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214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该第一注塑区域41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103、303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3。
[0055]如5图的第四实施例所示,该手套同样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表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截面;其中,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该第一外表面102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301 ;或者,如图6的第五实施例所示,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该第一内表面101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302。上述第四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中,该第二注塑区域42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203、303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
[0056]上述掌侧条部30可预先利用针织机器针织成型,如图7a所示,该掌侧条部30形成相对于掌面及掌背的镂空形状31,以及袖筒部32 ;掌侧条部亦可利用注塑方式成型。亦或者,该第一手套部件可为注塑成型;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可为注塑成型。
[0057]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式,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0058](a)提供一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可预先利用针织机器针织成型,如图7a所示,该掌侧条部30形成相对于掌面及掌背的镂空形状31,以及袖筒部32。
[0059](b)提供一手型模具61,如图7b所示,其具有与该手套芯相对应的外形结构,将该掌侧条部30套至于该手型模具61外,如图7c所示,其中,该手型模具61上下表面設有复数固定件611,可将该掌侧条部30上下边缘分別朝該手型模具61上下表面覆盖翻摺,并由各固定件611固定。
[0060](c)提供一第一手套部件10,如图7d所示,其具有一掌面11及由该掌面11所延伸的手指面部12,该第一手套部件10可如图所示分为两个片体,当然亦可以为单一片体。以及提供一第二手套部件20,如图7f所示,其具有一掌背21及由该掌背21所延伸的手指背部22。
[0061](d)提供一注塑模具62,如图7e、7f所示,该注塑模具62具有上、下模具621、622,该下模具622具有模穴623可容置该第一手套部件10,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模穴623具有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相对应的外形结构,且该模穴623为凹入于该下模具622的结构体,该模穴623并具有相对应欲成型特定注塑区域的注塑区段。
[0062](e)将该第一手套部件10放置于该模穴623内,再将套设有掌侧条部30的手型模具61放置于该模穴623内,并叠放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之上。
[0063](f)将该第二手套部件20叠放于该掌侧条部30之上;再将该上模具621进行合模而压合于该下模具622之上,进行射出成形,亦即利用弹性材料于该模穴623内射出成形,固化后则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手套结构。其中,该弹性材料可以为热塑性橡胶(TPR)、橡胶、硅胶、丁晴、丁腈橡胶、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EVA)、硅树脂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
[0064]而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具有注塑区域及结合区域,其制造方式,至少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掌侧条部、(b)提供一手型模具、(c)提供一第一手套部件以及提供一第二手套部件、(d)提供一注塑模具、(e)将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以及套設有掌侧条部的手型模具放置于该模穴内,该手型模具叠放于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之上、(g)利用黏固方式将该其中一手套部件黏合固定于该掌侧条部,而形成黏固区域、(f)将该另一手套部件叠放于该掌侧条部之上,再将该上模具进行合模而压合于该下模具之上,进行射出成形,而形成注塑区域。
[0065]上述步骤(g)的黏固方式可于该其中一手套部件的边缘或该掌侧条部的边缘设置至少一黏固层(图未示),该黏固层可为聚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丙稀酸酯(acrylate)等黏性接口材质,可以贴胶膜、刷胶水或噴膠方式附着,由该黏固层构成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与该掌侧条部的黏合固定;当然,亦可藉由高周波或压合方式构成黏合固定。
[0066]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预先成型,不仅减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且整体手套不需以车缝方式成型,制作工序大为简化,且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主权项】
1.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其中一第三截面,而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另一第三截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截面、该其中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截面、该另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该掌侧条部为注塑成型。5.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9.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一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或者,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或者,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本实用新型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預先成型不僅減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
【IPC分类】A41D19/04, A41D19/00
【公开号】CN204930473
【申请号】CN201520578146
【发明人】蔡文岚, 李志斌, 李宁, 李进锋
【申请人】广西北海喜诺盛手套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