杖本体的趋势,所述手杖本体的下部与卡槽对应部分内还设有定位杆;所述传动条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把手固定,所述传动条的另一端向下绕过所述定位杆后与所述脚叉固定。
[0007]为了限定操作把手的下限位置,所述操作把手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的突起,所述突起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抵接而限定操作把手的位置。
[0008]为了使得手杖收纳成为普通的手杖,所述握持部的底面开设有供所述扳动部通过的第二凹槽以便握持部容纳所述扳动部。
[0009]脚叉保持下端向外转动离开手杖本体趋势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手杖本体下部内设有转轴,所述脚叉的上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手杖本体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对所述脚叉上端施加扭力使得脚叉下端保持离开手杖本体的趋势的扭簧。
[0010]所述手杖本体包括套接的能在轴向上相对运动并定位的上杆和下杆,所述脚叉上设有穿孔,所述传动条穿过所述穿孔并通过垫片与脚叉表面压紧,所述垫片通过螺母和螺钉固定,由此手杖本体的整体长度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节,而传动条有效伸缩的长度也可随之进行调节。
[0011]上杆和下杆相对定位的方式为,所述上杆的下部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孔,所述下杆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手杖本体的下部设置转动的脚叉,而在上部设置操作脚叉的把手,使得通过脚叉和手杖本体的相对运动来完成捡取东西的操作,方便了一些出于身体原因无法下蹲的使用者,使得手杖的功能多样化;手杖本体设置成可调节长度的结构,而柔性的传动条也可随之调节伸缩长度以与手杖本体的长度调节适应,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杖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手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杖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杖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行走手杖,包括手杖本体、操作把手3以及脚叉4。这种手杖对于如由于使用手杖的老年人因身体原因无法下蹲而又需要捡取地上的物体的情况,可通过脚叉4与手杖本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将物体夹持在两者之间,从而可在夹持后方便的改变手杖的高度、方向等之后从手杖上取下夹持的物体,方便了老年人的捡取东西的操作。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手杖本体优选的,可以包括套接的上杆I和下杆2,上杆I和下杆2为传统的中空圆柱形,上杆I的上端设有便于使用者施力抓住手杖的握持部11。下杆2的上部插入在上杆I内,并且,上杆I的下部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孔12,下杆2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销21,定位销21插入到定位孔12内后,即限定了上杆I和下杆2的相对位置;而通过将定位销21插入到不同高度的定位孔12内,就可以调节手杖本体的整体长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使用者。可替代的,手杖本体也可以采用一体的中空杆件。
[0020]操作把手3插入在上杆I内,并且上端弯折后从上杆I侧面穿出形成扳动部31,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扳动部31抓紧操作把手3而能够对其施力。上杆I的与扳动部31同一侧的部分侧壁上开设有轴向的第一凹槽13,供操作把手3沿着第一凹槽13上、下移动,握持部11位于操作把手3的扳动部31同一侧部分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1,操作把手3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的突起32,可以抵接在上杆I的侧壁上的第一凹槽13的底部,从而限定了操作把手3相对上杆I的最低位置,避免操作把手3在上杆I内向下移动。上杆I的侧壁上还转动连接有限位件14,限位件14不与上杆I侧壁连接的自由端上设有限位销141,操作把手3上开设有限位孔33,限位销141和限位孔33互相配合,当操作把手3向上扳动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