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06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颈椎牵引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现有颈椎牵引器械按照治疗体位可分为坐位、卧位、自由位三类牵引器械。其中坐位、卧位两类牵引器械是采用重力或机械力的悬吊。悬拉的方式直线牵引,包括机械电子多功能牵引床和电动牵引机等。第三类自由位牵引器械多为便携式,此类便携式器械包括支架式和橡胶气囊式。上述三类牵引器械存在着以下技术缺陷1.使用时,强制性的改变人体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和维持变直的病理状态由于颈椎位于活动少而稳定性又强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是脊柱中体积最小,肌肉保护最薄弱,而活动频度和灵活性最大的节段,所以在牵引时,其受力部位就会集中在颈椎部位,出现颈椎沿牵引力线伸直的变形。上述牵引器械用于治疗时会迫使患者头部自动前屈15-30度,此时,生理弯曲消失,颈椎会处于类同于头部前倾时工作体位的强制态,然后在这一状态下沿牵引力线牵拉成直线状,与颈椎病的“X”线检查报告为“生理弯曲变直”的病理状态相同。显然原有牵引器械不能起到恢复颈椎生理曲线的治疗作用。
2.在牵引中可出现副作用,使症状加重上述牵引对某些患者已产生副作用。例如1995年第1期《中国厂矿医学》杂志中,“点穴按摩治疗颈椎病(附255例疗效观察)”论文阐明“在采用前屈20度坐位牵引后,少数患者出现了头晕.头胀.颈背疲劳感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牵引治疗的初期。尤以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容易发生。有个别完全不适应的患者终止了牵引治疗。”其产生副作用的机理在1994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宣哲人主编的《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著作中已阐明“从力学角度分析,牵引对受累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不起治疗作用,相反有可能带来副作用。牵引治疗颈部或上肢痛可能有效,不过某些病人的轴位牵引可增加疼痛,使神经症状恶化。因为颈过伸会使椎管和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刺激椎间软组织进一步肿胀,压迫脊髓。”而诱发多种症状和体征。
3.在牵引中可使颈椎和周围软组织受到静力性损伤在病变情况下,患节可出现旋转.扭曲.梯形变等各种列线不正等异常。由于颈椎前.后侧肌肉韧带长度存在差别,在同样的直线牵引力下其长度改变不一,因此,肌力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又可导致颈椎的力学系统失稳,使椎体的位移加大。有关典型病例可见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周秉文主编的《颈肩痛》阐述“牵引疗法一般说来是比较安全的,但也有报告卧床牵引引起神志不清等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经CT证实为脑干梗塞者。发生此严重后果,分析其原因为头部过伸,导致椎动脉灌流量减少。另外牵引时间一小时太长,牵拉椎动脉刺激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而引起动脉痉挛。”分析上述病例的原因是,椎动脉走行于颈椎各椎节的横突孔之间,长时间的直线牵拉造成椎动脉严重变形,导致血流量减少所致。所谓头部过伸,只有在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后才能过伸,另外,使用传统卧式牵引时患者自己不能调节牵引重力,因此,超过人体耐受极限而造成医源性损伤有着一定的条件必然性。
4.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没有治疗学概念传统牵引器械只能一种体位使用,或是坐位或是卧位,坐位牵引时身体在牵引坐凳上只能呈直角垂线状态,颈项背腰肌群高度紧张,缺点是持续牵引可使人体产生疲劳、颈背酸痛、眩晕等症状;颈项部肌群高度紧张可使牵引力相应增大,持续牵引容易使颈椎受到静力性损伤。卧位牵引时身体躺在平板床上,虽可有所放松但不舒适,且容易引动气血上涌,滞留头部后出现多种感觉不适的异常症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达至1.解决了牵引过程中生理曲线的动态维持问题依椐人体中立位的形态与生理解剖特点,从上背部.颈项部.到颅底部设计使用一块贯通的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在牵引中可起到限制颈椎出现生理弯曲变直,并约束与引导颈椎按规定的生理曲线弧度牵伸的作用,解决了颈椎和椎间盘在牵引中被等距离的牵拉的力学平衡问题。
2.解决了颈椎和前.后两侧肌肉韧带在牵引中的力学平衡问题。
当颈椎沿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牵引时,其牵引力线与生理曲线呈受约束的平行状态。所以,可保证接受牵引力后的颈椎和前后两侧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被等距离的牵拉,受力均匀。因此,可保持颈部整体处于力学系统平衡的正常位置。
3.解决了椎体位移的回纳问题。
当颈椎已经出现生理曲线变直或后凸的椎体位移病理表现的患者牵引时,根椐力学原理,颈椎只能维持变直的状态。现在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和棘突凹形槽的约束限制下,则可迫使颈椎向正常的生理位置回复。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曲线弧度对颈椎受牵后弹性回缩产生的反作用力最大。这个持续的反作用力则有助于患椎向正常生理位置的回纳。符合198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赵定麟等著的《颈椎病》著作所阐明“在牵引中如果使头颅置于生理曲线状态,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列线不正现象可逐渐改变。再加以其它辅助设施及各种后期治疗,可使颈椎列线不正完全恢复正常。”的治疗理论。
4.解决了同时多体位、多角度牵引和综合治疗的问题传统牵引器械只能在一种体位状态下使用。该牵引治疗器械进行了多体位化设计。本设计改变了过去的板凳式,为符合人体生理角度的沙发椅式,靠背的倾斜度一般定为105-110度左右。也可变为躺椅式,在110-150度范围内任意调节。还可下降到150-170度左右的生理床式,牵引时坐位舒适,角度任意调节,便于放松休息。如果进行综合治疗则在生理曲线导向体的棘突凹形槽两侧的护翼上,配装点压穴装置,同时还可设置中药挤压渗透.穴位磁疗等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5.解决了医生治疗处方的实施问题随着对颈椎病的深入研究,很多医学专家已发现不同的颈椎病症型所采用的牵引角度和牵引力也应有所不同,一般角度变化在50度范围。本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可通过滑轮变位装置充分解决牵引角度变化问题,牵引重力计量器可明确显示牵引重力,同时患者还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转动沙发椅一侧的蜗杆调节手轮进行再调节,充分解决了医生治疗处方的实施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一种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下部是装有活动靠背的沙发椅,沙发椅下面装有蜗轮蜗杆牵引装置,沙发椅活动靠背后面装有多角度支撑固定装置;其中部是在靠背后面正中线连接的牵引柱,牵引柱前面装有可调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和肩固定压板的组合,牵引柱后面装有定滑轮组与牵引重力计量器;其上部是与牵引柱连接的牵引横粱,横粱上装有可变换多牵引力线角度的滑轮变位装置,在滑轮变位装置中的牵引钢丝绳一端装有牵引吊带架和枕颌牵引带装置。
2.在沙发椅的活动靠背,在靠背后下端与底座有横轴连接,可在105度到180度范围内调整靠背角度。
3.在蜗轮蜗杆牵引装置的蜗杆为横向,其转动手轮在沙发椅一侧,用于自由调节牵引力度,蜗轮轴为纵向,其下面是钢丝绳绞盘。
4.在多角度支撑固定装置,其底座前框与沙发椅后支撑腿相连,后边框轴式连接一个A型支撑架,与活动靠背后面牵引柱上的固定槽共同完成角度变换和支撑固定。A型支撑架中装有护套式定滑轮。
5.在牵引柱下部与沙发椅的活动靠背连接,中部有向外45度的折线段,然后回折垂直。
6.在可调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和肩固定压板的组合,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上部贴于颅底,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中部为颈椎生理曲线,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下部为胸椎生理曲线,并连接V型肩弧形压板后端,肩弧形压板中间段呈倒U型。两前端至锁骨下面。
7.在定滑轮组为护套式,可阻挡钢丝绳出槽,牵引重力计量器为弹簧式重力计量器,与牵引柱有软固定。
8.在横粱上有多组滑轮轴孔,通过变换滑轮轴位置可改变牵引力线角度。
9.在引吊带架上部为尖顶型,两端连接刻度横杆。
本发明的优点是1.首次将人体生物力学的颈椎生理曲线理论运用于颈椎病牵引治疗器械实践,成为第三代颈椎牵引治疗技术的代表综观整个使用牵引器械治疗颈椎病技术的发展史,可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单向直线牵引技术;第二代多角度直线牵引技术。具体数据在1996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中有记载。第三代应为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技术。正如1999年第22卷第1期《广西中医药》杂志,广西中医学院韦坚,韦贵康撰写的″脊柱生理曲线变化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意义″论文中阐明“临床上X线观察到低龄颈椎病(15~19岁)主要是颈椎曲度值改变,而与骨质增生关系很小。即使在与退变相关的颈椎病中,颈曲也广泛存在着变直、反张、S型、中断等异常,约为52%~97%,尤以颈曲变直为主。”因此,恢复颈椎正常曲线愈来愈成为颈椎病治疗的共识。有关颈椎生理曲线牵引的理论构想,在八十年代的医学理论著作中就已经提出,时至今日尚未解决。应该说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技术是第三代牵引器械治疗技术。
2.解答了医学专家和临床医生在论文和著作中提出的课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1998年第4期《中国骨伤杂志》甘肃省中医医院胡良臣、韩笃桃撰写的“青年型颈椎病探析(附112例病例报告)”论文中阐明“在我院诊治的颈椎病中,青年患者为数不少,约占18%。本组112例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18~40岁组患者的X线表现中,发现骨质增生性改变者,只有25%,且程度较轻,但颈椎曲线的改变则为100%。”1999年第1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论文中阐明“近30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病因不明、病机不清、防治水平不高、临床疗效不理想。因此,开展颈椎病的深入研究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专家们预测,颈椎病将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临床的重要地位。”就在这样一个严重趋势下,作为重要治疗手段的牵引器械的研制却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理论,一直沿袭使用旧有的直线牵引器械,随着现代影像学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更趋向于科学选择。近年来学者们已经注意到颈椎生理曲度的治疗价值。颈椎生理曲线牵引器械的问世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3.患者在舒适放松状态中治疗,并可任意调整治疗角度和重量传统牵引器械在使用时出现副作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座位设置多为板凳式座位,牵引时人体呈端坐状态,腰、背、颈肩肌群为维护这一状态而持续高度紧张,可产生疲劳感、肌肉酸痛等症状,同时也使牵引对抗力加大,容易使颈椎受到静力性损伤而加重病情。现牵引器械设计为符合人体生理角度的沙发椅式,靠背的倾斜度一般定为105-110度左右,也可变为躺椅式,在110-150度范围内任意调节。还可下降到150-170度左右的生理角度卧床式,优点是1.牵引时坐位舒适、角度任意调节、可使整个脊柱和肌群全部放松,增强了疗效。2.相对减小了牵引力,可避免产生副作用,增加了安全系数,3.如果进行综合治疗则在生理曲线导向体的棘突凹形槽两侧的护翼上,配装点压穴装置,同时还可设置中药挤压渗透,穴位点磁疗等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下面结合


实施例图1是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前位结构示意2是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后位结构示意3是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侧位结构示意4是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轴侧位结构示意图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下部是沙发椅的活动靠背1,活动扶手2,沙发椅座3,中部是牵引柱4,上部是牵引柱横梁5,牵引柱前面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导向板6,与导向板6相连的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肩弧形压板7,在牵引柱横梁上的牵引绳连接的是牵引吊带架8,和枕颌牵引带9,在沙发椅座下面是蜗轮蜗杆牵引装置10,与蜗杆相连的是牵引力调节手轮11,在牵引柱横梁上装有滑轮变位装置12,在牵引柱后上面装有弹簧牵引力计量器12,在活动靠背上方的牵椅柱装有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前后调节装置14,和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上下调节装置15,在沙发椅的活动靠背后面连接的牵引柱上靠背角度调节支撑凹槽16,与沙发椅后腿相连的是支撑固定框17,上面装有靠背支撑架18。
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五项主要技术特征1.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装置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主要构造特征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设计。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上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颈部与颅底连接处的生理弧度系数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中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颈部的生理弯曲弧度系数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下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背部胸椎1-6椎节的生理弯曲弧度系数成型。其中弧度和长度的部分参数参照了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冯传汉主编的《骨科诊查手册》;1995年济南出版社出版,唐元生、张秀珍、韩殿存主编的《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等著作。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人体颈项部外在肌肉形态的圆滑与颈椎的解剖位置和生理曲线的结合问题;人体颈椎病变状态和牵引后状态变形与牵引治疗的疗效问题;牵引力的实现与患者无异常感觉的统一问题。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纵向轴向位置设计有一条贯通的凹型槽,这主要考虑了脊柱的棘突的特殊形状,若为平面设计,由于牵引力作用力会集中在棘突后缘顶端而使患者产生不适感觉,尤其是棘突最长的第七颈椎。通过凹型槽的作用使顶端受压变为两侧受压,因此对列线不正等病变椎节具有回纳的治疗作用。2.肩弧形压板装置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下部连接的V型肩弧形压板的后端,与导向体后面进行可滑动调距、旋紧固定式连接。两肩弧形压板在肩胛骨内上角上侧斜上肩与颈根部,沿人体前侧中线下行至第四肋间的高度呈倒U型,两前端由可调固锁板连接。第一个作用是保证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始终紧贴于颈背部,使牵引器固定,让颈椎在牵引中始终处于中立位,使导向体充分发挥导向治疗作用。第二个作用是自身起到的压疗作用,临床实践证实无论颈椎病还是颈肩综合征、颈背综合征都会在颈根部和肩胛内角的内侧存在着块状、条索状结节和压痛,使用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的压穴疗法,利用牵引的反作用力来实施这一治疗,可在牵引治疗的同时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这是牵引治疗中的复合治疗。3.人体在沙发椅和躺椅角度姿态对牵引治疗的影响研究传统牵引器械设置多为板凳式座位,牵引时人体呈端坐状态,腰、背、颈肩肌群为维护这一状态而持续高度紧张,可产生诸多不适症状,同时也使牵引对抗力加大,持续牵引容易使颈椎受到静力性损伤而加重病情。现牵引器械设计为符合人体生理角度的沙发椅式,靠背的倾斜度一般定为105-110度左右,也可变为躺椅式,在110-150度范围内任意调节,还可下降到150-170度左右的生理床式。在此状态下人体的重量完全由靠背承担,无须保持躯体直立的紧张状态,因此全身的肌肉均得到放松,患者心理也处于舒适的放松态。进行卧式牵引时的最大角度在170度左右,使身体略向上倾斜,比平卧更为舒适。特别有利于牵引治疗。上述设计的实现是利用沙发椅活动靠背后面牵引柱上,用于调节靠背角度的支撑凹槽,和连接沙发椅后腿的支撑固定框后边轴连接的靠背支撑架,通过变换支撑凹槽改变支撑角度来共同完成的。支撑固定框的设计使牵引器械在任何角度都会保持十分稳定的状态。4.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人体适应调节装置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后部装有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和上下位置调节装置,因为人体坐位的颈肩部位高度有所差别,所以在人体牵引时为纠正这一差别,首先要进行上下前后位置的综合调整,即保证了人体的舒适又能使器械充分发挥准确的治疗作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后面的下部与V型肩弧形压板装有可滑动调距、旋紧固定装置。两肩弧形压板在肩胛骨内上角的上侧斜上肩与颈根部,沿人体前侧中线下行至锁骨下的高度呈倒U型。作用是在使用前屈角度牵引时,保证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始终紧贴于颈背部,使导向体充分发挥导向治疗作用。另外其自身还能起到压疗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无论颈椎病还是颈肩综合征、颈背综合征都会在颈根部和肩胛内角的内侧存在着块状、条索状结节和压痛,使用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的压穴疗法,利用牵引的反作用力来实施这一治疗,可在牵引治疗的同时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这是牵引治疗中的复合治疗内涵。5.多牵引角度变化装置经过专家和医生广泛的临床研究,在诸多的论文、著作中针对不同的颈椎病类型采用不同的牵引角度和牵引重量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本设计在首次使用生理曲线牵引技术的同时,增加了多牵引角度和牵引重量显示的设计,可根据医生的牵引处方通过牵引重力计量器来定量牵引重量。可通过滑轮变位装置从前屈30度到仰伸30度之间的多档变换。为实现上述目的将牵引柱设计为含有两个45度角的折弯,使牵引柱轴线向后位移15-20公分,让患者头部正好处于牵引横梁中间的中立位位置,前后均留有变换角度的空间。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与传统牵引治疗器械的对比分析颈椎病一般分为五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一直被医学专家认为是X线诊断各型颈椎病的主要依据之一,有关颈椎曲度变化和颈椎生物力学分析等内容已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基金课题,列为95A2515编号的这一基金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广西中医学院韦贵康教授等人在1999年第1期《广西中医药》撰写的“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中证实在各型颈椎病中,颈曲的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体征。临床上X线观察到低龄颈椎病主要是颈椎曲度值改变,即使在与退变相关的颈椎病中,颈曲也广泛存在着变直、反张、S型、中断等异常,约为52%-97%,尤以颈曲变直为主。由此可见,颈椎生理曲线的恢复对颈椎病的治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过去的牵引器械恰恰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良效果。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完全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已经设计成为系列,包括全体位通用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另案申报),和坐位与卧位之间可任意调整角度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这一系列与传统牵引器械有两个本质的区别一是传统牵引器械的研制年代已经久远,认识所限是医学理论欠缺和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必将有在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型牵引器械来取代传统牵引器械。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就是创造性的把新的颈椎生理曲线理论运用到设计之中的成果。这一新系列与传统牵引器械的另一本质区别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在现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体位合理性和舒适度,如牵引力支点的改变和增加的卧式牵引稳定支架的设计;将原坐位牵引的板凳式改为沙发椅式、沙发躺椅式、生理床式的多用型,使患者在治疗时身体和心理上均能得到放松。另外在医生治疗处方实施之后,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方便的随手调整牵引重力的设计,可防止副作用的发生。虽然这一系列设计出自一位无名医生之手,但这也是现代社会与当代医学进步的必然。
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使用方法1.根据需要首先调整好沙发椅的靠背角度。先推开支撑架,根据需要的角度选择固定凹槽,然后推进支撑架固定即可。
2.当人体坐舒适后,使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和上下位置调节装置,和V型肩弧形压板的可滑动调距装置进行充分的人体适应调整,然后旋紧固定。
3.根据医生牵引处方使用滑轮变位装置确定牵引角度。一般将中立位设为0°,滑轮轴孔在横梁中间部位,向前后两侧每隔5°则有一滑轮轴孔。前屈为正角度,仰伸为负角度。例如医生处方为前屈10°,即为+10°滑轮向前移动两个轴孔。医生处方为向后仰伸15°,即为-15°滑轮向后移动三个轴孔。
4.给患者头部戴好枕颌牵引带,调整好牵引吊架。
5.根据医生的牵引重力处方,使用蜗轮蜗杆牵引装置的手轮施加牵引力,同时观察重力计量器的读数计量。确定后蜗轮蜗杆牵引装置会自动锁定,患者如有牵引力过大或过小的感觉,还可方便的自己转动沙发椅一侧的手轮再进行调整。
6.在肩弧形压板覆盖的肩井穴、肩外俞穴和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覆盖的颈胸椎夹脊穴等位置,可设磁压点既能点压穴,又能磁疗。
7.在生理曲线导向体颈椎部分,还可使用浸有中药浓缩液的纱垫附在内壁上,在牵引中利用器械挤压力可加速药物渗透,特别适合进行中药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下部是装有活动靠背的沙发椅,沙发椅活动靠背后面装有支架式可多角度调节变换的支撑固定装置,沙发椅下面装有蜗轮蜗杆牵引装置;其中部是在靠背后面正中线连接的牵引柱,牵引柱前面装有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和肩弧形压板的组合,牵引柱后面装有定滑轮组与牵引重力计量器;其上部是与牵引柱连接的牵引横粱,横粱上装有可变换多种牵引力线角度的滑轮变位装置,在滑轮变位装置中的牵引钢丝绳一端装有牵引吊带架和枕颌牵引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沙发椅的活动靠背,在靠背后下端与底座有横轴连接,可在105度到180度范围内调整靠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多角度支撑固定装置,其底座前框与沙发椅后支撑腿相连,后边框轴式连接一个A字型支撑架,与活动靠背后面牵引柱上的固定槽共同完成角度变换和支撑固定过程;A字型支撑架中装有护套式滑轮来导引牵引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蜗轮蜗杆牵引装置的蜗杆为横向,其转动手轮在沙发椅一侧,用于自由调节牵引力度,蜗轮轴为纵向,其下面是牵引钢丝绳绞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牵引柱下部与沙发椅的活动靠背连接,中部有向外45度的折弯段,然后回折与牵引柱下部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可调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和肩弧形压板的组合,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上部贴于颅底,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中部为颈椎生理曲线,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下部为胸椎生理曲线,并连接V型肩弧形压板后端,肩弧形压板中间段呈倒U型;两前端至锁骨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后部装有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和上下位置调节装置,可进行上下前后位置的综合调整;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后面的下部与V型肩压板装有可滑动调距、旋紧固定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定滑轮组为护套式,可阻挡钢丝绳出槽,牵引重力计量器为弹簧式重力计量器,与牵引柱有软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横粱上有多组滑轮轴孔,通过变换滑轮轴位置可改变牵引力线角度。
全文摘要
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下部是装有支架调整靠背角度的沙发椅,椅下是蜗轮牵引装置;其中部是与靠背后正中线连接的牵引柱,牵引柱前面装有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和肩压板组合,牵引柱后面装有定滑轮与牵引重力计量器;其牵引柱上部是牵引横梁,横梁上有控制牵引力线角度的滑轮变位装置,在滑轮中的牵引绳一端连接吊带架和枕颌牵引带;其优点是:可进行多角度的生理曲线牵引和坐、卧位之间多体位的舒适调节。
文档编号A61F5/048GK1321459SQ0010721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8日
发明者董桐义 申请人:董桐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