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药液两通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51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激光药液两通针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确切地说是一种激光药液两通针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针刀是传统小针刀的改进型,内腔完全由石英光纤填充,低强度激光通过光纤照射体内病灶,利用激光的生物效应和光化学效应,起到消炎、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临床效果。中国专利ZL99215795.1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光针刀的专利,技术方案包括细管状的针刀杆,其刀头端为楔形,其尾部有圆柱形的接头,针刀杆的杆内空腔为直通式且直达前部刀头端的楔面上,其内填充有光纤,构成光纤的直线通路,激光几乎无衰减的到达病灶处进行治疗。但是对于需要注射药液的疾病,现有的光针刀就无法进行比较全面的治疗,而且在病灶内出血时,不能及时观察处理,容易造成病人体内大量积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进行激光照射和药液注射的新型针刀,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激光药液两通针刀,包括针刀体、针刀柄、针刀尾,针刀体为细管状,部分埋入针刀柄内,针刀体内腔为“T”型三通结构,其侧壁开有注液管口,与注液软管相通,注液软管可以固定在注液管口处,也可以通过接口与其相连接;针刀尾内腔与针刀体内腔相连通,针刀尾与注液管口之间的内腔填充有石英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体内腔内的石英光纤,与激光发生器光纤相连,激光通过激光发生器光纤,沿针刀体内腔照射到病灶处。与原有光针刀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了激光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原理,缩短了针刀体内腔中的石英光纤的长度,使药液可以从针刀体内腔进入人体,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激光照射和药液注射同时进行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治疗时对病灶有无内出血进行早期观察、判断当病灶发生内出血时,血液逆行进入针刀体内腔和注液软管,由于注液软管是透明的医用橡胶软管,血液一进入注液软管即可被发现,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避免造成病人体内大量积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效率,是一种集多种治疗手段于一身的新型针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备分布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1.针刀尾 2.针刀柄 3.针刀体 4.针刀体内腔 5.注液软管 6.注液管口 7.针刀尖 8.石英光纤 9.注射器 10.激光发生器光纤 11.注液管接口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针刀体3、针刀柄2、针刀尾部1,注液软管5与针刀体内腔4垂直相通,针刀尾1内腔与针刀体内腔4相通,针刀尾1与注液管口6之间的针刀体内腔4填充有石英光纤8。针刀尾1和针刀体3由金属制成,针刀柄2由塑料制成,针刀尖7与普通小针刀相似。参见图2,注液软管5为透明医用橡胶软管,一端粘在注液管口6处,另一端与注射器9相连接,针刀尾1与激光发生器光纤10相连接。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没有注液软管5,而是漏斗状的注液管接口11,可以直接与注射器9乳头相连,也可以通过带乳头的医用橡胶软管与注射器9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药液两通针刀,包括针刀体(3)、针刀柄(2)、针刀尾(1),其特征在于针刀体(3)为细管状,部分埋入针刀柄(2)内,针刀体内腔(4)为“T”型三通结构,其侧壁开有注液管口(6),与注液软管(5)相通,注液软管(5)可以固定在注液管口(6)处,也可以通过注液管接口(11)与其相连接;针刀尾(1)内腔与针刀体内腔(4)相通,针刀尾(1)与注液管口(6)之间的内腔填充有石英光纤(8)。
专利摘要一种激光药液两通针刀,包括针刀体(3)、针刀柄(2)、针刀尾(1);针刀体(3)为细管状,部分埋入针刀柄(2)内,针刀体内腔(4)为“T”型三通结构,其侧壁开有注液管口(6),与注液软管(5)相通,注液软管(5)可以固定在注液管口(6)处,也可以通过注液管接口(11)与其相连接;针刀尾(1)内腔与针刀体内腔(4)相通,针刀尾(1)与注液管口(6)之间的内腔填充有石英光纤(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效率,是一种集多种治疗手段于一身的新型针刀。
文档编号A61M5/00GK2626449SQ0321994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7日
发明者韩贺 申请人:韩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