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452阅读:17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担架。主要用于各种环境下救护输送病人,特别适用于医疗部门与救护车配套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担架,结构复杂、笨重,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轻巧、便携、方便、可靠的折叠担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担架,包括前框架、后框架、单向活接头组件、滑套、滚轮架组件和支腿组件,前框架和后框架均呈“U”型结构,前、后框架两开口端用单向活接头组件对接构成框架,滑套套置于前框架或后框架上,滚轮架组件向下铰接于前框架两侧,支腿组件向下铰接于后框架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前框架的前端连接前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框架可绕单向活接头对折,滚轮架组件和支腿组件可向内弯折。前轮组件可将担架靠墙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轻巧、便携、方便、可靠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I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II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定位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轮架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前侧视图。
图11为图10的A-A剖示图。
图12为图1的III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定位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支腿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前侧视图。
图17为图16的B-B剖示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8折叠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担架。主要由前框架1、后框架4、单向活接头组件2、滑套3、滚轮架组件6和支腿组件5组成。前框架1和后框架4均呈“U”型结构,前、后框架1、4两开口端用单向活接头组件2对接构成框架。滑套3套置于前框架1或后框架4上,滚轮架组件6向下铰接于前框架1两侧,支腿组件5向下铰接于后框架5两侧。
如图5,单向活接头2组件由前、后接头21、25、连接片26、无头铆钉23、弹性圆柱销21、24、弹珠28和弹簧27组成。前、后接头21、25一端用无头铆钉23与连接片26铰接,另一端用弹性圆柱销21、24分别与左、右框架1、4相连。弹珠28径向插置于前框架1和前接头21上,或径向插置于后框架4外框面或后接头25上,端部露出前框架1或后框架4外壁,弹簧27套置于弹珠28上,滑套3壁上开设有弹珠槽31,将滑套3拉置于单向活接头2上,弹珠28嵌置于弹珠槽31内。
如图6,滚轮架组件6由轮子61、轮轴62、轮架63、定位圈64、定位套65以及弹性圆柱销66组成。轮子61和轮架63套置于轮轴62上,轮架63置于轮子61内侧。轮架63、定位圈64和定位套65套置于前框架1前部两侧管上,定位圈64和定位套65分置于轮架63两侧,用弹性圆柱销66与前框架固定连接。
如图7,定位套65一侧开设有两个互成90°的定位槽651、652。
如图8~11,轮架63由中间套筒631、两侧架632、633和卡子组件634组成。中间套筒631套置于前框架1上,两侧架632、633连接于套筒631两侧,套筒631下筒壁上轴向开设有卡子孔6311,卡子组件634由卡子6341、卡子轴6342和弹簧6343组成。卡子6341与卡子轴6342相连,卡子轴6342插置于套筒卡子孔6311内,弹簧6343套置于卡子轴6342上。卡子6341嵌置于定位套65的定位槽651或652内。
如图12,支腿组件5由支腿装置51、定位圈52、定位套53以及弹性圆柱销54组成。支腿装置51、定位圈52、定位套53套置于后框架1后部两侧管上,定位圈52和定位套53分置于支腿51装置两侧,用弹性圆柱销54与后框架4固定连接。
如图13,定位套53一侧开设有两个互成90°的定位槽531、532。
如图14~17,支腿装置51由套筒511、支腿512、支腿套513和卡子组件514组成。套筒511套置于后框架4上,支腿512连接于套筒511下部,支腿套513套装于支腿512下部,套筒511下筒壁上轴向开设有卡子孔5111,卡子组件514由卡子5141、卡子轴5142和弹簧5143组成。卡子5141与卡子轴5142相连,卡子轴5142插置于套筒卡子孔5111内,弹簧5143套置于卡子轴5142上。卡子5141嵌置于定位套53的定位槽531或532内。
如图18,本实用新型在前框架1的前端连接有前轮组件7。前轮组件7由轮子71、轮轴72、弯杆74和连接座73、75组成。轮子71装置于轮轴72两端,连接座73、75中间套装于前框架1顶杆上,一端套装于轮轴71上,置于轮子72内侧,另一端与弯杆74两端相连。
图19为图18折叠状态立体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框架(1)、后框架,(4)、单向活接头组件(2)、滑套(3)、滚轮架组件(6)和支腿组件(5),前框架(1)和后框架(4)均呈“U”型结构,前、后框架(1)、(4)两开口端用单向活接头组件(2)对接构成框架,滑套(3)套置于前框架(1)或后框架(4)上,滚轮架组件(6)向下铰接于前框架(1)两侧,支腿组件(5)向下铰接于后框架(5)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单向活接头(2)组件包括前、后接头(21)、(25)、连接片(26)、销(23、21、24)、弹珠(28)和弹簧(27),前、后接头(21)、(25)一端用销(23)与连接片(26)铰接,另一端用销(21、24)分别与左、右框架(1)、(4)铰接,弹珠(28)径向插置于前框架(1)和前接头(21)或后框架(4)和后接头(25)上,端部露出前框架(1)或后框架(4)外壁,弹簧(27)套置于弹珠(28)上,滑套(3)壁上开设有与弹珠对应的弹珠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滚轮架组件(6)包括轮子(61)、轮轴(62)、轮架(63)、定位圈(64)、定位套(65)以及销(66),轮子(61)和轮架(63)套置于轮轴(62)上,轮架(63)、定位圈(64)和定位套(65)套置于前框架(1)前部两侧管上,定位圈(64)和定位套(65)分置于轮架(63)两侧,用销(66)与前框架(1)连接,定位套(65)一侧开设有两个定位槽(651、6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轮架(63)包括套筒(631)、两侧架(632、633)和卡子组件(634),套筒(631)套置于前框架上,两侧架(632、633)连接于套筒(631)两侧,套筒(631)下筒壁上轴向开设有卡子孔(6311),卡子组件(634)包括卡子(6341)、卡子轴(6342)和弹簧(6343),卡子(6341)与卡子轴(6342)相连,卡子轴(6342)插置于套筒卡子孔(6311)内,弹簧(6343)套置于卡子轴(6342)上,卡子(6341)嵌置于定位套(65)的定位槽(651)或(6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支腿组件(5)包括支腿装置(51)、定位圈(52)、定位套(53)以及柱销(54),支腿装置(51)、定位圈(52)和定位套(53)套置于后框架(4)后部两侧管上,定位圈(52)和定位套(53)分置于支腿装置(51)两侧,用柱销(54)与后框架(4)相连,定位套(53)一侧开设有两个定位槽(531、5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支腿装置(51)包括套筒(511)、支腿(512)、支腿套(513)和卡子组件(514),套筒(511)套置于后框架(4)上,支腿(512)连接于套筒(511)下部,支腿套(513)套装于支腿(512)下部,套筒(511)下筒壁上轴向开设有卡子孔(5111),卡子组件(514)包括卡子(5141)、卡子轴(5142)和弹簧(5143),卡子(5141)与卡子轴(5142)相连,卡子轴(5142)插置于套筒卡子孔(5111)内,弹簧(5143)套置于卡子轴(5142)上,卡子(5141)嵌置于定位套(53)的定位槽(531)或(5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前框架(1)的前端连接有前轮组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叠担架,其特征在于,前轮组件(7)包括轮子(71)、轮轴(72)、弯杆(74)和连接座(73、75),轮子(71)装置于轮轴(72)两端,连接座(73、75)中间套装前框架(1)顶杆上,一端套置于轮轴(71)上,另一端与弯杆(74)两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担架,包括前框架1、后框架4、单向活接头组件2、滑套3、滚轮架组件6和支腿组件5,前框架1和后框架4均呈“U”型结构,前、后框架1、4两开口端用单向活接头组件2对接构成框架,滑套3套置于前框架1或后框架4上,滚轮架组件6向下铰接于前框架1两侧,支腿组件5向下铰接于后框架5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轻巧、便携、方便、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G1/013GK2683086SQ200420025229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8日
发明者李全兴, 卞正平, 承东炜 申请人: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