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炉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4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煎炉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用具,特别是一种中药煎炉壶。
滤杯10呈适大适深状,且其顶端向外环设卡缘11,而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有若干适大的滤孔12。
上盖50顶端中央设有拿取凸块51。
内锅体60为呈上大下小的中空状容器;且其上方设有以上盖50盖合的开口61;于一侧上方设有出口略高于开口61的流嘴62;其中段外缘设有感应切控开关63及牵设两电线端子64;而近下段处外缘环设电热圈65;于内锅体60底端中央固设锁结杆66。
本体70呈略大于内锅体60中、下段的适大中空状;且其周缘一侧设有提把71;提把71下方设有供电线端子64及电源线接连的插座72;本体70于提把71侧外缘适当位置处贯设有透孔73;本体70底端中央设有供内锅体60锁结杆66穿透用的通孔。
底座80设有通孔81。藉由穿过本体70通孔的内锅体60锁结杆66将底座8锁设支撑于本体70底面。
组合时,如图2所示,系先将内锅体60容置入本体70内部,并令其上段卡固于本体70的顶端上,且当其容置时,系可同时将电线端子64与插座72内侧面相接连,而感应切控开关63及锁结杆66亦可藉由透孔73及通孔而伸出本体70外适当一段;然后,将底座80置于本体70底部,并藉由螺设于穿过本体70通孔的内锅体60锁结杆66上的螺母将底座80、本体70及内锅体60结合成一体;随后将滤杯10自内锅体60的开口61置于内锅体60内,且当其置入后,令其卡缘11卡抵于内锅体60近上段的锥形面上,以令滤杯10获得确实定位;最后将上盖50盖合于内锅体60的开口61上,即完成组装。
如图2、图3所示,欲煎药使用时,需先将上盖50往上开启,并将药材90容置于滤杯10内;且当其容置完毕后,系可将水91注入于滤杯10,从而使其可藉由滤杯10的滤孔12而浸满于内锅体60及滤杯10内;随后再将上盖50盖合,并同时按压感应切控开关63,从而使电热圈65可接收到讯号而开始加热;当开始加热后,水91系可因加热而于内锅体60及滤杯10间往复循环对流,从而使水91能充分将药材90的成份溶解,并可藉由电热圈65的加热而逐渐蒸发减少;随后待水91与药材90混合成的药汤92逐渐浓缩至水位略低于电热圈65底端,且药汤92又藉由滤孔12流通而全部集中于内锅体60与滤杯10之间,其感应切控开关63即会因温度升高而切断电源,并令电热圈65可立即停止加热,如此,即可准确自动控制药汤92浓缩至正好为一杯。另当完成煎药后,系可将上盖50开启,并同时将滤杯10连同药材90一起取出,且经过滤杯10过滤后无药渣的药汤92亦因滤杯10取出及本体70倾倒,而从内锅体60的流嘴62流出。
这种习用的中药煎炉壶存在下列据缺点1、由于其一次仅能煎煮出一杯量的药汤92,故当其欲一次煎煮出两杯或两杯以上的药汤92时,这种习用结构则无法达到,因此,其不但不具有一次可完成两杯或两杯以上的煎煮迅速性,更会因药材需多次煎煮才能获得两杯或两杯以上的药汤92,从而使使结构相对不具有使用的简易、方便性。
2、由于滤杯10无提取施力处,故当煎煮完成而欲将滤杯10取出时,会因此而较不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煎煮效率高、使用简易、操作方便的中药煎炉壶。
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内的内锅体、与本体及内锅体结合成一体的底座、置于内锅体内的内容杯、盖合于内锅体开口的上盖、顶端向外环设卡缘的滤杯及钩设于滤杯上的提取环钩;滤杯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滤孔;内容杯中、下段构成盛药汤槽并组设于滤杯与内锅体之间。
其中滤杯外周缘上段两侧相对处贯设钩结孔;提取环钩呈半圆弧状,其两端均延设与滤杯上钩结孔相对应并钩结的钩结脚。
内容杯呈略大于滤杯外径,其顶端向外环设卡结缘,外周缘上段则等距设有若干适多的流通孔,其中、下段构成的盛药汤槽容积系以内锅体及本体整体高度而定的等于或大于两杯药汤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内的内锅体、与本体及内锅体结合成一体的底座、置于内锅体内的内容杯、盖合于内锅体开口的上盖、顶端向外环设卡缘的滤杯及钩设于滤杯上的提取环钩;滤杯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滤孔;内容杯中、下段构成盛药汤槽并组设于滤杯与内锅体之间。欲煎药使用时,开启上盖,将药材容置于滤杯内,并将水注入于滤杯并浸满于滤杯、内容杯及内容杯与内锅体的间隙内;盖合上盖并按压感应切控开关以藉由电热圈的加热而使水逐渐蒸发减少,直至内容杯与内锅体间的水逐渐蒸发至水位略低于电热圈底端,而药汤逐渐浓缩至约为内容杯盛药汤槽容积的适当量,感应切控开关切断电源,即可准确自动控制药汤浓缩至与内容杯盛药汤槽容积相当的量。由于其一次能煎煮出相当于内容杯盛药汤槽容积相当的量的药汤,故不但煎煮迅速性,更会因药材无需多次煎煮,从而使使结构相对具有使用的简易、方便性;由于滤杯钩设提取环钩,故当煎煮完成后,藉由提取环钩便于提取施力,以同时将滤杯连同药材迅速地提拿出本体,使取出过程简易、方便及迅速。不仅煎煮效率高,而且使用简易、操作方便,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习用的中药煎炉壶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习用的中药煎炉壶使用状态示意图(煎煮开始状态)。
图3、为习用的中药煎炉壶使用状态示意图(煎煮完成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煎煮开始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煎煮完成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欲倾倒药汤状态)。
提取环钩20呈半圆弧状,其两端均延设钩结脚21。
滤杯30呈适大适深状,且其顶端向外环设卡缘31,其外周缘上段两侧相对处贯设与提取环钩20两端钩脚21相对应并钩结的钩结孔32,而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有若干适大的滤孔33。
内容杯40呈略大于滤杯30外径的适深状,且其顶端向外环设卡结缘41,外周缘上段则等距设有若干适多的流通孔42,其无流通孔中、下段构成容积系等于或大于两杯药汤92量的盛药汤槽43,即盛药汤槽43的容积系以内锅体60及本体70整体高度相对使内容杯40搭配其高度而定,但内容杯40盛药汤槽43的容积最少必须等两杯药汤92量。
上盖50顶端中央设有拿取凸块51。
内锅体60为呈上大下小的中空状容器;且其上方设有以上盖50盖合的开口61;于一侧上方设有出口略高于开口61的流嘴62;其中段外缘设有感应切控开关63及牵设两电线端子64;而近下段处外缘环设电热圈65;于内锅体60底端中央固设锁结杆66。
本体70呈略大于内锅体60中、下段的适大中空状;且其周缘一侧设有提把71;提把71下方设有供电线端子64及电源线接连的插座72;本体70于提把71侧外缘适当位置处贯设有透孔73;本体70底端中央设有供内锅体60锁结杆66穿透用的通孔。
底座80设有通孔81。藉由穿过本体70通孔的内锅体60锁结杆66将底座8锁设支撑于本体70底面。
组合时,如图5所示,系先将内锅体60容置入本体70内部,并令其上段卡固于本体70的顶端上,且当其容置时,系可同时将电线端子64与插座72内侧面相接连,而感应切控开关63及锁结杆66亦可藉由透孔73及通孔而伸出本体70外适当一段;然后,将底座80置于本体70底部,并藉由螺设于穿过本体70通孔的内锅体60锁结杆66上的螺母将底座80、本体70及内锅体60结合成一体;随后将内容杯40自内锅体60的开口61置于内锅体60内,且当其置入后,令其卡结缘41卡抵于内锅体60近上段的锥形面上,以令内容杯40获得确实定位;再将提取环钩20两端钩脚21钩结于滤杯30的钩结孔32内,并同时将滤杯30自内容杯40顶端开放部置于内容杯40内,且当其置入后,令其卡缘31卡抵于内容杯40的卡结缘41上,其底端与内容杯40底端间隔约等于盛药汤槽43槽高的适高距离;最后将上盖50盖合于内锅体60的开口61上,即完成组装。
如图5、图6所示,欲煎药使用时,需先将上盖50往上开启,并将药材90容置于滤杯30内;且当其容置完毕后,系可将水91注入于滤杯30,从而使其可藉由滤杯30的滤孔33及内容杯40的流通孔42而浸满于滤杯30、内容杯40及内容杯40与内锅体60的间隙内;随后再将上盖50盖合,并同时按压感应切控开关63,从而使电热圈65可接收到讯号而开始加热;当开始加热后,水91系可因加热而于滤杯30及内容杯40间往复循环对流,从而使水91能充分将药材90的成份溶解,并可藉由电热圈65的加热而逐渐蒸发减少;随后待内容杯40与内锅体60间的水91逐渐蒸发至水位略低于电热圈65底端,而水91与药材90混合成的药汤92逐渐浓缩至约为内容杯40盛药汤槽43容积的适当量,且完全容置于盛药汤槽43内时,其感应切控开关63即会因温度升高而切断电源,并令电热圈65可立即停止加热,如此,即可准确自动控制药汤92浓缩至两杯或两杯以上。如图7所示,当完成煎药后,系可将上盖50开启,并同时将滤杯30连同药材90藉由提取环钩20而迅速地提拿出本体70,且经过滤杯30过滤后无药渣的药汤92完全盛置于内容杯40的盛药汤槽43内;然后,仅需将本体70倾斜,即可将盛药汤槽43内两杯或两杯以上的药汤92从内锅体60的流嘴62流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效益1、由于其一次能煎煮出两杯或两杯以上的药汤92,故不但一次可完成两杯或两杯以上的煎煮迅速性,更会因药材无需多次煎煮,从而使使结构相对具有使用的简易、方便性。
2、由于滤杯30上设有钩结提取环钩20的钩结孔32,故当煎煮完成后,藉由提取环钩20便于提取施力,以同时将滤杯30连同药材90迅速地提拿出本体70,使取出过程简易、方便及迅速。
权利要求1.一种中药煎炉壶,它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内的内锅体、与本体及内锅体结合成一体的底座、盖合于内锅体开口的上盖及顶端向外环设卡缘的滤杯;滤杯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杯上钩设提取环钩;滤杯与内锅体之间组设中、下段构成盛药汤槽的内容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炉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杯外周缘上段两侧相对处贯设钩结孔;提取环钩呈半圆弧状,其两端均延设与滤杯上钩结孔相对应并钩结的钩结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炉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容杯呈略大于滤杯外径,其顶端向外环设卡结缘,外周缘上段则等距设有若干适多的流通孔,其中、下段构成的盛药汤槽容积系以内锅体及本体整体高度而定的等于或大于两杯药汤量。
专利摘要一种中药煎炉壶。为提供一种煎煮效率高、使用简易、操作方便的家庭用具,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内的内锅体、与本体及内锅体结合成一体的底座、置于内锅体内的内容杯、盖合于内锅体开口的上盖、顶端向外环设卡缘的滤杯及钩设于滤杯上的提取环钩;滤杯外周缘及底端等距布满滤孔;内容杯中、下段构成盛药汤槽并组设于滤杯与内锅体之间。
文档编号A61J3/00GK2484948SQ0122958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3日
发明者杨朝钦 申请人:杨朝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