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209阅读:1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方法属外伤用药品及其配制方法,尤其属纯中药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品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的治疗烧伤、烫烧中成药的配方中组方药较多和类同,如《烧膏》、《东方1号药膏》的配方中中药材均超过十种,而后者同前者仅增加了虎仗一味中药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的由顾学裘主编的“药物制剂注解”第1021页和1026页),组方药较多,不仅配制工艺繁多,生产成本高,由于各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量少,反而影响疗效。虽目前医院诊所应用的治疗烧伤、烫伤方药配方比较精炼,粉剂和膏剂分别备用,但定型上市的中成药中,却缺少配方精少、膏粉合装、价格低廉,疗效突出的新药,难以适合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配制一种适合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备用的治疗烧伤、烫伤中成药剂,不仅配方精少,配制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突出,而且膏粉合装保持期长,能以备急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配方由大黄、地榆、花椒、冰片四种中药材组成。在配制中,先将大黄和地榆在熟石灰粉中制炭并粉碎成粉药备用,再将冰片研磨成粉备用,并取鲜花椒全果破碎后用压榨法制取毛油备用。配制时先取一半备用粉药放入耐高温容器中,将备用花椒毛油加热280℃后立即渗入容器内粉药中,在搅拌中形成糊状药即停,并封严容器备用;同时设计一种上下双瓶口共瓶底的园筒状容器,其中一端瓶口配单层盖,另一端瓶口配双层盖,内盖表面备有筛孔;最后将糊状药装入单层盖瓶口内,组成软膏剂,将剩余备用粉药装入双层盖瓶中,组成粉剂,共同构成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定型产品。烧伤、烫伤是常见的意外性伤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炊具和电器设备以及机械车辆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特别是儿童受到意外烫伤、烧伤的遭遇已是常见,大多属于轻微伤患,表面仅见红肿,但随即伤患处内层受损肌体推陈出新中会出现水疱疤液,甚至引起感染,应就地涂药治疗,避免感染后造成轻伤重治。烧伤、烫伤形成的伤面,不仅表面皮肤层组织受到损害,肌肉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受损害的肌体形成的水疱疤液逐步排出体外,新生肌体从内向外、由外沿向中心逐步愈合,本发明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配方中,地榆中所含酚酸性化合物中有止血有效成份没食子酸和儿茶精;大黄中也含有止血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地榆和大黄炭化后,部分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晶体在高温下,释放出能促进血液凝固的可溶性钙的成分,花椒全果毛油中不仅含有镇痛抗炎的茵芋碱和1,8—按叶素,也含有草酸钙晶体,还含有抑制和杀灭病菌和真菌作用的挥发油和富含亚油酸与亚麻酸等多种脂肪酸,冰片中含有抗菌抑菌的龙脑成分。在配制工艺中,高温的花椒全果毛油中除油脂外其余成分也得到炭化,并在同地榆和大黄混合炭化粉混配时,使地榆和大黄混合炭化粉在高温油煎中得到二次炭化,释入出更多可溶性钙成分。本发明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在治疗过程中,药剂中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儿茶素和儿茶精能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使伤口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缩短,并降低抗凝血酶的活性,升高α2巨球蛋白含量,分别竞争性地抑制纤维酶及纤维酶原活化素的活力,使纤溶活力下降,并增加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能力,产生加速伤患处止血的疗效,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由毛细血管向组织间隙渗出,减轻组织水肿程度,加之药物在伤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产生加快伤口愈合的良好疗效;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钙对纤维蛋白溶酶有强的抑制作用,对伤口同时发挥止血和消炎的疗效;药剂中的菌芋碱和1,8—按叶素产生镇痛抗炎疗效,脂肪酸成分在软膏中高温时有油脂炭化作用,在常温时有调和软膏作用,在治疗中有滋润皮肤和伤面疤痂的作用,在保存中有抗氧化延长保质期的作用;诸药对各类病菌、真菌各自具备不同程度的抗菌、杀菌作用。烧伤和烫伤仅见局部红肿时独用软膏剂,伤面溃烂时先用粉剂后再用软膏剂,发挥消肿、镇痛、止血、消炎、愈合、杀菌功效,有效地避免伤面感染,加快患处水疤和疤液浓水排除干净,促进新生肌肉组织生长加快,使伤口迅速愈合,并不留疤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配方科学,组方精少,配制简单,包装新颖,保质期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治愈期短,适用于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备用。
具体实施方案1、本发明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配方由大黄、地榆、花椒、冰片四味中药材组成。其中大黄与地榆在炭化时的配方比例是4∶3;大黄炭粉、地榆炭粉、花椒毛油、冰片在软膏配方中最佳百分比含量分别是大黄炭粉20地榆炭粉15花椒毛油60冰片52、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配制方法①取大黄2公斤洗净切片备用;取地榆15公斤切片备用;用鲜花椒全果榨制毛油3公斤备用;取冰片0.25公斤研粉备用。
②大黄、地榆炭化粉配制方法取陈石灰7公斤,除净杂质,过筛,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加入备用大黄片和地榆片,用武火拌炒,使石灰炒至带桃红色,大黄、地榆炒至灰黑色时,取出锅并筛去石灰,摊开冷却后研成细粉,过80目筛成细粉药备用。
③软膏配制方法先取一半备用炭化细粉药放入耐高温容器中,再取备用花椒毛油,加热至280℃时,将沸花椒毛油倒入高温容器内的炭化细粉药中,边倒边搅拌,成糊状,待温度降至100℃左右时,加入备用冰片粉并搅拌均匀冷却后成软膏备用。
④包装瓶设计园筒状;两端开口,中间设隔层,形成上下双瓶口中间共底的园筒状容器,其中一端瓶口配单层盖,另一端瓶口配双层盖,内层盖备有筛孔,并按定型产品要求,生产出不同容量的双剂型专用包装瓶。
⑤成品包装依照定型产品的容量标准,取专用包装瓶,将糊状药装入单层盖瓶内成粉剂;将细粉药装入双层盖瓶内成膏剂,粉剂与膏剂合为成品。
3、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使用方法遇到意外烧伤、烫伤后,取出备用药,先用生理盐水(或用开水急配稀盐水)清洗伤面,如仅见局部红肿时,打开单层瓶盖,用纱布(或用开水烫过的布块)粘附软膏,涂于患处,天暖时可暴露疗法,天寒时可外包纱布,避免粘污衣服,每三天换涂一次,一周内即愈;如有水疱时应先挑破,排净疱液后打开双层瓶盖口外盖,摇动药瓶,直接把药粉从内层盖筛孔中均匀撒在伤面,天暖时可暴露疗法,天寒时隔1小时左右后再涂一层软膏后外包纱布,每5天换药1次,三周内即愈;如伤面溃烂,应拭去浓液、脓痂后再撒粉剂,在天暖时暴露疗法,天寒时隔1小时左右后涂一层软膏,再外包纱布,开始每3天换一次药,三周后每5天换1次药,伤面愈合后继续每3天单独用软膏1次,月余天即愈。
权利要求
1.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是四味双剂型烧伤药由大黄、地榆、花椒、冰片四味中药材组方,配制前先将大黄和地榆在熟石灰粉中炒炭,并粉碎过80目筛成粉药备用,并将冰片研磨成粉备用,再将鲜花椒全果粉碎后压榨成花椒毛油备用,同时,再设计生产出园筒状上下双瓶口中间共瓶底的专用药瓶备用,配制时,先取一半备用粉药放入耐高温容器中,再将花椒毛油加热280℃高温时,将沸油倒入放入粉药的容器中,立即搅拌均匀成糊状,包装时将剩余粉状药按定型产品标准称量装入专用药瓶一端成粉剂药,将糊状药按定型产品标准称量装入专用药瓶另一端成软膏剂,共同组成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是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由两个配方组成,其中粉剂中大黄与地榆在炭化时的最佳配方比例为4∶3,软膏剂中各中药材的最佳百分比含量分别是大黄20地榆15花椒毛油L60冰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是包装瓶呈园筒状,两端开口,中间设隔层,形成上下双瓶口中间共底的双包装瓶,其中一端瓶口配单层盖,为装软膏用,另一端瓶口配双层盖,内盖备用筛孔,为装粉剂用,并按定型产品要求,生产出不同容量的双剂型专用包装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四味双剂型烧伤烫伤药及其配制方法,提供了治疗烧伤、烫伤,纯中药粉剂和膏剂,其粉剂由大黄、地榆两味中药材组成,配制方法是在陈石灰中加热经过炭化后粉碎成炭化粉,软膏剂由大黄、地榆、花椒、冰片四味中药材组成,配制方法是将大黄、地榆炭化粉加入沸花椒油后再加入冰片粉搅拌均匀,最后分别装入圆筒状上下瓶口中间共瓶底的专用瓶中为成药,本药品配方科学,组方精少,配制简单,包装新颖,保质期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治愈期短,适用于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备用。
文档编号A61P17/00GK1507888SQ0214552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6日
发明者颜联祥 申请人:颜联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