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刺湿疹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458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骨刺湿疹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配制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药原料为主配制的膏剂。
本发明骨刺湿疹膏的药物重量配比雄黄1-1.5、枯矾1-1.5、明矾1-1.5、冰片0.3-0.5、矾士林3-5。
本发明的骨刺湿疹膏的配制方法将雄黄、枯矾、明矾、冰片分别研磨,过100目以上筛,混匀后用矾士林调成药膏,装袋(或瓶),或者按常规方法将药膏摊或涂在载体上,制成直径2-3c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膏药。
本发明的骨刺湿疹膏的使用方法先以X线确定病变部位,然后将病变部位皮肤洗净擦干,直接涂敷本发明调成的药膏,涂敷面积为3-5cm2,涂匀后,用砂布、塑料复盖,胶布固定,或者粘贴本发明的膏药,两天换药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的药膏的药源丰富,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涂敷在患处可使骨刺从尖端逐渐软化吸收,直至消失,因此症状自然减轻、消除,而且不复发。经几百人临床应用,效果都非常好,现以100人统计为例男48人,女52人,其中30岁以前3人、30-40岁14人、40-50岁25人、50-60岁29人、60-70岁18人、70岁以上5人,中途停用6人。使用方法将药膏均匀地涂敷在已洗净擦干的患处皮肤上,面积为4cm2,两天换一次药,一般用药10次左右,少者3次,多者15、16次,骨刺尖端逐渐变平,症状逐渐消失,临床治愈率为80-90%。本发明的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也很好,经几十人临床应用,治愈率在90%以上,其基本原理明矾、枯矾吸出病变皮肤中的水份,雄黄消除炎症,因而病变皮肤很快恢复原状。下面是几个典型病例(1)张×,女,28岁,左手背患慢性湿疹,左手无名指指掌关节近侧长一骨刺,状如玉米粒。用本发明的药膏涂敷湿疹处,涂3次,湿疹治愈后又将药膏涂于骨刺外部皮肤上,涂敷4次(两日换一次药),骨刺逐渐消失,未留痕迹。
(2)张××,男,57岁,某制衣厂门岗工人。
患者自述自今年春节后,左足痛麻,行走困难,并逐渐增重,经治疗月余未见疗效。后经人介绍,于2001年4月初前来就诊,经X线检查,定为左足跟骨骨质增生。令其洗净左足,在左髁下(趾跟骨交界处)涂以本膏,面积约4cm2,外以塑料布复盖,并以胶布固定,二天换药一次。首次症减,三次症消,又涂一次巩固。
(3)师××,女,53岁,×医院急诊室清洁工,1999年秋,自觉左手指麻木无力,并逐渐向上发展,经X线定为颈5-7椎骨质增生,治疗数月无效,麻木无力发展到左肘,心肺、胃肠也有异常感觉。2000年春节后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经X线确定位置后,在骨刺部位涂以本膏,面积约4cm2,以塑料布复盖,并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3次后出现皮疹,症状减轻,6次后皮疹融合,微有脓头出现,于是停药6天,皮疹消失后又涂4次,症状全消。
(4)张×,女,16岁,宁晋卫校学生,数年前右足背患湿疹,久治不愈,形成慢性湿疹,局部刺痒难忍,皮肤变硬,经常隔袜捏、抓。2000年入学后用本发明药膏治疗,每两天涂药一次,首次症减,两次基本痊愈,三次巩固,以后未再复发。
具体制备方法将雄黄、枯矾、明矾、冰片研磨,过100目筛,将其混匀后用矾士林调成药膏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骨刺湿疹膏,其特征在于药物重量配比雄黄1-1.5、枯矾1-1.5、明矾1-1.5、冰片0.3-0.5、矾士林3-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刺湿疹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将雄黄、枯矾、明矾、冰片研磨,过100目以上筛,混匀后用矾士林调成药膏,然后装瓶或袋。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调成的药膏按常规方法摊或涂在载体上制成圆形或椭圆形膏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骨刺湿疹膏,其特点是将雄黄、枯矾、明矾、冰片研磨成细粉后,用矾士林调成药膏;本发明的药膏的药源丰富,使用方便,治疗骨刺(即骨质增生)和湿疹疗效显著,经临床应用,治愈率为80-90%,是一种深受患者欢迎的药剂。
文档编号A61P19/08GK1442152SQ02103970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日
发明者李献斌 申请人:李献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