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6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化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轮椅,尤指一种模组化的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轮椅结构多半是使用数组的金属管接合,遇转接处则以焊接、熔接、锁接的方式加以固定再装上其它构件,如此的结构复杂度极高,且一般制作完成后,各部份结构即无法再行改变,且一般制式的轮椅,仅有大中小等固定的尺寸,无法确实的配合使用者的身材作有效的改变,而且,目前的轮椅有针对使用者方便作动轮椅后轮组的运动型轮椅,以及专供他人推移的高稳定型轮椅,而此两种结构的轮椅,各有不同的构件,两者无法相互换置,且使用者或乘坐的患者各人的身体重心及体形大小不同,故轮椅的大小亦需视乘坐的患者而特别制作,此种的习用轮椅实有诸多缺失;诸如1、制作费时于制作时需先量测使用者的身型,再制作合适的轮椅支架,其中必须大量的管材配合各项的接头予以焊接、熔接、锁接的方式加以固定再装上其它构件,此需花费许多的时间,不符合经济的原则。
2、成本较高因需焊接、熔接、锁接多组的金属管始可完成一轮椅支架,而制作所花费的时间、人力成本大幅的增加,且所需的技术较为高深,非一般人可完成,故有改良的必要。
3、轮组装设不易由于各架体的连接必须仰赖制作者一一裁切并加以组装,其组装后的接合度与稳定度自然十分的有限,且常有不当松动的情事,造成使用者座立不稳的缺失,反而使患者无安全感,难以符合实用性的原则。
4、轮椅的重心及稳定度无法随使用状态而改变乘坐的患者身体的重心需依患者使用需要而定,即当使用者可独立操作轮组移动轮椅时,其后轮组必须前移以方便使用者触及该后轮组,即为运动型的轮椅形态,若使用者无法自行操作推动后轮组,多半为重残或年龄过小的使用者,其对轮椅的要求是稳定,故需将后轮组后移,使用前后轮组成为大轮距的结构形态,成为一高稳定度的结构形态,使用者不易触及后轮组,而目前的轮椅各轮组的位置均无法改变,使用者必须屈就现有轮椅的形态,难以达到符合各项使用上的需求,故有改良之处。
5、整体架构的轮组极易产生不平衡的缺失即其两组轮组常有无法对准装配,而发生轮组装不当使轮椅产生不平衡的状态,轮组无法随不同的需要作不同的构件位置调整,即车架无法伸展轮子无法移动,安装后即难以变更,故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的轮椅,具有结构简化、成本低廉、便于使用者调整轮组的轮距、符合不同使用者需要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架体、后架体,该前架体、后架体间装设有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于该上支撑架与该下支撑架之间设有定位支架,该上支撑架及该下支撑架另端设有后架体,该后架体的上端穿设有推架,于该后架体的侧边架设有后轮组,于该前架体的上端架设有踏板支架,于该前架体的另端设有前轮组。
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前架体上端部设有上支撑架槽及踏板支架槽,该前架体下端部设有下支撑架槽及锁固部,该上支撑架的端部穿设于该上支撑架槽,该下支撑架的端部穿设于该下支撑架槽,该踏板支架是穿设于该踏板支架槽,该前轮组锁合于该锁固部。
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于该上支撑架的两端部各设有卡制体,该定位支架是卡制于该卡制体,该定位支架为可收合的交叉枢接的中空管,于交叉处形成枢接部。
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上、下两端部设有横跨于该后架体的上、下支撑架槽,该上、下支撑架对应穿设于该上、下支撑架槽,该后架体于垂直该上支撑架槽处另设有推架槽,该推架穿设入该推架槽,该推架为轮椅的把手。
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具有多数组穿孔,该后轮组结合于该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化的轮椅确实有以下的优点;诸如1、成本较低因前架体10与后架体50等结构的使用,可相对减少组接整体结构的时间、人力即可有效的减少不需耗费的成本,购买者亦不需担心价格的问题。
2、适用性高因本实用新型为一模组化的结构,故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轮椅结构,制作者可以同一模组结构,配合不同使用者身材直接裁制不同的支撑架或相对的结构,即可满足不同身材上的需求,即如图3所示,其可满足不同的身高或身长,以更换支撑架20、30或推架60,以满足不同需求。
3、可视不同稳定性或活动性的需求作更换后轮组70轮轴的作业即如图4所示,其前后轮组均可作适度的调整,其中,前轮组90可配合锁固部14上的数组固定孔差排配合,以调整前轮组90的高度,而后轮组70则可设置于不同的穿孔54,轮体可向后设置以增加前后轮体间的跨距,以提高稳定度,而当要提高灵活度时,可将后轮向前设置,坐于轮椅上的使用者可轻易的握持住后轮进行移动而提高移动的灵活性,多样变化的设计可依使用者的需要作不同的改变。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系统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体可调整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轮体改变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组化的轮椅A,其包含有一组前架体10,前架体10一端并装设有上支撑架20及下支撑架30,于上支撑架20与下支撑架30之间并设有定位支架40,上支撑架20及下支撑架30另端并设有后架体50,后架体50的上端穿设有一推架60,于后架体50的侧边架设有后轮组70;而于前架体10的上端架设有一踏板支架80,另端设有前轮组90。
前架体10其外形近似一匚字型,其两端部各有一圆筒形态结构,于前架体10的上端部是上支撑架槽11,下端部为下支撑架槽12,上、下支撑架槽11、12侧方可供固定螺栓穿置以迫紧上、下支撑架20、30;另于前架体10上端与支撑架槽11呈垂直状处亦有一圆筒状插槽,其是踏板支架槽13,上支撑架槽11是用于穿设上支撑架20的一端部,而下支撑架槽12则是用于穿设下支撑架30的一端部,踏板支架槽13是穿设踏板支架80,并配合侧向的螺锁固定栓迫紧固定成一体,而于前架体10设置踏板支架槽13的另端则设有一凹陷形态的锁固部14,是可与前轮组90锁合。
上支撑架20与下支撑架30是圆形的中空长管,于上支撑架20的两端部各设有一卡制体21,是用于卡制定位支架40,定位支架40为一习用已知的结构,是两H字型的中空圆管交叉枢接而成,于交叉处产生一枢接部41,其是一T字型的中空圆管,可使定位支架40产生一收合的动作,并产生一稳定的结构。
于上支撑架20与下支撑架30的另端穿设有后架体50,后架体50是一多圆弧边且相对称的架体,其上、下两端部设有横跨于后架体50的中空圆柱体,上端部的中空圆柱体为上支撑架槽51,是可使上支撑架20穿过其中,下端部的中空圆柱体则为下支撑架槽52是可穿入下支撑架30,上、下支撑架槽51、52均可配合固定栓侧向螺锁入内以固定各相对的支撑架20、30;于垂直上支撑架槽51处另设有一中空圆柱体的推架槽53,是供推架60穿入,推架60是一L型的支架,为推动轮椅A的把手,此即为一稳固的支架结构。
后架体50的中间部位设有多个圆形的调整穿孔54,是将后轮组70的轮轴可直接架设于其中,使用者可依不同的需求调整后轮组欲架设的穿孔54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架体、后架体,该前架体、后架体间装设有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于该上支撑架与该下支撑架之间设有定位支架,该上支撑架及该下支撑架另端设有后架体,该后架体的上端穿设有推架,于该后架体的侧边架设有后轮组,于该前架体的上端架设有踏板支架,于该前架体的另端设有前轮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前架体上端部设有上支撑架槽及踏板支架槽,该前架体下端部设有下支撑架槽及锁固部,该上支撑架的端部穿设于该上支撑架槽,该下支撑架的端部穿设于该下支撑架槽,该踏板支架是穿设于该踏板支架槽,该前轮组锁合于该锁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于该上支撑架的两端部各设有卡制体,该定位支架是卡制于该卡制体,该定位支架为可收合的交叉枢接的中空管,于交叉处形成枢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上、下两端部设有横跨于该后架体的上、下支撑架槽,该上、下支撑架对应穿设于该上、下支撑架槽,该后架体于垂直该上支撑架槽处另设有推架槽,该推架穿设入该推架槽,该推架为轮椅的把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具有多数组穿孔,该后轮组结合于该穿孔。
专利摘要一种模组化的轮椅,包含有前、后架体,该两架体间装设有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于该上支撑架与该下支撑架之间设有定位支架,该上支撑架及该下支撑架另端设有后架体,该后架体的上端穿设有推架,于该后架体的侧边架设有后轮组,于该前架体的上端架设有踏板支架,于该前架体的另端设有前轮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化、成本低廉、便于使用者调整轮组的轮距、符合不同使用者需要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5/00GK2539500SQ02231560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3日
发明者陈人杰, 钟文辉, 杨演狮, 林香筍, 施启明, 祝旭东 申请人: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