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湿性适温性烧烫伤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79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湿性适温性烧烫伤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治疗各种严重水、火烫、烧伤的纯中药油性药液。方由黄连50克、十大功劳50克、冰片30克、茶油500克组成。将各味中药打成细微粉末,经瞬间灭菌后调和于茶油内,装瓶密封即为成品,药瓶规格分别为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
本烧烫伤液组方成分中,黄连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外用具有很广的抗菌消炎作用;十大功劳清热、止痛、祛腐、凉血,并对创面有较强的抗感染功效;冰片清热、消炎、消肿止痛,可减少伤痛对感觉神经的刺激;茶油清热化湿、杀虫防腐、保护创面、润肤护肌、防止组织液外渗丧失及感染。
综观全方,与治疗烧烫伤其他药物相比,本发明具有迅速止痛、消肿、避免休克、控制组织液外渗及促进坏死组织液化、防止创面感染进一步损害肌肤之特点,这是处理好严重烧烫伤、不使病情恶化,保证愈后良好的几大重要前提因素。因此,经用本药液治疗的烧烫伤病人,药到时已减轻疼痛,治疗过程中无任何痛苦,由于将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凉血活血以及消肿镇痛,液化坏死组织,祛腐生新等疗效熔于一药,内外同步解决,因而确有药到痛止,红肿消褪,促进坏死组织液化,控制组织液渗失,因而为防止感染和祛腐生新创造了有利的内外环境。由于不发生感染恶化,一般深II度以下烧烫伤,愈合创面不留瘢痕。III度烧烫伤如用药及时亦可在控制感染的情况下自行修复,不留疤,不挛缩,因而无需植皮。
现将用常规疗法和本发明治疗烧烫伤之临床效果对比说明如下I度烧烫伤,有烧灼感,红肿,表面无水泡。常规方法治疗时间为3-7天;本药疗法2-4天,愈后皆良好。
II度烧烫伤,创面明显红肿,起泡,渗液较多,有剧痛,皮温增高。常规疗法10-14天,愈后有色素沉着;本药疗法5-8天,愈后良好。
深II度烧烫伤,创面肿起,表皮呈白或棕黄色,剪除坏死可见红白相间的针孔或粟粒大小的红点,皮温稍低,神经感觉变迟钝。常规治疗3-4周,愈后色素沉着、有疤痕、挛缩,需植皮修复;本药疗法15-22天,不留疤,不挛缩,无需植皮。
III度烧烫伤,创面苍白,基质黄褐或焦黄或炭化,创面无弹力,无水泡,坚韧如皮革状,局部发凉,感觉消失。常规疗法需5-7周或更长,愈后色素瘢疤、畸形,需植皮;本药疗法28-45天,愈后只有少量色素沉着,不需植皮。
上述比较可见,本发明湿性适温性烧烫伤药液,突破了常规治疗的水平,达到无痛苦、无副作用、基本无后遗症的疗效。
本发明使用方法如下用消毒过的鹅羽调匀药液,刷涂于创面,根据烧烫伤的轻重程度,重度烧烫伤直接涂药,涂药后不包扎,保持创面湿润,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适当通风,以有利于保护创面、防止感染。每日涂药5-6次。治疗期间忌食牛、羊、狗肉,鸡、鸭、鱼肉,海鲜类异性蛋白食物,以及辛辣品、酱油等刺激性和色素沉着性食物。
1997年-2000年,共收治841例烧烫伤患者,其中男524例,女317例,年龄2-68岁,平均37岁;瓦斯燃烧致伤者319例,火焰致伤314例,热液烫伤183例,电孤致伤28例;参照国内烧烫伤诊断标准,深II度288例,III度162例。就诊时创面未进行任何处理,经本药治疗后841例患者全部治愈,痊愈率100%。
病案举例黄某,34岁,煤矿工人。因瓦斯燃烧致伤,于1999年8月12日来诊。临证诊断烧伤面积96%,深度烧伤占86%,为深III度烧伤。即用本药液刷涂创面,翌日患者出现咽痛、恶心、呕吐、全身浮肿、尿液浑浊症状,在继续应用本药液的同时,采取中西医综合措施控制并发症,经辨证施治一星期后,全身症状缓解,创面未发生感染。至第四周,全身症状消除,创面开始结痂,至第36天创面痊愈。随访至今无任何后遗症。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湿性适温性烧烫伤液,其特征在于组方药及其重量比为黄连50克、十大功劳50克、冰片30克、茶油500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湿性适温性烧烫伤液及其制备方法,方由黄连、十大功劳、冰片、茶油等成分组成。将各位中药打成细微粉末,经瞬间灭菌后调和于茶油内,装瓶密封即为成品。外用刷涂创面,具有迅速止痛消肿、控制组织液外渗及促进坏死组织液化、防止创面感染、祛腐生新、修复愈合之作用。
文档编号A61P17/00GK1559460SQ20041000479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小鹏 申请人:王小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