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吻合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27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管胃吻合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在医疗临床中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时的一种食管胃吻合钳。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时,一种方式是仅在食管的切断端使用食管钳钳夹切口,而胃壁未夹钳,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胃壁切口出血多,若对胃壁切口进行缝扎止血,则容易影响吻合处的血液循环;二是胃液易从切口处流出,污染吻合口周围及胸腔,胃粘膜常内缩,使吻合效果不理想;为了使食管胃减少张力,靠近吻合,在食管切口边缘和胃切口2、0cm处先缝合几针,但这样吻合后的吻合口易扭曲成角,影响病人进食。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两把钳夹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但钳夹的相互干扰容易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也不便于手术的操作。上述两种方式,均使食管胃吻合手术效率低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钳夹食管胃,并能提高吻合手术效率的食管胃吻合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吻合钳具有钳柄、钳夹,主要特征是钳夹为双钳口,钳夹与钳柄总垂直长度设置为280mm~295mm,并互为反向的弧形弯曲状,其中,绞支点至钳柄尾部向外呈160°弧形弯曲状,绞支点至钳夹处向内呈135°弧形弯曲状,钳夹具有三叶单钳,是由上下两叶钳与中叶钳组合构成双钳口。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食管胃吻合钳,因食管胃切口均被钳夹,不出血,吻合清晰,亦不影响吻合后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有效的防止食管和胃中食物的外溢,减少吻合口及胸腔污染。而且运用本钳,使食管胃吻合断面均被钳夹在一个平面,无张力,吻合口显露清楚,粘膜固定,不内缩,缝合后粘膜密切,对合、吻合效果好。使用该吻合钳,操作方便,全部吻合手术可在30分钟内完成,比原吻合手术方式缩短20~30分钟的时间,手术效率的提高,有可效的减轻病患者的痛苦。该吻合钳也适用于胸内或颈部的吻合手术。


下面利用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吻合钳同时钳夹食管胃的示意图;图4是吻合钳同时钳夹食管胃缝合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参看图1、图2,该吻合钳具有钳夹1、钳柄2,钳夹与钳柄总垂直长度设置为280mm~295mm,并互为反向的弧形弯曲状,其中,绞支点3至钳柄2尾部向外呈160°弧形弯曲状,绞支点3至钳夹1处向内呈135°弧形弯曲状,钳夹1具有三叶单钳,是由上下两叶钳与中叶钳组合构成双钳口。此种结构是为了使吻合处开阔,避免钳夹影响手术操作。吻合钳的钳柄2尾部为三个套指环,环与环之间设有止动定位卡扣,吻合钳的前部夹口处设置成三段不等长度的弯形弧状。按图示位置,上中叶间的钳夹对合处A,设置有纵向齿纹,下中叶间的钳夹对合处B,设置有横向齿纹,其作用是有利于保护好食管肌层,使钳夹不致滑脱,便于食管胃手术的顺利进行。使用时,钳尖处要用纱垫铺衬,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参看图3、图4,标号1是钳夹,标号5是食管,标号6是胃,图中是本实用新型的吻合钳同时钳夹食管胃的使用及缝合时的状态图。
权利要求1.一种食管胃吻合钳,具有钳柄、钳夹,其特征在于钳夹1为双钳口,钳夹[1]与钳柄[2]总垂直长度设置为280mm~295mm,并互为反向的弧形弯曲状,其中,绞支点[3]至钳柄[2]尾部向外呈160°弧形弯曲状,绞支点[3]至钳夹处向内呈135°弧形弯曲状,钳夹[1]具有三叶单钳,是由上下两叶钳与中叶钳组合构成双钳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胃吻合钳,其特征在于上、中叶间的钳夹对合处A,分别设置有纵向齿纹,下、中叶间的钳夹对合处B,分别设置有横向齿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胃吻合钳,其特征在于吻合钳的前部夹口处设置成三段不等长度的弯形弧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是用于医疗临床中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时的一种食管胃吻合钳。该吻合钳的主要特点是:钳夹为双钳口,钳夹与钳柄总垂直长度设置为280mm~295mm,并互为反向的弧形弯曲状,其中,绞支点至钳柄尾部向外呈160°弧形弯曲状,绞支点至钳夹前端处向内呈135°弧形弯曲状,钳夹是由上下两叶钳与中叶钳组合构成双钳口,两钳口夹的对合处,分别设有纵向齿纹和横向齿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吻合钳具有操作方便、钳夹吻合可靠、并能减少吻合口的污染,提高吻合手术效率等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03GK2513528SQ01269020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4日
发明者金哲, 张向东, 林涛, 李伟, 陈国峰, 李桂荣 申请人:金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