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52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优选用于轮椅车等、工业机械等中的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制动装置,例如,已知在JP-A-2002-07875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轮椅的鼓式制动装置。
JP-A-2002-078751中描述的用于轮椅的制动装置设置有由在其轴上的双向旋转离合器机构构成的制动装置,所述离合器机构设置在制动装置的内侧,可通过操作独立设置的操作杆来操作以切换。
更具体而言,操作杆可被切换到向前运转位置,用于操作离合器机构以便只允许轮子正常地旋转;切换到向后运转位置,用于操作离合器机构以便只允许轮子反向地旋转;以及切换到停放位置,用于限制正常和反向旋转,并且当操作杆运行到向前运转位置时,只能进行向前运转。此外,当操作杆运行到向后运转位置时,只能进行向后运转。此外,当操作杆被切换到停放位置时,向前和向后运转都被限制。
对于像如上所述的制动装置那样可被切换到多种操作状态的制动装置,需要复杂的操作装置。
此外,在上述的制动装置中,对应于在各个操作位置的各个操作状态而设置的带有导向槽的托架被固定到轮椅的机架上,并且,通过使连接到从制动装置延伸的连杆臂的操作杆固定到期望的导向槽中,操作杆可被切换到各个操作状态并保持在各个操作状态。
同时,根据发明者的深入研究,已经发现了改进上述现有技术的操作装置的各种改进之处。
首先,根据现有的操作装置,通过使操作杆接合到导向槽中,操作杆可被切换到各个操作状态并保持在各个操作状态。因此,当操作杆的行程量(可移动范围)改变时,每次都需要重新设计导向槽的形状和尺寸。
此外,尽管导向槽(托架)和操作杆是同一制动装置的部件,但导向槽和操作杆分别通过独立的制造步骤一体结合到轮椅上。此外,在制造轮椅的机架时连接托架,另一方面,在将轮子和托架装置结合到机架上的操作中结合操作杆。
因此,很难达到调节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方面的兼容性,并且根据情况,产生操作杆在导向槽内部跳动(颤振rattling)的现象。
此外,JP-A-07-227408公开了用于这种轮椅的制动装置的另一个例子。
JP-A-07-227408中描述的用于轮椅的制动装置包括锁定部件,其通过与轮子接触而运行到轮子的表面(胎面);操作杆,用于枢转锁定部件;连杆机构,用于根据操作杆的枢转角改变锁定部件相对于轮子的接触角;以及张力弹簧,用于将操作杆推到正常状态下的中间位置。
此外,根据所述操作杆,中间位置由自由位置构成,在所述自由位置处制动装置在轮椅的前向运动和后向运动中均被释放,当操作杆被从中间位置拉到轮子的后侧时,中间位置被切换到锁定位置,并且,当操作杆被从中间位置降低到轮椅的前侧时,中间位置位置被切换到反向旋转防止位置。
此外,在切换到锁定位置的过程中,锁定部件被压向轮子以阻碍轮子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因此,制动装置用作停车制动。
此外,在切换到反向旋转防止位置的过程中,根据轮子的反向旋转,使锁定部件包在轮子上以便进行锁定,从而阻碍轮子的反向旋转,因此,只允许轮椅以向前运动运转。因此,在切换到反向旋转防止位置的过程中,制动装置用作倾斜路面制动。
同时,根据发明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上述现有制动装置的各种改进之处。
首先,根据现有的制动装置,操作杆总是被张力弹簧从反向旋转防止位置推动到自由位置。
因此,当在倾斜路面上运转时,过大的冲击被施加到轮子上或车体上,并且,当在倾斜路面上运转时,伸到轮子处的乘车人的手臂与操作杆发生干扰,操作杆违背乘车人的意图而返回到自由位置(中间位置),存在着尽管轮椅在倾斜路面上行驶而制动器被释放的危险。
另外,根据上述的制动装置,在设置操作杆的中间位置时,有必要将结合到连杆机构的连杆长度设计为考虑到张力弹簧的张力的恰当长度。因此,设计的自由度不足,即使规格的微小变化,也需要重新计算传动比等,缺乏总的目的性。此外,许多部件较大,考虑到制造成本也有改进的余地。
此外,作为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的另一个例子,在JP-A-2001-247021中示出了一种行走辅助器的停车制动机构。
JP-A-2001-247021中描述的停车制动机构设置有支撑件基架(托架),所述支撑件通过夹紧操纵管的支撑件(夹具)一体式地固定到操纵管上;围绕设置在基架上的枢转轴可旋转地连接的操作杆;以及连接到操作杆的金属线。
此外,金属线的端部被连接到设置在轮子上的制动单元,并且,当操作杆通过由操纵管构成的支点操纵到操纵管的一侧时,金属线受到张力,并且设计成施加制动。
同时,根据发明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现有的停车制动机构及其类似机构的各种可改进之处。
首先,现有技术的制动操作装置通过例如夹具等被固定到车辆上,因此,在操作操作杆时,随着操作在夹具的一个点上集中作用大的反作用力。
因此,必须选择铁板、压铸铝产品等类似产品用于夹具,并且,为了有助于美观,需要单独的制造用于覆盖夹具的树脂盖或涂敷夹具的措施。
此外,根据现有技术的操作装置,操作中的反作用力由夹具的一点接收,因此,在固定制动操作装置时,需要通过螺栓等将夹具牢固地固定到操纵管上。此外,操作者需要调节用于固定每一车辆的夹具的角度和位置,这样,根据现有的制动操作装置,在结合制动操作装置中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劳动,当考虑到制造成本等时,仍然有很多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技术背景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其富于总体目的性,并能够更牢固地定位操作杆。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操作装置,其能够被成本低廉地制造并富于操作方便性。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便于结合到车辆上的制动操作装置,其能够恰当地选择使用树脂材料等富于色彩的材料。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该制动操作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可通过一种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的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来实现,所述装置包括操作杆,其被支撑以便能够在可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移动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地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一位置,以及只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任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操作杆在正常状态下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推动;以及操作限制部分,所述操作限制部分与操作杆在第一位置接触以限制操作杆到达第二位置的运动。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能够在所述可移动范围内工作,所述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地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一位置,以及只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任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操作杆在正常状态下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推动。
此外,本发明设置有操作限制部分,其通过与操作杆在第一位置接触以限制操作杆到达第二位置的运动。
因此,通过与推动相应的外力使操作杆形成与操作限制部分相接触的状态,并通过接触状态使操作杆定位在第一位置。
具体地说,产生下述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与推动相应的外力和抵抗该外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操作杆,操作杆通过两个力之间的平衡被定位。因此,与根据接合定位相比,操作杆可被更牢固地定位。此外,用于接合的导向槽不再需要,并且通过改变接触部位等可容易地适用于各种规格。
另外,可构成一种结构,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以能够操作操作杆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能够与操作杆形成接触的接触部件,以及用于向着操作杆推动接触部件的推动部件,并且所述操作杆包括操作限制部件,其通过在第一位置与接触部件形成接触以限制操作杆到达第二位置的运动。
根据上述构造,操作杆被连接到支撑部件并被支撑部件支撑,而且,支撑部件设置有用于推动接触部件的推动部件和作为位置限制部分用于朝向操作杆推动接触部件的推动部件。此外,操作杆的一侧设置有在运行到第一位置时与接触部件形成接触的操作限制部件,并且,操作杆由接触部件和操作限制部件的接触状态来定位。
此外,可构成一种结构,其中,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三位置被设置在不同于第二位置的位置处,并且,在正常状态下,从第三位置通过第一位置沿着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推动操作杆。
根据上述结构,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的第三位置被设定在不同于第二位置的位置处,当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三位置时,旋转部件的旋转被限制。并且,在正常状态下,从第三位置通过第一位置沿着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推动操作杆,因此,在到达第一位置的同时,在操作限制部位产生接触状态,操作杆的运动被限制在第一位置。因此,操作者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操作操作杆,而不会有意识操作到第二位置。
此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部件,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辅助制动部件,通过在反向旋转旋转部件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而自锁来限制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以及操作凸轮,用于随着操作杆的操作分别操作主制动部件和辅助制动部件,其中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操作杆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根据其操作量以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并且当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仅使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
即,当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操作杆时,根据每次的操作力以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并且,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受到主制动部件的制动力的限制。此外,当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只有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受到辅助制动部件产生的制动力的限制。
此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所述结构进一步包括单向离合器装置,以便只允许操作杆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操作,以及释放装置,用于释放被限制的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单向离合器装置,以便只允许操作杆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操作。因此,当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三位置时,之后,操作杆根据其操作量被保持在一个位置处。因此,在不操作操作杆的情况下维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并且,在操作释放装置时,可沿期望的方向操作操作杆,因此,通过操作操作杆可减弱或加强制动力。
此外,作为单向离合器装置,单向啮合型离合器、棘齿装置等类似装置可作为其实施的例子。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包括操作杆,当沿预定的方向操作操作杆时,操作杆用于根据其操作量对旋转部件施加制动力;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只允许沿预定的方向操作操作杆,并根据操作量将操作杆保持在一定位置;释放装置,用于通过离合器装置释放被限制的操作杆的操作;以及操作部分,用于操作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设置在一个臂上,所述臂延伸到在操作操作杆时能够与操作杆一起被操纵以使其沿预定的方向操作的位置。
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发明设置有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只允许沿预定方向施加制动力的操作。因此,在到达预定的方向的操作中,操作杆根据操作量被保持在一定位置处,之后,在不操作操作杆的情况下保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
此外,提供了一种释放装置,用于释放被限制的操作杆的操作,释放装置的操作部分被设置在可用一只手与操作杆一起被操纵的臂上。即,可在操纵操作杆的同时操作释放装置,因此,操作者可在保持制动力的同时释放被限制的操作杆的操作。
此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设置在臂上的操作部分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臂的外周方向操作。
根据该结构,操作部分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臂的外周方向操作。因此,即使在将操作杆拉向臂一侧的同时操作操作杆时,操作部分也可用拇指或其它手指容易地进行操作,而不用释放施加到操作杆上的力。
并且,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制动操作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用于操作制动装置以便分别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其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受到支撑以能够在可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活动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一位置,仅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任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以及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三位置;以及在正常状态下沿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推动操作杆。
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制动操作装置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用于分别操作制动装置。而且,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受到支撑以能够在可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活动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转动的第一位置,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任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以及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三位置。
而且,更优选的是,在正常状态下沿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分别推动第一和第二操作杆。
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在能够被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操作杆中,推动方向被确定为第一和第二操作杆最终到达第二位置。
因此,例如,当第一和第二操作杆违背操作者意图操作时,操作杆在与推力相应的外力的作用下到达第二位置,结果限制了旋转部件的旋转。
而且,如上所述,“到达方向”确定了方向和终点,并且始点可以是任何位置,例如,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操作杆,结果,到达第二位置,及经由第一位置从第三位置到达第二位置。
另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分别由第三位置构成起始点,并从第三位置经由第一位置沿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被推动,所述结构进一步包括操作限制部分,其通过在第一位置与操作杆接触以在第一位置处限制操作杆从第三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操作。
根据这种结构,由第三位置构成了起始点,并沿从起始点经由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推动操作杆。另外,提供了操作限制部分,用于通过在第一位置与操作杆接触以限制操作杆经第一位置从第三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操作。
即,通过在操作限制部分处的接触状态,由第一位置限制操作杆因推动经第一位置从第三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操作。
因此,当操作杆在第三位置被释放时,操作杆停止在第一位置,而不到达第二位置。因此,在切换到第三位置和第一位置时,可操作操作杆而不必担心到达第二位置的误操作。
另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所述结构进一步包括主制动部件,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辅助制动部件,通过在旋转部件反向旋转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而自锁来限制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以及凸轮,用于跟随第一或第二操作杆的操作分别操作主制动部件和辅助制动部件,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方向操作第一或第二操作杆时,凸轮被操作以便根据其操作量以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并且当第一或第二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凸轮被操作以便仅使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
即,当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第一或第二操作杆时,根据每次的操作力以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因此,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受到主制动部件产生的制动力的限制。
此外,当第一或第二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以形成自锁,只有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受到辅助制动部件产生的制动力的限制。
此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所述结构进一步包括单向离合器装置,以便只允许第一或第二操作杆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操作,以及释放装置,用于释放被限制的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单向离合器装置,以便只允许第一或第二操作杆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操作。因此,当第一或第二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三位置,之后,第一或第二操作杆根据其操作量被保持在某个位置处。因此,之后,在不操作操作杆的情况下维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并且,在操作释放装置时,可沿期望的方向操作操作杆,因此,可任意调节制动力。
此外,作为单向离合器装置,单向啮合型离合器、或棘齿装置等类似装置可作为其实施的例子。
此外,更优选的是,制动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制动装置和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并将对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操作传递到制动装置,其中,连接部件包括从制动装置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和将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牵引量调节装置,其位于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用于在对第二连接部件施加预定载荷时使第二连接部件远离第一连接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提供了从制动装置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和将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到第一或第二操作杆的第二连接部件。而且,牵引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当对第二连接部件施加预定载荷时,沿使第二连接部件远离第一连接部件的方向操作牵引量调节装置。因此,其操作量(可活动量)被加到第一或第二操作杆的牵引量(行程)上,因此,在操作牵引量调节装置时,可确保操作杆的牵引量较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动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杆,用于操作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以及支撑部件,用于可枢转地支撑操作杆,其中,操作杆经支撑部件设置到车辆上;其中支撑部件包括环形连接部分,其外部安装到沿车辆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上;以及枢转运动限制部分,其与沿着与第一机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接触,用于限制支撑部件绕第一机架的轴线的枢转运动。
以这种方式构造的制动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杆和支撑部件,并且支撑部件被固定到沿车辆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及沿与第一机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上。
此外,支撑部件设置有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的环形连接部分和与第二机架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在将支撑部件固定到车辆上时,支撑部件和第一机架之间的连接状态由环形连接部分来建立。而且,绕第一机架的轴线的枢转运动(位置变换)受到与第二机架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限制。
即,支撑部件被固定在环形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的多个部分上,因此,固定到各个部分的结构可由简单的结构构成。而且,在结合制动操作装置时,支撑部件被定位在环形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的多个部分上,因此,在不调节支撑部件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就可将支撑部件安装到所希望的位置上。而且,不必使用金属、铝或类似坚固材料来连接环形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因此,例如,也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脂材料或类似材料。而且,上述“环形形状”可以是这样的概念,包括封闭式环形,其中,两端互相连接成封闭状;以及开放式环形,其中,两端被设置为互相接近状态。
另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环形连接部分包括套筒,其具有能够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的内径;以及按压部分,其设置在套筒的内周面上,用于在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时,将套筒的内周面压向第一机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的套筒被用作环形连接部分。而且,套筒的内周面设置有按压部分,用于在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时将套筒的内周面压在第一机架上。
因此,当外部安装套筒时,套筒的内周面被压到第一机架上,因此,套筒因压力被固定到第一机架上。因此,限制了套筒沿第一机架的轴向的位置移动和沿第一机架的周向的旋转。
而且,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按压部分包括弯曲部分,其设置用于从套筒的内周面膨胀;以及气隙,其形成于弯曲部分的背侧,以便在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时,允许弯曲部分朝向套筒的外侧发生形变。
根据这种结构,从套筒的内周面膨胀的弯曲部分设置在套筒的内侧。而且,气隙被设置在弯曲部分的背侧上,并且当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时,通过气隙,允许弯曲部分朝向套筒的外侧变形。
因此,当将套筒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时,套筒被适当地压在弯曲部分上,而且,在结合套筒时,弯曲部分经气隙或多或少地向套筒的外侧弯曲,因此,套筒可容易地结合在弯曲部分上。
而且,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枢转运动限制部分设置有一对能与第二机架相啮合的夹具。
根据这种结构,枢转运动限制部分设置有一对夹紧部件。而且,第二机架可由夹紧部件锁定,并且通过夹紧部件和第二机架的啮合,在枢转运动限制部分处形成连接状态。因此,在枢转运动限制部分中,支撑部件的枢转受到进一步的牢固限制。
另外,第一机架可以是从第二机架延伸的把手。
再者,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下述连接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连接制动操作装置的连接方法,所述制动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杆,用于操作制动装置;以及支撑部件,其可枢转地将操作杆支撑到车辆上,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支撑部件提供构成环形的连接部分并从沿车辆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连接部分的步骤,和当插入连接部分后,在与连接部分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将支撑部件固定到沿着不同于第一机架的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的步骤。
根据所述方法,首先,环形的连接部分从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并且支撑部件被连接到第一机架上。接着,与连接部分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被固定到沿着与第一机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上。因此,支撑部件被定位在至少两点处,因此,当连接支撑部件时,操作者可在不调节位置的情况下容易地固定支撑部件。
另外,可构成这样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第一机架为从第二机架延伸的把手,在将连接部分插入第一机架后,从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把手的手柄,以便将所述手柄固定到把手上。
根据上述方法,当将连接部分插入到第一机架后,把手的手柄从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以固定到把手上。因此,手柄构成支撑部件的制动器,用于防止脱出,并通过手柄限制了连接部分沿第一机架的轴向方向的运动。
另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目的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尽可能地组合上述各种内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富于总体目的性并能够更牢固地定位操作杆的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制动操作装置能够被成本低廉地制造,易于操作,并可提供总体目的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制动操作装置便于结合到车辆上,并能够适当地选择使用色彩丰富的树脂材料或类似材料。而且可提供连接制动操作装置的方法。


图1为安装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轮椅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固定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动鼓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制动装置的主制动模式中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与主制动模式相对应的操作杆的位置(操作状态)的视图;图5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制动装置的制动释放模式中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操作杆的位置(操作状态)的视图;图7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制动装置的辅助制动模式中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操作杆的位置(操作状态)的视图;图9为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操作装置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从轮椅的前侧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视图;图1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视图;图12为从图11所示的制动释放模式切换到主制动模式的视图;图13为结合到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单向离合器的基本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4为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与壳体相应的操作部分的位置的视图,其中,单向离合器装置不工作(释放);图15为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与壳体相对应的操作部分的位置的视图,其中,单向离合器工作;图1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牵引量调节装置处于不被操作状态的视图;图17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牵引量调节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18为安装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轮椅的侧视图;图19示出了固定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制动鼓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0为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与主制动模式相对应的制动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1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说明在主制动模式(单向离合器装置不工作时)中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2为用于说明在主制动模式(单向离合器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中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在主制动模式(单向离合器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在主制动模式(单向离合器装置不工作时)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说明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制动装置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6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在制动释放模式中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说明在制动释放模式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8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说明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制动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9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说明在辅助制动模式中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30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说明在辅助制动模式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图3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牵引量调节装置处于不工作状态的视图;图3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牵引量调节装置处于操作状态的视图;图3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与主制动模式相对应的操作限制部分的基本部分和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放大图;图3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操作限制部分的基本部分和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放大图;图3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操作限制部分的基本部分和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放大图;
图36为安装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轮椅的侧视图;图37示出了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8是从轮椅的前侧看到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的视图;图39示出了沿图37的线A-A′截取的剖面图;图40示出了将把手插入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套筒的状态的视图;图41示出了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改进例子的视图;图42是从轮椅的前侧看的图41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的视图;图4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的改进例子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根据实施例,下面将说明将本发明的操作装置应用到轮椅的制动装置的例子。
(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制动装置1001是通常被称作“内膨胀型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装置,设置有如图1-3所示的随着轮子1201一起旋转的制动鼓(旋转部件)1003、主闸瓦1004(主制动部件)和锁定闸瓦1006(辅助制动部件),通过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接触来产生制动力,以及支承板1005,用于支撑制动鼓1003内的主闸瓦1004和锁定闸瓦1006等。
制动鼓1003被固定到设置在轮子1201的旋转中心处的轮毂1202或从轮毂1202径向延伸的轮辐1203上(参见图2)。
更具体而言,制动鼓1003由固定到轮毂1202或轮辐1203的圆形基部1003a以及周壁1003b构成,在安装到轮椅1200的状态下,周壁1003b从基部1003a的外周边缘向着轮椅1200的机架的侧部延伸,并且,周壁1003b的内周面构成与主闸瓦1004和锁定闸瓦1006形成接触的面。
如图3所示,支承板1005由具有足够强度的钢板等构成,并被连接在机架和轮椅1200的轮子1201之间。
更具体而言,通过在支承板1005中心处形成的轴插入孔1005b插入轴,在该状态下利用螺栓1005c等紧固支承板1005以便将其固定到轴上。此外,构成制动装置1001的主要构成部件被设置在支承板1005上和制动鼓1003内部。
作为构成制动装置1001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例子,可以有一对主闸瓦1004,1004,它们通过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相接触而沿制动鼓1003的正常方向和反向方向施加制动力;复位弹簧1013,用于将各个主闸瓦1004、1004保持在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分开的位置处;锁定闸瓦1006,其通过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相接触只限制制动鼓1003的反向旋转;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用于将锁定闸瓦1006保持在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a分开的位置处;以及操作凸轮1008,用于将主闸瓦1004和锁定闸瓦1006分别移动到克服各个复位弹簧1013、1007的张力施加制动力的位置处。
一对主闸瓦1004、1004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弓形(弧形)的主闸瓦主体1010,主闸瓦主体1010在其一端具有与操作凸轮1008相接触的接触部分1004a,并且在其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004b,用于容纳构成主闸瓦1004的枢转中心的锚销1012;以及衬套1011,其构成与主闸瓦主体1010和制动鼓内周面1003c相接触的接触面,并固定到主闸瓦主体1010的一侧。此外,各个主闸瓦1004、1004通过连接孔1004b可枢转地连接到设置在支承板1005下侧的锚销1012上。
即,各个主闸瓦1004、1004通过锚销1012彼此连接,并且,根据操作凸轮1008的枢转,各个主闸瓦1004、1004被压向制动鼓内周面1003c以便施加制动力,由接触部分1004a构成力作用点,由锚销1012构成支点。
此外,各个主闸瓦1004、1004通过复位弹簧1013彼此连接,并且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分开的位置处。并且,在这里,正常状态是这样的状态其中与枢转操作凸轮1008相应的外力不作用在主闸瓦1004上。并且,随后将对主闸瓦1004的操作进行详细的描述。
锁定闸瓦1006设置有锁定衬套1060,其通过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相接触而自锁来限制制动鼓1003的旋转,以及与锁定衬套1060固定在一起的锁定闸瓦主体1065。
锁定闸瓦主体1065包括弓形的扁平板,其总长度大体上大于锚销1012和制动鼓1003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其一端与锁定衬套1060固定在一起,在其另一端与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连接在一起。
并且,锁定闸瓦1006设置有与连接锚销1012的连接部分相对应的连接孔1006a,所述连接部分位于设有锁定衬套1060的一端和连接有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的另一端之间,其另一端侧连接到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此外,锁定闸瓦主体1065通过连接孔1006a可枢转地连接到锚销1012上。
并且,与操作凸轮1008相接触的接触部分1006b设置在与锁定衬套1060固定在一起的锁定闸瓦主体1065的端部附近并且对应于操作凸轮1008的角度,锁定闸瓦主体1065被枢转,每次枢转时,制动鼓内周面1003c和锁定衬套1060之间的距离被改变。
并且,锁定闸瓦1006以从径向线L偏移的状态被连接到锚销1012上,所述径向线L沿正常旋转方向从制动鼓1003到达锚销1012。因此,即使在制动鼓1003反向旋转并且锁定闸瓦1006和制动鼓1003彼此接触时,锁定闸瓦1006自锁,在锁定闸瓦1006和制动鼓1003之间产生自激励效应。因此,制动鼓1003的反向旋转被自激励效应强制地限制。锁定闸瓦1006以这种方式限制制动鼓1003的反向旋转。
并且,锁定闸瓦1006通过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的张力被保持在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分开的位置处。因此,在正常状态下(闸瓦1006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不接触的状态),防止了自激励效应的发生。
操作凸轮1008设置有用于主闸瓦1004的操作凸轮部分1008a,其与主闸瓦主体1010在接触部分1004a处接触,以及用于锁定闸瓦1006的操作凸轮部分1008b,其从主闸瓦1004的操作凸轮部分1008a进一步延伸到径向方向的内侧。
并且,各个操作凸轮部分1008a、1008b连接到设置在支承板1005背侧的操作杆1015,操作凸轮部分1008a和操作凸轮部分1008b与操作杆1015配合一体地枢转。
并且,操作杆1015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插入从支承板1005延伸的复位弹簧支撑臂1005a和操作杆1015之间,操作杆1015沿着远离复位弹簧支撑臂1005a的方向被正常地推动。
并且,操作杆1015的端部被连接到操作线缆1015c。如图1所示,操作线缆1015c被连接到固定到座位后侧上的把手1204上的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1100,操作杆1015被设计为随着操作杆1112的操作枢转,操作杆1112结合到制动操作装置1100。
接着,以下参照图9-12等详细描述制动操作装置1100。制动操作装置1100设置有固定到把手1204上的壳体1110(支撑部件)、围绕设置在壳体1110上的支撑轴1111(参见图11)可枢转地连接的操作杆1112、用于限制操作杆1112的操作的操作限制部分1120、用于将操作杆1112约束在期望的打开程度中的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以及用于释放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的释放装置1140,作为主要构成部件。
壳体1110由硬合成树脂材料等制成,并设置有与操作杆1112和操作限制部分1120等结合的主体部分1113、向外装配到把手1204的基部的第一固定部分1114,以及固定到垂直机架1205的第二固定部分1115,垂直机架1205在座位的后侧竖立。
下面详细描述各个固定部分1114、1115,第一固定部分1114构成环形,其直径大体上与把手1204的外径相同,第一固定部分1114通过将把手1204装配在其内部而相对于把手1204定位。此外,第二固定部分1115沿着垂直机架1205的外周方向延伸,并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到垂直机架1205上。
即,壳体1110通过第一固定部分1114被固定到把手1204上,并通过第二固定部分1115沿着把手1204的外周方向和轴向方向定位。
操作杆1112被制造成以便可围绕设置在壳体1110处的支撑轴1111枢转,并且能够被切换到总共三种模式(操作位置),即“主制动模式”、“辅助制动模式”和“制动释放模式”。
首先,主制动模式能够在向前和向后移动轮椅1200时及在切换到主制动模式时以期望的制动力操作制动装置,制动力由上述的主闸瓦1004产生。
而且,辅助制动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在向后移动轮椅1200(即反向旋转轮子1201)和在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自动操作制动器,制动力由上述的锁定闸瓦1006产生。
而且,制动释放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中,在轮椅1200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中的任一种运动中及在切换到制动释放模式时不操作制动装置,主闸瓦1004和锁定闸瓦1006都被支撑在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分开的位置处。
并且,操作杆1112由制动释放模式构成中间位置(初始位置),当操作杆1112从中间位置被操纵到把手1204一侧时,模式切换到主制动模式。并且,当操作杆1112被沿着从把手1204分开的方向压下时,模式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即,通过操作操作杆1112,可将模式切换到各种模式。
并且,关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所述内容,与主制动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三位置。并且,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二位置。并且,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一位置。
在实施例中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1100设置有牵引量调节装置1150,用于根据操作力改变牵引操作杆1112的量,而不是单向离合器装置130和释放装置1140。
并且,操作杆1112的可移动范围受到结合到壳体1110和操作杆1112的操作限制部分1120的限制,当有意操作输入到操作杆1112时,模式可被切换到各种模式。
(单向离合器装置)首先,参照图12和13等说明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
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设置有锯齿形的啮合齿1131,所述啮合齿1131固定到操作杆1112的枢转中心附近并随着操作杆1112枢转;爪主体1132,其一端设置有沿啮合齿1131的一个方向与啮合齿1131啮合的爪1132a;支撑轴1133,用于支撑相对于壳体1110可枢转的爪主体1132;以及弹簧1134,用于将设置在爪主体1132上的爪1132a推向啮合齿1131。
并且,在切换到主制动模式时,啮合齿1131在能够与爪主体1132(爪1132a)相啮合的位置处形成,当啮合齿1131与爪主体1132啮合时,通过啮合限制操作杆1112枢转到制动释放模式一侧。
即,在使啮合齿1131与爪主体1132啮合时,只允许操作杆1112朝向把手1104一侧(即朝向主制动模式一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并且,根据操作量将操作杆1112保持(限制)在一定位置。因此,之后,在不操作操作杆1112的情况下保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
并且,用于释放被限制的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的操作的释放装置1140的操作部分1145被结合到壳体1110的第一固定部分1114。
并且,爪主体11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杆1116接触的杆接触部分1132b,所述杆1146从操作部分1145延伸,爪主体1132通过从操作部分1145延伸的杆1146的操作(上、下移动)围绕支撑轴1133枢转。
并且,如图14和15所示,操作部分1145设置有与爪主体1132的另一端形成接触的杆1146;操作钮1147向外装配到把手1204上,并能够沿其外周方向被操作;以及板簧形的弹性部件1149,其通过与突出1114a滑动接触产生形变,所述突出1114a形成在第一固定部分1114的内表面上,用于在操作操作钮1147时给予适度的感觉。
下面对操作状态进行说明,当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不被操作时,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凸轮1148位于杆1146(参照图14)的上端面处,杆1146通过操作凸轮1148压下爪主体1132的另一端,即,杆接触部分1132b。因此,爪主体1132变得远离啮合齿1131,设置在爪主体1132上的爪1132a从啮合齿1132分开。
即,当操作钮1147不被操作时,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啮合齿1131和爪1132a从互相啮合的状态被释放,操作者(辅助者)可沿任意方向操作操作杆1112。
同时,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时,如图15所示,通过沿着把手1204的周边方向操作操作钮1146,操作凸轮1148从杆1146的上端面分开,爪主体1132的爪1134a通过弹簧1134的张力变得靠近啮合齿1131一侧并再次与接合齿1131相啮合。
因此,只允许操作杆1112朝向把手1204一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
在操作操作钮1147时,弹性部件1149由突出1114a产生形变,跨骑在突出1114a上,并且随后回复以将操作钮1147保持在被枢转的位置。因此,可防止抽出和缩回杆1146的位置保持在中途,解除了爪1132a和啮合齿1131彼此不完全啮合以致损坏的担忧。
(牵引量调节装置)接着,将参照图16和17说明牵引量调节装置1150。
牵引量调节装置1150包括连接到操作线缆1015c的壳主体1151,所述线缆1015c从制动装置1001的操作杆1015延伸;螺旋弹簧1153,其容纳在容纳部分1152的内部,容纳部分1152设置在壳主体1151的内部并沿壳主体1150的轴向延伸;操作板1154,其容纳在容纳部分1152中,并被容纳部分1152内的螺旋弹簧1153推向操作杆1015一侧;以及连接线缆1015d,其一端通过螺旋弹簧1153的内部被连接到操作板1154,另一端被连接到操作杆1112。
此外,螺旋弹簧1153被加以恰当的设定载荷,连接到操作杆1112的连接杆1015d总是被加以恰当的张紧作用力(张力)。
此外,当操作杆1112在螺旋弹簧1153的设定载荷或低于螺旋弹簧1153的设定载荷下被操作到主制动模式一侧时,壳主体1151随着连接线缆1015d的移动被移动到操作杆1112一侧。此外,基于壳主体1151的移动,操作杆1015也被拉向操作杆1112一侧。
另外,当操作杆1112从上述状态被进一步操纵时,如图17所示,在壳主体1151内部的螺旋弹簧1153收缩,根据螺旋弹簧1153的挠曲量,对操作杆1112提供行程。
通过这样的超过螺旋弹簧1153的设定载荷的操作力,可保证连接线缆1015d的移动量大于连接到操作杆1015的操作线缆1015c的移动量,增加了操作杆1112的操作量。
因此,即使在啮合齿1131和爪1132a互相难以啮合的位置处,当以超过螺旋弹簧1153的设定载荷的操作力操纵操作杆1112时,爪1132a也可与啮合齿1131的其它相邻的齿相啮合,因此,获得了啮合齿1131和爪1132a互相啮合的更牢固的啮合状态。
(操作限制部分)
接着,将说明操作限制部分1120。
如图11所示,操作限制部分1120设置有结合到在壳体1110的主体部分1113上形成的制动器容纳部分1121内部的制动器1122;弹簧1123(推动部件),用于将制动器1122从制动器容纳部分1121内部推向操作杆1112;以及突出部分1124(操作限制部分),其与壳体1110侧部的制动器1122相接触。
另外,由于操作杆1112通过上述的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的张力从主制动模式经由制动释放模式沿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被推动,因此,在正常状态下(当操作杆不被操作时),操作杆1112的突出部分1124由与推力相应的外力引入与制动器1122相接触的状态,并且构成操作杆1112的中间位置的制动释放模式通过使突出部分1124和制动器1122互相接触的状态而定位。
这样,在实施例中示出的制动操作装置1100被引入这样的状态,其中,与推力相应的外力和该外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操作杆1112上,在制动释放模式中操作杆1112通过两种力的平衡而定位。
接着,参照图3-8说明上述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此外,图3示出了根据主制动模式的制动装置1001的操作状态。图4示出了根据主制动模式的操作杆1112的操作状态。图5示出了根据制动释放模式的制动装置1001的操作状态。图6说明了根据制动释放模式的操作杆1112的操作状态。图7示出了根据辅助制动模式的制动装置1001的操作状态。图8说明了根据辅助制动模式的操作杆1112的操作状态。
(主制动模式当单向离合器装置不被操作时)首先,说明在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不被操作时操作操作杆1112的方法。
当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不被操作时,通过以把手1204(臂)构成支点操纵操作杆1112,操作杆1112沿着图4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根据操作量(枢转量)提供制动力。此外,当操作被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的张力释放时,操作杆沿图4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复位,制动力减小。
此外,制动装置1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
首先,当操作杆1112被操纵以操作制动器时,操作凸轮部分1008a根据操作量被旋转到一定位置(图3的箭头标记N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此外,根据操作凸轮部分1008a的操作角,各个主闸瓦1004、1004被压力压向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以施加制动力。
同时,当操作被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和复位弹簧1013的张力释放时,操作凸轮部分1008a沿着图3的箭头标记R的方向(顺时针方向)回复,并且,主闸瓦1004、1004从制动鼓内周面1003c分开以释放制动器。
此外,在主制动模式中,用于锁定闸瓦1006的操作凸轮部分1008b沿着图3的箭头标记Y的方向枢转,因此,通过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的张力,将锁定闸瓦1006保持在从内周面1003c进一步分开的位置处。因此,在主制动模式中,锁定闸瓦1006不提供制动力。
(主制动模式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时)接着,说明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时操作操作杆的方法。
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时,如图12所示,通过单向离合器1130的操作,只有操作杆1112朝向把手1204一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图12中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被允许。此外,通过与爪主体1132(爪1132a)相啮合,操作杆1112根据操作量被保持在一定角度。
因此,之后,直到单向离合器1130的操作从受限制状态被释放,保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因此,例如,在下坡上行驶时,轮椅1200可沿着倾斜路面行驶,而抑制其加速。此外,在平坦的场地,单向离合器装置也可用作停车制动。
此外,制动装置1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所述。
首先,当操作杆1012被操纵时,操作凸轮部分1008a沿着图3的箭头标记N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各个主闸瓦1004、1004被压向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以实施制动。
同时,当对于操作杆1112的操作被单向离合器1130的作用释放时,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杆1112的角度被保持,实施制动的状态随后也被保持。
(制动释放模式)在制动释放模式中,如图6所示,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杆1112的突出部分1124与制动器1122相接触,制动器1122是操作限制部分1120的组成部件,操作杆1112在制动器1122与突出部分1124相接触的状态下保持在中间位置P。并且,操作凸轮部分1008a类似地被保持在中间位置,各个主闸瓦1004通过复位弹簧1013的张力被保持在从制动鼓内周面1003c分开的位置处。
此外,类似于主制动模式,锁定闸瓦1006也产生被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限制的状态,即使在轮椅1200向后移动时,制动也不被操作。这样,在制动释放模式中,各个主闸瓦104和锁定闸瓦1006两者都保持在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分开的状态下,因此,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在轮椅1200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中,制动均不被操作。
(辅助制动模式)在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操作杆1112从制动释放模式被进一步压向下侧以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此外,这时,与制动器1122相接触的操作杆1112的突出部分1124根据操作杆1112的强制枢转跨骑在制动器1122上,操作杆1112通过操作限制部分1120的定位被释放。
并且,与此同时,由于操作杆1112受操作杆复位弹簧1015b的张力作用,操作杆1112被进一步拉向下侧。此外,操作杆1112与壳体1110的主体部分1113形成接触(参见图8中的点X)以便被定位。
此外,制动装置1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
首先,操作凸轮部分1008a沿着图7的箭头标记K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使锁定闸瓦1006与制动鼓1003的内周面1003c相接触。
此外,当制动鼓1003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锁定闸瓦1006自锁以便在锁定闸瓦1006和制动鼓1003之间产生自激励效应,从而限制制动鼓1003的反向旋转。
另外,在轮椅1200向前移动和轮子1201正常旋转的情况下,制动鼓1003也正常地旋转,因此,锁定闸瓦1006的自锁状态被释放,轮椅1200可向前移动。
具体的说,即使在轮子1201在辅助制动模式中正常旋转时,锁定闸瓦1006和制动鼓内周面1003互相接触的状态被保持,然而,在制动鼓1003的正常旋转时,不能得到自激励效应,因此,锁定闸瓦1006的制动力不作用于制动鼓1003。
此外,当操作杆1112被切换到其它模式时,操作凸轮部分1008b沿着图7的箭头标记D的方向枢转,因此,锁定闸瓦1006在锁定闸瓦复位弹簧1007的作用下再次返回到从制动鼓内周面1003c分开的恒定位置。因此,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锁定闸瓦1006不施加制动力。
这样,在实施例中所示的制动装置1设置有操作杆1112,其能够在可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范围包括允许制动鼓1003沿正常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旋转的制动释放模式、仅限制制动鼓1003沿反向旋转方向的旋转的辅助制动模式,以及限制制动鼓1003沿正常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主制动模式。
此外,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杆1112被沿着从制动释放模式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推动。并且,操作杆1112设置有操作限制部分1120,在制动释放模式中通过与操作杆1112接触来限制操作杆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运动。即,由于与推力相应的外力使操作杆1112与操作限制部分1120相接触,通过该接触状态制动释放模式被设定。
这样,根据该结构,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与推力相应的外力和外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操作杆1112,操作杆1112通过两力之间的平衡被定位。因此,由于操作杆1112形成总是受外力作用的状态,因此,与根据啮合的定位相比,操作杆1112可被更牢固地定位。另外,也不需要啮合所需要的导向槽,通过改变接触部分等可容易地适用于各种规格。
另外,尽管根据该实施例,壳体1110的侧部设置有制动器1122(接触部件)和弹簧1123(推动部件),另外,操作杆1112的侧部设置有构成操作限制部件的突出部分1124,但是,制动器1122和弹簧1123可以设置在操作杆1112的侧部,另外,突出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壳体1110的侧部。
此外,例如,当操作杆1015的行程量或中间位置随着制动装置1001的规格的变化而变化时,通过调节操作台1015c的长度(调节游隙)或者通过将操作杆互换为具有不同形状的操作杆,以及突出部分1124的位置等可容易地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变化。
此外,同样对于构成单向离合器装置1130的部件的啮合齿1131的位置等,根据制动装置1001的规格等的变化,其位置、角度等可以改变。此外,当通过螺钉等将啮合齿1131固定到操作杆1112上时,通过拧松螺钉可以改变啮合齿1131的位置和其角度。
此外,尽管根据上述的实施例,采用用于轮椅1200的制动装置1作为例子,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1100,但是,操作装置1100不仅适用于轮椅的操作装置,而且,例如可适用于婴儿车、自行车、卡车、工业机械、摩托车、汽车等。
此外,尽管根据上述实施例,作为用于帮助者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被连接到座位后侧的用于帮助者的把手1204上,但所述连接位置可以被任意地改变,例如,当操作装置被设置到从座位侧部延伸的扶手(臂)上时,乘坐扶手椅1200的人本身可操作操作杆以便行驶。
(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制动装置2001是通常被称作“内膨胀型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装置,设置有如图18所示的随着轮子1201一起旋转的制动鼓(旋转部件)2003、主闸瓦2004(主制动部件)和锁定闸瓦2006(辅助制动部件),其通过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接触来产生制动力,以及支承板2005,用于支撑制动鼓2003内的主闸瓦2004和锁定闸瓦2006等。
制动鼓2003被固定到设置在轮子2201的旋转中心处的轮毂2202或从轮毂2202径向延伸的轮辐2203上(参见图19)。
更具体而言,制动鼓2003由固定到轮毂2202或轮辐2203的圆形基部2003a以及周壁2003b构成,在安装到轮椅2200的状态下,周壁2003b从基部2003a的外周边缘向着轮椅2200的机架的侧部延伸,并且,周壁2003b的内周面构成与主闸瓦2004和锁定闸瓦2006形成接触的面。
支承板2005由具有足够强度的钢板等构成,并被连接在机架和轮椅2200的轮子2201之间。
更具体而言,通过在支承板2005中心处形成的轴插入孔2005b插入轴,在该状态下利用螺栓2005c等紧固支承板2005以便将其固定到轴上。此外,构成制动装置2001的主要构成部件被设置在支承板2005上和制动鼓2003内部。
作为构成制动装置2001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例子,可以有一对主闸瓦2004、2004,它们通过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相接触而施加制动力;复位弹簧2013,用于将各个主闸瓦2004、2004保持在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分开的位置处;锁定闸瓦2006,其通过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相接触只限制制动鼓2003的反向旋转;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用于将锁定闸瓦2006保持在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a分开的位置处;以及操作凸轮2008,用于将主闸瓦2004和锁定闸瓦2006分别移动到克服各个复位弹簧2013、2007的张力施加制动力的位置处。
一对主闸瓦2004、2004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弓形(弧形)的主闸瓦主体2010,主闸瓦主体2010在其一端具有与操作凸轮2008相接触的接触部分2004a,并且在其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2004b,用于容纳构成主闸瓦2004的枢转中心的锚销2012;以及衬套2011,其构成与主闸瓦主体2010和制动鼓内周面2003c相接触的接触面,并固定到主闸瓦主体2010的一侧。此外,各个主闸瓦2004、2004通过连接孔2004b可枢转地连接到设置在支承板2005下侧的锚销2012上。
具体地说,各个主闸瓦2004、2004通过锚销2012彼此连接,并且,根据操作凸轮2008的枢转,各个主闸瓦2004、2004被压向制动鼓内周面2003c以便施加制动力,由接触部分2004a构成力作用点,由锚销2012构成支点。
此外,各个主闸瓦2004、2004通过复位弹簧2013彼此连接,并且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分开的位置处。并且,在这里,正常状态是指这样的状态其中与枢转操作凸轮2008相应的外力不作用在主闸瓦2004上。并且,随后将对主闸瓦2004的操作进行详细的描述。
锁定闸瓦2006设置有锁定衬套2060,其通过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相接触而自锁来限制制动鼓2003的旋转,以及与锁定衬套2060固定在一起的锁定闸瓦主体2065。
锁定闸瓦主体2065包括弓形的扁平板,其总长度大体上大于锚销2012和制动鼓2003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其一端与锁定衬套2060固定在一起,在其另一端与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连接在一起。
并且,锁定闸瓦2006设置有与连接锚销2012的连接部分相对应的连接孔2006a,所述连接部分位于设有锁定衬套2060的一端和连接有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的另一端之间,其另一端侧连接到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此外,锁定闸瓦主体2065通过连接孔2006a可枢转地连接到锚销2012上。
并且,与操作凸轮2008相接触的接触部分2006b设置在与锁定衬套2060固定在一起的锁定闸瓦主体2065的端部附近并且对应于操作凸轮2008的角度,锁定闸瓦主体2065被枢转,每次枢转时,制动鼓内周面2003c和锁定衬套2060之间的距离被改变。
并且,锁定闸瓦2006以从径向线L偏移的状态被连接到锚销2012上,所述径向线L沿正常旋转方向从制动鼓2003到达锚销2012。因此,即使在制动鼓2003反向旋转并且锁定闸瓦2006和制动鼓2003彼此接触时,锁定闸瓦2006自锁,在锁定闸瓦2006和制动鼓2003之间产生自激励效应。因此,制动鼓2003的反向旋转被自激励效应强制地限制。锁定闸瓦2006以这种方式限制制动鼓2003的反向旋转。
并且,锁定闸瓦2006通过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的张力被保持在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分开的位置处。因此,在正常状态下(闸瓦2006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不接触的状态),防止了自激励效应的发生。
操作凸轮2008设置有用于主闸瓦2004的操作凸轮部分2008a,其与主闸瓦主体2010在接触部分2004a处接触,以及用于锁定闸瓦2006的操作凸轮部分2008b,其从主闸瓦2004的操作凸轮部分2008a进一步延伸到径向方向的内侧。
并且,各个操作凸轮部分2008a、2008b连接到设置在支承板2005背侧的操作杆2015,操作凸轮部分2008a和操作凸轮部分2008b与操作杆2015配合一体地枢转。
并且,操作杆2015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插入从支承板2005延伸的复位弹簧支撑臂2005a和操作杆2015之间,操作杆2015沿着远离复位弹簧支撑臂2005a的方向被正常地推动。
并且,操作杆2015的端部被连接到作为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的操作线缆2015c。此外,操作线缆2015c被分支为延伸到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操作线缆2015d,所述制动操作装置2100被固定到座位后侧上的把手2204上,以及操作线缆2015e,所述操作线缆2015e延伸到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并连接到设置在分开的目的地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的操作杆上,所述制动操作装置2300被固定到座位侧部的扶手2206上。
并且,通过操作结合到各个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的第一或第二操作杆2112、2312来操作操作线缆2015c,操作电缆2015c的运动被传递给操作杆2015,操作凸轮2008发生枢转。
此外,操作线缆2015c的分支点设置有分支装置2015f,各个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的操作通过分支装置2015f被分别地和彼此独立地传递到操作线缆2015c。
接着,以下将详细描述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结构和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结构。
(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图21等所示的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设置有固定到用于帮助者的把手2204上的壳体2110、被壳体2110可操作地(可枢转地)支撑的操作杆2112(第一操作杆)、用于限制操作杆2112的操作的操作限制部分2120、用于将操作杆2112保持在期望的打开程度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以及用于释放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的释放装置2140,作为主要构成部件。
壳体2110通过夹具2110a固定到把手2204的基部。此外,壳体2110形成有支承孔2111,用于在其中支撑与操作杆2112一体地设置的支撑轴2112a。
此外,操作杆2112被壳体2110支撑,以便能够以支撑轴2112a为枢转中心切换到总共三种模式(操作位置),即“主制动模式”、“辅助制动模式”和“制动释放模式”。
并且,主制动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能够在向前和向后移动轮椅2200时及在切换到主制动模式时以期望的制动力操作制动装置,制动力由上述的主闸瓦2004产生。
而且,辅助制动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在向后移动轮椅2200(即反向旋转轮子2201)和在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自动操作制动器,制动力由上述的锁定闸瓦2006产生。
而且,制动释放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中,在轮椅2200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中的任一种运动中及在切换到制动释放模式时不操作制动装置,主闸瓦2004和锁定闸瓦2006都被支撑在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分开的位置处。
并且,操作杆2112由制动释放模式构成中间位置(初始位置)(参见图26),当操作杆2112从中间位置被操纵到把手2204一侧时,模式切换到主制动模式(参见图21)。并且,当操作杆2112被沿着从把手2204分开的方向压下时,模式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参见图29)。即,通过操作操作杆2112,可将模式切换到各种模式。
并且,关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所述内容,与主制动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三位置。并且,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二位置。并且,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一位置。
在实施例中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设置有牵引量调节装置2150,用于根据操作力改变牵引操作杆2112的量,而不是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和释放装置2140。
并且,操作杆2112的可移动范围受到结合到壳体2110和操作杆2112的操作限制部分2120的限制,在切换到各种操作模式时,通过操作限制部分2120提供某种程度的缓和感觉。
(单向离合器装置)首先,参照图33等说明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
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设置有锯齿形的啮合齿2131,所述啮合齿2131形成在操作杆2112的枢转中心附近并随着操作杆2112枢转;爪主体2132,其一端设置有沿啮合齿2131的一个方向与啮合齿2131啮合的爪2132a;支撑轴2133,用于支撑相对于壳体2110可枢转的爪主体2132;以及弹簧2134,用于将设置在爪主体2132上的爪2132a推向啮合齿2131。
并且,在切换到主制动模式时,啮合齿2131在能够与爪主体2132(爪2132a)相啮合的位置处形成,当啮合齿2131与爪主体2132啮合时,通过啮合限制操作杆2112枢转到制动释放模式一侧。
具体地说,在使啮合齿2131与爪主体2132啮合时,只允许操作杆2112朝向把手2104一侧(即朝向主制动模式一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并且,根据操作量将操作杆2112保持(限制)在一定位置。因此,之后,在不操作操作杆2112的情况下保持根据操作量的制动力。
并且,如图34所示,爪主体2132的另一端设置有释放钮2141,用于沿着远离啮合齿2131的方向枢转爪主体2132。此外,爪主体2132设置有啮合槽2142,其通过沿着与啮合齿2131相反的方向枢转来啮合壳体2110。
此外,当通过操作释放钮2142(图34中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使爪主体2132远离啮合齿2131时,爪主体2132与壳体2110在啮合槽2142中啮合,以便阻止爪主体2132返回啮合齿2131一侧。因此,啮合齿2131和爪2132a被从互相啮合的状态释放,引入这样的状态,其中,通过离合器装置2130释放被限制的操作杆2112的操作。
(牵引量调节装置)接着,将参照图31和32说明牵引量调节装置2150。
牵引量调节装置2150设置有连接到操作线缆2015d(第一连接部件)的壳主体2151,所述线缆2015d经由操作线缆2015c从操作杆2015延伸;螺旋弹簧2153,其容纳在容纳部分2152的内部,容纳部分2152沿壳主体2151的轴向延伸;活动板2154,其容纳在容纳部分2152中,并被容纳部分2152内的螺旋弹簧2153推向操作杆2015一侧;以及连接线缆2155(第二连接部件),其一端通过螺旋弹簧2153的内部被连接到活动板2154,另一端被连接到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操作杆2112。
此外,螺旋弹簧2153被加以恰当的设定载荷,连接到操作杆2112的连接线缆2015d总是被加以恰当的张紧作用力(张力)。
此外,当操作杆2112在螺旋弹簧2153的设定载荷下或低于螺旋弹簧2153的设定载荷下被操作到主制动模式一侧时,壳主体2151随着连接线缆2155的移动被移动到操作杆2152一侧。此外,根据壳主体2151的移动,操作线缆2015d(操作线缆2015c)也施以张力,以便将操作杆2015枢转到操作杆2112一侧。
另外,当操作杆2112从上述状态被进一步操纵时,如图32所示,在壳主体2151内部的螺旋弹簧2153收缩,根据螺旋弹簧2153的挠曲量,对操作杆2112提供行程。
通过这样的超过螺旋弹簧2153的设定载荷的操作力,可保证连接线缆2015d的移动量大于连接到操作杆2015的操作线缆2015c的移动量,增加了操作杆2112的操作量。
因此,即使在啮合齿2131和爪2132a互相难以啮合的位置处,当以超过螺旋弹簧2153的设定载荷的操作力操纵操作杆2112时,爪2132a也可与啮合齿2131的其它相邻的齿相啮合,因此,获得了啮合齿2131和爪2130a互相啮合的更牢固的啮合状态。
(操作限制部分)接着,将说明操作限制部分2120。
如图33-35所示,操作限制部分2120包括在壳体2110上形成的导向槽2121,以及在操作杆2112一侧形成的导销2112b。
导向槽2121设置有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所述路径2123画出一个以在操作杆2112的枢转中心处设置的支撑轴2112a为中心的弧线,以及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所述路径2124画出一个以支撑轴2112a为中心的弧线。各个路径2123、2124在它们的各个端部连接。
并且,如图33所示,从支撑轴2112a到达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的距离L1和从支撑轴2112a到达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距离L2彼此不同,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一侧通过画出直径较小的弧线而形成(L2>L1)。
并且,由于各个路径2123、2124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和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部分2125,在从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到达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过程中,所述弯曲部分2125沿着远离支撑轴2112a的方向弯曲。
另外,在操作操作杆2112时,设置在操作杆2112处的导销2112b沿着导向槽2121被导向。
接着,说明切换到各个模式时导向槽2121和导销2112b的各个位置。
首先,如图33所示,在切换到主制动模式时,根据操作杆2112朝向把手2204的枢转,导销2112b沿着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被导向。更具体而言,当操作杆2112被操纵到把手2204一侧时,导销2112b沿着在导向槽2121内部形成的作为起始点的弯曲部分2125滑动到主制动模式路径2123的终端X。
当操作杆2112在上述状态下被释放时,操作杆2112在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作用下返回到辅助制动模式一侧,随着该返回操作,导销2112b滑动到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的始端S。
此外,由于弯曲部分2125形成在如上所述的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的始端S处,随着操作杆2112被推动到辅助制动模式一侧(参见图34),导销2112b从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一侧与弯曲部分2125相接触。
因此,通过在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之间形成接触状态限制了操作杆2112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操作。另外,通过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之间的接触状态来执行对应于中间位置的制动释放模式的定位。
接着,将参照图35说明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的操作。
在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当沿着与支撑轴相反的方向拉操作杆2112时,操作杆2112被进一步操纵到壳体2110的下侧。
此外,根据该操作,在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之间的接触状态被释放,导销2112b被移动到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
此外,由于操作杆2112受到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的作用,随着弯曲部分2125处的接触状态的释放,操作杆2112滑到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终端X。此外,导销2112b邻接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终端X(参见图35),从而将操作杆2112定位在辅助制动模式下。
此外,如上所述,使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曲率半径大于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的曲率半径。
因此,为了处理曲率半径的不同,在壳体2110上形成的支撑轴容纳孔2111由延长到导向槽2121的稍长的孔形成。
因此,通过将支撑轴2112a移动到形成长孔的支承孔2111的导向槽2121一侧,导销2112b可以从用于主制动模式的路径2123移动到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之间的接触状态,连接连接线缆2115(操作线缆2015d)的角度这样确定,以便沿着指向支撑轴容纳孔2111方向的力作用于导销2112b。
另外,参照图26的说明,在使导销2112b与弯曲部分2125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由用于连接操作杆2112和连接线缆2115的连接部分2112c构成基点,以这样的方式确定连接连接线缆2115的角度,以便由从基点到达导销2112b的假想线P1和从基点沿着延伸连接线缆2155的方向延伸的假想线P2之间形成的角度θ变成锐角。
因此,在切换到制动释放模式时,保证了在导销2112b与弯曲部分2125之间的接触状态。
(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接着,将说明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
并且,尽管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在形状上不同于上述的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其构成部件和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大部分对应于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相应部件,以下,鉴于上述对于用于帮助者的操作制动装置的说明,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说明将部分地被简化。
如图23等所示,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设置有壳体2310、通过支撑轴2311可枢转地连接到壳体2310的操作杆2312(第二操作杆)、用于限制操作杆2312的操作的操作限制部分2320、以期望的打开程度限制操作杆2312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用于释放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的释放装置2340,以及连接到操作线缆2015c(操作线缆2015e)的弹性调节装置2350。
壳体2310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杆2312的基部的主体部分2310a以及与牵引量调节装置2350结合的操作线缆支撑部分2310b,并且被固定到座位侧部的扶手架2206(参见图18)。
而且,从操作杆2015延伸的操作线缆2015e被拉向操作线缆支撑部分2310b的内部,其前端连接到牵引量调节装置2350的壳主体2351上。而且,连接线缆2355从牵引量调节装置2350延伸到操作杆2312,操作杆2312通过连接线缆2355连接到牵引量调节装置2350的操作板2354。
操作杆2310可沿轮椅220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围绕设置在壳体2310上的支撑轴2311枢转,并且,同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一样,可被切换到总共三种模式(操作位置),即“主制动模式”、“辅助制动模式”以及“制动释放模式”。
并且,操作杆2312的中间位置由制动释放模式构成(参见图27),当操作杆2312被从中间位置拉向轮椅2200的后侧时,制动释放模式被切换到主制动模式(参见图23)。而且,当操作杆2312被拉到轮椅2200前侧时,制动释放模式被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参见图30)。即,与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相同,通过操作杆2112的枢转操作,模式被切换到各种模式。
此外,对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的所述内容,与主制动模式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三位置。与辅助制动模式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二位置。与制动释放模式对应的位置对应第一位置。
此外,操作杆2312的可移动范围受到结合到壳体2310的操作限制部分2320的限制,当对操作杆2312输入有意操作时,模式可被切换到各种模式。
而且,根据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共用于构成操作限制部分2320的构成部件。
以下将结合对操作限制部分2320的说明具体描述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
(单向离合器装置)类似于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设置有锯齿形的啮合齿2331和爪主体2332,爪主体2332具有沿其一个方向与啮合齿2331啮合的爪2332a;此外,作为与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不同的地方,壳体2310形成有啮合齿2331,爪主体2332和释放装置2340结合到操作杆2312。此外,用于操作释放装置2340的操作部分2345设置在操作杆2312上。
如图23所示,啮合齿2331通过提供在壳体2310前侧切出的多条齿而构成。并且,当操作杆2312被操作到主制动模式一侧时,在与操作杆2312的爪主体2332(爪2332a)相啮合的位置处形成啮合齿2331的位置。
并且,爪主体2332设置为可围绕固定到操作杆2312的支撑轴2333沿总共两个方向枢转,即接近啮合齿2331的方向和远离啮合齿2331的方向。
此外,爪2332a的另一端与释放杆2341连接,所述释放杆2341作为释放装置2340的构成部件,通过操作杆2312的内部沿着操作杆2312的轴向延伸。
并且,释放杆2341的前端设置有操作钮2346,用于沿操作杆2312的轴向操作释放杆2341。并且,操作杆231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334,用于通过操作按钮2346将释放杆2341推动到操作杆2312的前端侧。
因此,在弹簧2334的张力作用下,爪主体2332在正常状态下被推向啮合齿2331一侧,而且,当克服弹簧2334的张力压操作钮2346时,根据释放杆2341的操作,爪主体2332沿着从啮合齿2333分开的方向枢转(参照图24)(操作限制部分)接着,下面将说明操作限制部分2320。
如图27所示,操作限制部分2320设置有固定到操作杆2312上的制动器2322;设置在壳体2310上并且在操作到制动释放模式时与制动器2322相接触的突出部分2324;操作限制爪2325,其与啮合齿2331连续地设置;以及爪主体2332,所述爪主体2332是单向离合器装置2340的构成部件。
制动器2322由弯曲片簧构成,以便与设置在壳体2310上的突出部分2324面接触,如图27所示,当操作杆2312被切换到制动释放模式时,制动器2322与壳体2310的突出部分2324相接触,以便定位操作杆2312。
另外,与啮合齿2331连续设置的操作限制爪2325沿壳体2310的前向被切出,类似于在啮合齿2331处形成的多个条形齿,而且,当操作杆2312被切换到制动释放模式时,其位置被设置在能够与爪主体2332(爪2332a)相啮合的位置处。
因此,当操作限制爪2325和爪主体2332互相啮合时(互相接触时),通过形成啮合状态,限制了操作杆2312从制动释放模式一侧到辅助制动模式一侧的操作。而且,操作杆2312被定位。
另外,操作杆2312在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作用下被操作,并在正常状态下被朝向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推动,因此,形成这样的状态,其中,与推力相应的外力和通过与各个部分接触而引起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操作杆2312,操作杆2312通过两种力的平衡在制动释放模式中被定位。
接着,参照图20至30,针对操作各个构成部件的状态来说明制动装置2001和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
图20示出了与主制动模式相应的制动装置2001的操作状态。而且,图21和图22说明在主制动模式中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操作状态。而且,图23和图24说明在主制动模式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操作状态。
另外,图25示出了与制动释放模式相对应的制动装置2001的操作状态。图26说明在制动释放模式中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操作状态。图27说明在制动释放模式中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操作状态。
另外,图28示出了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制动装置2001的操作状态。另外,图29说明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操作状态。另外,图30说明与辅助制动模式相对应的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操作状态。
(主制动模式当单向离合器装置不被操作时)首先,说明在各个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2330不被操作时操作各个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的方法。
在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中,为了使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处于不被操作的状态,按下设置在爪主体2132另一端的释放钮2141,以形成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不被操作的状态。
另外,通过以把手2204构成支点将操作杆2112操纵到把手2112的侧部,第一操作杆2112沿着图21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根据操作量(打开程度)提供制动力。此外,当操作被释放时,操作杆2112在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的作用下沿图21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返回,以减小制动力。
同时,在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中,首先,将按钮2346压向第二操作杆2312的侧部,以形成单向离合器装置2340不被操作的状态。而且,通过在按下操作按钮2346的同时将操作杆2312推到轮椅2200的后侧,操作杆2312沿图24的箭头标记A(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根据操作量提供制动力。此外,当操作被释放时,操作杆2312在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作用下沿图24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回复,以减小制动力。
此外,制动装置2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首先,当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或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操作杆2112(2312)被操纵时,操作凸轮部分2008a根据操作量被旋转某一操作角度(图20的箭头标记N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此外,根据操作凸轮部分2008a的操作角,各个主闸瓦2004、2004被压力压向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以施加制动力。
同时,当操作被释放时,操作凸轮部分2008a在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和复位弹簧2013的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图20的箭头标记R的方向(顺时针方向)复位,并且,各个主闸瓦2004、2004从制动鼓内周面2003c分开以释放制动器。
此外,在主制动模式中,锁定闸瓦2006的操作凸轮部分2008b沿着图20的箭头标记Y的方向枢转,通过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的张力,将锁定闸瓦2006保持在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进一步离开的位置处。因此,在主制动模式中,锁定闸瓦2006不提供制动力。
(主制动模式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时)接着,说明在操作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2330时操作各个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的方法。
在操作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时,如图22所示,通过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的操作,只有操作杆2112朝向把手2204一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被允许。此外,通过与爪主体(爪2132a)相啮合,操作杆2112根据每次的操作量被保持在一定角度。
另外,在操作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时,如图23所示,通过单向离合器2330的操作,只有操作杆2312朝向轮椅的后侧施加制动力的操作被允许。此外,通过与爪主体2332(爪2332a)相啮合,操作杆2312根据每次的操作量被保持在一定角度。
因此,之后,在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和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中,保持根据操作量(打开程度)的制动力直到单向离合器装置处于不被操作的状态。因此,在下坡或类似路面上时,轮椅2200可沿着倾斜路面行驶,而抑制其加速。此外,在平坦的场地,制动器也可用作停车制动。
此外,制动装置2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所述首先,当操作杆2112或操作杆2312被操纵以操作制动装置时,操作凸轮部分2008a沿着图21的箭头标记N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各个主闸瓦2004、2004被压向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以实施制动。
同时,当对于操作杆2112、2312的操作被单向离合器2130的作用释放时,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杆2112、2312的角度被保持,之后继续被制动状态。
(制动释放模式)当模式被转换到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一侧的制动释放模式时,如上所述,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导向槽2121的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的互相接触,并且操作杆2112通过形成接触状态被保持在中间位置处。
当模式被切换到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一侧的制动释放模式时,如上所述,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制动器2322和突出部分2324互相接触,并且,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操作限制爪2325和爪主体2332互相啮合,并通过在各个部分处形成接触状态(啮合状态),操作杆2312被保持在制动释放模式(中间位置)。
因此,操作凸轮部分2008a被保持在中间状态,并且各个主闸瓦2004通过复位弹簧2013的张力被保持在从制动鼓内周面2003c分开的位置处。
此外,类似于主制动模式,锁定闸瓦2006也产生被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限制的状态,即使在轮椅2200向后移动时,制动装置也不被操作。
这样,在制动释放模式中,各个主闸瓦2004和锁定闸瓦2006都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分开,因此,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在轮椅2200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任一方向中,制动均不被操作。
(辅助制动模式)在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中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操作杆2112从制动释放模式被进一步压向下侧以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此外,这时,通过强制枢转操作杆2112而释放与弯曲部分2125相接触的操作杆2112的导销2112b在弯曲部分2125处的接触状态,而且,释放了具有弯曲部分2125和导销2112b的操作限制部分2120的操作的限制。
并且,与此同时,由于操作杆2112受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作用,操作杆2112沿着用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进一步移向下侧。此外,导销2112b与辅助制动模式的路径2124的终端X相邻接(参照图33)以便被定位。
此外,在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中,当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时,操作钮2346被压向操作杆2312一侧,以从互相啮合中释放操作限制爪2325和爪主体2332。此外,当操作杆2312沿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被操作时,制动器2322(片簧)被弯曲以骑跨在壳体2310的突出部分2324上,从而释放制动器2322和突出部分2324之间的接触状态。
并且,由于操作杆2312受操作杆复位弹簧2015b的张力作用,操作杆2312被拉向电缆连接部分2310a。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操作限制爪2325a被设置在操作限制爪2325的更前侧,并且爪主体2332的爪2332a和操作限制爪2325a互相啮合,以在辅助制动模式中定位操作杆2312。
此外,制动装置2001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操作如下。
首先,操作凸轮部分2008a沿着图28的箭头标记K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使锁定闸瓦2065与制动鼓2003的内周面2003c相接触。
此外,当制动鼓2003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锁定闸瓦6自锁,在锁定闸瓦6和制动鼓2003之间产生自激励效应,从而限制制动鼓2003的反向旋转。
另外,在轮椅2200向前移动和轮子2202正常旋转的情况下,制动鼓2003也正常地旋转,因此,锁定闸瓦2006的自锁状态被释放,轮椅2200可向前移动。
具体地说,即使在轮子2201在辅助制动模式中正常旋转时,锁定闸瓦2006和制动鼓内周面2003c互相接触的状态被保持,然而,在制动鼓正常旋转时,不能得到自激励效应,因此制动力不作用于制动鼓2003。
此外,当操作杆2312被切换到其它模式时,操作凸轮部分2008b沿着图28的箭头标记D的方向枢转,因此,锁定闸瓦2006在锁定闸瓦复位弹簧2007的作用下再次返回到从制动鼓内周面2003c分开的恒定状态。因此,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锁定闸瓦2006不施加制动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操作杆2112、2312,它们能够在可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范围包括允许制动鼓2003沿正常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旋转的制动释放模式、仅限制制动鼓2003沿反向旋转方向的旋转的辅助制动模式,以及限制制动鼓2003沿正常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主制动模式。
此外,在正常状态下,各个操作杆2112、2312被沿着从制动释放模式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推动。
因此,例如,在切换到辅助制动模式的上坡行驶中,即使操作杆2112、2312违背操作者意图被操作到制动释放模式一侧时,操作杆2112、2312总是被施以与推力相应的外力,因此,操作杆2112、2312重新返回到辅助制动模式。因此,限制了制动鼓2003的旋转,并避免了违背操作者意图的反向行驶等。
另外,根据实施例中示出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操作杆2112、2312通过由主制动模式构成起始点沿从主制动模式到辅助制动模式经由制动释放模式的方向被推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设置有操作限制部分2120、2320,其通过在制动释放模式(中间位置)中与操作杆2112、2312接触来限制操作杆2112、2312从主制动模式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操作。
因此,通过与操作限制部分2120、2320的接触状态限制了操作杆2112、2312操作到辅助制动模式,所述操作杆在与推力相应的外力作用下沿着从主制动模式经由制动释放模式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被操作。
因此,在主制动模式和制动释放模式之间的操作中,操作杆2112、2312停止在制动释放模式而不到达辅助制动模式。因此,操作者可以在主制动模式和制动释放模式之间操作操作杆2112,而不必担心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误操作。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作用于操作线缆2010c的张力和与操作限制部分2120、2320相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操作杆2112、2312上,在制动释放模式中操作杆2112、2312通过两种力的平衡而定位。因此,在设定操作杆2112、2312的中间位置时,不需要复杂的链接弹簧或类似部件,减少了许多部件。因此,可便宜地制造制动操作装置。
此外,当操作杆2015的可移动范围或中间位置随着制动装置2001的规格的变化而变化时,例如,通过调节操作线缆2015c等的游隙可处理所述变化。并且,也可通过将操作杆互换为在不同位置处具有导销2112b的操作杆2112,或者将壳体互换为具有不同形状的导向槽2111的壳体2110等类似方法来处理所述变化。这样,通过调节操作线缆2015c的游隙或者互换构成部件,可容易地适应于规格的变化。
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严格地说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细节可以根据各种规格进行适当的改变。
例如,尽管根据上述的用于乘坐者的制动操作装置2300,为了通过制动释放模式限制操作,作为操作限制部分2320的构成部件,单向离合器装置2330的一部分构成部件被共用,但这不是必须的,操作杆2312的操作可以仅通过制动器2322来限制。
此外,同样,对于构成单向离合器装置2130的部件的啮合齿2131的位置,根据制动装置2001的规格的变化,其位置、连接角度等可以改变。此外,当通过螺钉等将啮合齿2131固定到操作杆2112上时,通过拧松螺钉可以容易地改变啮合齿2131的位置和调节其角度。
此外,尽管根据上述的实施例,采用用于轮椅的制动装置2001作为例子,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但是,制动操作装置2100、2300并不限于所述轮椅,而是还可适用于婴儿车、自行车、卡车、工业机械、摩托车、汽车等的制动装置。
(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制动操作装置3100设置有壳体3110(支撑部件),其被固定到轮椅3200的机架或类似部件上;以及操作杆3112,其以设置在壳体3110处的支撑轴(没有示出)为中心被可枢转地支撑。
另外,操作杆3112与延伸到制动装置3001(内膨胀式制动装置)的操作线3015相连接,所述制动装置3001结合到车轮上,并且,经操作杆3112来操作操作线3015,制动装置被设计为通过枢转制动装置3001的操作凸轮来施加制动。
作为制动操作装置3100的构成部件的壳体3110由硬合成树脂材料或类似材料形成,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分3140,其外部安装到用于帮助者的把手3204的基部3204a,所述把手3204设置在轮椅3200的座位后侧;以及第二固定部分3150,其被固定到垂直架3205上,如图37所示,所述垂直架3205在座的背侧竖立。
另外,用于帮助者的把手3204通过将垂直架3205的上部折叠成弯曲到轮椅3200的背侧而形成。
如图39所示,第一固定部分3140设置有套筒3141,所述套筒3141具有直径大体上与把手3204的外径相同的非圆形通孔,并且,套筒3141的内周面3141a设置有按压部分3142,用于在外部安装到把手3204时,将套筒3141的内周面压向把手3204。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设置按压部分3142的形状时,如图39所示,从套筒3141的内周面膨胀的弯曲部分3143形成于套筒3141的内周面3141a上。而且,气隙3144形成于弯曲部分3143的背侧。
因此,当将套筒3141(第一固定部分)外部安装到把手3204时,如图40所示,弯曲部分3143通过气隙3144或多或少被允许变形,因此,操作者可比较容易地将套筒3141从把手3204的端部压向基部3204a一侧。
而且,当外部安装套筒3141时,弯曲部分3143被压向(推向)把手3204,因此,通过因按压而引起的与把手3204的表面的摩擦,抑制了套筒3141沿把手3204的周向的枢转和沿手柄3204的轴向的位置移动。
与此同时,第二固定部分3150设置有一对能够与垂直架3205相啮合的夹紧部件3151。
夹紧部件3151沿着与设置在套筒3141处的通孔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而且,在夹紧部件3151之一和另一夹紧部件3151之间保证的尺寸值设置为大体上等于垂直架3205的直径。
因此,当壳体3110插入到把手3204的基部3204a时,垂直架3205被夹在夹紧部件3151之间,因此,套筒3141绕把手3204的轴的旋转,即,壳体3110相对于把手3204的枢转受到夹紧部件3151的限制。
接着,下面将说明安装制动操作装置3100的方法。
首先,操作者通过从把手3204的端部插入套筒3141而将壳体3110连接到把手3204。
另外,这时,由于套筒3141的内周面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弯曲部分3143,操作者将套筒3141压向把手3204的基部3204a,同时,对弯曲部分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以便使弯曲部分弯向其背侧上的气隙3144。
接着,操作者微调壳体3110的角度,以便垂直架3205被设置在夹紧部件3151之间,其后,将套筒3141从这种状态压向把手3204的基部3204a,从而将垂直架夹在夹紧部件3151之间。
接着,操作者从把手3204的端部插入手柄3206,并将手柄3206压向把手3204的基部3204a,直到手柄3206的开口端3206a与套筒3141的端面相接触。
另外,若有必要,可通过在手柄3206的内周面上或把手3204的表面上涂以粘结剂,将手柄3206通过粘接固定在其上。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3100,首先,从把手3204的端部插入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分3140处的套筒3141(环形连接部分),以便将壳体3110连接到把手3204。
接着,通过夹紧部件3151将设置在与套筒314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第二固定部分3150锁定到沿着与把手3204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垂直架3205上。
即,壳体3110通过套筒3141被连接到把手3204上,而且,通过一对设置在第二固定部分3150处的夹紧部件3151来限制壳体3110绕手柄3204的轴线的枢转。
另外,通过从把手3204的端部插入的手柄3206,而不是通过设置在套筒3141内周面上的弯曲部分3143(按压部分3142)所提供的摩擦力(限制力),阻止套筒3141沿把手3204的轴向的运动(位置移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所示的制动操作装置3100,在固定第一固定部分3140和把手3204时,在不使用夹子或类似紧固件的情况下,可限制壳体3110相对于把手3204的枢转。
另外,在第一固定部分3140沿把手3204的轴向的位置移动中,同样可在不使用紧固件或类似部件的情况下限制该位置移动。
即,在固定壳体3110和把手3204时及固定壳体3110和垂直架3205时,可简化为了固定所需的结构。
另外,在结合操作中,通过将第一固定部分3140和第二固定部分3150移动到预定位置,壳体3110的位置可自动调节确定,因此,在不调节壳体3110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可将壳体3110固定到适当的位置。
另外,由于不必将壳体3100紧固到如上所述的把手3204或类似部件上,也可选择具有各种颜色变化的相对较软的树脂材料或类似材料。因此,用于装饰用途的盖子和壳体3110可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模制,并且可以成本低廉地制造外观美观的制动操作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例严格地说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细节可根据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变化。
例如,尽管根据上述实施例,以轮椅3200的制动装置3001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制动操作装置3100进行了说明,但制动操作装置3100不仅可应用于轮椅的制动,还可应用于如婴儿车、自行车、卡车、工业机械、摩托车、汽车等的制动中。
此外,尽管根据上述实施例,作为用于帮助者的制动操作装置3100,制动操作装置3100被连接到延伸到座位后侧的用于帮助者的把手3204上,但所述连接位置可以被任意地改变,例如,制动操作装置3100也可被结合到扶手架的基部3208a或类似部位上,在所述基部3208a处,延伸到轮椅3200的座位侧部的扶手架3208和从扶手架3208悬垂到轮椅3200的前轮3209的腿部架3210互相交叉。
另外,如图41和图42所示,还可设想一种结构来替代夹紧部件3151,在所述结构中,沿垂直架3205的周向延伸的延伸部分3152形成于壳体3110上,延伸部分3152利用螺钉3453或类似部件被紧固到垂直架3205上。
另外,这里使用的螺钉3153仅是用来将第二固定部分3150固定到垂直架3205的装置,因此用具有较小直径的螺钉便足够了。而且,可使用较小直径的螺栓或类似部件来替代螺钉3153。
另外,如图43所示,第二固定部分3150可沿垂直架3205的外周形成凹陷部分3154,并且可使用粘合带3155或类似部件将壳体3110粘接到垂直架3205上,以便使凹陷部分3154总是与垂直架3205的外周面相接触。
而且,在所述结构中,作用于壳体3110的操作杆3112的反作用力分散到第一固定部分3140和第二固定部分3150上,因此,即使通过粘结带3155等相对较软的部件也可确保足够的固定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装置,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包括操作杆,其被支撑以便能够在可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移动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地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一位置,以及只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操作杆在正常状态下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推动;以及操作限制部分,所述操作限制部分可与操作杆在第一位置处接触以限制操作杆到达第二位置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可操作地支撑操作杆的支撑部件;可与操作杆接触的接触部件;和推动部件,用于推动接触部件到达操作杆;其中操作杆包括操作限制部件,用于与接触部件在第一位置处接触,以便限制操作杆到达第二位置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范围进一步包括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三位置,和其中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杆沿着从第三位置经由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被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部件,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辅助制动部件,能够自锁以在反向旋转旋转部件时与旋转部件接触来限制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操作凸轮,用于根据操作杆的操作分别操作主制动部件和辅助制动部件;其中,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操作杆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以与其操作量相应的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其中,当操作杆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仅使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只允许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操作杆,以及释放装置,用于释放被限制的单向离合器装置的操作。
6.一种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装置,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包括操作杆,当沿预定的方向操作操作杆时,操作杆用于根据其操作量对旋转部件施加制动力;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只允许操作沿预定的方向被操作的操作杆,并根据操作量将操作杆保持在一定位置;释放装置,用于通过单向离合器装置释放被限制的操作杆的操作;以及操作部分,用于操作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设置在一个臂上,所述臂延伸到在能够与在操作时沿着预定的方向操作的操作杆一起操作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臂上的操作部分被设置为能够沿所述臂的外周方向操作。
8.一种制动装置的操作装置,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用于操作制动装置以便分别限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其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受到支撑以能够在可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活动范围包括允许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一位置,仅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任一种旋转的第二位置,以及限制旋转部件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第三位置,并且,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杆沿着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被推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分别由第三位置构成起始点,并沿从第三位置经由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方向被推动,进一步包括操作限制部分,其通过在第一位置与操作杆接触以在第一位置处限制操作杆从第三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部件,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辅助制动部件,其通过自锁以在反向旋转旋转部件时与旋转部件形成接触来限制旋转部件的反向旋转;以及操作凸轮,用于根据第一和第二操作杆之一的操作分别操作主制动部件和辅助制动部件,其中,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操作第一和第二操作杆之一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根据其操作量以压力将主制动部件压向旋转部件,和其中,当第一和第二操作杆之一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操作凸轮被操作以便仅使辅助制动部件与旋转部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只允许第一和第二操作杆中之一从第一位置导向到第二位置的操作;以及释放装置,用于释放单向离合器装置从被限制中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制动装置与第一和第二操作杆,并将对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操作传递到制动装置,连接部件包括从制动装置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和将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牵引量调节装置,其位于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在对第二连接部件施加预定载荷时用于使第二连接部件远离第一连接部件。
13.一种制动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杆,用于操作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以及支撑部件,用于可枢转地支撑操作杆,其中,操作杆通过支撑部件设置到车辆上;其中支撑部件包括环形连接部分,其外部安装到沿车辆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上;以及枢转运动限制部分,其可与沿着与第一机架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接触,用于限制支撑部件绕第一机架的轴线的枢转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中环形连接部分包括套筒,其具有能够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的内径;以及按压部分,其设置在套筒的内周面上,用于在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时将套筒的内周面压向第一机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中按压部分包括弯曲部分,其设置用于从套筒的内周面膨胀;以及气隙,其形成于弯曲部分的背侧,以便在外部安装到第一机架上时,允许弯曲部分朝向套筒的外侧发生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对夹紧部件,其形成在枢转运动限制部分中,用于与第二机架相啮合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操作装置,其中第一机架包括从第二机架延伸的把手。
18.一种将制动操作装置连接到车辆的方法,其中制动操作装置包括用于操作制动装置的操作杆,以及可枢转地将操作杆支撑到车辆上的支撑部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支撑部件中形成构成环形的连接部分,并从沿车辆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连接部分,和当插入连接部分后,在与连接部分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将支撑部件固定到沿着不同于第一机架的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方法,其中,第一机架包括从第二机架延伸的把手,和在将连接部分插入第一机架后,从第一机架的端部插入把手的手柄,以便将所述手柄固定到把手上。
全文摘要
一种制动装置(1001)的操作装置(1100),用于限制制动鼓(1003)的旋转,包括操作杆(1112)和操作限制部分(1120)。操作杆被支撑以便能够在可移动范围内操作。所述可移动范围包括允许制动鼓(1003)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制动释放模式,以及只限制制动鼓的反向旋转的辅助制动模式。操作杆(1112)在正常状态下被从制动释放模式向着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方向推动。在制动释放模式中,操作限制部分(1120)通过与操作杆(1112)接触而限制操作杆到达辅助制动模式的运动。
文档编号A61G5/10GK1533754SQ20041003231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7日
发明者池上洋, 古川仁, 征, 三出幸征, 保, 一, 石川扩保, 寺岛信一, 增子实 申请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