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01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属糖尿病治疗的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三千万名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约20%-30%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家中自行皮下注射,而且是以腹部注射最为常用。注射胰岛素每天为2-4次,一年须730-1460次。因此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注射部位很重要。如果经常短时间内重复注射某一部位,就容易造成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从而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医生也经常叮嘱患者对腹部注射部位进行划线、划格、划圈的分区,但是很多患者难以执行,原因主要在于1、没有明显的记号,容易忘记掉上一次的注射部位。2、由于汗液或洗澡等原因,使得所划线条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为使患者能清楚地自行掌握每天的注射部位,避免注射部位在短时期内的重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其结构特征在于在一块塑料薄片1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通孔2;在塑料薄片1上面设有矩阵排列的注射通孔3;在以定位通孔2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5cm的范围内以及在定位通孔2的竖直中心线两侧各2cm以内的范围内不开设注射通孔3;塑料薄片1的两侧边缘装有腰部系带4。塑料薄片1为矩形,定位通孔2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患者能够准确地自行掌握每次的注射部位,极大限度地避免了短时间内重复注射同一部位,从而避免了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的发生,有益于药效的发挥,有益于疾病的治疗。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构造示意图。
图中,1.塑料薄片,2.定位通孔,3.注射通孔,4.腰部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产品构造及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使用时把定位通孔2对准肚脐,再把腰部系带4系在腰部。腰部系带4通常采用子母贴(也有称魔术贴)来制作。塑料薄片1通常采用PVC材料制作。
由于肚脐周围5cm的半径范围内以及肚脐上下方的竖直腹部肌肉带范围都不宜进行皮下注射,因而塑料薄板上面在以定位通孔2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5cm的范围内以及在定位通孔2的竖直中心线两侧各2cm以内的范围内不能开设注射通孔3。
在定位通孔2定位于肚脐并系好腰部系带4之后,用消毒酒精消毒所需要注射空格的皮肤区域,然后注射胰岛素。注射完毕后,用医用胶布把此格空格粘贴掉。本实用新型的注射通孔3通常为1cm×1cm见方,通孔中心距离为2cm。根据要求,患者每二次注射部位之间的距离应在2cm左右。这种情况下,每次逐格注射的话,只要掌握准确,基本上就能达到每次间隙在2cm左右的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确保间隙在2cm以上,往往采取每空一格再进行下一次注射的方法,即间隔一个空格的注射方法。同样,注射过后的空格要用医用胶布粘贴掉。
权利要求1.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在一块塑料薄片(1)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通孔(2);在塑料薄片(1)上面设有矩阵排列的注射通孔(3);在以定位通孔(2)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5CM的范围内以及在定位通孔(2)的竖直中心线两侧各2CM以内的范围内不开设注射通孔(3);塑料薄片(1)的两侧边缘装有腰部系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塑料薄片(1)为矩形,定位通孔(2)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胰岛素注射部位定位板,属糖尿病治疗的辅助医疗器械。结构特征是在一块塑料薄片1的中心位置开设定位通孔2,在定位通孔2周围一定范围外的塑料薄片上面开设注射通孔3。使用时,将定位通孔对准患者肚脐,再把腰部系带4系好。用消毒酒精消毒所需注射通孔的皮肤区域,然后注射胰岛素。注射完毕后用医用胶布把此注射通孔粘贴掉。以后注射时再逐格或间隔一格地使用注射通孔3。本实用新型使得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准确地自行掌握注射部位,极大限度地避免了短时间内同一部位的重复注射,从而避免了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的发生,有益于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M5/00GK2693253SQ20042005891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泽洪, 廖松, 张彦芳, 刘勇 申请人:刘泽洪, 廖松, 张彦芳, 刘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