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0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常见的良性脉管病变,患病率高达3%~8%。根据1996年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协会(ISSVA)的分类,可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脉管畸形又分为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混合性畸形。
血管瘤是儿童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白人儿童中发病明显多于黑人及黄种人,早产儿中发病率要高出正常婴儿一倍,男女患病比约为1∶6。血管瘤绝大多数在出生后不久发现,约30%的病变出生时即被发现。头颈部是血管瘤的高发部位,约有60~70%的病变发生于该区域。大多数血管瘤发生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根据病变发展的过程分增生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
大多数脉管畸形在出生时即存在,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脉管畸形无明显的增生期和消退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创伤、感染、激素水平的改变,血液或淋巴液压力的增大可以促进病变的生长。脉管畸形渐进性增大,不是由于病变内的内皮细胞增生或血管、淋巴管数量的增多所致,而是因为病变内原有血管或淋巴管管腔进行性扩张而引起。脉管畸形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正常的增殖周期。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脉管畸形和血管瘤有众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如婴幼儿血管瘤的激素、干扰素治疗;毛细血管瘤的局部冷冻、同位素敷贴、激光治疗;蔓状血管瘤或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栓塞或手术治疗;黏膜的海绵状血管瘤的微波热凝治疗等。但对最多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畸形、毛细血管及静脉的混合性血管瘤,以及草莓状血管瘤,由于有明显肿瘤实体及血管窦腔可供药物注入,则以注射硬化剂为首选方法。
但血管瘤血流丰富,药物注入后易于流失,若加大硬化剂的用量或多次注射,将使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一致认为延长硬化剂在瘤腔内的滞留时间,是提高硬化剂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有报道采用瘤周缝扎后注射硬化剂可以提高疗效,但其操作较繁琐,患者局部反应较重,而且对回流丰富及血流速度较高的血管瘤效果欠佳。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更为适宜的剂型,延长平阳霉素在瘤腔内的滞留时间。已有研究包括平阳霉素磁性微球的研制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两者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阳霉素在瘤腔内的滞留时间,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中平阳霉素磁性微球尚存在一些具体使用上的可行性问题,如血管的解剖位置可能使这种技术派不上用场。因此,现在急需研究一种新的剂型,既实用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延长平阳霉素在瘤腔内滞留时间的难题。
原位凝胶(in situ gel)从概念的提出至今仅10余年时间,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溶液凝胶转变性质使其兼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与用药部位组织亲和力强、滞留时间长等优点,加之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控制释药性能一直受到国外药剂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成熟的产品问市,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原位凝胶能够以液体状态自由加载各种性质及分子量的药物,是其他药物传递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可生物降解原位凝胶已经在长效植入系统方面展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

发明内容
基于原位凝胶的这些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硬化治疗的新剂型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原位凝胶为传递系统瘤腔内注射。原位凝胶注射后由液态系统转变为固体或半固体的药物贮库;原位凝胶系统可以不含有任何药物;所述血管瘤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所述脉管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型;所述药物包括瘤体内药物注射致血管瘤萎缩消失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鱼肝油酸钠、明矾、平阳霉素、激素类药物、十四烷基硫酸钠、乙醇胺、泛影酸、喹啉、罂栗油、无水乙醇、四环素、强力霉素、OKA-432(溶链菌)、玉米朊(玉米醇溶蛋白)、脲素、干扰素;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所述原位凝胶的材料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共聚物(PEO-PPO,或称为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聚乳酸(PEO-PLA)共聚物、聚已内酯-聚氧乙烯;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所述原位凝胶的材料包括各种脂肪酸甘油酯,如单油酸甘油酯(GMO)、三油酸甘油酯;以及两者的组合物;所述原位凝胶的材料包括聚丙乳酸(PL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所述原位凝胶中聚丙乳酸(PL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乳酸己内酯共聚物包括含特殊端基或功能基团的聚合物,如羧基为端基的聚乳酸(PL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所述原位凝胶的材料包括蔗糖酯沉淀物;所述蔗糖酯沉淀物包括醋酸蔗糖异丁酯(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SAIB),以及其衍生物;为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其中还可以加入上述可形成原位凝胶的材料,或他们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为了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可以加入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药剂学上允许使用的辅料或添加剂,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缓释原位凝胶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硬化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图1为实施例2体外药物释放曲线。
图2为实施例2体内药物释放曲线。
图3为实施例3体外药物释放曲线。
图4为实施例3体内药物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和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体内外药物释放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缓释效果。
实施例11000瓶的处方SAIB 8000g、平阳霉素8g、无水乙醇1000g、PLA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21000瓶的处方SAIB 8000g、平阳霉素4g、无水乙醇1000g、PLA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31000瓶的处方SAIB 8000g、平阳霉素8g、无水乙醇1000g、PLGA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41000瓶的处方SAIB 8000g、地塞米松10g、无水乙醇1000g、单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混合物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51000瓶的处方SAIB 8000g、尿素40g、无水乙醇1000g、PEG1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61000瓶的处方SAIB 4000g、强力霉素4g、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共聚物500g、无水乙醇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实施例71000瓶的处方SAIB 2000g、强力霉素4g、玉米朊1000g、无水乙醇1000g。制备工艺按处方称取各组分,置混合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灭菌分装即得制剂。
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体外释放试验实验样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3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原位凝胶实验条件温度37±C°,转速30rp/分钟。
实验方法取100μl至于1.5ml的缓冲液(50mM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5mM EDTA,0.01%w/vNaN3,pH8.0)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按时取样,HPLC检测。
取样时间点(天)0、1、2、3、4、5、6、7。
实验结果药物的体内外释放曲线见附图1和附图2。
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体内释放试验实验样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3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原位凝胶。
实验方法取100μl进行动物体内释放试验,实验对象为家兔,行耳静脉注射,在0到7天内利用微渗析技术取样测定,样品用HPLC检测。
取样时间点(天)0、1、2、3、4、5、6、7。
实验结果药物的体内外释放曲线见附图3和附图4。
由以上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体外和体内的药物释放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充分说明了本发明的可行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用于制备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药物,原位凝胶注射后由液态系统转变为固体或半固体的药物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可以不含有任何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瘤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瘤体内药物注射致血管瘤萎缩消失的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鱼肝油酸钠、明矾、平阳霉素、激素类药物、十四烷基硫酸钠、乙醇胺、泛影酸、喹啉、罂栗油、无水乙醇、四环素、强力霉素、OKA-432(溶链菌)、玉米朊(玉米醇溶蛋白)、脲素、干扰素;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凝胶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原位凝胶材料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共聚物(PEO-PPO,或称为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聚乳酸(PEO-PLA)共聚物、聚己内酯-聚氧乙烯;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包括各种脂肪酸甘油酯,如单油酸甘油酯(GMO)、三油酸甘油酯;以及两者的组合物;包括聚丙乳酸(PL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包括蔗糖酯沉淀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酯沉淀物包括醋酸蔗糖异丁酯(sucrose acetateisobutyrate,SAIB),以及其衍生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8中所述原位凝胶,为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其中还可以加入权利要求6、7中所述的可形成原位凝胶的材料,或他们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硬化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原位凝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7中所述原位凝胶,为了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可以加入包括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右旋糖酐、聚乙二醇药剂学上允许使用的辅料或添加剂,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硬化治疗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原位凝胶为瘤腔内注射的药物传递系统。药物传递系统中可以不含有任何药物;所述血管瘤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所述脉管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型;药物包括瘤体内药物注射致血管瘤萎缩消失的药物;药物包括鱼肝油酸钠、明矾、平阳霉素、激素类药物、十四烷基硫酸钠、乙醇胺、泛影酸、喹啉、罂栗油、无水乙醇、四环素、强力霉素、OKA-432(溶链菌)、玉米朊(玉米醇溶蛋白)、脲素、干扰素;以及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物。该缓释原位凝胶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硬化效果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1/7056GK1682693SQ20051004602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5日
发明者丁平田, 高子彬, 史健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