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输液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89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输液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输液恒温器,具体的说是设计一种可将所输药液控制在与人体体温相适应的温度,可提高输液质量,减轻病人输液痛苦的恒温输液装置。
目前,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它是将治疗疾病的药物或营养药物溶解于蒸馏水中经过输液器或输液装置输入人体静脉血管,是众多给药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因为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它比其它方法作用迅速,疗效好。但是,现有的输液均是在常温下进行,没有适当加温和恒温措施,尤其是冬季输液的温度与人们的体温相差很大,如果输入几瓶液体就会产生肢体发冷、麻木等不适应的反应,影响疗效,甚至还会加重病情。虽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输液恒温装置,但由于其结构的原因温控性能较差,输液效果不理想,总之,现有的输液装置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设计一种可使输液保持与人体温度相适应的新型输液恒温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壳体(1)、RL热敏电阻、壳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有输液管卡口(2)、发光二极管孔(3)和电源插孔(4),壳体(1)内焊接有发热恒温电路,壳盖(5)扣盖在壳体(1)上。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发热恒温电路结构为电源开关K的一端与可变电阻R2、双向可控硅BCR和R1的一端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连接,R3的另一端与C和双向二极管D2连接,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连接,C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另一端和RL的一端连接,RL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地连接,D1的正极与R1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温控性能好,利用它缩小了输液温度与人体温度之间的差距,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提高了输液质量和治疗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其中1、壳体,2、输液管卡口,3、发光二极管孔,4、电源插孔,5、壳盖,RL热敏电阻。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它主要由壳体1、RL热敏电阻、壳盖5组成,壳体1上设有输液管卡口2、发光二极管孔3和电源插孔4,壳体1内焊接有发热恒温电路,壳盖5扣盖在壳体1上,利用输液管卡口2可将一次性输液器管的尾部卡入其内,以达到输液加温,并保持输液温度与人体温度相适应。所述的发热恒温电路结构为电源开关K的一端与可变电阻R2、双向可控硅BCR和R1的一端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连接,R3的另一端与C和双向二极管D2连接,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连接,C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另一端和RL的一端连接,RL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地连接,D1的正极与R1的另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R1电阻值为120-150KΩ,R2为47KΩ,R3为100Ω,D1为LED发光二极管,D2为双向二极管。由于RL热敏电阻的作用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壳体1内的温度保持在25-35℃间,从而使得一次性输液器管内的输液温度保持在25-35℃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输液恒温器,它主要由壳体(1)、RL热敏电阻、壳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有输液管卡口(2)、发光二极管孔(3)和电源插孔(4),壳体(1)内焊接有发热恒温电路,壳盖(5)扣盖在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液恒温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发热恒温电路结构为电源开关K的一端与可变电阻R2、双向可控硅BCR和R1的一端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连接,R3的另一端与C和双向二极管D2连接,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极连接,C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另一端和RL的一端连接,RL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地连接,D1的正极与R1的另一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输液恒温器,它主要由壳体(1)、RL热敏电阻、壳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有输液管卡口(2)、发光二极管孔(3)和电源插孔(4),壳体(1)内焊接有发热恒温电路,壳盖(5)扣盖在壳体(1)上。它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温控性能好,利用它缩小了输液温度与人体温度之间的差距,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提高了输液质量和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M5/44GK2458008SQ0026648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小华, 张益民 申请人:刘小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