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味煎药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1阅读:9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味煎药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味煎药壶,包括壶体,壶体的上端设有壶盖,壶体的下端设有出药管,壶体的内部设有隔板,壶体的内壁和底部设有电热片,电热片的外侧设有保温层,隔板的内部中空,隔板的两侧也设有电热片;所述壶盖的内部中空,形成冷水腔,壶盖的上端设有顶盖,壶盖的下端设有连杆,连杆的中部设有加压板,连杆的下端设有储药笼,加压板一侧的壶体上设有排气管,壶体的外侧还设有冷却槽和除味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以同时煎熬多种中药,能够有效的防止中药煎糊、串味等现象,并可以及时的除味,药液可以方便的通过出药管流出,并能通过过滤网进行良好的过滤,过滤网也非常便于清洗。
【专利说明】
除味煎药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味煎药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药医师在煎药时需要在医药室内进行,现在医院的药壶中间有隔板,可以一次煎几幅药,如不及时使上端的水蒸气凝结,会容易出现串味的现象,但由于共用一个壶盖,药在煮开后水蒸气凝结到壶盖上,再滴入药中,容易混淆几种药;在煎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气味散发出来,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另外,中药医师在煎药时出现一丝疏忽都会导致煎药壶出现焦糊现象,这不但会影响煎出来的药的质量和口感,同时散发出难闻的焦糊味道更是广大中药医师难以解决的难题;中药煎制完毕后,一般需要将药液从壶口倒出,将药液倒出时,往往一些细碎的药渣同药液一并倒出,在服用时还需要先将带有药渣的中药过滤后才能饮用,操作十分麻烦,增加了制备人员的工作量,而剩余的液渣里也往往存有少量的药液不能被倒出,造成了药物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味煎药壶,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能够防止煎糊中药,易于倾倒药渣,防止串味,及时除味。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所述除味煎药壶,包括壶体,壶体的上端设有壶盖,壶体的下端设有出药管,壶体的内部设有隔板,壶体的内壁和底部设有电热片,电热片的外侧设有保温层,隔板的内部中空,隔板的上端设有加水口,隔板的两侧也设有电热片;所述壶盖的内部中空,形成冷水腔,壶盖的上端设有顶盖,顶盖的上端设有换水口,壶盖的下端设有连杆,连杆的中部设有加压板,加压板的内侧设有防水沿,所述隔板与防水沿之间形成排气孔,连杆的下端设有储药笼,加压板一侧的壶体上设有排气管,壶体的外侧还设有冷却槽和除味槽,排气管的出气口连接着出气板,所述出气板位于冷却槽的内部,冷却槽的上端设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着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位于除味槽内。
[0006]使用时,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中药分别放置在储药笼内,加上水,盖上壶盖,打开电源,进行加热,水开了之后,会通过隔板两侧的排气孔排入到加压板的上端,往壶盖内部的冷水腔内加满冷水,对加压板上端的水蒸气进行液化,防止水蒸气乱流,造成串味,液化后的水滴落到加压板的上端,并顺着排气管流出,同时,没被液化的水蒸气也会顺着排气管排出,进入到冷却槽内进行再次液化,再次液化后的有味气体最终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到除味槽内除味,并最终排出;药煎好后,通过储药管流出。
[0007]进一步优选,出药管包括固定在壶体外侧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上端设有阀门,固定管的外侧连接着活动管,活动管的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活动管旋接在固定管上,可以将活动管旋下,对过滤网进行冲洗。
[0008]进一步优选,加压板由壶体的中心向壶体的边缘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能使液化后的水滴迅速的流到排气管内。
[0009]进一步优选,壶体内壁以及隔板两侧的电热片的高度为壶体高度的三分之二,既能起到较好的加热效果,还能够节约能源。
[0010]进一步优选,加压板的外侧设有橡胶圈,起密封的作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以同时煎熬多种中药,能够有效的防止中药煎糊、串味等现象,并可以及时的除味,药液可以方便的通过出药管流出,并能通过过滤网进行良好的过滤,过滤网也非常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除味煎药壶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3]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4]图中:1、顶盖;2、加水口; 3、冷水腔;4、排气管;5、冷却槽;6、出气板;7、气体分布器;8、除味槽;9、活动管;10、固定管;11、过滤网;12、阀门;13、储药笼;14、保温层;15、电热片;16、连杆;17、壶体;18、防水沿;19、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味煎药壶,包括壶体17,壶体17的上端设有壶盖19,壶体17的下端设有出药管,壶体17的内部设有隔板,壶体17的内壁和底部设有电热片15,电热片15的外侧设有保温层14,隔板的内部中空,隔板的上端设有加水口 2,通过加水口 2可以向隔板的内部加水,起到隔热、防干糊的作用,隔板的两侧也设有电热片15;所述壶盖19的内部中空,形成冷水腔3,壶盖19的上端设有顶盖1,顶盖I的上端设有换水口,壶盖19的下端设有连杆16,连杆16的中部设有加压板,加压板的后端相连通,加压板的内侧设有防水沿18,所述隔板与防水沿18之间形成排气孔,连杆16的下端设有储药笼13,储药笼13的一端设置药笼门,用于装取药材,加压板一侧的壶体17上设有排气管4,壶体17的外侧还设有冷却槽5和除味槽8,排气管4的出气口连接着出气板6,所述出气板6位于冷却槽5的内部,冷却槽5的上端设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着气体分布器7,所述气体分布器7位于除味槽8内。
[0018]其中,出药管包括固定在壶体17外侧的固定管10,固定管10的上端设有阀门12,固定管10的外侧连接着活动管9,活动管9的内部设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活动管9旋接在固定管10上,可以将活动管9旋下,对过滤网11进行冲洗;加压板由壶体17的中心向壶体17的边缘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能使液化后的水滴迅速的流到排气管4内;壶体17内壁以及隔板两侧的电热片15的高度为壶体17高度的三分之二,既能起到较好的加热效果,还能够节约能源;加压板的外侧设有橡胶圈,起密封的作用。
[001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
[0020]使用时,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中药分别放置在储药笼13内,加上水,盖上壶盖19,打开电源,进行加热,水开了之后,会通过隔板两侧的排气孔排入到加压板的上端,往壶盖19内部的冷水腔3内加满冷水,对加压板上端的水蒸气进行液化,防止水蒸气乱流,造成串味,液化后的水滴落到加压板的上端,并顺着排气管4流出,同时,没被液化的水蒸气也会顺着排气管4排出,进入到冷却槽5内进行再次液化,再次液化后的有味气体最终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到除味槽8内除味,并最终排出;药煎好后,通过储药管流出。
【主权项】
1.一种除味煎药壶,包括壶体(17),壶体(I7)的上端设有壶盖(19),壶体(I7)的下端设有出药管,壶体(17)的内部设有隔板,其特征在于,壶体(17)的内壁和底部设有电热片(15),电热片(15)的外侧设有保温层(14),隔板的内部中空,隔板的上端设有加水口(2),隔板的两侧也设有电热片(15);所述壶盖(19)的内部中空,形成冷水腔(3),壶盖(19)的上端设有顶盖(I),顶盖(I)的上端设有换水口,壶盖(19)的下端设有连杆(16),连杆(16)的中部设有加压板,加压板的内侧设有防水沿(18),所述隔板与防水沿(18)之间形成排气孔,连杆(16)的下端设有储药笼(13),加压板一侧的壶体(17)上设有排气管(4),壶体(17)的外侧还设有冷却槽(5)和除味槽(8),排气管(4)的出气口连接着出气板(6),所述出气板(6)位于冷却槽(5)的内部,冷却槽(5)的上端设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着气体分布器(7),所述气体分布器(7)位于除味槽(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煎药壶,其特征在于,出药管包括固定在壶体(17)外侧的固定管(10),固定管(10)的上端设有阀门(12),固定管(10)的外侧连接着活动管(9),活动管(9)的内部设有过滤网(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煎药壶,其特征在于,加压板由壶体(17)的中心向壶体(17)的边缘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煎药壶,其特征在于,壶体(17)内壁以及隔板两侧的电热片(15)的高度为壶体(17)高度的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煎药壶,其特征在于,加压板的外侧设有橡胶圈。
【文档编号】A61J3/00GK205729799SQ201620323811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王晓琛
【申请人】王晓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