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468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疾病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是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咽喉疾病慢喉喑症状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粘膜增厚引起的声音嘶哑症状的一组药物组方,并经过先进设备特殊工艺制备方法处理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国内目前用于医学临床治疗咽喉病的纯中药制剂药品为数不多,尤其是治疗慢喉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音粘膜增厚)等纯中药品种几乎慎微。临床常用手法西医治疗采取声休运用抗生素控制或施行手术切除,中医除临床诊治加减处方用药外,形成疗效确切系列化的中药制剂组方尚不多见,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系列化的中药组方制剂,国内还未发现,因此寻求研究高效,长效治疗各种咽喉疾病的系列药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组方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勃15-35份 莪术40-60份 金银花115-135份桃仁40-60份 玄参115-135份 三棱40-60份红花40-60份 丹参65-85份 板蓝根115-135份麦冬90-110份浙贝母65-85份 泽泻65-85份鸡内金40-60份 蝉蜕65-85份 木蝴蝶65-85份蒲公英115-135份上述的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勃25份 莪术50份 金银花125份桃仁50份 玄参125份 三棱50份红花50份 丹参75份 板蓝根125份麦冬100份 浙贝母75份 泽泻75份鸡内金50份 蝉蜕75份 木蝴蝶75份蒲公英125份上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剂型。
上述的剂型为丸剂、片剂或胶囊。
上述的剂型为丸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粉碎成80-120目的细粉,过筛、混匀;(5)、每100重量份的粉末加35-50重量份的赋型剂,再与适量的纯化水混合搅拌混匀、炼药、出条、制丸、干燥、筛丸、选丸,即可。
上述的赋型剂为炼蜜。
上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一半量,马勃五分之一量,粉碎成120-140细粉,过筛,混匀,备用;(5)、将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步骤(4)制备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
上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一半量,马勃五分之一量,粉碎成120-140细粉,过筛,混匀,备用;(5)、将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步骤(4)制备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制成细小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疗效显著,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疗效,疗程一般在三至四个治疗周期以内发挥作用,其见效快,巩固率高,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四、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中医对各种常见咽喉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在临床验方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研究,参考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为依据治疗选用本发明的药物组方。本发明组方各味药的药性为1、马勃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和大马勃等的干燥子实体。
性味辛、平。
性能特点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2、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
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泄,温通行滞,药力较强。入血分,善破血祛瘀而通经血,消徵瘕,治经闭腹痛,徵瘕积聚等瘀血重症入气分,善行气消积而化积滞,止胀痛,治积滞不化,脘腹胀痛等食积重症。
莪术(醋炒)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
3、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
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轻,芳香疏透,主入肺、胃、兼入大肠,为清解疏散之品,既善清解热毒,又能疏散风热。
4、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
性味苦、甘、平。归心、肝、肺、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甘性平,主入心肝血分,善活血祛瘀,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因其活血力强,能促进新血生长,故习称其能“破血”、“祛瘀生新”。兼入肺与大肠,并富含油脂,又能润燥滑肠止咳平喘,为治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
桃仁(去皮)去皮的桃仁。
5、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块根。
性味苦、甘、咸、寒。归脾、胃、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苦甘咸,质润性寒,归肺胃肾,为清凉滋润解散之品。既能清热凉血,养阴护营,又能滋阴降火,润燥滑肠,还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6、三棱为黑三棱科棱物黑三棱干燥块茎。
性味苦、平。
性能特点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经闭腹痛,徵瘕积聚,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三棱(醋炒)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
7、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性味辛、温。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专入心肝血分,能活血而通调经脉,散瘀而消徵止痛,治瘀血阻滞病证时常用,血瘀有寒用之为宜。
8、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或根茎。
性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专入血分。既善活血祛瘀而通经止痛,又善清心凉血而除烦消痈,主治血瘀、血热,热扰心神所致诸证,兼治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
9、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味苦、寒。归心,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而入心胃二经,功与大青叶相似,尤善凉血利咽。
10、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冬的干燥块根。
性味甘、微苦、微寒。性肺、心、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润苦泄微寒清热,为滋养清润之品。既善润肺益胃、养阴生津,又能清心除烦,并兼润肠。
11、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地下鳞茎。
性味苦、寒。归肺、心经。
性能特点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以清热化痰,清热散结之功为主。
12、泽泻为泽泻科植物的泽泻干燥块茎。
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性寒,归肾与膀胱经,既善渗利水湿,又能清泄肾与膀胱之热,故善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之症。
13、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
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入脾胃善运脾健胃、消食化积药力较强。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鸡内金(炒)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
14、蝉脱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性味甘、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适用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
15、木蝴蝶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叶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性能特点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16、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根全草。
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甘寒,入胃肝经。既能清热毒而消痛肿,又能利湿与通乳,虽善治内科各种疮痈,但尤以治乳痈、咽喉肿痛用之最佳。
根据中医临床辩证机理综述,由于气滞血瘀,致瘀血败血,胶固粘痰,蓄而成形或积或赘,妨碍声门闭合,治疗选用本发明的药物组方。方中以桃仁、红花、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浙贝母、鸡肉金化痰散结为主药,辅以金银花、蒲公英、以防痰瘀,痹阳之热郁伏火之变,麦冬滋阴润燥,使以木蝴蝶引经开闭合而用之,以达瘀行痰化结之功效。全方16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化痰之功效,用于热毒蓄结、气滞血瘀而形成的慢喉喑,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粘膜增厚及由此而引起的声音嘶哑等症效果显著,临床使用安全。
本发明组方由16味中药成份组成,采用先进的中药加工设备,以严谨的工艺制做手法,制成便于运输携带方便的纯中药口服制剂,该药从临床疗效上体现了“标本兼治,辩证施治”的临床用药原则,在治疗各种急、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方面不需实施手术,通过口服给药达到消除咽部病灶部位吸收的临床用药目的。
本发明经西安医科大学药理、毒理药效学实验证明该药品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减轻二甲本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可延长热刺激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期(即痛阈值)结果证明该药具有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大剂量和中剂量组显著扩张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加快肠系膜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并能使肠系膜毛细血管流动状态,由给药前的泥石流状,絮状改变为线状流态,实验表明,该药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大鼠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药理作用。
通过急、慢性毒性实验证明,该药对肝、肾等脏体及组织形态,病理学、血液学检查无明显影响,在灌胃给大白鼠用药一至三周的急、慢性毒性实验中,在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其LD50在15g/kg以上,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理法方药既符合中医对咽喉病的认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特色及临床试验基础,还具有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研究基础,其组方是合理的,该发明研究达到国内同类药物研究科技之领先,填补了国内研究咽喉病在治疗选用系列中药制剂中的一项空白。
为了更进一步表明本发明对治疗咽喉疾病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引起的声音嘶哑临床疗效列举一些临床数据及病例。
本发明经西安市嗓音研究所,西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等医疗单位958例临床疗效观察,对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治愈率为28.7%,显著率为29.1%,有效率为29.6%,总有效率为87.49%。为了进一步证实该发明组方的临床效果,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医科大学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上海长海医院129例针对声带小结息肉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88.5%,说明本发明的组方临床效果稳定。
典型病例1、王小莉,女,38岁,西安外语学校教师,患声带小结症,外感咳嗽一月后,声哑,双侧声带前中1/3外边缘有对称小结突起,声门闭合差,服本发明“本发明”30天,小结吸收、声音恢复正常。
2、高惠,女,19岁,陕西乐团,患喉室缘瘀血,自觉声音不好,无亮音,高音费力,声带边缘粘膜稍厚,有轻度喉室瘀血,服本发明“本发明”13天后,喉像形态正常,可以练声上课。
实施例2马勃50g 金银花250g玄参250g三棱(醋炒)100g红花100g 浙贝母150g丹参150g鸡内金(炒)100g麦冬200g 蒲公英250g泽泻150g桃仁(去皮)100g板蓝根250g木蝴蝶150g蝉蜕150g莪术(醋炒)100g生产片剂工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以上十六味,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1/2量,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马勃筛取10g细粉,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辅料可采用糊精或淀粉60-80g、硬脂酸镁3g,在将其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3马勃35g 莪术(醋炒)60g 金银花135g 桃仁(去皮)60g玄参135g 三棱(醋炒)60g 红花60g 丹参85g板蓝根135g鸡内金(炒)60g 浙贝母85g泽泻85g麦冬110g 蝉蜕85g木蝴蝶85g蒲公英135g生产胶囊工艺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以上十六味,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1/2量,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马勃筛取10g细粉,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成细小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组方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勃15-35份 莪术40-60份 金银花115-135份桃仁40-60份 玄参115-135份 三棱40-60份红花40-60份 丹参65-85份 板蓝根115-135份麦冬90-110份 浙贝母65-85份 泽泻65-85份鸡内金40-60份 蝉蜕65-85份 木蝴蝶65-85份蒲公英115-1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马勃25份 莪术50份金银花125份桃仁50份 玄参125份 三棱50份红花50份 丹参75份板蓝根125份麦冬100份 浙贝母75份 泽泻75份鸡内金50份蝉蜕75份木蝴蝶75份蒲公英1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丸剂、片剂、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丸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粉碎成80-120目的细粉,过筛、混匀;(5)、每100重量份的粉末加35-50重量份的赋型剂,再与适量的纯化水混合搅拌混匀、炼药、出条、制丸、干燥、筛丸、选丸,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赋型剂为炼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一半量,马勃五分之一量,粉碎成120-140细粉,过筛,混匀,备用;(5)、将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步骤(4)制备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咽喉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按上述配方称取中药,将莪术、三棱以文火加醋炒,将醋吸干并炒至药材发黄,备用;(2)、将桃仁去皮,备用;(3)、将鸡内金以文火清炒,炒至药材发黄,备用;(4)、取金银花、浙贝母、红花各一半量,马勃五分之一量,粉碎成120-140细粉,过筛,混匀,备用;(5)、将其余12味及上述四味药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温度为85℃时相对密度为1.28-1.32的稠膏与上述步骤(4)制备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制成细小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疾病慢喉喑症状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据有关医学临床报导,患各种各样急慢性咽喉疾病患者为国内总人数的12%左右,国内目前用于医学临床治疗咽喉病的纯中药制剂药品为数不多,尤其是治疗慢喉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音粘膜增厚)等纯中药品种几乎慎微。本发明以桃仁、红花、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浙贝母、鸡内金化痰散结为主药,辅以金银花、蒲公英、以防痰瘀,痹阳之热郁伏火之变,麦冬滋阴润燥,使以木蝴蝶引经开闭合而用之,以达瘀行痰化结之功效。因而本发明的具有疗效显著,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疗效,疗程周期短,见效快,巩固率高,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11/04GK1453021SQ0310806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黄小华, 傅彬, 赵彤 申请人: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