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龙止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6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龙止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领域的中草药,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一种生长在西藏高原特殊环境为原料制备的中草药中的高龙止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的藏药如十五味龙胆花丸、十味龙胆花丸是治疗呼吸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藏药,其存在有药效发挥不迅速、服用不方便、治疗范围模糊等的缺陷,在实际使用中未能达到最佳的疗效,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藏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臧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高龙止咳药剂,使其具有独特的清肺、止咳、化痰、活血、解热、止痛及消炎的优良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龙止咳药剂,使其组方更加合理,疗效更加突出,能够对肺炎引起的咳嗽、多痰,感冒引起的干咳以及气管炎、支气管引起的各种病症均可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高龙止咳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龙止咳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高山龙胆2-12g、红景天1-9g、丛服1-9g、螃蟹甲1-9g,乌奴龙胆1-9g、甘草1-9g、西藏贝母0.06-0.6g、葡萄干1-9g、矮紫堇1-9g、宽筋藤1-9g、悬钩木1-9g、沉香0.6-5.4g、滑石粉0.6-5.4g、诃子0.6-5.4g、毛诃子0.6-5.4g、余甘子0.6-5.4g、藏木香0.6-5.4g、麻黄膏0.6-5.4g、阿哇0.6-5.4g、虎耳草0.6-5.4g、檀香0.6-5.4g、降香0.6-5.4g、茜草0.6-5.4g、草红花0.6-5.4g、白豆蔻0.6-5.4g、草果0.6-5.4g、桃仁0.6-5.4g、肉豆蔻0.2-1.8g、雪灵芝0.4-3.6g、丁香0.2-1.8g、兔耳草1-9g、紫堇0.8-7.2g、藏红花0.02-0.28g、冰糖3.3-30g、蜂蜜2-12g。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中高山龙胆6%、红景天3.49%、丛服3.49%、螃蟹甲3.49%,乌奴龙胆3.49%、甘草3.49%、西藏贝母0.23%、葡萄干3.49%、矮紫堇3.49%、宽筋藤3.49%、悬钩木3.49%、沉香2.1%、滑石粉2.1%、诃子2.1%、毛诃子2.1%、余甘子2.1%、藏木香2.1%、麻黄膏2.1%、阿哇2.1%、虎耳草2.1%、檀香2.1%、降香2.1%、茜草2.1%、草红花2.1%、白豆蔻2.1%、草果2.1%、虎耳草2.1%、桃仁2.1%、肉豆蔻0.7%、雪灵芝1.4%、丁香0.7%、兔耳草3.49%、紫堇2.78%、藏红花0.07%、冰糖11.64%、蜂蜜6.99%。
前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制成为胶囊。
前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制成为丸剂。
本发明的目的还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将上述高龙止咳药剂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制造方法是将上述的三十五味药,除麻黄膏、冰糖、蜂蜜外,其余共同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过筛,混匀,在每17.7-142.3毫升水中加总量为5.9-47.4g的麻黄膏和冰糖、蜂蜜混合均匀,并用此泛丸,干燥或将三十五味药共同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过筛,混匀,将药粉以真空方式包装成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高龙止咳药剂是本发明人以藏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吸取藏医药历代名医经典、密籍、专著的精华,结合自己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选用生长在西藏高原特殊环境下的高山龙胆、红景天、丛服、螃蟹甲、乌奴龙胆、甘草、雪灵芝、贝母等对呼吸道和呼吸系统疾病有特效的纯天然药材组方,遵循藏药特殊的加工原理,而以本发明特殊的制造工艺经过反复调配,精心配制而制成,其突破了传统藏药治疗呼吸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现有水平,而具有突出的疗效。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独特的清肺、止咳、化痰、活血、解热、止痛及消炎的优良功效;另外,本发明由于其组方合理、疗效突出,而对肺炎引起的咳嗽、多痰,感冒引起的干咳以及气管炎、支气管引起的各种病症,均可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确为一具有新颖性、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的发明创造。
本发明高龙止咳药剂的服用方法一日1次,一次1粒,将药丸碾碎或嚼碎后用温开水冲服。胶囊每次4粒用温开水冲服。疗程一疗程6天,根据病情应服用3个疗程。规格丸剂每丸1g,胶囊每粒0.25g;保质期三年;贮藏密封,防潮。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具体给出。
本发明高龙止咳药剂,其可制成为丸剂或胶囊,其主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高山龙胆6%、红景天3.49%、丛服3.49%、螃蟹甲3.49%,乌奴龙胆3.49%、甘草3.49%、西藏贝母0.23%、葡萄干3.49%、矮紫堇3.49%、宽筋藤3.49%、悬钩木3.49%、沉香2.1%、滑石粉2.1%、诃子2.1%、毛诃子2.1%、余甘子2.1%、藏木香2.1%、麻黄膏2.1%、阿哇2.1%、虎耳草2.1%、檀香2.1%、降香2.1%、茜草2.1%、草红花2.1%、白豆蔻2.1%、草果2.1%、虎耳草2.1%、桃仁2.1%、肉豆蔻0.7%、雪灵芝1.4%、丁香0.7%、兔耳草3.49%、紫堇2.78%、藏红花0.07%、冰糖11.64%、蜂蜜6.99%。
本发明高龙止咳药剂的制造方法,其是将上述的三十五味,除了麻黄膏、冰糖、蜂蜜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过筛,混匀,在每17.7-142.3毫升的水中加总量为5.9-47.4g的麻黄膏和冰糖、蜂蜜混合均匀,并用此泛丸,干燥,或将三十五味药共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并过筛,混匀,把药粉直接装入胶囊,即可制成。
本发明的高龙止咳药剂为棕褐色的水丸,胶囊内容物为浅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龙止咳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高山龙胆2-12g、红景天1-9g、丛服1-9g、螃蟹甲1-9g、乌奴龙胆1-9g、甘草1-9g、西藏贝母0.06-0.6g、葡萄干1-9g、矮紫堇1-9g、宽筋藤1-9g、悬钩木1-9g、沉香0.6-5.4g、滑石粉0.6-5.4g、诃子0.6-5.4g、毛诃子0.6-5.4g、余甘子0.6-5.4g、藏木香0.6-5.4g、麻黄膏0.6-5.4g、阿哇0.6-5.4g、虎耳草0.6-5.4g、檀香0.6-5.4g、降香0.6-5.4g、茜草0.6-5.4g、草红花0.6-5.4g、白豆蔻0.6-5.4g、草果0.6-5.4g、桃仁0.6-5.4g、肉豆蔻0.2-1.8g、雪灵芝0.4-3.6g、丁香0.2-1.8g、兔耳草1-9g、紫堇0.8-7.2g、藏红花0.02-0.28g、冰糖3.3-30g、蜂蜜2-1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特征在于其中高山龙胆6%、红景天3.49%、丛服3.49%、螃蟹甲3.49%,乌奴龙胆3.49%、甘草3.49%、西藏贝母0.23%、葡萄干3.49%、矮紫堇3.49%、宽筋藤3.49%、悬钩木3.49%、沉香2.1%、滑石粉2.1%、诃子2.1%、毛诃子2.1%、余甘子2.1%、藏木香2.1%、麻黄膏2.1%、阿哇2.1%、虎耳草2.1%、檀香2.1%、降香2.1%、茜草2.1%、草红花2.1%、白豆蔻2.1%、草果2.1%、虎耳草2.1%、桃仁2.1%、肉豆蔻0.7%、雪灵芝1.4%、丁香0.7%、兔耳草3.49%、紫堇2.78%、藏红花0.07%、冰糖11.64%、蜂蜜6.9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制成为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龙止咳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制成为丸剂。
5.一种高龙止咳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三十五味药,除麻黄膏、冰糖、蜂蜜外,其余共同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过筛,混匀,在每17.7-142.3毫升水中加总量为5.9-47.4g的麻黄膏和冰糖、蜂蜜混合均匀,并用此泛丸,干燥或将三十五味药共同研成细粉至200目的细度,过筛,混匀,将药粉以真空方式包装成型。
全文摘要
一种高龙止咳药剂及其制造方法,其高龙止咳药剂是由高山龙胆、红景天、丛服、螃蟹甲、乌奴龙胆、甘草、西藏贝母、葡萄干、矮紫堇、宽筋藤、悬钩木、沉香、滑石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藏木香、麻黄膏、阿哇、虎耳草、檀香、降香、茜草、草红花、白豆蔻、草果、虎耳草、桃仁、肉豆蔻、雪灵芝、丁香、兔耳草、紫堇、藏红花、冰糖、蜂蜜组成;其制造方法,是将上述三十五味药,除麻黄膏、冰糖、蜂蜜外,其余共同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在水中加麻黄膏和冰糖、蜂蜜混合均匀,并用此泛丸、干燥或将三十五味药共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把药粉直接装入胶囊,即可制成。
文档编号A61P11/14GK1372946SQ0110911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7日
发明者白玛加措, 索朗扎西, 泽登 申请人:白玛加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