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制备工艺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265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制备工艺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制备工艺及其用途,更确切地说,是从麝鼠的香囊分泌物中提取麝鼠香活性组分。
背景技术
国内外,麝香被视为珍贵的天然香料,作为高级香精定香剂,使香气徐徐挥散。同时麝香还是名贵中药,具有“通诸窍、开经络”,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热病,惊风,中风,神志昏迷,心腹暴痛,心绞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病症。麝香方在医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著名的中成药,如中药小儿回春丸、六神丸、片仔癀、红灵散、麝香牛黄方、麝香雄黄丸、冰片藤黄方等都有麝香配伍。药用麝香主要来源于麝鹿,麝鹿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人工驯养处于小范围内试验阶段,近年来,天然麝香等动物香料资源不足,供不应求,国内外都在寻找新的资源,因此寻找麝香的新资源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麝鼠(Ondatra Zibethica)是啮齿目仓鼠科的草食性珍贵的毛皮兽,适应性强,繁殖快,易饲养好管理,人工饲养成本也低廉,是一种较珍贵的经济动物。雄性麝鼠有一对香腺位于腹下被肤和肌肉之间,其分泌物麝鼠香香气浓郁。麝鼠香为啮齿目动物公麝鼠繁殖季节由麝鼠香腺囊中分泌的乳白色物质;性状乳白色油状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中;气味柔和清香、浓郁、留香、持久。1945年Stevens等发现麝鼠香腺中含有环十五烷酮等大环分子化合物,也发现麝鼠香腺具有类似麝香的气味,因而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美国Van Dorp等人(1973)将其称为美国麝香(America musk),并从中检测出大环酮、酯和脂肪酸类成分。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降低心肌耗氧等负性肌力作用等与天然麝香相似,还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等多种活性。通过化学分析证明,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muscone,3-methyleyelopen tadenone),还含有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酯和多种脂肪酸等成分,在香料和日化工业、医药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此,开展麝鼠香香料新产品的研究,在世界上动物香料极其枯竭之时,开发动物香料新产品,对世界动物香料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目前天然麝香等动物香料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由麝鼠来代替麝取香,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内外的学者都在致力于此研究,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等都有相关研究的报道。但目前有关麝鼠香的开发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分析阶段,未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要使麝鼠真正“替麝取香”,就得工业上实现麝鼠香活性成分的提取。
麝鼠分泌的原香所具有的香气不能直接作为香料应用,必须将大环酮类、脂肪酸类及酯类等成分的饱和键打开,形成烯键或炔键等不饱和键,才能充分显出麝鼠香作为天然动物香料的本来面目,体现其麝鼠香的香料价值及开窍醒神药物的作用,而且天然麝鼠香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影响其药效;同时天然麝鼠香还存在不易保存,保鲜期短,长时间储存易酸败变质失去活性的不足,所以要提高麝鼠香的药效及其应用,就必须研究天然麝鼠香的加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代替天然麝香的活性组分,而且易于储存,毒性小,无刺激作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所述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产品质量稳定,产率高,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碳到二十八碳的脂肪酸及其酯类、大环酮和甾体类成份。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含量为C1~C28的脂肪酸及其酯类 50%~80%大环酮18%~45%甾体类1%~5%。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还含有氨基酸,总含氮量为0.5%~1%;所述的氨基酸包括十六种,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肝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
本发明所述的含一个碳到二十八碳的脂肪酸及其酯类可为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和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其含量比为5∶3,所述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可为含一个碳到二十八碳的烯酸或烯酸的酯类,如十四碳烯酸、二十碳烯酸、十四炔-[13]-烯酸、8,11-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十六碳烯酸、二十三碳二烯酸、二十四碳二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乙酯、二十六碳二烯酸、二十碳烯酸乙酯、二十六碳烯酸、二十七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乙酯、二十八碳二烯酸、二十四碳二烯酸乙酯、二十四碳烯酸乙酯、二十五碳烯酸乙酯、二十六碳二烯酸乙酯、二十七碳烯酸乙酯、二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等二十多种;所述的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可为九碳酸、十二碳酸、十八碳酸、十四碳酸、十八碳烯酸异构体、十六碳酸、二十三碳酸、(2)-9-十八碳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异体、二十五碳酸、甲基-十九碳酸甲酯、二十六碳酸、二十碳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十五碳酸乙酯、2-甲基-十六碳酸甲酯、10-甲基-十七碳酸甲酯、甲基-二十六碳酸甲酯、十六-甲基-十七碳酸甲酯等二十多种;所述的大环酮为十五环烷酮、十五环烯酮、十七环烯酮和十七环烷酮等;所述的甾体类为胆甾焕二烯和胆甾-5-烯-3-醇等。
本发明选用的原料为天然麝鼠香,选择成年雄性麝鼠的香腺,采用非麻醉方法人工活体取香方法采集。
天然麝鼠香经无菌取香后用气相色—质谱分析,其大环酮,有机酸酯,其结果如下含有大环酮类和有机酸酯类,大环酮类为十五环烷酮和十七环烷酮;有机酸酯类为2-甲基十六碳酸甲酯、乙-9-十八碳酸烯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十六酸甲酯、十四酸甲酯、十六烯酸甲酯、十八烯酸甲酯、十八酸甲酯和十八二烯酸甲酯。
为了增加麝鼠香的生物活性及其储存期,必须将天然麝鼠香进行化学处理。
本发明的麝鼠香活性组分采用的制备工艺为天然麝鼠香用碱性醇溶液皂化,皂化液经强酸酸化后,乙醚萃取分离,再经甲酯化反应,加氧化剂经氧化降解反应,获得麝鼠香活性组分。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取天然麝鼠香适量,用碱性醇溶液进行皂化反应,浓缩后加水稀释,经强酸酸化后,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合并萃取液,干燥得总脂肪酸;2.)将所得总脂肪酸,经甲酯化反应后,用溶剂萃取法萃取,水洗至中性,干燥,得甲酯化物质;3.)将浓缩液溶解于丙酮或丙酮-苯中,然后加氧化剂进行氧化降解反应,静置后加酸性物质酸化,水洗至中性,并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还可为天然麝鼠香在用碱性醇溶液皂化前,可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丙酮、氯仿、苯、乙醚、乙醇-乙醚或乙酸乙酯等,加入量为麝鼠香的5~10倍。采用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取所需的脂肪酸。
步骤1)中所述的皂化反应的温度为60℃~90℃,所述的碱性醇溶液为含0.5M~2M强碱的60%~95%甲醇或乙醇溶液,所述的强碱可为KOH或NaOH,加入量为天然麝鼠香的1~4倍,所述的皂化反应时间为3~12小时;所述的浓缩后加水稀释为先浓缩至原溶液的1/3~3/4,再加入浓缩液的2~5倍的水;所述的强酸为H2SO4或HCl,浓度为1M~5M,调整PH值为1~4;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或二氯甲烷苯等,萃取次数为3~10次,每次的加入量为天然麝鼠香的10~20倍;萃取时的搅拌速度为20~100转/每分钟,干燥后所得总脂肪的量为天然麝鼠香的40%-80%;步骤2)中所述的甲酯化反应温度为15℃~40℃,可采用重氮甲烷化的甲醇-乙醚液酯化,所用浓度为1~5∶9~15,加入量为总脂肪酸量的1.5~5倍,甲酯化反应的回流时间为1~5小时,也可采用浓度为90%~100%的加入量为总脂肪酸量的5~10倍的无水甲醇或三硼甲烷,蒸除去大部分溶液后,浓缩至原溶液的1/4~3/4,再加入浓缩液的2~5倍的水稀释;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二氯甲烷或苯等,加入量为溶液量的8~20倍,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合并萃取液,水洗至中性,用溶液量的3~5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所得甲酯化物质的量为天然麝鼠香的30%-60%。
步骤3)中所述的丙酮或丙酮-苯的加入量为甲酯化物质量的2~5倍,所述的丙酮-苯的浓度比为1∶1,所述的氧化剂为KMnO4,加入量为1~2倍的KMnO4,使溶液紫色未消失为止;在15℃~25℃条件下静置0.5~2小时,所述的酸性物质为H2SO4或HCL,控制PH1~3,H2SO4的加入量为溶液量的1~10倍,浓度为0.5~5M;水洗至中性,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二氯甲烷或苯等,萃取次数为3~10次,每次的加入量为溶液量的10~20倍;干燥后所得麝鼠香活性组分的量为30%-55%。
步骤3)中加酸性物质酸化后还可先进行干燥,所述的干燥剂为固体亚硫酸氢钠、碳酸钙、硫酸钠或硫酸铜等,加入量为溶液量的3~10倍。
本发明采用提取麝鼠香挥发油活性组分的方法可为取天然麝鼠香采用蒸汽蒸馏法蒸馏1~5小时后,用原样8~15倍的乙醚、丙酮、二氯甲烷等溶剂萃取法萃取1~5次,去除溶剂,干燥,得白色油状物质即麝鼠香挥发性的活性组分。所得麝鼠香挥发性的活性组分的收率为80~90%。
本发明的干燥采用无水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硫酸铜等干燥剂,加入量为干燥物量的3~5倍;回收溶剂可采用低温旋转蒸发器蒸发,采用此方法可降低低沸点组分的损失;本发明萃取时的搅拌速度为20~100转/每分钟。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挥发油成分为癸炔、庚醛、7-(1-甲基亚乙基)-双环庚烷、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辛醛、甲基(1-甲基乙基)苯、壬醛、癸醛、4-甲基-2-丙基-1-成醇、2-十一(烷)烯醛、2氢-5-戊基-2(3H)-呋喃酮、庚酸、辛酸、壬酸、环十五酮和环十五烯酮、十七环烷酮和十七环烷烯酮、10-十一碳酸辛酯、十六碳三烯酸甲酯、1,7,7三甲基-三环,6-庚烷、1-甲基-4-(1-甲基乙基)-环乙烷、4-甲基-1-(1-甲基乙基-环乙烯)、2-癸酮、1-癸醇、十一醛、2-十一碳烯醛、6,10-二甲基-(E)-5,9-十一碳二烯-2-酮、1,12-十二烷二醇、9-十八碳烯醛、2,6,10,15-四甲基十七烷、三十五烷。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工艺得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气谱-质谱仪等实验手段分析,麝鼠香活性组分含有脂肪酸及其酯类、大环酮和甾体成分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麝鼠香活性组分在制药、食品、日用化工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心肌缺氧、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冠心病、脉管炎等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炎症疾病的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戊巴比妥钠睡眠、生长发育等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作为留香剂、定香剂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作为药品或食品,可以制成本领域常用的片剂、胶囊、滴丸等剂型,服用方便。
本发明对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的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能降低动脉血压,使总外周阻力下降;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延长凝血时间;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抑制血栓的形成;2.对大鼠实验性足肿胀的影响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有抗炎效应;3.对小白鼠缺氧的影响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有抗缺氧作用;4.对戊巴比妥钠睡眠作用的影响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能显著缩短睡眠时间的作用;
5.麝鼠香活性组分对体外有抑菌作用;6.麝鼠香活性组分对动物有促生长的作用;7.安全实验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无刺激症状及过敏反应。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对已知天然麝鼠香代替天然麝香有效活性,从而确定麝鼠香的医药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本发明麝鼠香安全无毒,药理作用强于天然麝鼠香,预示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3、本发明原料来源丰富,可拓开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药用部位低廉,未见毒副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可口服制成片剂、胶囊、滴丸等剂型,使用方便。
4、本发明单方配制成药物具有显著降低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减少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有利于治疗冠心病。
5、本发明单方配制成药物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集作用,延长凝血时间,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形成及引起的后遗症。
6、本发明对戊巴比妥钠睡眠作用有显著缩短睡眠时间的作用,同时还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7、经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天然麝鼠香经加工成麝鼠香其口服后见效快,疗效显著,而且无毒副反应。
8、麝鼠香优于天然麝鼠香的原因一方面天然麝鼠香的活性组分除麝香酮外,还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而麝鼠香的活性组分在天然麝鼠香含麝香酮基础上将饱和脂肪酸变成不饱和脂肪酸,去掉了无作用的蛋白质,增加了其抗衰老、清除自由基,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血小板凝聚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增强了抗炎作用,缩短了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促进生长发育等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天然麝鼠香是从动物的香囊中取出来的,保鲜期短,长时间储存易酸败变质失去活性,而麝鼠香是经过加工后得到的活性组分,既不容易变质,还容易贮藏。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利用天然麝鼠香挥发性组分作为开窍醒神药物和化留香剂,必须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得才能真正起到开窍醒神的作用和保证日化用品的芳香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产品质量稳定,产率高,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得的麝鼠香活性组分由于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生物活性,适合于作为天然药物药材及其香料,经过大量实验表明麝鼠香活性组分不仅具有抗炎、抗戊巴比妥钠睡眠和抑菌等药理作用,而且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负性肌力作用;显著地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继发于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效应之后,血管的阻力减少、心脏的负担减轻,减少血氧的利用,这一生物活性可能对心脏负担过重,尤其对防治心脏肥大和冠心病较为有利。同时在日用化工领域,尤其在化妆品工业中麝鼠香活性组分可作为留香剂、定香剂,而且麝鼠香活性组分的毒性小,无刺激作用且易于储存,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可代替麝成为新的天然药物药材及其香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给出的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本发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的药理活性实验。
一.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安全实验1.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A、口服给药取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0g,制成50%麝鼠香的生理盐水溶液按820mg/kg麝鼠香灌入胃中,观察三天后无一只死亡。
B、注射给药,取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0g,用10%麝鼠香的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1000mg/kg给药,按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测得LD50(Ip)=15.14+6.52g/kg LD50(iV)=13.14+3.58g/kg2.小白鼠的过敏试验给小白鼠一次尾静脉注射麝鼠香770mg/kg,观察72小时,无死亡,外观行为亦无明显变化,表明麝香毒性较低,LD50在770mg/kg以上。另取豚鼠剃光腹毛,涂擦4%麝鼠香生理盐水乳液,连续6天,麝鼠香对豚鼠局部无刺激症状及过敏反应,初步实验表明麝鼠香在化妆品工业中应用亦较安全。
二.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动物 犬,体重13.8±0.7kg,购于北京市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小白鼠,体重均为20g,购于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室。
方法和结果犬9只,雌雄兼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本实验采用陈植和手术程序,并应用MPU-0.5压力换能器取平均动脉血压(MAP),MF-27型方波流量计记录心输出量(CO),冠脉血流量(CBF)和经压力换能器及微分器处理得到的左心室内压(LV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 dp/dt max),用心电图尺量取心率(HR)。同时分离颈外静脉和股动脉,用充有肝素生理盐水的塑料套管分状静脉血氧量(CVO)和股动脉血氧量(AO),以上七项指标(除HR)同步记录于八导生理记录仪上。再计算总外周阻力(TPR)、心肌耗氧量(MHO)和血氧利用率(OUR)三项二级参数。
待上述各项血流动力学和血氧各项指标稳定后,分别iv麝鼠香和天然麝香24mg/kg,30秒内注射完毕,记录给药前和iv后1、5、10、15和30分钟上述指标,血氧指标仅测定到15分钟。
1、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麻醉犬动脉血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总外周阻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麝鼠香和天然麝鼠香减慢心率和降低动脉血压比天然麝香明显,而麝鼠香比天然麝鼠香更明显。
2、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麻醉犬心肌血氧代谢的影响iv麝鼠香和天然麝香24mg/kg对麻醉犬CVO、AO、MHO和OUR的作用不同,麝鼠香显著增加CVO、减少AO,降低MHO和减少OUR明显,而天然麝香无此作用。
表1 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麻醉犬CVO、AO、MHO和OUR的影响

3、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麻醉犬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的影响iv麝鼠香天然麝香24mg/kg,对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均无明显的影响。给药后1、5、15和30分钟心输出量天然麝香为0.09±0.21、-0.02±0.04、0.08±0.03、0.24±0.08,麝鼠香为-0.02±0.031、-0.004±0.027、0.047±0.029和0.020±0.024。二者对冠脉血流量天然麝香为3.61±2.73、3.33±1.33、3.67±4.18、7.00±15.55,麝鼠香为-1.17±1.25、-0.38±0.38、1.67±1.53和±0.33±0.80。二者对心输出量(30分钟)和冠脉血流量(15分钟)有较显著地差异。
4、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动物凝血时间的影响(1)毛细玻璃管法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表1),高、低剂量用麝鼠香,天然麝鼠香混悬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麝香酮灌胃,每天2次,连续2天。最后一次给药半小时后用玻璃毛细管插入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深约4-5mm,自血液流进管内开始计时。血液注满后取出毛细管平放于桌上,每隔30秒折断毛细管越0.5cm,并缓慢向左右拉开,观察折断处是否有血凝丝,至血凝丝出现为止,所需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表2 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玻管法)

P<0.05结果表明,麝鼠香高、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显著,但阳性对照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说明麝鼠香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而麝香酮对小鼠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2)玻片法取小鼠40只,分组和给药方法同上。最后一次给药半小时后,用眼科弯镊迅速摘取一侧眼球,并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血液,血滴直径约5mm,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30秒用清洁大头针自血滴边缘向里轻轻拨动一次,并观察有无血丝挑起。从采血开始至挑起血丝止所需时间即为凝血时间。另一滴血供最后复检。
表3 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玻片法)

结果与前一种方法完全相同,说明麝鼠香却能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而浓度为10mg/kg的麝香酮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5、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取小鼠40只,分组和给药方法同4,最后一次给药半小时后摘眼球取血,经抗凝后离心,分离出多血小板血浆(PRP)。
吸取0.1ml的PRP(血小板数为20万/mm),置于经硅化处理的普通载玻璃片上,在血浆中放入铁芯玻璃小球一颗,再将载玻璃片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使玻璃以1000r/min的速度转动,5分钟后取下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的聚集程度。
表4 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镜检法)

*P<0.05[注]零级无或偶见,聚集体<3个;一级较多,每个聚集体3~10个血小板,二级相当多,>10个血小板;三级满视野经抗凝后离心,分离出多血小板血浆内结果表明麝鼠香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6、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抑制血栓的影响取雄性大白鼠40只,分4组,每天灌胃两次,连灌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半小时后,对每鼠腹腔注射10%乌拉坦溶液(0.5/kg)麻醉。麻醉后,分离左颈外静脉和右颈总动脉将一根聚乙烯管的中段放入一根长5cm的手术线,将肝素生理盐水溶液(50μg/ml)充满聚乙烯管腔。将管的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从聚乙烯管注射入肝素50μg/ml。夹住管壁,再将管的另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开放血流15分钟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丝线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自重重量即为血栓湿重,室温下干燥24小时后得血栓干重。
表5 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大鼠凝血栓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麝鼠香抑制血栓形成,对大鼠血栓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上述实验说明麝鼠香有减缓心率,降低动脉血压,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因此也说明了麝鼠香比天然麝香疗效好,这此作用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及引起的后遗症和冠心病。
三.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大鼠实验性足肿胀的影响选择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大白鼠和小白鼠购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室,豚鼠购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所。天然麝香为天津市药材公司提供的西藏麝香,(Moschus),以生理盐水配成2%浓度。角叉菜胶系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赠送。右旋糖酐系北京化工厂生产。
方法和结果1、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腹注射(ip)氢化可的松(He)12mg/kg,灌胃(po)及ip麝鼠香120mg/kg、po麝香500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于大鼠右足掌腱膜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只,每隔1小时测量足肿胀一次,共测6次。
表6 麝鼠香、天然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X±SE)

由表可见,在po及ip麝鼠香,在致炎后1-5小时内均出现抗炎效应,ip麝鼠香的抗炎效果较po更明显。
2、对右旋糖酐性足肿胀的影响大鼠24只,如表7所示分4组,每给分别ip生理盐水、Hc12mg/kg、麝鼠香120mg/kg和麝香120mg/kg,连续三天,在末次给药后2小时,于大鼠右足掌腱膜下注射6%右旋糖酐0.1ml/只(其它程序同上述方法)。
表7 麝鼠香、天然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大鼠右旋糖酐性关节肿胀的影响(X±SE)


由表可见,于致炎后6小时,ip麝鼠香出现显著地抗炎效应,其抗炎效应与ipHc12mg/kg相当。
四、麝鼠香和天然麝鼠香对戊巴比妥钠睡眠作用的影响戊巴比妥钠系上海化学试剂厂进口分装。
取体重19.5±0.26g的雄性小鼠18只,均分两组,每天分别ip麝鼠香和天然麝鼠香120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4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ip戊巴比妥钠35mg/kg,记录于室温10℃时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
结果表明,麝鼠香、天然麝鼠香与对照组的睡眠时间分别18.9±10.25,26.2±12.84,109.4±17.93。麝鼠香和天然麝鼠香有显著缩短小鼠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同时麝鼠香比天然麝鼠香缩短时间更短。
五.麝鼠香、天然麝鼠香和天然麝香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给未成龄小白鼠腹腔注射麝鼠香、天然麝鼠香和天然麝香120mg/kg,小白鼠体重明显增加,到第8至13天幼龄小鼠生长强度与腹腔注射丙酸睾丸素6.0mg/kg相近;增重分别74.2±4.5,12.1±3.2,15.7±5.2,表明出较强的同化作用。此外,在促进幼龄小白鼠体重增加的同时,亦能显著增加睾丸,前列腺促精囊,胸腺和脾脏的重量,促进性腺器官和免疫器官的发育。
六.麝鼠香、天然麝鼠香对小鼠抗衰老的影响给小白鼠分别腹腔注射麝鼠香和天然麝鼠香60mg/kg,120mg/kg,比对照组小白鼠在低温(10℃)中游泳延长2.87和2.77min。
七、麝鼠香口服液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研究对病因、病情基本相似的18例急性初期中风患者随机分别口服治疗组9例,对照组9例,方法采用以主诉、症状、体查、CT片观察到治疗组的病人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头痛、乏力等。在给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人在缩短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头痛、乏力、治愈率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口服药对脑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八、口服麝鼠香预防血栓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试验)方法采用选择随机患者以主诉、查体,实验室所见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40例,进行给药观察,服药前停用一切干扰药物1周,并做全面栓查后给于该口服每50mg/次,2次/日,第14-21天再做全面检查,以给药前后对比确定有无效果。判断结果标准以主诉、查体、实验检查3项中有2项以上好转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血指标包括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系数。
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经给药后复查,结果36例好转,有效率为90%。
表8 36例有效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所见(X±SD)


上述结果表明,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经用本发明的麝鼠香口服14-21天前后对比有效率为90%。眩晕、恶心、肢体麻木、头痛、颈部体征均有明显改善。高粘血症全部恢复正常,全血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改善,而且降至正常值内,血小板聚集率平均下降14.58%。证实该口服药具有抗凝、促进纤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临床症状和体征,起到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作用,达到预防血栓症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药理的实验表明麝鼠香不仅具有抗炎、抗戊巴比妥钠睡眠和抑菌等药理作用都与天然麝香相似,而且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负性肌力作用,显著地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继发于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效应之后,血管的阻力减少、心脏的负担减轻,减少血氧的利用,这一生物活性可能对心脏负担过重,尤其对防治心脏肥大和冠心病较为有利。生物活性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麝鼠香的毒性小,无刺激作用。
实施例2麝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非麻醉方法人工活体取香方法采集天然麝鼠香,在60℃下将天然麝鼠香用3倍于麝鼠香量的1MKOH的70%甲醇溶液皂化,回流5小时,蒸去甲醇溶液,浓缩至原溶液的1/3后,加4倍的水稀释,经加入2M H2SO4酸化,PH值控制为2,加入量为溶液量的15倍的乙醚萃取5次,萃取速度为5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用3倍浓缩液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总脂肪酸,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60%;然后在20℃下将所得总脂肪酸用重氮甲烷化的甲醇-乙醚液酯化,所用浓度比为1∶9,加入量为总酯肪酸量的3倍,回流2小时,再浓缩至原溶液的1/4,再加入4倍的水;用溶液量15倍的乙醚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萃取速度为6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水洗至PH为7,用3倍溶液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得甲酯化物质,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45%。
将甲酯化物质溶解于2倍量的丙酮中,然后加KMnO4加到溶液至色未消失为止,在20℃下静置1小时至溶液色泽消失,向该溶液中加1MH2SO4和溶液量的5倍固体亚硫酸氢钠,控制PH值为2,水洗至PH6.8,用溶液量的12倍量的乙醚萃取6次,萃取速度为6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经溶液量3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收率为35%。
实施例3麝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非麻醉方法人工活体取香方法采集天然麝鼠香,用5倍麝鼠香量的乙醇-乙醚(1∶2)提取,蒸发驱尽溶剂,在80℃温度条件下,用2倍的1.5MNaOH的80%乙醇溶液回流,回流8小时,蒸去乙醇溶液,浓缩至原溶液的1/2后,加2倍的水稀释,经加入1M HCL酸化,PH值控制为3,用加入10倍溶液量的丙酮,萃取8次,萃取速度为3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丙酮,经溶液量的5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总脂肪酸,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80%;然后在35℃温度条件下,将所得总脂肪酸加入无水甲醇中,无水甲醇体积为总脂肪酸的8倍,回流3小时,蒸去大部分甲醇溶液,再浓缩至原溶液的1/3,再加入5倍的水;用原样量的10倍量的二氯甲烷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萃取速度为8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水洗至PH6.7,用溶液量的4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甲酯化物质,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55%。
将甲酯化物质溶解于4倍量的丙酮-苯(1∶1)中,然后加KMnO4加到溶液至色未消失为止,在25℃下静置0.5小时至溶液色泽消失,向该溶液中加3MH2SO4和溶液量的3倍量固体硫酸钠,PH值为3,水洗至中性,用溶液量的15倍量的苯萃取8次,萃取速度为10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苯,经溶液量的3倍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收率为46%。
实施例4麝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非麻醉方法人工活体取香方法采集天然麝鼠香,先用8倍麝鼠香量的石油醚提取,蒸发驱尽溶剂,在90℃温度条件下,用4倍的2MNaOH的90%乙醇溶液回流,回流10小时,蒸去乙醇溶液,浓缩至原溶液的3/4后,加5倍的水稀释,经加入4M HCL酸化,PH值控制为1,用加入20倍溶液量的苯,萃取10次,萃取速度为10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丙酮,经溶液量的4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总脂肪酸,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56%;然后在40℃温度条件下,将所得总脂肪酸加入浓度为90%量为10倍总脂肪酸量的三硼甲烷,回流5小时,蒸去三硼甲烷,再浓缩至原溶液的3/4,再加入2倍的水;用20倍溶液量的丙酮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萃取速度为7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水洗至PH6.9,用溶液量的3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甲酯化物质,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50%。
将浓缩液溶解于5倍量的丙酮中,然后加KMnO4加到溶液至色未消失为止,在室温15℃下静置2小时至溶液色泽消失,向该溶液中加5M HCL和溶液量的8倍固体碳酸钙,PH值2,水洗至中性,用溶液量18倍的丙酮萃取3次,萃取速度为3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经溶液量的4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收率为40%。
实施例5取天然麝鼠香放入水蒸汽蒸馏装置中,加入水400毫升,蒸馏2小时,用8倍量的乙醚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得白色油状物质即麝鼠香挥发性活性组分,收率为88%。
实施例6取天然麝鼠香放入水蒸汽蒸馏装置中,加入水300毫升,蒸馏4小时,用10倍量的乙醚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得白色油状物质即麝鼠香挥发性活性组分,收率为81.9%。
实施例7取天然麝鼠香放入水蒸汽蒸馏装置中,加入水500毫升,蒸馏5小时,用12倍量的乙醚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得白色油状物质即麝鼠香挥发性活性组分,收率为85.1%。
实施例8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皂化反应时,天然麝鼠香先用5倍的氯仿提取,再在70℃下用相同量的0.5M的KOH的80%甲醇溶液提取,然后浓缩至2/3;氧化降解时,所加的酸性物质为HCL,浓度为2M,PH值为2。
实施例9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皂化反应时,天然麝鼠香先用10倍的乙酸乙酯提取;甲酯化反应时,采用的为20倍的无水甲醇;氧化降解时,所加的酸性物质为HCL,浓度为2M,PH值为2。
实施例10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80℃下将天然麝鼠香用等量的2MKOH的95%甲醇溶液提取,回流12小时,蒸去甲醇溶液,浓缩至原溶液的3/4后,加5倍的水稀释,经加入5M HCL酸化,PH值控制为3,再用溶液量的18倍的乙醚萃取10次,萃取速度为10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用5倍浓缩液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总脂肪酸,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58%;然后在30℃下将所得总脂肪酸用三硼甲烷酯化,加入量为总酯肪酸量的12倍,回流5小时,再浓缩至原溶液的1/2,再加入5倍的水;用15倍溶液量的苯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萃取速度为4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水洗至PH为7,用3倍溶液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得甲酯化物质,其量为天然麝鼠香量的46%。
将甲酯化物质溶解于5倍量的丙酮-苯中,然后加KMnO4加到溶液至色未消失为止,在15℃下静置2小时至溶液色泽消失,向该溶液中加1MH2SO4和溶液量的8倍固体硫酸钙,控制PH值为3,水洗至PH6.5,用溶液量的12倍量的丙酮萃取10次,萃取速度为80转/分钟,合并萃取液,用35℃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乙醚,经溶液量3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收率为38%。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碳到二十八碳的脂肪酸及其酯类、大环酮和甾体类成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含量为C1-C28的脂肪酸及其酯类 50%-80%大环酮18%-45%甾体类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还含有氨基酸,总含氮量为0.5%-1%;所述的氨基酸可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肝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
4.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取天然麝鼠香适量,用碱性醇溶液进行皂化反应,浓缩后加水稀释,经强酸酸化后,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合并萃取液,干燥得总脂肪酸;2.)将所得总脂肪酸,经甲酯化反应后,用溶剂萃取法萃取,水洗至中性,干燥,得甲酯化物质;3.)将浓缩液溶解于丙酮或丙酮-苯中,然后加氧化剂进行氧化降解反应,静置后加酸性物质酸化,水洗至中性,并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干燥得麝鼠香活性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皂化反应的温度为60℃~90℃,所述的碱性醇溶液为含0.5M~2M强碱的60%~95%甲醇或乙醇溶液,所述的强碱可为KOH或NaOH,加入量为天然麝鼠香的1~4倍,所述的皂化反应时间为3~12小时;所述的浓缩后加水稀释为先浓缩至原溶液的1/3~3/4,再加入浓缩液的2~5倍的水;所述的强酸为H2SO4或HCl,浓度为1M~5M,调整PH值为1~4;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或二氯甲烷苯等,萃取次数为3~10次,每次的加入量为天然麝鼠香的10~20倍;萃取时的搅拌速度为20~100转/每分钟,干燥后所得总脂肪的量为天然麝鼠香的40%-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甲酯化反应温度为15℃~40℃,可采用重氮甲烷化的甲醇-乙醚液酯化,所用浓度为1~5∶9~15,加入量为总脂肪酸量的1.5~5倍,甲酯化反应的回流时间为1~5小时,也可采用浓度为90%-100%的加入量为总脂肪酸量的5~10倍的无水甲醇或三硼甲烷,蒸除去大部分溶液后,浓缩至原溶液的1/4~3/4,再加入浓缩液的2~5倍的水稀释;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二氯甲烷或苯等,加入量为溶液量的8~20倍,萃取至液体无色为止,合并萃取液,水洗至中性,用溶液量的3~5倍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所得甲酯化物质的量为天然麝鼠香的30%-6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丙酮或丙酮-苯的加入量为甲酯化物质量的2~5倍,所述的丙酮-苯的浓度比为1∶1,所述的氧化剂为KMnO4,加入量为1~2倍的KMnO4,使溶液紫色未消失为止;在15℃~25℃条件下静置0.5~2小时,所述的酸性物质为H2SO4或HCL,控制PH1~3,H2SO4的加入量为溶液量的1~10倍,浓度为0.5~5M;水洗至中性,萃取所用溶剂为乙醚、丙酮、二氯甲烷或苯等,萃取次数为3~10次,每次的加入量为溶液量的10~20倍;干燥后所得麝鼠香活性组分的量为30%~5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取天然麝鼠香采用蒸汽蒸馏法蒸馏1~5小时后,用原样8~15倍的乙醚、丙酮、二氯甲烷等溶剂萃取法萃取1~5次,去除溶剂,干燥,得白色油状物质即麝鼠香挥发性的活性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心肌缺氧、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冠心病、脉管炎、抗戊巴比妥钠睡眠、生长发育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麝鼠香活性组分作为留香剂、定香剂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麝鼠香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含C
文档编号A61P9/10GK1518982SQ0310082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2日
发明者宋治国 申请人: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