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80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属于医用器械。
临床上在治疗宫颈内口松弛症和前置胎盘时,常采用环扎宫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维持至足月妊娠。环扎线于临产后拆除即可。为了防止环扎线勒入宫颈软组织,需将一根塑料软管套在环扎线外,制成套管线,以减轻局部勒渗作用,避免环扎线损伤宫颈组织。目前手术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1)手术前准备麻烦,需制作套管线。
将环扎线通过细钢丝的引导穿入塑料软管中(如一次性输液器上头皮针配用的塑料软管),再将塑料软管的一端剪成斜面,并用血管钳将斜面挟扁,穿入针孔中,留回头线。
(2)套管线在宫颈组织中穿行困难,手术难操作,患者痛苦大。
塑料软管较环扎线粗得多,加上回头线,实际上是两根塑料软管在宫颈组织中穿行,手术牵拉困难,并增大了患者的痛苦。
(3)拆线困难。
临产后拆除环扎线时,由于阴道较深,不易暴露宫颈,而且塑料软管为无色透明管,剪线时不易辨认,因此,拆线操作难度大,也增加了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手术操作方便,患者手术痛苦小的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是在针体的后端固定连接一塑料软管,软管中设有缝合环扎线。
本实用新型中,针、管、线连为一体,使用本实用新型,免去了手术前制作套管线的准备,简化手术操作,并且是单根塑料软管在宫颈组织中穿行,既容易牵引,又无掉线忧患,且患者手术痛苦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塑料软管嵌入针体后端的空心中的办法,将针、管、线三者连接成一体,结构科学合理,利于穿针走线,方便手术操作。
在软管的末端设阻挡结,可防止用力牵引时,末端滑入组织中,方便手术操作,加快手术速度。
将塑料软管设计为彩色的、有色的,如黑色塑料软管,便于拆线时辨认,也可加快手术速度,减轻患者手术痛苦。
由上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手术操作方便,患者手术痛苦小,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体、2塑料软管、3环扎线、4阻挡结。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是在针体1后端的空心中嵌入固定连接一长度为35cm至40cm黑色塑料软管2,软管2中设有缝合环扎线3,软管2的末端设有阻挡结4。塑料软管长度为35cm至40cm时,既便于穿线牵引,又能方便打结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针体的后端固定连接一塑料软管,软管中设有缝合环扎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扎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塑料软管嵌入在针体后端的空心中形成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扎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软管的末端设有阻挡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扎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软管为黑色塑料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宫颈内口环扎术缝合针,在针体后端的空心中嵌入固定连接一塑料软管,软管中设有缝合环扎线,软管的末端设有阻挡结。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针、管、线连为一体,使用本实用新型,免去了手术前制作套管线的准备,简化手术操作,既容易穿线牵引,又无掉线忧患,手术操作方便,且患者手术痛苦小,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B17/06GK2462861SQ0121638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6日
发明者刘玉芝, 刘宁, 刘仙明, 初兆荣, 窦学术, 曹修亮, 宋俊华, 陈桂芸, 王素芳, 董燕, 孙素玲, 魏东新 申请人: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