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05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主要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理论认为,腰痛的诱因颇多,有风、湿、寒、热、闷挫、淤血、气滞、瘀积,但皆是标,而肾虚是其本。腰为肾之腑,而肾主骨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腰酸软腿膝无力。阳虚不能温养四肢,故有手足不温,面色淡白,等症。《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腰痛与肾的关系很密切。
迄今为止已上市的治疗腰痛的药品主要有复方南星止痛膏、伤湿止痛膏、伤湿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痛贴灵、天和追风膏、关节止痛膏、骨通贴膏、麝香祛风湿膏等类似品种约178种,这些药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有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肉桂、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冰片、樟脑、芸香、颠茄流浸膏,豹骨、麝香、麻黄、细辛、羌活、独活、威灵仙、红花、广西血竭、肉桂油、辣椒流浸膏、碘、碘化钾、盐酸苯海拉明,生天南星、丁香、白芷、川芎、徐长卿,雪上一枝蒿、苍术、干姜、当归、山柰、八角茴香,金不换,丁公藤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跌打,风湿,风寒引起的腰痛,几乎无涉及肾虚型腰痛的,此外它们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治标不能治本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体内外用药而补肾,通过补肾达到根治腰痛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肉苁蓉9~87份八角茴香9~87份 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淫羊藿9~87份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 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小茴香9~87份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乳香3~30份 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 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 枫香脂稠膏11~103份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范围是肉苁蓉14~58份 八角茴香14~58份 熟地黄14~58份补骨脂14~58份 淫羊藿14~58份 蛇床子14~58份牛膝14~58份 续断14~58份 甘草14~58份杜仲14~58份 菟丝子14~58份 枸杞子14~58份车前子14~58份 小茴香14~58份 附子9~38份五味子9~38份乳香5~20份 没药5~20份丁香5~20份 锁阳2~9份 樟脑10~40份冰片6~20份 薄荷油8~33份肉桂油1~7份水杨酸甲酯16~66份 枫香脂稠膏17~69份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是肉苁蓉30份 八角茴香30份 熟地黄30份补骨脂30份 淫羊藿30份 蛇床子30份牛膝30份 续断30份 甘草30份杜仲30份 菟丝子30份 枸杞子30份车前子30份 小茴香30份 附子20份五味子20份 乳香10份 没药10份丁香10份 锁阳5份 樟脑21份冰片14份 薄荷油18份 肉桂油4份水杨酸甲酯34份 枫香脂稠膏36份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还可加入2~23重量份的盐酸苯海拉明。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肉苁蓉9~87份八角茴香9~87份 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淫羊藿9~87份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 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小茴香9~87份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乳香3~30份 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 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 枫香脂稠膏11~103份 盐酸苯海拉明2~23份优选为肉苁蓉14~58份 八角茴香14~58份 熟地黄14~58份补骨脂14~58份 淫羊藿14~58份 蛇床子14~58份牛膝14~58份 续断14~58份 甘草14~58份杜仲14~58份 菟丝子14~58份 枸杞子14~58份车前子14~58份 小茴香14~58份 附子9~38份五味子9~38份乳香5~20份 没药5~20份丁香5~20份 锁阳2~9份 樟脑10~40份冰片6~20份 薄荷油8~33份肉桂油1~7份水杨酸甲酯16~66份 枫香脂稠膏17~69份 盐酸苯海拉明3~15份更优选为肉苁蓉30份 八角茴香30份 熟地黄30份补骨脂30份 淫羊藿30份 蛇床子30份牛膝30份 续断30份 甘草30份杜仲30份 菟丝子30份 枸杞子30份车前子30份 小茴香30份 附子20份五味子20份 乳香10份 没药10份丁香10份 锁阳5份 樟脑21份冰片14份 薄荷油18份 肉桂油4份水杨酸甲酯34份 枫香脂稠膏36份 盐酸苯海拉明8份本发明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肉苁蓉9~87份八角茴香9~87份 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淫羊藿9~87份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 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小茴香9~87份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乳香3~30份 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 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 枫香脂稠膏11~103份(2)提取丁香和八角茴香的挥发油备用;将提取挥发油后的八角茴香及丁香药渣与肉苁蓉、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蛇床子、牛膝、续断、甘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附子、五味子、乳香、没药、锁阳混合,加入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3)将樟脑、冰片、薄荷油、肉桂油、水杨酸甲酯与步骤(2)所提取得的挥发油一起混合后,再与枫香脂稠膏及步骤(2)所制备的稠膏混合,制成制剂用中间体,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即得。
如果加入2~23重量份的盐酸苯海拉明,只需将上述制备方法的第(3)步改为下述方法即可制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将樟脑、冰片、薄荷油、肉桂油、水杨酸甲酯与步骤(2)所提取得的挥发油一起混合后,再与枫香脂稠膏、盐酸苯海拉明及步骤(2)所制备的稠膏混合,制成制剂用中间体,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即得。
本发明组合物基于中医学对腰痛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疗原则,同时依据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补肾壮阳、活血散瘀、祛风活络的原料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配伍依据是采用肉苁蓉、锁阳、淫羊藿、菟丝子、熟地、枸杞子、蛇床子、补骨脂等补肾、壮阳、益精;复加以杜仲、牛膝、续断,强筋壮骨,祛风活络,以治腰膝酸痛,夜尿频数。肾阳虚,则手足不温,四肢痹痛,治宜大辛大热,附子、肉桂油、小茴香、八角茴香辛温壮阳;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丁香温中止痛,配伍使用,则阳气足,驱寒湿,温手足,息诸痛。水杨酸甲酯、薄荷油、冰片、樟脑等清凉、消炎,和上述药物相配合,对肌肉酸痛、风湿关节疼痛疗效更相得益彰。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适宜制剂,例如可以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滴丸、软膏剂、鼻用制剂(包括滴鼻剂)、气雾剂或喷雾剂、膏药、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优选为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有效剂量为每天用2.4g~3.6g生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除能有效治疗因肾虚而导致的腰痛外,尚能显著改善因肾虚导致的尿急、尿频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贴膏剂的制备(1)药材的整理肉苁蓉拣去杂质。
八角茴香、熟地、附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丁香等各药拣去杂质。
补骨脂、蛇床子、五味子拣去杂质。
淫羊藿、甘草拣去杂质,切段。
续断、锁阳拣去杂质,切段、片状。
牛膝拣去杂质。
杜仲拣去杂质。
乳香、没药拣去杂质。
菟丝子拣去杂质。
(2)八角茴香、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将100g丁香、300g八角茴香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挥发油备用。
(3)腰肾稠膏的提取将肉苁蓉300g、熟地黄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蛇床子300g、牛膝300g、续断300g、甘草300g、杜仲300g、菟丝子300g、枸杞子300g、车前子300g、小茴香300g、附子200g、五味子200g、乳香100g、没药100g、锁阳50g与步骤(2)所得的丁香、八角茴香药渣一起,加入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成腰肾稠膏。
(4)枫香脂稠膏的制备将枫香脂加热熔融制成360g稠膏。
(5)涂布膏团的制备a 将步骤(2)所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油、丁香挥发油与200g樟脑、130g冰片、180g薄荷油、40g肉桂油、330g水杨酸甲酯、30g液状石蜡混合,再加入橡胶或改性橡胶,使其软化后再加入松香或改性松香中,备用。
b 将立德粉420g(立德粉为贴膏剂常用的制剂填充剂,用以增大膏团硬度)、80g盐酸苯海拉明、步骤(3)所制得的腰肾稠膏与360g枫香脂稠膏及a步骤所得备用橡胶混匀,用适宜设备使炼成均匀细滑,具有弹性的涂布膏团。
c 在涂布机中将b步骤所得涂布膏团均匀涂在符合要求的布上,再切成膏片,即得。每片膏片含生药1.2g。
丸剂的制备(1)药材的整理肉苁蓉拣去杂质。
八角茴香、熟地、附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丁香等各药拣去杂质。
补骨脂、蛇床子、五味子拣去杂质。
淫羊藿、甘草拣去杂质。
续断、锁阳拣去杂质。
牛膝拣去杂质。
杜仲拣去杂质。
乳香、没药拣去杂质。
菟丝子拣去杂质。
(2)细粉的制备取整理后的180g蛇床子、180g车前子、180g小茴香、110g五味子、180g淫羊藿、180g甘草、20g锁阳、180g菟丝子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得腰肾细粉。
(3)挥发油的制备取500g丁香、870g八角茴香分别提取挥发油,然后将挥发油与樟脑180g、冰片120g、薄荷油150g、肉桂油30g、水杨酸甲酯330g混合,搅拌均匀。
(4)腰肾稠膏的制备将肉苁蓉870g、熟地黄870g、补骨脂870g、牛膝870g、续断870g、杜仲870g、枸杞子870g、附子870g、乳香300g、没药600g、枫香脂1030g与丁香、八角茴香药渣混合在一起,加入乙醇,回流,提取液浓缩成腰肾稠膏。
(5)腰肾团块粉的制备将1000g腰肾稠膏与腰肾细粉混合,搅拌1~2分钟,制成软材,摊盆,厚度不超过3cm,用热风循环烘箱95℃±5℃条件下干燥40小时,得腰肾团块。腰肾团块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细粉在混合机中混合18分钟,得腰肾团块粉。
(6)炼蜜的制备取蜂蜜用夹层锅加热煮沸至110℃,趁热用80目筛滤过,即得。
(7)泛丸取炼蜜加乙醇以1∶3的比例混合均匀,将少量腰肾团块粉放入缸中,开动制丸缸,开始喷加小量炼蜜-乙醇混合液,不断搅拌至使细粉呈湿润的颗粒状,再加适量腰肾团块粉粉,继续搅拌使细粉均匀覆在颗粒上,再依次喷加炼蜜-乙醇混合液和撒加细粉,以此方法使粉颗慢慢加大成细小丸粒,过1mm孔径的筛,取1mm孔径筛的小丸置制丸缸中,继续喷加炼蜜-乙醇混合液并撒加细粉,过2mm~2.5mm孔径的筛,取过筛的小丸作丸种。
在制丸缸中加入丸种,开动制丸缸,喷加适量炼蜜-乙醇(1∶3)的混合液,搅拌使小丸润湿后再加适量细粉,以此方法泛丸至直径为3.0mm~3.5mm大小的小丸,过筛;取过筛的小丸投入制丸缸中,开动制丸机,再依次不断喷加适量的炼蜜-乙醇(1∶2)混合液及撒加细粉,使丸粒逐渐加大,至小丸直径为4.5mm~5.0mm大小为止。取出,过筛,取丸径4.5~5.0mm范围大小的湿丸进行干燥。
(8)干燥将湿丸摊盘,每盘厚度约为3cm,60℃干燥2小时,70℃干燥2小时,然后升至75℃进行干燥,至水分<9.0%,得丸胚。
(9)包衣将每缸丸胚置于制丸缸中滚动,并用喷雾形式喷入挥发油,搅匀,在缸中滚动约10分钟,取出,得包衣丸。
片剂的制备(1)药材的整理肉苁蓉拣去杂质。
八角茴香、熟地、附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丁香等各药,拣去杂质。
补骨脂、蛇床子、五味子拣去杂质。
淫羊藿、甘草拣去杂质。
续断、锁阳拣去杂质。
牛膝拣去杂质。
杜仲拣去杂质。
乳香、没药拣去杂质。
菟丝子拣去杂质。
(2)八角茴香、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取60g丁香、100g八角茴香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挥发油。
(3)腰肾稠膏的提取将肉苁蓉120g、熟地黄120g、补骨脂120g、淫羊藿120g、蛇床子120g、牛膝120g、续断120g、甘草120g、杜仲120g、菟丝子120g、枸杞子120g、车前子120g、小茴香120g、附子60g、五味子60g、乳香30g、没药60g、锁阳15g与丁香、八角茴香药渣混合在一起,加入乙醇,回流,提取液浓缩成腰肾稠膏。
(4)枫香脂稠膏的制备将枫香脂加热熔融成稠膏。
(5)腰肾喷雾粉将腰肾稠膏和130g枫香脂稠膏混匀在喷雾干燥机中喷雾干燥,制得腰肾喷雾粉。
(6)将步骤2)所提取的挥发油、60g樟脑、60g冰片、55g薄荷油、12g肉桂油、120g水杨酸甲酯加入腰肾喷雾粉中制成颗粒,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颗粒剂的制备(1)药材的整理肉苁蓉拣去杂质。
八角茴香、熟地、附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丁香等各药,拣去杂质。
补骨脂、蛇床子、五味子拣去杂质。
淫羊藿、甘草拣去杂质。
续断、锁阳拣去杂质。
牛膝拣去杂质。
杜仲拣去杂质。
乳香、没药拣去杂质。
菟丝子拣去杂质。
(2)八角茴香、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取100g丁香、300g八角茴香分别收挥发油。
(3)腰肾稠膏的提取将肉苁蓉300g、熟地黄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蛇床子300g、牛膝300g、续断300g、甘草300g、杜仲300g、菟丝子300g、枸杞子300g、车前子300g、小茴香300g、附子200g、五味子200g、乳香100g、没药100g、锁阳50g与丁香、八角茴香药渣一起,加入乙醇,回流,提取液浓缩成腰肾稠膏。
(4)枫香脂稠膏的制备将枫香脂加热熔融成360g稠膏。
(5)腰肾喷雾粉将腰肾稠膏和360g枫香脂稠膏混匀在喷雾干燥机中喷雾干燥,制得腰肾喷雾粉。
(6)将步骤(2)所提取的挥发油、210g樟脑、140g冰片、180g薄荷油、40g肉桂油、340g水杨酸甲酯加入腰肾喷雾粉制成颗粒,即得。
胶囊剂的制备(1)药材的整理肉苁蓉拣去杂质。
八角茴香、熟地、附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丁香等各药,拣去杂质。
补骨脂、蛇床子、五味子拣去杂质。
淫羊藿、甘草拣去杂质。
续断、锁阳拣去杂质。
牛膝拣去杂质。
杜仲拣去杂质。
乳香、没药拣去杂质。
菟丝子拣去杂质。
(2)八角茴香、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取丁香100g、八角茴香300g分别提取挥发油。
(3)腰肾稠膏的提取将肉苁蓉300g、熟地黄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蛇床子300g、牛膝300g、续断300g、甘草300g、杜仲300g、菟丝子300g、枸杞子300g、车前子300g、小茴香300g、附子200g、五味子200g、乳香100g、没药100g、锁阳50g与丁香、八角茴香药渣混合在一起,加入乙醇,回流,提取液浓缩成腰肾稠膏。
(4)枫香脂稠膏的制备将枫香脂加热熔融成360g稠膏。
(5)腰肾喷雾粉将腰肾稠膏和枫香脂稠膏混匀在喷雾干燥机中喷雾干燥,制得腰肾喷雾粉。
(6)将步骤(2)所提取的挥发油、210g樟脑、140g冰片、180g薄荷油、40g肉桂油、340g水杨酸甲酯加入到腰肾喷雾粉中,制成颗粒装胶囊,即得。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肾虚模型的作用一、试验材料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外用贴膏片;剂量设置70Kg的成年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外用贴膏片的使用量为2贴/天(面积为2×6.2×9.0cm2),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g的小鼠皮肤给药面积为低剂量0.4×0.7cm2,中剂量1.2×0.7cm2,高剂量1.2×2.1cm2,其剂量分别为成人的1、3、9倍。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0g的大鼠皮肤给药面积为低剂量2.0×1.0cm2,中剂量3.0×2.0cm2,高剂量3.0×6.0cm2,其剂量分别为成人的、3、9倍。
2、空白赋形剂,为不含药物的贴膏片,小鼠皮肤给药面积为0.6×0.7cm2,大鼠皮肤给予空白赋形剂面积为3.0×6.0cm2。
3、阳性对照药金匮肾气丸,按成人每天口服24粒(4.5g)计算,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0g大鼠灌胃给药剂量为0.08g/200g体重。按成人每天口服24粒(4.5g)计算,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g小鼠灌胃给药剂量为0.001g/20g体重。
4、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99A032。NIH系小鼠,体重20±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99A030。
5、实验仪器及药品JL-C生理实验多用仪,上海嘉龙仪器厂生产;腺膘呤(Adenine),由Fluka BioChemika生产。
二、试验方法及结果1、对去势大鼠肾虚模型实验选择SD系大鼠,雄性,体重200±20g,用弯头剪刀将各组豚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豚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约7×7平方厘米,其脱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25%左右。静养一天,用乙醚浅麻醉,常规消毒,切除两侧睾丸,随机分成为供试药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共5个组,每组10只大鼠。另选择SD系雄性未去势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按相应给药途径给药,试验组、空白对照组的给药途径是皮肤给药,阳性对照组是口服给药,连续给药45天。每隔15天脱毛一次。第46天,采用生理实验多用仪的刺激电极放置于大鼠阴茎部位,给于局部电刺激,电流强度为4mA,电压为40mV记录从刺激开始至阴茎勃起时间。处死大鼠,解剖大鼠包皮腺、精液囊、前列腺及提肛肌称量重量,实验结果见表1。
2.2.3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抑菌效价 取13×100mm灭菌有棉塞的试管11支,并编号排列于试管架上,在无菌操作下于每管中先加无菌肉汤培养液2.0ml,然后于第1支管中加入灭菌的受试中药液2.0ml,混匀后取2.0ml放入第2管中,依次类推,直到第9管取出2.0ml弃去,使1∶2、1∶4、1∶8、1∶16、1∶32……等各种浓度。第10管不加药物只加菌作为对照,以便观察培养基是否适合于细菌生长。第11管中加入受试中药混匀取出2.0ml弃去,不加受试菌,以便观察中药是否被污染。再将肉汤已培养6-8h的试验菌液,用无菌肉汤稀释成10-3浓度取0.1ml分别加入上述1-10管中,混匀后置37℃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16-24h观察结果。若肉汤混浊,表示细菌生长(++、+++);若肉汤完全清亮,表示无细菌生长(-)。
3.结果3.1杯管法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K88抑菌环直径为20.16±1.51mm;对溶血性大肠菌抑菌环直径为18.16±1.31mm;对猪丹毒杆菌抑菌环直径23.16±1.41mm;对猪巴氏杆菌抑菌环直径为19.24±1.34mm。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K88、溶血性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详见表1。
表1本发明药物对四种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单位(N=6)

2)由腺膘呤所致小鼠肾功能阳虚模型实验结果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血清BUN、Cr含量出现进行性增高,胸腺及脾脏萎缩,供试药物能够减缓腺膘呤所致小鼠体重降低,降低BUN、Cr含量,提示供试药物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一、试验材料1、供试样品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外用贴膏片,实验时剪成所需面积备用。
2、实验动物封闭群豚鼠,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书号粤检证字第99A047号。
二、试验方法及结果选择健康豚鼠8只,体重260±20g,雌雄各半,用弯头剪刀将豚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豚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约7×7平方厘米,其脱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30%左右,静养一天,每4只一组,分为2组,即皮肤破损豚鼠组和完整皮肤豚鼠组。皮肤破损豚鼠为用无菌针头均匀地轻度划破皮肤表面。
供试药物剂量超过有效浓度20倍以上,仍未出现异常反应,则只设一个剂量组。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片剪成所需的面积(7×7cm2),分别贴在对应豚鼠的背部皮肤表面,24小时后,受药区撕去所贴胶布。连续7天观察皮肤反应,记录死亡情况及全身中毒表观。
三、剂量设计70Kg的成年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使用量为2贴/天(每贴面积为6.2×9.0cm2),换算成平均体重为260g的豚鼠应贴的面积为2×6.2×9.0×260÷(31.5×400)=2.3cm2。21倍的使用剂量为2.3×21=48.3cm2,相当于7×7cm2。
表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豚鼠皮肤急性毒性的研究

注有中毒症状为1,无中毒症状为0。
试验结果;供试药物在相当于成人每天使用剂量的21倍(给药面积已达最大)的情况下,破损皮肤豚鼠和完整皮肤豚鼠均无中毒及死亡现象出现,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为无毒、安全性药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长期毒理学研究一、试验材料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外用贴膏片2、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雌性体重为100±20g,雄性体重为110±20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99A032;饲养于不锈钢大鼠笼内,雌雄大鼠分笼饲养,每笼5只,动物实验室为清洁级,中央空调集中通风8-15次/小时,温度20-24℃,相对湿度55-65%,自然采光。喂饲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饮水为城市自来水用净水器过滤后装入饮水瓶中自由饮用。
3、试验试剂总蛋白试剂盒(双缩脲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991229;白蛋白试剂盒(溴甲酚绿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99122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IFCC推荐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6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IFCC推荐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601;肌酐液体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501;尿素氮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501;血糖液体试剂盒(GOD-PAP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601;胆固醇试剂盒(CHOD-PAP法)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502;碱性磷酸酶试剂盒(AMP buffer)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出品,批号000601;二、试验方法1、剂量分组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片高剂量组13×10cm2/200g体重(相当于拟推荐人临床剂量的65.0倍)中剂量组6.5×10cm2/200g体重(相当于拟推荐人临床剂量的32.5倍)低剂量组6.5×3cm2/200g体重(相当于拟推荐人临床剂量的10.0倍)2)空白对照组空白赋形剂13×10cm2/200g体重以上剂量剪成贴片贴于大鼠背部。
剂量设置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片按70kg成年人每天粘贴面积为2×6.2cm×9.0cm用量等效换算,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剂量分别等效于成年人用量的65倍、32.5倍、10.0倍。
给药途径用弯头剪刀将各组大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大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按给药剂量每天皮肤给药。每隔20天,重新用脱毛剂脱毛一次。
2、试验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P.199,“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取符合试验要求的健康SD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按《大鼠的鉴别与编号S0P/GT Z/084》进行编号,雄性为奇数、雌性为偶数。按体重随机分为四个试验组,即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试验前观察一周,并记录体重及摄食饮水量等基础数据,各组间应无显著性差异。60d内连续每天皮肤给药一次,每天上午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体征(包括行为活动、呼吸、毛色、口、眼、耳、鼻、粪、尿等),摄食量、饮水量和死亡情况。发现有中毒反应的动物取出单笼饲养,重点观察。发现有死亡和濒死动物及时尸捡,作大体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每隔7d称量一次体重。分别连续给受药60d后,各组随机抽取大鼠10只,雌雄各半,检查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上。经摘眼采血,以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和血液涂片镜检白细胞分类。血清以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及配对试剂盒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ea)和总胆固醇(T-CHO)。同时称取动物重要脏器—心、脑、肝、脾、肺、肾、肾上腺(单侧)、子宫、前列腺、卵巢(单侧)、睾丸(单侧),进行解剖检验,计算内脏占体重的百分率(内脏指数),剩下各组大鼠在停药15d后,进行血象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同时称取动物重要脏器—心、脑、肝、脾、肺、肾、肾上腺(单侧)、子宫、前列腺、卵巢(单侧)、睾丸(单侧),进行组织学镜检观察,计算内脏指数。
内脏指数=内脏重量÷动物体重以上各项观察指标用NDST统计软件处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
说明英文简称 全称中文PLTPlatelet血小板ALBAlbumin 白蛋白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BUNblood urea nitrogen 血液尿素氮Crea Creatinine 肌酐TP total-protein 总蛋白质HGBHemoglobin 血红蛋白RBCred blood cell 红细胞T-CHO Cholesterol 胆固醇WBC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GLUGlucose 血糖三、试验结果1、一般症状供试药物组三个剂量,大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末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死亡。
2、体重变化给予供试药物组的各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于第0,8,16,24,32,40,48,56,64天称量体重,结果表明大鼠的体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供试药物组大鼠的平均体重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实验动物的摄食与饮水量均正常.详情见下表4所示表4大鼠皮肤连续60天给予本发明药物的试验组在停药15天时测定S.D.系大鼠体重的变化(x±SD,n=10)

与同期空白同性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志略);3、血液学检查供试药物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0天,低剂量组大鼠大单核细胞占百分比值略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停药15天后恢复正常,给药60天及停药15天高剂量组的淋巴细胞占百分比值略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各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属于大鼠正常值的范围,详见表5。
表5大鼠连续给药60天及停药15天对血液学参数的影响(x±SD,n=10)项 目 空白对照组供试药物低剂量组供试药物中剂量组 供试药物高剂量组给药60d 给药60d 给药60d给药60d停药15d 停药15d 停药15d停药15dWBC ×109/L 13.37±2.88 11.18±4.14 12.21±2.7812.46±3.1312.24±3.19 13.48±2.84 10.88±4.2412.99±3.57RBC ×1012/L 8.94±0.848.3±0.39 8.14±0.42 8.20±0.368.16±1.288.35±0.83 8.61±0.91 8.98±0.74HGB g/L162.2±8.05 153.4±7.46 151.2±8.78152.4±7.95148.5±20.67 154.1±14.09158.3±8.11162.6±1.77PLT ×109/L 766.3±135.48 655.9±219.81 634.5±178.58 713.8±155.97627.5±279.02 583.6±182.58 581.1±113.05 552.2±139.95中性粒细胞% 20.53±6.41 23.05±8.61 18.85±4.6333.81±11.5023.56±6.01 24.98±9.16 27.86±16.29 33.92±13.09嗜酸性白细胞% 1.013±0.489 0.848±0.2380.928±0.568 0.892±0.3741.413±1.651 1.834±1.0591.678±1.160 1.479±0.744嗜碱性白细胞% 0.065±0.042 0.048±0.0420.050±0.046 0.042±0.0350.090±0.065 0.096±0.1370.104±0.164 0.085±0.097淋巴细胞% 70.57±7.98 65.93±8.89 71.86±6.1556.33±12.21*64.69±9.14 61.98±10.7758.95±17.00 53.31±11.51*大单核细胞% 7.88±2.2110.12±2.27*8.32±1.60 8.93±1.7710.24±2.82 11.09±3.55 11.52±4.1711.25±4.8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志略),*P<0.05;4、血液生化检查供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给药二个月和停药15d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属正常值范围。详见表6、7。
表6大鼠连续给药60天对大鼠血象及生化指标的影响(x±SD,n=10)项 目空白对照组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ALB g/L 35.17±1.5534.52±5.88 33.04±4.54 35.48±5.82ALT U/L 25.49±11.02 28.63±14.9629.51±8.41 27.41±8.27AST U/L 70.01±11.39 77.00±8.13 73.33±14.61 71.24±9.19GLU mMol/L6.222±1.232 5.807±1.4385.107±1.058 6.051±1.080TP g/L82.3±9.78 74.5±8.05 76.9±9.60 80.9±6.72T-CHOL mMol/L 1.334±0.354 1.312±0.3701.396±0.327 1.361±0.282Crea mg/dl0.675±0.282 0.666±0.2590.844±0.272 0.628±0.140ALP U/L 31.20±11.67 33.91±22.7839.07±19.86 38.25±26.41BUN mmol/L6.839±1.225 7.553±1.0846.915±1.495 6.614±1.67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志略);
表7大鼠连续给药60天及停药15天对大鼠血象及生化指标的影响(x±SD,n=10)项 目 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ALB g/L 27.18±3.48 29.60±2.93 28.86±2.15 27.29±1.54ALT U/L 30.56±8.64 26.54±9.38 28.98±11.05 29.68±12.51AST U/L 81.71±14.63 84.33±39.51 86.43±46.27 91.94±39.11GLU mMol/L 6.580±1.782 5.761±1.062 6.362±1.641 5.947±1.133TP g/L 81.94±13.54 78.55±28.64 76.72±30.13 81.72±22.66T-CHOL mMol/L1.331±0.494 1.653±0.380 1.610±0.151 1.780±0.202Crea mg/dl 0.730±0.359 0.670±0.106 0.750±0.190 0.770±0.082ALP U/L34.18±19.23 30.39±15.12 32.01±18.03 35.27±10.39BUN mMol/L 6.880±1.743 6.458±1.741 7.010±2.932 7.075±2.3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志略);5、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供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各项内脏及内脏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表8大鼠连续给药60天大鼠内脏指数的影响(x±SD,n=5)

与空白同性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记略).
表9大鼠连续给药60天及停药15天对大鼠内脏指数的影响(x±SD,n=5)

与空白同性对照组相比较,P>0.05(标记略).
6、对S.D大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剖检及组织学镜检查供试样品低、中、高剂量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皮肤给药60d及停药15d后,分2次断椎处死大鼠,作病理学剖检内脏并进行观察,结果描述如下头颅颅骨无畸形,软硬脑膜均无异常,脑沟和脑回的深浅正常,脑室结构清楚,脑垂体未见异常。
心心外膜光滑,无出血点,心肌厚薄及色泽未见异常,未见心肌细胞结构坏死或疤痕,心瓣厚薄正常,腱索未见粘连,心内膜光滑,冠脉未见狭窄或硬化。
肝给药60天后剖解大鼠,中剂量组有一鼠(雄)肝脏有一空泡,其余各组大鼠色泽暗红,表面光滑润泽,肝小叶结构清楚,门静脉区无变化,未见主要静脉扩张,胆道内无结石,胆管腔形态,可见中剂量组肝脏异常的那只大鼠属于个体差异,非受试样品所致。
脾硬度、色泽均正常,切面轮廓整齐明确,未见异常变化。
肺给药60天后剖解大鼠,各组大鼠左右二侧肺大小、硬度、色泽均正常,切面轮整齐明确,未见肺褐色硬变,未见支气管、血管异常变化。
肾给药60天后剖解大鼠,大鼠左右肾大小及硬度色泽均正常,表面光滑,未见色膜粘连,切面皮、髓质交界明确,皮层条纹清楚,输尿管内未见结石,肾动脉壁未见异常。
睾丸大小、重量及硬度均正常,睾丸精曲小管具弹性(可用镊子拉引出来),附睾、精束和尿道口未见异常。
子宫及卵巢子宫位置、大小、形状等均未见异常;未见输卵管与邻近脏器粘连,腔内未见阻塞,卵巢大小正常,两侧对称,色泽正常。
供试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皮肤连续给药60d及停止给药15d后,连同空白对照组,分二次断椎处死大鼠,剖检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等组织块作常规固定、切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结果描述如下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未见心肌变性、坏死、水肿或炎变,未见疤痕;未见粘液样或纤维素样变性,未见风湿小结;瓣膜亦未见粘液水肿,未见灶性细胞坏死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肉牙等组织形成或胶原纤维增生等现象。
肝肝细胞轮廓及内部结构清晰,未见细胞膨胀及炎性细胞浸润。
肺未见肺泡膨胀,间隔变窄,间孔变大等现象,未见小支气管炎性病变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肺泡壁毛细管扩张充血水肿或肺泡内充满渗出物。
肾包膜正常无粘连,肾皮质与髓质分界清楚,肾盏肾盂大小正常,未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或脂变、肿胀;未见肾组织破坏、充血、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
睾丸细胞排列正常;结构未见异常;未见器质性病变或炎症。
子宫未见腺上皮过度增殖,未见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或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未见滋养层上皮细胞高度增生。
卵巢皮质髓质结构清楚,未见组织变性或炎变,未见卵巢囊肿或实质瘤。
以上剖检观察及病理学镜检表明,供试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没有发现有毒性反应及病理性损害的改变。
四、试验结论从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将SD大鼠连续二个月用供试药物分高、中、低三个剂量对皮肤给药,给药60天及停药15天供试样品除高剂量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占百分比值略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动物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无死亡或体重下降,血液学、血液生化检查也未见明显影响,对摄食、饮水无影响。说明供试样品中剂量(65cm2)为安全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32.5倍。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小鼠镇痛试验的作用一、试验材料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外用贴膏片;2、空白赋形剂,为不含药物的贴膏片,实验时剪成所需面积备用。
3、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肠溶片。70Kg的成人每天用量为1.8g,经换算成小鼠用量为1.8g÷387.9×50=0.23g/Kg体重,每只灌胃0.4ml。
4、实验动物NIH系小鼠,体重20±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99A030。
二、试验方法及结果1、对小鼠镇痛试验(热板法)选取成年健康小鼠70只,体重为20±2g,全为雌性,将小鼠放于热板镇痛仪55℃的恒温金属板上(室温为20±2℃),以踢脚、舔后足、跳跃等作为痛反应指标。选用反应潜伏期不超过30s的小鼠。先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共测二次,以平均值不超过30s者为合格)。设置5个剂量组,分别为空白赋形剂组、供试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用弯头剪刀将供试药物组各组小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豚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约7×7平方厘米,其脱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25%左右。阳性对照组小鼠灌以阿司匹林0.0116g/ml溶液,每只灌胃0.4ml。给药1.0h后测量。空白组贴以空白赋形剂,其他各组贴以供试药物于小鼠的背部。其剂量分别为成人的1、3、9倍。70Kg的成年人供试药物的使用量为2贴/天(每贴面积为2×6.2×9.0cm2),换算成平均体重为20g的小鼠应贴的面积为低剂量组0.4×0.7cm2,中剂量组1.2×0.7cm2,高剂量组1.4×2.1cm2。
将小鼠放于热板镇痛仪55℃的金属板上,以踢脚、舔后足、跳跃等作为痛反应指标。用药后潜伏期超过60秒即表示有镇痛作用,应立即取出小鼠,防止烫伤尾巴而影响实验结果。给药后开始测量,用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每隔0.5h测定一次,连续四次,如痛阈值超过60s,即停止测试而按60s计。实验结束时,按所测之痛阈平均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表10供试药物对小鼠热板镇痛试验的作用(x±SD,n=10)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5,**P<0.01,***P<0.001.
2、对小鼠镇痛试验(化学法)选取成年健康小鼠50只,体重为22±2g,雌雄各半.设置5个剂量组,分别为空白赋形剂组,供试药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按实验1进行脱毛及给药,给药1.0h后开始实验,每鼠腹腔注射化学刺激物1%醋酸约0.2ml/只,可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较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如腹部内凹(呈蜂腰状),躯干与后腿伸张,臀部高起等。镇痛药对此有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数.记录注射致痛剂20min内各鼠扭体次数,比较组间差异。
药物的镇痛百分率=(给药组次数-空白对照组次数)/空白对照组次数表11供试药物对小鼠镇痛试验(化学法)(x±SD,n=10)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
结论1)由热板镇痛实验结果可知,供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能够有效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供试药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由化学法镇痛实验结果可知,供试药物能够有效抑制醋酸引起的痛疼,供试药物低、中、高剂量对小鼠分别为40.4%,48.0%,58.3%,提示供试药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本发明药物抗炎药理作用研究一、试验材料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片;70Kg的成年人供试药物的使用量为2贴/天(面积为2×6.2×9.0cm2),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g的小鼠应贴的面积为低剂量组0.4×0.7cm2,中剂量组1.2×0.7cm2,高剂量组1.2×2.1cm2,其剂量分别为成人的1、3、9倍。按体表面积换算成体重为200g的大鼠应贴的面积为低剂量组2.0×1.0cm2,中剂量组3.0×2.0cm2,高剂量组3.0×6.0cm2,其剂量分别为成人的1、3、9倍。
2、空白赋形剂由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制药厂生产,湘卫药准字(1989)第001157号。70Kg的成人每天用量为1.8g,经换算成小鼠用量为1.8g÷387.9×50=0.23g/Kg体重,每只灌胃0.4ml。经换算成大鼠用量为1.8g÷56×20=0.64g/Kg体重,每只灌胃1.0ml。
4、致炎剂二甲苯,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
5、实验动物NIH系小鼠,体重20±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99A030。实验动物,SD大鼠,200±20g,雄性,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号99A046。
二、试验方法及结果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选取成年健康小鼠50只,体重26~30g,全为雄性。设置5个剂量组,分别为空白赋形剂组、供试药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给药途径用弯头剪刀将供试药物组各组小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小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静养一天,按给药剂量皮肤给药。空白组贴以空白赋形剂。
实验开始时,进行致炎作用。将二甲苯0.05ml滴于小鼠的右耳,以左耳作为对照。各组小鼠给予致炎剂前1.5小时分别给药,致炎剂后0.5小时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9mm的打孔器分别在左右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求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肿胀率=(右耳重-左耳重)/左耳重。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2供试药物对小鼠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x±SD,n=10)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
2、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选择健康SD系大鼠,雄性,用弯头剪刀将大鼠背部毛发剪去,用棉球蘸上脱毛剂(含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在豚鼠背部轻轻涂布,3分钟后用温水清洗脱毛局部,以纱布擦干,约5×5平方厘米,其脱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25%左右,用3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将已称重25mg大小一致的棉球,经高压灭菌,每个棉球再加普鲁卡因青霉素1mg/0.1ml,50℃烘箱烤干后,于大鼠胸部正中齐上肢处竖向剪开皮肤约1~1.5cm,向两侧腋窝皮下植入棉球。缝合伤口后,随机分别为空白赋形剂组、供试药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手术当天起,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4000U/只,连续注射4天,同时开始给药12天后,处死动物,取出棉球,剥离脂肪组织,放烘箱60℃烘干后称重,将所得重量减去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重量。试验结果见表13。
表13供试药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D)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结论1)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实验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供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性差异。
2)由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结果可知,供试药物中、高剂量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棉肉芽肿的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抑制率分别为15.6%及18.0%,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均表明供试药物具有抗炎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试验临床试验方案参照《新药审批办法》、《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由广东省药政管理部门指定,临床试验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三间医院共同参加。临床试验于2000年2月至2000年9月进行并完成。现将411例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1)诊断标准1、中医病名诊断(1)腰痛诊断标准①典型的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症状②可有反复发作病史③排除淋症、水肿、肿瘤及月经不调、妊娠等伴有的腰痛症状2、中医辨证标准(1)肾虚证主症腰部酸软,或绵绵作痛,喜揉按,遇劳则甚,卧则痛减。
次症①膝部酸软无力,②肌肉酸痛,③手足不温,④小便频数,或夜尿多(2次以上),⑤尿后余沥不尽,⑥遗精,⑦早泄,⑧性欲减退舌象舌质淡或淡胖、苔薄白。
脉象细弱或沉弱。
主症及相应的舌脉象具备,次症2项即可诊断。
(2)肾虚兼寒湿证①腰部酸软,冷痛重着,得热则减,转侧不利②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③关节屈伸不利④脉缓或弦⑤舌质淡、苔白或白厚或白腻符合肾虚证标准并具有上述①②③项中任二项且舌脉象相符者为肾虚兼寒湿证。
3、西医诊断标准(1)慢性腰肌劳损(包括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慢性劳累性损伤)。
①有或无急性劳损史,可反复多次发作。
②经常腰部不适或轻度疼痛,久坐及持久弯腰或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一侧或两侧腰段骶棘肌有压痛,腰部活动度稍受限。
③X线摄片排除骨性病变。
(2)腰椎骨质增生症①腰部酸痛可反复发作。
②腰痛在休息后疼痛增加,稍活动后可以减轻,但活动后疼痛加重。
③X线摄片有腰椎体前沿或后沿骨质增生征象。
(二)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肾虚腰痛患者(三)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中医辨证、西医诊断标准者2、由脊髓或有神经损伤者(如盆骨骨折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泌尿道结石、感染、肿瘤等病所引起的腰痛患者,3、孕妇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所致的痛经患者6、治疗不合作者7、研究者认为不宜进行临床试验者二、临床实施方案(一)试验分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方法。
按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数之比不大于3∶1进行病例分配。治疗组300例以上,对照组100例以上。临床试验在四间医院同时进行观察,病人可为住院和门诊病人。
病例分组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具体的随机化分配方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人员通过操作Casio(fx-3600p)计算器的随机键(INV,RAN)得出随机数字,并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加信封密封,信封序号与卡片序号相同,送各参加试验单位。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其进入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行治疗。
(二)对照药的选择特制狗皮膏,市售,由沈阳东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三)用法、剂量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外用,贴于腰部两侧腰眼穴或加贴于关元穴12小时,痛症,贴患处。
对照组特制狗皮膏,外用,贴患处12小时。
(四)疗程四周(五)、盲法实施(单盲)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与特制狗皮膏换用相同的外包装,重新贴标签,将其命名为补肾膏I号或补肾膏II号。
(六)、观测指标1、一般项目性别、年龄、病程、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等。
2、安全性观测项目(1)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等。
(2)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1/3受试者治疗前后检测)(3)心电图、肝功能(GPT)、肾功能(BUN)(1/3受试者治疗前后检测)
3、疗效性观测项目(1)腰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活动情况(2)肾虚、肾虚兼寒湿证的症状、舌象、脉象等(3)症状、体征程度分级①腰痛程度分级0级无疼痛I级(轻度)腰痛偶有发作,隐隐作痛,不影响日常工作II级(中度)腰痛较重,转侧不利,活动不便或腰痛隐隐,频频发作,影响日常工作III级(重度)腰部剧痛,不能转侧,起坐活动则痛剧,不能坚持工作,或腰痛持续在一个月以上者②肌肉酸痛程度分级0级无肌肉酸痛I级肌肉酸痛轻微,偶有发作,不影响日常工作II级肌肉酸痛明显,经常发作,尚可忍受,影响日常工作III级肌肉酸痛剧烈,难以忍受,有痛苦表情,严重影响工作休息③屈伸不利程度分级0级无屈伸不利I级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尚能屈至功能位II级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功能障碍在10°以内III级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功能障碍在10°以上④腰部活动功能前屈0级≥90°(正常)I级70°~90°II级≤70°后仰0级≥30°(正常)
I级10°~30°II级≤10°左侧屈0级≥20°(正常)I级<20°右侧屈0级≥20°(正常)I级<20°(4)舌象舌质淡、淡红、红舌苔白、薄白、白腻、薄黄(5)脉象平脉、细、弱、弦、缓、沉(6)腰部X线摄片(治疗前检查)(七)、观察方法临床症状、体征应于治疗前、治疗后每周观察、记录1次。
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GPT)、肾功能(BUN)进行治疗前后检测。
腰部X线摄片进行治疗前检查。
(八)、随访疗程结束时,疗效判定为临床治愈的病人均需进行停药两周随访,观察远期效果。
三、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腰痛及其体征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和工作,随访二周无复发2、显效腰痛及其体征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休息,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3、有效腰痛及其体征减轻或改善,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4、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四、临床总结及统计学处理临床观察结束后所有资料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最后由临床研究负责单位进行总结,对腰肾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
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
一、一般资料共有合格受试者411例,治疗组311例,对照组100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172例,腰椎骨质增生症239例(X线检查提示腰椎骨质增生239例,未见骨质性病变172例);中医辨证为肾虚证315例,肾虚兼寒湿证96例。治疗组住院病人41例,对照组住院病人9例,其余均为门诊病人。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1、两组年龄(岁)比较表14两组年龄(岁)比较组 别 例数18-3031-5051-65>65 x±s治疗组 311 35 148 111 17 47.53±12.15对照组 100 13 41 43 347.74±11.88X2=0.106 t=0.15P=0.745 P=0.88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两组性别比较表15两组性别比较组 别例数 男 女治疗组311137174对照组10046 54X2=0.12 P=0.73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两组中医证候比较表16两组中医证候比较组 别例数肾虚证肾虚兼寒湿证治疗组311 237 74对照组100 7822X2=0.14 P=0.71两组中医证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两组西医病种比较表17两组西医病种比较组 别例数慢性腰肌劳损 腰椎骨质增生治疗组311 132 179对照组100 4060X2=0.19 P=0.67两组西医病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5、两组病程(最近发作时间)比较表18两组病程(最近发作时间)比较(月)*组 别例数 ≤1 2-12 13-24 >24治疗组297 40 5124182对照组9719 368 34X2=24.17P<0.001*治疗组14例,对照组3例记录缺失两组腰痛最近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6、两组治疗前腰痛病情程度比较表19两组治疗前腰痛病情程度比较*组 别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治疗组31144 19176对照组10021 67 12秩和检验 u=2.78 P=0.0056
*腰痛程度分级0级无疼痛I级(轻度)腰痛偶有发作,隐隐作痛,不影响日常工作II级(中度)腰痛较重,转侧不利,活动不便或腰痛隐隐,频频发作,影响日常工作III级(重度)腰部剧痛,不能转侧,起坐活动则痛剧,不能坚持工作,或腰痛持续在一个月以上者两组治疗前腰痛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7、两组治疗前腰痛性质比较表20两组治疗前腰痛性质比较得热则 绵绵作 遇劳则 卧则痛 卧时痛组 别 酸痛 冷痛喜按揉减 痛 甚 减 不减治疗组 272 99 153209 226 260 180 45对照组 8926 46 71 79 86 53 9X20.17 1.22 0.31 0.501.58 0.330.731.98P 0.68 0.27 0.58 0.480.21 0.570.390.16两组治疗前腰痛性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8、两组治疗前肌肉酸痛比较表21两组治疗前肌肉酸痛比较*组 别例数0级 I级II级 III级治疗组311 11100167 33对照组100 3 45 4210秩和检验 u=1.786 P=0.074*肌肉酸痛程度分级0级无肌肉酸痛I级肌肉酸痛轻微,偶有发作,不影响日常工作II级肌肉酸痛明显,经常发作,尚可忍受,影响日常工作III级肌肉酸痛剧烈,难以忍受,有痛苦表情,严重影响工作休息两组治疗前肌肉酸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9、两组治疗前屈伸不利比较表22两组治疗前屈伸不利比较*组 别例数 0级 I级II级III级治疗组31122 138111 40对照组1007 46 40 7秩和检验 u=0.658P=0.511*屈伸不利程度分级0级无屈伸不利I级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尚能屈至功能位II级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功能障碍在10°以内III级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功能障碍在10°以上两组治疗前屈伸不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0、两组治疗前腰部活动功能比较表23两组治疗前前屈功能比较*组 别例数 0级 I级II级治疗组311 45 19472对照组100 15 69 16秩和检验u=1.153 P=0.249*前屈功能分级0级≥90°(正常)I级70°~90°II级≤70°表24两组治疗前后仰功能比较*组 别例数 0级I级 II级治疗组31157 199 55对照组10025 6312秩和检验 u=1.79 P=0.074
*后仰功能分级0级≥30°(正常)I级10°~30°II级≤10°表25两组治疗前左侧屈功能比较*组 别例数 0级 I级治疗组311156 155对照组1005248X2=0.10 P=0.749*左侧屈功能0级≥20°(正常)I级<20°表26两组治疗前右侧屈功能比较*组 别例数 0级 I级治疗组311178 133对照组1005248X2=0.84 P=0.36*右侧屈功能0级≥20°(正常)I级<20°两组治疗前前屈、后仰、左侧屈、右侧屈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1、两组治疗前其它临床症状比较表27两组治疗前其它临床症状比较膝部酸软尿频、夜尿后余沥组 别 手足不温遗精 早泄 性欲减退无力尿多不尽治疗组 25595 180 43 151762对照组 79 27 57 8 3 3 20X2(或校正) 0.45 0.46 0.022.36 0.24 0.53 0.00P 0.50 0.4990.880.124 0.62 0.47 0.99两组治疗前其它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两组治疗前舌象、脉象比较表28两组治疗前舌质比较组 别例数 淡淡红治疗组311180 131对照组1006238X2=0.53 P=0.466两组治疗前舌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29两组治疗前舌苔比较组 别例数 白 薄白 白腻治疗组31170 19546对照组10021 66 13X2=0.38 P=0.828两组治疗前舌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30两组治疗前脉象比较组 别例数 平细弱 沉弱数缓 弦治疗组31113168 53 572对照组1007 4617 327X2(校正)=3.39 P=0.49两组治疗前脉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上述治疗前可比性检测表明,除治疗组腰痛程度重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长于对照组(将在疗效分析中进行组间疗效的比较)外,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中医证候、西医病种、腰痛性质、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腰部活动功能、其它临床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影响两组预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
三、疗效比较1、总疗效比较表31总疗效比较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组 别 例数(%)(%)(%)(%)治疗组 311 51 150 88 22(16.4) (48.2) (28.3) (7.1)对照组 100 7 37 48 8(7.0) (37.0) (48.0) (8.0)秩和检验 u=3.587 P=0.00033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6.4%,显效率为48.2%,有效率为28.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4.6%,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0%,显效率为37.0%,有效率为48.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两组不同病种疗效比较表32两组不同病种疗效比较 (秩和检验)显效 有效 无效组 别 例数 临床治愈(%) u P(%) (%) (%)治疗组 132 28 603771.36 0.17慢性腰肌(21.2) (45.5)(28.0)(5.3)劳损对照组 40 4 19161(10.0) (47.5)(40.0)(2.5)治疗组 179 23 905115 3.53 0.0004腰椎骨质(12.8) (50.3)(28.5)(8.4)增生症对照组 60 3 18327(5.0) (30.0)(53.3)(11.7)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1.2%,显效率为45.5%,有效率为28.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0.0%,显效率为47.5%,有效率为40.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腰椎骨质增生症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2.8%,显效率为50.3%,有效率为28.5%,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3.1%,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0%,显效率为30.0%,有效率为53.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两组不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表33两组不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秩和检验)显效有效无效组 别例数 临床治愈(%) u P(%)(%)(%)治疗组237 41 114 67 15 3.270.0011肾虚证 (17.3) (48.1) (28.3) (6.3)对照组78 5 29 41 3(6.4) (37.2) (52.6) (3.8)治疗组74 10 36 21 7 1.570.117肾虚兼寒(13.5) (48.6) (28.4) (9.5)湿证对照组 222 8 7 5(9.1) (36.4) (31.8) (22.7)肾虚证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7.3%,显效率为48.1%,有效率为28.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5.4%,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4%,显效率为37.2%,有效率为52.6%,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3.6%,总有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肾虚兼寒湿证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3.5%,显效率为48.6%,有效率为28.4%,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9.1%,显效率为36.4%,有效率为31.8%,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两组不同腰痛病情程度疗效比较表34两组不同腰痛病情程度疗效比较 (秩和检验)组 别 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u P治疗组 44 17 8 10 9 0.68 0.41轻度 (38.6) (18.2) (22.7) (20.5)对照组 21 4 6 8 3(19)(28.6) (38.1) (14.3)治疗组 191 25 93 66 7 3.26 0.0011中度 (13.1) (48.7) (34.6) (3.7)对照组 67 3 24 35 5(4.5) (35.8) (52.2) (7.5)治疗组 76 9 49 12 6 1.41 0.162重度 (11.8) (64.5) (15.8) (7.9)对照组 12 0 7 5 0(0.0) (58.3) (41.7) (0.0)病情程度中度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情程度轻度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情程度重度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5、治疗后肌肉酸痛改善程度比较表35治疗后肌肉酸痛改善程度比较*组 别 例数 加重 无改善改善1级改善2级 改善3级治疗组 3000 271649118对照组 97 0 1656 232秩和检验u=2.51 P=0.0122*加重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加重改善1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1级改善2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级改善3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3级两组治疗后肌肉酸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6、治疗后屈伸不利改善程度比较表36治疗后屈伸不利改善程度比较*组 别例数 加重 无改善改善1级改善2级 改善3级治疗组289 0 341657317对照组930 1957 161秩和检验 u=2.95 P=0.0032*加重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加重改善1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1级改善2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级改善3级表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3级两组治疗后屈伸不利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7、治疗后腰部活动功能疗效比较表37治疗后腰部前屈功能疗效比较*组 别例数 加重 无改善改善1级改善2级治疗组266 0 5218034对照组850 3149 5秩和检验 u=3.35 P=0.0008*加重指治疗后腰部前屈功能较治疗前差;无变化指治疗前腰部前屈功能<90°;治疗后仍未改善;改善1级指治疗后腰部前屈功能由≤70°改善为70°-90°,或由70°-90°改善为≥90°,即恢复正常;改善2级指治疗后腰部前屈功能由≤70°改善为≥90°,即恢复正常。
两组治疗后腰部前屈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38治疗后腰部后仰功能疗效比较*组 别 例数加重无改善改善1级改善2级治疗组 254 0 6516623对照组 75 0 2845 2秩和检验u=2.405P=0.016
*加重指治疗后腰部后仰功能较治疗前差;无变化指治疗前腰部后仰功能<30°;治疗后仍未改善;改善1级指治疗后腰部后仰功能由≤10°改善为10°-30°,或由10°-30°改善为≥30°,即恢复正常;改善2级指治疗后腰部后仰功能由≤10°改善为≥30°,即恢复正常。
两组治疗后腰部后仰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39治疗后腰部左侧屈功能疗效比较*组 别例数 加重 无改善改善1级治疗组155 0 44111对照组480 2226秩和检验u=2.25 P=0.024*加重指治疗后腰部左侧屈功能较治疗前差;无变化指治疗前腰部左侧屈功能<20°;治疗后仍未改善;改善1级指治疗后腰部左侧屈功能由<20°改善为≥20°,即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腰部左侧屈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40治疗后腰部右侧屈功能疗效比较*组 别例数 加重无改善改善1级治疗组1330 3697对照组48 0 2127秩和检验u=2.13 P=0.033*加重指治疗后腰部右侧屈功能较治疗前差;无变化指治疗前腰部右侧屈功能<20°;治疗后仍未改善;改善1级指治疗后腰部右侧屈功能由<20°改善为≥20°,即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腰部右侧屈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8、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表41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一)组 别 腰痛 肌肉酸痛屈伸不利 膝部酸软无力 手足不温治 原有例数311 300 289 255 95疗 消失例数124 180 185 181 66组 消失率%39.8760.064.01 70.98 69.47对 原有例数100 97 937927照 消失例数39 48 465714组 消失率%39.0 49.48 49.46 72.15 51.85X20.02 3.326.23 0.04 2.89P 0.88 0.070.013 0.84 0.09表42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二)组 别 尿频、夜尿多 尿后余沥不尽 遗精 早泄 性欲减退治 原有例数180 431517 62疗 消失例数111 231011 21组 消失率%61.6753.49 66.67 64.7133.87对 原有例数57 8 3 320照 消失例数31 3 3 37组 消失率%54.3937.5 100 100 35.0X20.96 精确概率法精确概率法精确概率法 0.01P 0.33 0.47 0.52 0.52 0.93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除屈伸不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两组治疗后其它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9、随访情况比较对临床治愈的病例停药2周后进行随访,治疗组临床治愈51例,随访了43例,结果疗效判定为临床痊愈39例,显效4例,痊愈率90.7%,显效率9.3%;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随访了6例,疗效判定均仍为临床痊愈。
五、安全性检测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85例血常规,其中176例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2例白细胞数低于4.0×109/L,7例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
176例治疗前白细胞数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54例,有4例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分别为13.3×109/L、16.9×109/L、10.1×109/L和11.2×109/L),其余均在正常范围;2例治疗前白细胞数低于4.0×109/L者,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7例治疗前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者,治疗后复查,其中有5例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有2例未复查。
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62例尿常规,其中145例为正常,17例异常(主要是白细胞、红细胞、蛋白+~+++)。145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24例,其中123例仍正常,1例异常(Ery25/ul)。17例治疗前异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6例,12例恢复正常,4例仍异常,1例未复查。
1例治疗前未检查,治疗后检查为正常。
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52例大便常规,151例正常,1例异常。151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26例,均仍为正常。1例治疗前异常者,治疗后未复查。
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55例肝功能(GPT),其中147例在正常范围,8例高于正常值。147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28例,其中125例仍在正常范围,3例高于正常值(GPT为57u/L、45u/L、51u/L)。8例治疗前高于正常值者,治疗后复查,2恢复正常,3例仍异常(44u/L、46u/L、42u/L),3例未复查。
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71例肾功能(BUN),其中167例在正常范围,4例高于正常值。167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143例,138例在正常范围,5例异常(7.2mmol/L、7.6mmol/L、7.3mmol/L、7.3mmol/L、7.2mmol/L)。4例治疗前高于正常值者,治疗后复查,恢复正常。
治疗组治疗前检测了137例心电图,其中106例为正常心电图,31例为异常心电图;106例治疗前正常心电图者,治疗后复查了84例,82例仍为正常心电图,2例异常(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8次/分;1例为偶发窒性期前收缩)。31例治疗前为异常心电图者,治疗后复查了14例恢复正常,12例仍为异常,5例未复查。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50例血常规,其中46例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4例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
46例治疗前白细胞数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43例,有40例仍在正常范围,3例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为10.1×109/L、13.3×109/L、16.1×109/L)。
4例治疗前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者,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42例尿常规,其中35例为正常,7例异常(主要是白细胞、红细胞+~+++)。35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32例,其中31例仍正常,1例异常(Ery150/ul)。7例治疗前异常者,治疗后复查,3例恢复正常,4例仍异常。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40例大便常规,均为正常。治疗后复查了33例,均仍正常。
1例治疗前未检查,治疗后检查为正常。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40例肝功能(GPT),39例在正常范围,1例异常。治疗后复查了34例,均仍在正常范围。1例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复查仍异常(GPT为57u/L)。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47例肾功能(BUN),其中46例在正常范围,1例高于正常值。46例治疗前正常者,治疗后复查了41例,均仍在正常范围。1例治疗前高于正常值者,治疗后未复查。
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了39例心电图,25例为正常心电图,14例为异常心电图。25例治疗前为正常心电图者,治疗后复查了21例,仍为正常心电图。14例治疗前为异常心电图者,治疗后复查,6例恢复正常,6例仍为异常,2例未复查。
六、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用药后有10例病人不良反应症状,占3.0%(10/338,包括剔除病例)1例用药后出现轻度皮疹(出现时间未记录),持续2天,用息斯敏6mg口服处理后皮疹消失,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1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2天,未记录皮疹的严重程度,未采取处理措施,停用试验药2天后皮疹消失;1例用药后第1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3天,采取处理措施不详,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2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1天,皮疹的严重程度一般,用皮炎平霜外搽处理,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3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2天,未采取处理措施,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3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3天,未采取处理措施,试验中未停试验药。
1例用药后第4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2天,用皮炎平霜外搽处理,试验中停药2天后皮疹消失;1例用药后第5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3天,未采取处理措施,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6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3天,未采取处理措施,试验中未停试验药;1例用药后第18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6天。用皮炎平霜外搽处理后皮疹消失,试验中未停药;对照组用药后2例病人出现局部皮疹,占1.90%(2/105,包括剔除病例)1例用药后第15天后出现局部皮疹,持续2天,未记录皮疹的严重程度,未采取处理措施,试验过程中未停药。
1例用药后第6天出现轻度皮疹,持续3天,皮炎平霜外搽处理,停药3天后皮疹消失。
七、试验结果本试验共有合格受试者411例,治疗组311例(慢性腰肌劳损132例,腰椎骨质增生症179例),对照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40例,腰椎骨质增生症6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为肾虚证237例,肾虚兼寒湿证74例;对照组中医辨证为肾虚证78例,肾虚兼寒湿证22例。治疗组住院病人41例,对照组住院病人9例,其余均为门诊病人。共有剔除病例32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5例。
治疗前可比性检测表明,除治疗组腰痛程度重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长于对照组外,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中医证候、西医病种、腰痛性质、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腰部活动功能、其它临床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影响两组预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
总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6.4%,显效率为48.2%,有效率为28.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4.6%,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0%,显效率为37.0%,有效率为48.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腰肾膏治疗肾虚腰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药。
不同病种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临床治愈率为21.2%,显效率为45.5%,有效率为28.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0.0%,显效率为47.5%,有效率为40.0%,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2.8%,显效率为50.3%,有效率为28.5%,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3.1%,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0%,显效率为30.0%,有效率为53.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与对照组相似。
中医证候疗效表明,肾虚证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7.3%,显效率为48.1%,有效率为28.3%,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5.4%,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4%,显效率为37.2%,有效率为52.6%,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3.6%,总有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虚兼寒湿证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3.5%,显效率为48.6%,有效率为28.4%,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9.1%,显效率为36.4%,有效率为31.8%,临床治愈及显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肾虚证腰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肾虚兼寒湿证腰痛疗效与对照组相似。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疗效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中度病情程度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药(P<0.05),而两组轻度、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可能与两组轻度、重度患者病例数较少有关。
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腰痛、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腰部活动功能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肾虚证腰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
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有3例肝功能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复查高于正常(GPT分别为45、51、57u/L);治疗组有5例肾功能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复查高于正常(BUN分别为7.2、7.2、7.3、7.3、7.6mmol/L)。均稍高于正常值范围,在其正常值的临界范围,由于未能进一步对上述患者进行追踪检查,以明确与试验药物用药的关系,尚难以确切判断为试验药物所致。
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白细胞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复查高于正常(治疗组4例白细胞数分别为10.1、11.2、13.3、16.9×109/L,对照组3例分别为10.1、13.3、16.1×109/L);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尿常规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复查异常[治疗组1例(Ery25/ul),对照组1例(Ery150/ul)]。由于未能进一步对上述患者进行追踪检查,以明确与试验药物用药的关系,尚难以确切判断为试验药物所致。
治疗组2例心电图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复查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8次/分;1例为偶发窒性期前收缩。这种异常改变也常见于中老年人,尚难以确切判断为试验药物所致。
不良反应观察表明,两组用药后均有部分病人出现局部皮疹等症状。治疗组有10例(占3.0%),3例经使用皮炎平霜处理后症状消失;2例停药2天后症状消失,继续用药,均未停药,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对照组有2例(占1.90%),1例经使用皮炎平霜处理,停药3天后症状消失;1例未停药,未采取任何措施。
临床疗效观察结论本试验411例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肾虚腰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药,可用于肾虚腰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用药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肉苁蓉9~87份 八角茴香9~87份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 淫羊藿9~87份 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 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 小茴香9~87份 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 乳香3~30份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 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枫香脂稠膏11~103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个组分重量份配比范围是肉苁蓉14~58份八角茴香14~58份 熟地黄14~58份补骨脂14~58份淫羊藿14~58份 蛇床子14~58份牛膝14~58份 续断14~58份 甘草14~58份杜仲14~58份 菟丝子14~58份 枸杞子14~58份车前子14~58份小茴香14~58份 附子9~38份五味子9~38份 乳香5~20份没药5~20份丁香5~20份 锁阳2~9份 樟脑10~40份冰片6~20份 薄荷油8~33份 肉桂油1~7份水杨酸甲酯16~66份枫香脂稠膏17~69份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个组分重量份数为肉苁蓉30份八角茴香30份 熟地黄30份补骨脂30份淫羊藿30份 蛇床子30份牛膝30份 续断30份 甘草30份杜仲30份 菟丝子30份 枸杞子30份车前子30份小茴香30份 附子20份五味子20份乳香10份 没药10份丁香10份 锁阳5份樟脑21份冰片14份 薄荷油18份 肉桂油4份水杨酸甲酯34份枫香脂稠膏36份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肉苁蓉9~87份 八角茴香9~87份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 淫羊藿9~87份 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 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 小茴香9~87份 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 乳香3~30份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 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枫香脂稠膏11~103份(2)将丁香、八角茴香分别提取挥发油,所得的挥发油备用;将提取挥发油后的八角茴香及丁香残渣与肉苁蓉、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蛇床子、牛膝、续断、甘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附子、五味子、乳香、没药、锁阳混合,加入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将提取液浓缩成稠膏。(3)将樟脑、冰片、薄荷油、肉桂油、水杨酸甲酯与步骤(2)所得的挥发油一起混合后,再与枫香脂稠膏及步骤(2)所制备的稠膏混合,制成制剂用中间体,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即得。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还可以有2~23重量份的盐酸苯海拉明。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个原料药的用量是肉苁蓉14~58份八角茴香14~58份熟地黄14~58份补骨脂14~58份淫羊藿14~58份 蛇床子14~58份牛膝14~58份 续断14~58份甘草14~58份杜仲14~58份 菟丝子14~58份 枸杞子14~58份车前子14~58份小茴香14~58份附子9~38份五味子9~38份 乳香5~20份 没药5~20份丁香5~20份 锁阳2~9份樟脑10~40份冰片6~20份 薄荷油8~33份 肉桂油1~7份水杨酸甲酯16~66份枫香脂稠膏17~69份盐酸苯海拉明3~15份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个原料药的用量是肉苁蓉30份八角茴香30份 熟地黄30份补骨脂30份淫羊藿30份蛇床子30份牛膝30份 续断30份 甘草30份杜仲30份 菟丝子30份枸杞子30份车前子30份小茴香30份附子20份五味子20份乳香10份 没药10份丁香10份 锁阳5份 樟脑21份冰片14份 薄荷油18份肉桂油4份水杨酸甲酯34份枫香脂稠膏36份盐酸苯海拉明8份
8.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肉苁蓉9~87份 八角茴香9~87份熟地黄9~87份补骨脂9~87份 淫羊藿9~87份 蛇床子9~87份牛膝9~87份 续断9~87份甘草9~87份杜仲9~87份 菟丝子9~87份 枸杞子9~87份车前子9~87份 小茴香9~87份 附子6~57份五味子6~57份 乳香3~30份没药6~57份丁香6~57份 锁阳1~13份樟脑6~60份冰片4~39份 薄荷油5~50份 肉桂油1~11份水杨酸甲酯11~99份枫香脂稠膏11~103份盐酸苯海拉明2~23份(2)将丁香、八角茴香分别提取挥发油,所得的挥发油备用;将提取挥发油后的八角茴香及丁香残渣与肉苁蓉、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蛇床子、牛膝、续断、甘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附子、五味子、乳香、没药、锁阳混合,加入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将提取液浓缩成稠膏。(3)将樟脑、冰片、薄荷油、肉桂油、水杨酸甲酯与步骤(2)所提取得的挥发油一起混合后,再与枫香脂稠膏、盐酸苯海拉明及步骤(2)所制备的稠膏混合,制成制剂用中间体,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即得。
9.按照权利要求1、2、3、5、6或7所述的任意一项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适宜制剂。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滴丸、软膏剂、鼻用制剂、气雾剂或喷雾剂、膏药、贴膏剂。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为贴膏剂。
12.权利要求1、2、3、5、6或7所述的任意一项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肾虚腰痛药物中的用途。
13.权利要求1、2、3、5、6或7所述的任意一项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尿急、尿频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下述组分组成肉苁蓉、八角茴香、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蛇床子、牛膝、续断、甘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小茴香、附子、五味子、乳香、没药、丁香、锁阳、樟脑、冰片、薄荷油、肉桂油、水杨酸甲酯和枫香脂稠膏。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适宜制剂,优选为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经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对于肾虚腰痛有显著的疗效,本发明还可用于治疗因肾虚导致的尿急、尿频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疾病。
文档编号A61K9/70GK1628827SQ20041007385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6日
发明者卢继宗, 王常权, 黄李康 申请人: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