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10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细径管214的下端靠近驱动手柄3处的开关按钮231,开关按钮231处于细径管214的下端,靠近驱动手柄3,便于人们用单手直接触碰到。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开伞时,人们可单手把持弹性把持壳31,用适当的力度向内握,弹性把持壳31变形后向内顶压四边形驱动架32形变,在承载部3221的反作用力下,四边形驱动架32向上伸长抵顶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向上运动,在固定块33于外侧的限位下,随着两驱动杆2231逐渐上升,两固定块2231对两驱动杆2231施以向内的夹紧力,两驱动杆2231的夹角逐渐变小,并由于交叉枢接杆组221构成多个相串联的平行四边形伸缩传动机构,两驱动杆使各个交叉的枢接杆2211均夹角变小,整个交叉枢接杆组221伸长,推动活动巢212沿粗径管213向上运动,活动巢212带动各支撑骨12向上向外逐渐将各主伞骨11支撑展开,同时粗径管213在支撑骨12向上的支撑力下逐渐向上运动,细径管214逐渐从粗径管213内伸出,整个伞杆2伸长,直至伞面完全撑开,伞杆2完全伸长,定位装置23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保持伞面处于张开状态;当需闭伞时,人们可单手按下驱动手柄3处的开关按钮231,打开定位装置23,解除定位装置23对伞撑开状态的定位作用,在压簧222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221逐渐缩短,活动巢212逐渐向下运动,主伞骨11带动伞面逐渐收折,细径管214逐渐缩进粗径管213内,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逐渐张开,四边形驱动架32也逐渐恢复初始状态,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214完全缩进粗径管213内,实现单手开合伞的操作。克服传统折叠伞需要双手才能开合所带来的繁琐和不便等缺陷。
[0024]为了具体实现伸缩驱动装置22与活动巢212的连接,优选地,伸缩驱动装置22还包括两个上端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连接杆224,两连接杆224的下端与相邻的两枢接杆2211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活动巢212还包括处于粗径管213内与两连接杆224连接的连接部2121,两连接杆224的枢接点设于连接部2121上。
[0025]优选地,粗径管213和细径管214为相匹配且与交叉枢接杆组221相应的扁状,即整个伞杆2呈扁状,如横截面可为椭圆形或长方形,这样的形状与交叉枢接杆组221相适应,对交叉枢接杆组221具有导向作用,且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弹性把持壳31为与四边形驱动架32相应的扁状,此结构在使驱动手柄3的结构更加紧凑的同时,更加便于把持,便于对四边形驱动架32进行握紧操作。
[0026]优选地,开关按钮231垂直于交叉枢接杆组221所在平面;定位装置23还包括围设于细径管214外侧的围绕部232,设于开关按钮231内侧垂直于细径管214管壁的导向柱233,套于导向柱233外并张设于开关按钮231与细径管214管壁之间的复位弹簧234,和设于围绕部232内侧与导向柱233相向并伸入细径管214内卡住两驱动杆2231枢接点转轴2232的卡部235 ;细径管214的管壁形成有供导向柱233和卡部235穿过的透孔;开关按钮231与细径管214的管壁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供开关按钮231依靠导向柱233和复位弹簧234进行往复运动;卡部235具有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顺势斜面235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复位弹簧234的张紧力下,卡部235保持伸入细径管214内,当枢接点转轴2232向上运动并沿着顺势斜面2351顺势滑过卡部235,卡部235后退后再反弹,卡在枢接点转轴2232的下方,使两固定块33始终压紧两驱动杆2231,并配合卡部235形成三点卡位形式,使交叉枢接杆组221保持伸长状态,进而保持伞面处于张开状态;当闭伞时,按下开关按钮231,在围绕部232的直接带动下,卡部235退出细径管214,枢接点转轴2232脱扣,在压簧222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221逐渐缩短,活动巢212逐渐向下运动,主伞骨11带动伞面逐渐收折,细径管214逐渐缩进粗径管213内,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逐渐张开,四边形驱动架32也逐渐恢复初始状态,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214完全缩进粗径管213内。这样的定位装置23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具体结构可为,顺势斜面2351的下端与细径管214的内侧壁齐平或不突出于内侧壁,这样可保证枢接点转轴2232在向上运动时,只会与顺势斜面2351接触,而不会出现卡在顺势斜面2351下边缘的情况。
[0027]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骨113和第二连接骨114相互平行且等长,第一连接骨113和第二连接骨114,与内骨111和外骨112构成平行四边形,当支撑骨12支撑或回拉第一枢接点时,随着内骨111的张开或收合,外骨112也进行相同的动作,实现整个伞骨I的同步张开或收合。
[0028]优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骨113的长度短于第二连接骨114的长度。第一连接骨113和第二连接骨114,与内骨111和外骨112构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当支撑骨12支撑或回拉第一枢接点时,随着内骨111的张开或收合,外骨112也进行相同的动作,实现整个伞骨I的同步张开或收合,而且在张开状态,处于上方较长的第二连接骨114会使外骨112略向下弯曲,便于雨水滑下;在闭合状态,第二连接骨114会使外骨112略向内弯曲,收合更加紧凑。
[0029]为了保持细径管214始终在粗径管213内滑动工作而不脱出,优选地,粗径管213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二限位部2133,细径管214的上端设有第三限位部2142,第二限位部2133与第三限位部2142相对应防止细径管214从粗径管213内脱出。
[0030]优选地,弹性把持壳31与细径管214的下端连接;细径管214的顶端具有与压簧222上端连接的上挡板2143 ;细径管214的下端设有与固定块33连接的下挡板2144,下挡板2144的中部形成有供驱动杆2231穿过的通孔。
[0031]优选地,驱动杆2231的下端外侧形成有可卡于固定块33下方的第四限位部22311。第四限位部22311可有效防止驱动杆2231过度向上运动。
[0032]优选地,支撑骨12的外端设有向内拨动第一连接骨113内端的挡片121。在闭伞时,若主伞骨11因某原因折叠不顺畅时,挡片121可拨动第一连接骨113,使第一连接骨113在第一枢接点处折叠,进而使整个主伞骨11收折。
[0033]为了保证挡片121对第一连接骨113的折叠效果,优选地,挡片121向下弯折,与支撑骨12的夹角为130-170°。
[0034]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及其适用的单手开合折叠伞,挡片的具体形状、尺寸,及其与支撑骨的夹角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具体形式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弹性把持壳的具体材料、形状和尺寸,及其与细径管的连接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取、调整和设计;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连接骨和第二连接骨的具体形式和尺寸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定位装置的形式和设置位置等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此结构和细径管的具体形状以及相互配合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连接杆和连接部的具体形式及二者的连接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固定巢和活动巢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内骨和外骨的具体形式和尺寸等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0035]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处于伞杆下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外侧的弹性把持壳,处于弹性把持壳内并与交叉枢接杆组处于同平面内的四边形驱动架,和两个分设于两驱动杆外侧的固定块;所述四边形驱动架包括两个等长且处于上方的上驱动杆,和两个等长且处于下方的下驱动杆;两所述上驱动杆和两所述下驱动杆依次首尾枢接在一起;两所述上驱动杆与两所述下驱动杆枢接的两个枢接点分别对应所述弹性把持壳供把持的侧面;两所述下驱动杆的下端配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通过固定连杆与细径管的下端连接;两所述上驱动杆的枢接点与两驱动杆的枢接点为同一枢接点;两所述固定块与两驱动杆相对应的侧面为凸出的弧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把持壳为与上述四边形驱动架相应的扁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把持壳连接于细径管的下端;上述固定块连接于细径管下端的下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块卡于驱动杆的下端外侧的第四限位部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驱动手柄,开伞时,单手紧握弹性把持壳,向内顶压四边形驱动架形变,抵顶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向上运动,两固定块对两驱动杆施以向内的夹紧力,整个交叉枢接杆组伸长,推动活动巢带动各支撑骨逐渐将各主伞骨支撑展开,同时细径管逐渐从粗径管内伸出,直至伞面完全撑开,伞杆完全伸长,定位装置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闭伞时单手按下开关按钮,打开定位装置,在压簧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缩短,活动巢向下运动,主伞骨带动伞面渐收折,细径管缩进粗径管内,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完全缩进粗径管内。因而,本实用新型只需单手即可实现伞的开合操作,使用更加便捷,结构新颖合理,操作灵活简单。
【IPC分类】A45B23-00, A45B25-08, A45B25-02, A45B25-16, A45B25-14, A45B25-06
【公开号】CN204519613
【申请号】CN201520245371
【发明人】赵兴红, 丁敬堂, 王翔鹏, 谢储军
【申请人】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