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46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及其制法,它可以活血化淤和消肿止痛并治愈脉管炎,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并呈蚯蚓状疙瘩,青筋暴露,肿胀疼痛,淤血成闭且回流障碍,最后导致血管溃破而形成久治不愈的烂腿,以至于导致截肢。脉管炎由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经终瘀阻,肢体发冷或灼热感,趾端肿胀疼痛以致趾端干枯,皮肤青紫发黑,造成肢体末端缺血而引起局部溃烂坏死,甚至截肢致残,在治疗方面目前常用通塞脉片,脉管复春片来治疗脉管炎,使用脉之灵片治疗静脉曲张,但其疗效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该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及消毒止疼的功效,该药系棕褐色粉末且气腥而味苦。
溶栓通络剂由下列成分配制组成穿山甲60克 丹参60克 白芷60克 牛膝60克 僵蚕60克 当归50克溶栓通络剂的制法按上述配比取丹参60克、白芷60克、川牛膝60克和当归50克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00毫升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500毫升煎煮40分钟,然后合并煎煮的药液并用100目的筛子过滤,将滤液浓缩成稠膏,然后加入穿山甲60克及僵蚕的细粉并混合均匀,其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是6小时,然后再粉碎成细粉末并用80-120目的筛子过滤后装入胶囊而成。
溶栓通络剂的配方中的穿山甲善于走窜而功专行散,内通脏腑且外透经络,具有通络搜风和消肿排脓之功效,而丹参的功效是山活血祛瘀且作用平和,可祛瘀生新,活血而不伤正,两药相结合共为君药;白芷有散风除湿及消肿排脓之功效,可以治理痈疽疮疡等症;牛膝可活血化瘀并引血下行,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补益肝肾和强筋健骨,这两味药均为本配方的臣药。僵蚕具有辛散祛风和咸软痰结,能疏散风热而化痰,尤其善于除经络风痰,正如在“本草纲目”中提及的“散风痰结核、头风、风出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疗肿风痔”,所以僵蚕用作佐药;当归味甘可补辛温行散,善于补血活血止痛,既能活血止痛而消肿,又可补血排脓而生肌,尤宜疮疡之久溃不敛或脓成日久不溃者,所以用为使药。当归与僵蚕配伍,可以补血活血且缓和药性,在药方中就有佐而兼使之意,全方共有活血化淤及消肿止痛之功效。
治疗脉管炎及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的功效是可以活血化淤及消肿止痛,养血生肌并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例如可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静脉血栓、大动脉炎、淋巴管炎、象皮肿及雷诺氏症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丹参60克、白芷60克、川牛膝60克、当归50克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00毫升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500毫升煎煮40分钟,合并煎煮的药液并进行过滤,使滤液成稠膏,添加穿山甲60克、僵蚕60克的细粉末混匀后进行干燥,其温度为80℃,干燥6小时后再粉碎成细粉并用80-120目的筛子过滤,然后装入胶囊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其特征是溶栓通络剂由下列成分组成穿山甲 60克 丹参 60克 白芷 60克 牛膝 60克 僵蚕 60克 当归 5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溶栓通络剂的制法,其特征是按上述配比取丹参60克、白芷60克、川牛膝60克和当归50克加水煎煮两次,分别加水800和500毫升并煎煮1小时和40分钟,经过100目的筛子过滤后,浆滤液浓缩成稠膏,添加穿山甲和僵蚕的细粉并均匀混合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6小时后再粉碎成细粉并用80-120目的筛子过滤,然后装入胶囊即成。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溶栓通络剂及其制法,该药由穿山甲和丹参,白芷和牛膝,僵蚕及当归配制而成,先按一定配比取丹参和白芷,牛膝和当归加水煎煮两次,滤液浓缩成稠膏后再添加穿山甲和僵蚕的细粉末加以混合并进行干燥,粉碎成细粉末后用80-120目的筛子过滤并装入胶囊即成,本溶栓通络剂可主治脉管炎和静脉炎,静脉血栓和淋巴管炎及雷诺氏症等。
文档编号A61K9/48GK1853671SQ20051006814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葆现 申请人:张葆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