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卵圆孔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508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底卵圆孔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点颅底卵圆孔定位尺。
背景技术
目前三叉神经痛,特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而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病人乐于接受的活疗手段,平均有效率可达96%,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射频治疗可作为外料治疗的首选;但射频温控热凝术穿刺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危险性,如颅内血肿、出血、颈动脉损伤、颈动脉海绵状瘘、吞咽和迷走神经麻痹以及II、III、IV、VI颅神经损伤等。国外应用C形臂透视下通过屏幕监视刺入卵圆孔,虽然成功率高,但存在设备昂贵,治疗费用高,于术者易受到X线照射等问题,因而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国内常用的传统定位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脑脊液溢出等,但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人统计3700例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认为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穿刺方向错误。在进入卵圆孔之前,如穿刺方向过于朝前极易刺入眶下裂,造成视神经和相关颅神经损伤,方向过于朝后,可刺伤颅外段颈内动脉,甚至可刺至颈静脉孔,致后组颅神经损伤,如刺入卵圆孔过深或太靠内侧,可损伤颅内动脉和海绵窦及其侧壁有关的颅神经;所以,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关键所在是穿刺部位是否准确。能否准确的经卵圆孔穿刺到半月神经节内是本方法治疗成功的首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明确靶点位置,使定位具有了客观依据,提高穿刺的精确性和治疗成功率的颅底卵圆孔定位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一种颅底卵圆孔定位尺,与尺体为同心圆的带刻度的孤段与尺体右下段下方连按为一体,在与刻度尺段相对应的尺体段上均匀设3个定位孔;在尺体左、右两端水平方向槽内各穿设方向相对的一根左、右螺丝棒,左、右螺丝棒各自在其槽内可移动或定位,穿刺针可穿过任何一个定位孔后并可调整、定位。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定位尺,其优点很明显,可以明确靶点位置,使定位具有了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精确性和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项治疗适应证比较广泛,对于年老体弱病人不耐手术者,亦可采用该方法治疗;本定位尺的应用,既弥补了传统定位方法的缺陷,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又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尺体,2.刻度尺,3.定位孔,4.左螺丝棒,5.右螺丝棒,6.穿刺针。
由图1可看出,尺体1是一个上半圆开口,下半为圆环形的半圆形尺,其右下方设有连为一体的带刻度的弧形刻度尺2,弧形刻度尺2与尺体1为同心圆;在与弧形刻度尺2对应其上方尺体段内均匀设3个定位孔3,在尺体1左上端内水平透孔中螺纹穿透连接左螺丝棒4,在尺体1右上端水平透孔中设向左螺纹穿透连接右螺丝棒4,两螺丝棒3、4外端各有手柄,螺尖向对,可左、右前进或后退;穿刺针6可以在尺体1上的定位孔3中向前或向后移动,而且在定位孔3中可以灵活变更方向。在尺体1左、右两端槽壁上可加设限定螺丝棒的固定螺。在尺体1定位孔3壁上可设定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将左、右螺丝棒4、5固定于双侧颧骨前2cm,与水平面成45度角,以口角外2.5-3.0cm为穿刺点,与矢状位成15-20度角,侧量双侧颧弓前两点连线的距离,将到得的数值三等分,该连线的中外1/3点为卵圆孔位置,即正视位时同侧瞳孔方向,侧面看对准同侧颧弓根根部关节,向上向内刺入,进针5.5-9.0cm至卵圆孔,此时出现下颌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然后再进针0.5-1.0cm即达半月节内。
本实用新型同行技术人员可以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颅底卵圆孔定位尺,其特征在于与尺体为同心圆的带刻度的孤段与其对应的,位于其上方的尺体右下段连接为一体,在与刻度尺段相对应的尺体段上均匀设3个定位孔;在尺体左、右两端水平方向槽内各穿设一根方向相反的左、右螺丝棒,左、右螺丝棒各自在其槽内可移动或定位;穿刺针可位于任一个定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卵圆孔定位尺,其特征在于在尺体1左、右两端槽壁上可加设限定螺丝棒的固定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卵圆孔定位尺,其特征在于在尺体1定位孔3壁上设控制穿刺针的定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颅底卵圆孔定位尺是由尺体、刻度尺、定位孔、左螺丝棒、右螺丝棒组成;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定位尺,其优点很明显,可以明确靶点位置,是根据卵圆孔位置,使定位具有了客观数据化的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精确性和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项治疗适应证比较广泛,对于年老体弱病人不能耐手术者,亦可采用该方法治疗;本定位尺的应用,既弥补了传统定位方法的缺陷,还可以向颅底位置注射药物用,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又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B17/34GK2614639SQ0321722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
发明者吴承远, 孟广远, 孟凡刚, 朱树干, 刘玉光, 周祺 申请人:吴承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