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湿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422阅读:20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湿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痹症的外用药膏。
背景技术
风湿病或称之痹症起因是人体营养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日久正虚内生痰浊、血瘀、热毒,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痛、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阻特征,总称风湿病。对痹症,中医学大多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化痰等药物内服治疗。而西医即以消炎止痛为主。两种方法均能对病症直到缓解作用,但无法消除痰瘀,往往难以断根治愈。究其原因,其一是痰瘀生结关节、骨节、上层渐渐入侵,骨节撩逢内格内部,待人体虚弱承虚而入,风化火寒热湿化瘀作用产生炎症,压迫神经筋脉造成行动不便,麻木酸痛,筋难以伸曲,行动不便;其二是痰瘀在关节骨节上层存在服药难以攻破它的亲和力,而难痊愈。凝结的风湿源,无法从肠胃排去又无法以毛细管挥发消除,因此药攻为引血散瘀难以达效;若采用牵引理疗、按摩、电疗、热烘、药汤泡浸、手术小刀疗法等也能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内病外治方法,发明一种治疗风湿病的外用药膏,配合内服药物而达到根治痹症。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湿药膏,其特征是由中药材研细后用新基质方法制成药膏,中药材成份分别是灵仙90-110克、生南星45-55克、生半夏45-55克、生草乌45-55克、生川乌45-55克、白芥子45-55克、巴豆霜45-55克、穿山甲45-55克、血余炭45-55克、驴蹄炭45-55克、水牛角炭45-55克。将上述药材研末制成膏后直接贴在患处,能彻底把风湿拨出体外,其中巴豆霜、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能把风湿源溶化,穿山甲、驴蹄炭能将熔化的风湿源托出,加上白芥子、灵仙能拨出体外,血余炭能止毛细管出血,以上各药配伍制成的药膏即能产生拨风湿源的功效。
本发明具有药材选择适当、配伍合理、直接贴于关节骨节等患处,药物易于渗透入病灶,将风湿拨出体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若根据不同体质的病者,辅以内服药,可达到固本清源,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按药方取灵仙100克、生南星50克、生半夏50克、生草乌50克、生川乌50克、白芥子50克、巴豆霜50克、穿山甲50克、血余炭50克、驴蹄炭50克、水牛角炭50克。药材研细至110目以下用新基质方法制成药膏。所述的新基质是现有常规制膏方法,是指利用聚氯己稀、笨甲二相丁脂、松香、氧化锌作为基质。
下面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列出一些典型内服药的配方例子,如1、风寒湿痹,配方成份有姜活 独活 桂枝 荼芄 海风藤 桑枝 当归 川芎 乳香 木香 防丰。
2、寒湿痹,配方成份有乌头 附子 肉桂 细辛 川椒 独活 荼芄 白芍 甘草。
3、风湿痹,配方成份有姜活 独活 桂枝 荼芄 海风藤 桑枝 当归 川芎 乳香 木香 防丰 防己 苍术 薏仁 附子 灵仙 姜黄。
4、湿热痹,配方成份有知母 石膏 苍术 甘草 蚕沙 薏仁 赤小豆。
5、营养不调症,配方成份有桂枝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 防丰 黄芪 白术。
权利要求
1.-种风湿药膏,其特征是由中药材研细后用新基质方法制成药膏,中药材成份分别是灵仙90-110克、生南星45-55克、生半夏45-55克、生草乌45-55克、生川乌45-55克、白芥子45-55克、巴豆霜45-55克、穿山甲45-55克、血余炭45-55克、驴蹄炭45-55克、水牛角炭45-5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湿药膏,其特征是中药材研细的细度在110目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湿药膏,其特征是由中药材研细后用新基质方法制成药膏,中药材成分分别是灵仙90-110克、生南星45-55克、生半夏45-55克、生草乌45-55克、生川乌45-55克、白芥子45-55克、巴豆霜45-55克、穿山甲45-55克、血余炭45-55克、驴蹄炭45-55克、水牛角炭45-55克。本发明具有药材选择适当、配伍合理、直接贴于关节骨节等患处,药物易于渗透入病灶,将风湿拨出体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若根据不同体质的病者,辅以内服药,可达到固本清源,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618442SQ20031011143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
发明者蒋介勇 申请人:蒋介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