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孔密封口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8930阅读:来源:国知局
相互拆卸的,底壳300与面壳10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过滤片挂绳210与过滤片200是一体的,过滤片200—侧的挂绳钩310分为上下两个,两个挂绳钩310的间距略小于过滤片200的宽度。过滤片挂绳210挂在挂绳钩310上时,过滤片200整体贴合在压紧条320突出方向顶部的边缘。本口罩中个过滤片200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可选择性的安装不同过滤等级的过滤片200,也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本口罩之后更换过滤片200,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片200具有可快速、便捷更换的优点。
[0047]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壳100的内侧壁具有环状突起的抵压条150,且该抵压条150与压紧条320形状向适配,过滤片200的边缘夹装在抵压条150和压紧条3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片200通过抵压条150和压紧条320配合夹紧,过滤片200被悬挂的放置在底壳300与面壳100之间,过滤性能优,同时空气流动阻力小。
[0048]如图6所示,面壳100外侧壁具有若干个支撑条330,且该支撑条330位于压紧条320围合成的环状区域中间。本实施例中支撑条330起到支撑起过滤片200的作用,当使用者佩戴使用本口罩时,佩带着吸气,过滤片200有向底壳300方向弯曲的倾向,通过支撑条330使过滤片200与底壳300外侧表面之间留有较大的供空气流动的空隙。
[0049]支撑条330的顶端与压紧条320的顶端位于同一个平滑的曲面上。在佩戴者吸气的过程中,过滤片200内侧壁均能抵接在支撑条330的顶端,使得支撑条330提供的支撑力平均且分散。
[0050]作为优选的,若干个支撑条330的一端分别朝向吸气孔350方向设置,且支撑条330主体向远离吸气孔350方向呈放射状延伸。经过过滤的空气经由最短的路径进入混气腔540,使得佩带着吸气时感觉更畅顺。
[0051 ] 如图12、图13所示,面壳100上具有导气片130,该导气片130与呼气阀片400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导气空腔131。由人体排出的气体通过呼气孔360进入导气空腔131后向下排出,人体呼出的热气,就是倾斜向下排出,不会在眼镜上造成水汽。
[0052]结合图2、图8、图9所示,底壳300内侧壁具有第一凹陷部,鼻孔密封软管500与面部相对的面也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组合形成用于容纳唇部突起的空腔。使得本口罩佩戴时,唇部不会因受到挤压产生不适的感觉。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唇部突起的空腔可根据口罩的比例直接设置在底壳300上并形成一个凹陷,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0053]结合图6、图11所示,底壳300上具有安装孔340,该安装孔340位于吸气孔350上方;呼气阀片400具有安装柱410,呼气阀片400通过安装柱410插入安装孔340的方式覆盖呼气孔360;呼气孔360所在面的底部向远离面部的方向倾斜。
[0054]如图8-10所示,底壳300上与鼻孔密封软管500对应的位置具有内凹的安装腔,鼻孔密封软管500主体的边缘具有条状凸起的安装条510,安装条510插装在安装腔内,且安装条510夹装在安装腔的侧壁之间。鼻孔密封软管500包括安装条510、插入部520、安装座530,具体而言,插入部520为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插入部520横截面的尺寸比人的鼻孔孔口要大而人的鼻孔弹性大容易扩大,鼻孔密封软管500塞入鼻孔,非常容易就实现鼻孔密封软管500与鼻孔的密封性。安装座530位于鼻孔密封软管500主体的下部,安装座530略突出,底壳300的内侧壁具有容纳安装座530的槽,鼻孔密封软管500通过安装条510插入安装腔、安装座530插入槽中的方式实现鼻孔密封软管500与底壳300的密封连接。
[0055]本口罩与人脸的鼻孔以下部位重叠,口罩离眼睛的距离较远,同时,口罩截面只有面壳100、过滤片200和底壳300,省去了功能性面具型口罩的硅胶密封件,本口罩可以制造的很薄,这样,人眼向下看时,口罩对视线的影响就很小,视野较大。本□罩与人脸的鼻孔以下部位才重叠,距离人的印堂穴较远,佩戴本口罩就基本不会有眩晕感。
[0056]实施例2
[0057]本实施例中的鼻孔密封口罩大体上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鼻孔密封口罩体积较小,过滤片200具有较高过滤效率,相应的底壳300和面壳100的结构也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0058]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00的外侧壁具有突出的空腔,且该空腔内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具有与所述过滤片200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锯齿状的压紧条320;所述过滤片200的边缘卡装在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压紧条320上,并夹装在面壳100和底壳300之间。作为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空腔为圆形,对应的面壳100也为圆形。
[0059]由于安装过滤片的区域较小,故过滤片200采用锯齿状的折叠方式,以增加实际的过滤面积,而对应的底壳300上的压紧条320也是锯齿状的。其空气过滤和流通方式,与实施例I 一致。
[0060]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面壳(100)、过滤片(200)、底壳(300)、呼气阀片(400)和鼻孔密封软管(500),其中:所述面壳(100)上具有进气孔(120),所述底壳(300)上具有吸气孔(350 ),且所述面壳(100)和底壳(300)相互扣合后覆盖口鼻部位并形成由面壳(100)的进气孔(120)到吸气孔(350)的进气通道,所述过滤片(200)装设在进气通道内;所述底壳(300)的内侧面具有吸气孔(350)及混气腔(540),且所述鼻孔密封软管(500)安装在底壳(300)的混气腔(540)处,并通过混气腔(540)、吸气孔(350)与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底壳(300)上还设有与混气腔(540)连通的呼气孔(360),所述呼气阀片(400)安装在所述底壳(300)的外侧壁并覆盖所述呼气孔(3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00)的外侧壁具有环状突起的压紧条(320),且该压紧条(320)的形状与所述过滤片(200)边缘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过滤片(200)通过压紧条(320)夹装在面壳(100)和底壳(300)之间;所述面壳(100)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有挂耳绳(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00)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组挂绳钩(310),且该挂绳钩(310)位于所述过滤片(200)的两侧;所述过滤片(200)的侧面分别具有弹性的过滤片挂绳(210),且该过滤片挂绳(210)伸长地挂装在挂绳钩(31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00)的内侧壁具有环状突起的抵压条(150),且该抵压条(150)与所述压紧条(320)形状相适配,所述过滤片(200)的边缘夹装在所述抵压条(150)和压紧条(32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00)外侧壁具有若干个支撑条(330),且该支撑条(330)位于所述压紧条(320)围合成的环状区域中间;所述支撑条(330)的顶端与所述压紧条(320)的顶端位于同一个平滑的曲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支撑条(330)的一端分别朝向吸气孔(350)方向设置,且支撑条(330)主体向远离吸气孔(350)方向呈放射状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00)上具有导气片(130),该导气片(130)与所述呼气阀片(400)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导气空腔(13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00)内侧壁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鼻孔密封软管(500)与面部相对的面具有第二凹陷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00)上具有安装孔(340),该安装孔(340)位于吸气孔(350)上方;所述呼气阀片(400)具有安装柱(410),所述呼气阀片(400)通过安装柱(410)插入安装孔(340)的方式覆盖呼气孔(360);所述呼气孔(360)所在面的底部向远离面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底壳(300)上与所述鼻孔密封软管(500)对应的位置具有内凹的安装腔,所述鼻孔密封软管(500)主体的边缘具有条状凸起的安装条(510),所述安装条(510)插装在安装腔内,且安装条(510)夹装在安装腔的侧壁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密封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片(200)为折叠状且横截面为锯齿状;所述底壳(300)的外侧壁具有突出的空腔,且该空腔内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具有与所述过滤片(200)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锯齿状的压紧条(320);所述过滤片(200)的边缘卡装在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压紧条(320)上,并夹装在面壳(100)和底壳(30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一种鼻孔密封口罩,其包括面壳、过滤片、底壳、呼气阀片和鼻孔密封软管,其中:所述面壳上具有进气孔,所述底壳上具有吸气孔,所述过滤片装设在进气通道内,且所述面壳和底壳相互扣合后,口罩覆盖口鼻部位并形成由面壳的进气孔经过滤片过滤再到吸气孔的进气通道;所述底壳的内侧面具有吸气孔及混气腔,且所述鼻孔密封软管安装在底壳的混气腔处,并通过混气腔、吸气孔与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与混气腔连通的呼气孔,所述呼气阀片安装在所述底壳的外侧壁并覆盖所述呼气孔。本口罩具有优良的密闭性,并且口罩戴在鼻孔以下的部位,远离眼睛,而混气腔体积很小,人体呼出的废气残留就很小。
【IPC分类】A41D13/11
【公开号】CN205250408
【申请号】CN201521097535
【发明人】廖云龙
【申请人】廖云龙, 深圳市绿倍康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