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369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用的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
背景技术
风湿类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结谛组织疾病,主要有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症,治疗以内服为主,主要有由生石膏、知母、粳米、桂枝、苍术、黄柏、牛膝、秦艽、忍冬藤、桑枝、防己、甘草组方的“白虎加桂枝汤合三妙散加减”,由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海风藤、桑枝、木瓜、苍术、甘草组方的“蠲痹汤加减”,由参须、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桑枝、秦艽、片姜黄、海风藤、甘草组方的“生脉散加味”等。骨刺类疾病是发生在骨与关节的增生性退行性病变,常见的有颈椎病、胸腰椎肥大性脊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足关节骨质增生等症,治疗的组方主要有由鹿角粉、炮山甲、地龙、桃仁、当归、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鸡血藤、白芥子、炒赤芍、威灵仙、蜈蚣粉组成的汤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祛风散寒、消坚散结、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之功效,能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引发的颈椎病、胸腰椎肥大性脊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足关节痛以及腰酸腿痛、四肢麻木等病症的外敷用的中成药。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它由下列重量份额的药物组成细辛[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5~10、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5~10、
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5~10、川乌[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5~6、芥子[白芥子Sinapis alba L.]15~30、石南叶[石南藤Photinia serrulata Lindl.]10~20、姜黄[Curcuma longa L.]10~20、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10~20、透骨草[Speranskia tuberculata(Bge.)Baill.]5~10、桃仁[Prunus persica(L.)Batsch]10~15、鹿衔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10~15、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5~10。
其各药物的重量份额配比方案一细 辛 5 肉 桂 5 威灵仙 5 川 乌 5芥 子 15石南叶 10姜 黄 10蜈 蚣 10透骨草 5 桃 仁 10鹿衔草 10补骨脂 5。
其各药物的重量份额配比方案二细 辛 10肉 桂 10威灵仙 10川 乌 6芥 子 30石南叶 20姜 黄 20蜈 蚣 20透骨草 10桃 仁 15鹿衔草 15补骨脂 10。
其各药物的重量份额配比方案三细 辛 8肉 桂 8 威灵仙 8 川 乌 5芥 子 25 石南叶 15姜 黄 15蜈 蚣 15透骨草 8桃 仁 12鹿衔草 12补骨脂 8。
中医认为风湿类疾病主要由外邪入侵、肝肾亏损、跌打外伤、情志因素所致,骨刺类疾病则属“痹症”范畴,治宜祛湿散寒、补肾益髓、活血通络为主。本发明采用芥子、威灵仙和川乌为君药,芥子散结通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川乌祛风除湿,三药合用,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辅以破血行气的姜黄,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蜈蚣,以及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的透骨草,具有消坚散结、舒筋活络之功效;再佐以祛风、通络、益肾的石南藤,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细辛,温肾助阳的补骨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肉桂,活血祛痰的桃仁以及祛风湿、强筋骨的鹿衔草,诸药相配,具有祛风散寒、消坚散结、舒筋活络、消炎止痛、强壮筋骨之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引发的颈椎病、胸腰椎肥大性脊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足关节痛以及腰酸腿痛、四肢麻木等病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应用于临床,共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和骨刺类疾病患者208例,治愈174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7.6%;其中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患者72例,治愈6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61%;治疗各种骨刺类疾病患者136例,治愈106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7.06%;其中男性患者141例、女性患者67例,患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6岁,病史最长的6年。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细辛8克、肉桂8克、威灵仙8克、川乌5克、芥子25克、石南叶15克、姜黄15克、蜈蚣15克、透骨草8克、桃仁12克、鹿衔草12克、补骨脂8克,此为成年人贴敷一次的用药量。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用温水或凉水拌成糊状,隔布贴敷在患位处,时间为20~60分钟,视贴敷处情况而定。每天贴敷一次(视患者的皮肤承受能力而定,承受能力较弱者,可每2~3天贴敷一次),十五次为一疗程,一般患者贴敷一至二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较重者需三至四个疗程。本药只能外敷,不能内服,皮肤溃疡或皮肤破损者不能贴敷,偶尔皮肤严重过敏者慎用。贴敷完后可用消炎软膏外擦,以保护皮肤。如患者同时有多处患位,贴敷完一处后,可继续用来贴敷其他患位,一副贴敷药可以贴敷四~五处(限当天内用),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发明的药物也可以熬成膏剂,制成膏药,贴用更为方便。
实施例二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细辛5克、肉桂5克、威灵仙5克、川乌5克、芥子15克、石南叶10克、姜黄10克、蜈蚣10克、透骨草5克、桃仁10克、鹿衔草10克、补骨脂5克,此为病症较轻的成年人贴敷一次的用药量。
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取上好无虫蛀、无霉坏变质的细辛10克、肉桂10克、威灵仙10克、川乌6克、芥子30克、石南叶20克、姜黄20克、蜈蚣20克、透骨草10克、桃仁15克、鹿衔草15克、补骨脂10克,此为病症较重的成年人贴敷一次的用药量。
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五、典型病例病例一唐新元,男,42岁,家住湖南省祁阳县大村甸镇黄岗铺村,农民(电话13874763656)。2003年10月,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去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后在多家医院治疗数月,效果不够理想,于2005年11月20日来我处,见患者行走困难,其自述病情和其在几家医院的诊治情况,诊断为“痹症”,系外邪侵入所致的“风湿性关节炎”。用自拟方“风湿骨刺外敷散”(细辛8克、肉桂8克、威灵仙8克、川乌5克、芥子25克、石南叶15克、姜黄15克、蜈蚣15克、透骨草8克、桃仁12克、鹿衔草12克、补骨脂8克)研末调糊贴敷,试贴敷十次,症状减轻,经再贴敷十次,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二次回访,再也没有复发。
病例二周冲,男,36岁,家住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县第二中学宿舍,体育教师(电话13170461258)。2005年12月5日因左肩疼痛、左手不能上举来我处,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症,诊断为肝肾亏损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用自拟方“风湿骨刺外敷散”(细辛5克、肉桂5克、威灵仙5克、川乌5克、芥子15克、石南叶10克、姜黄10克、蜈蚣10克、透骨草5克、桃仁10克、鹿衔草10克、补骨脂5克)研末调糊贴敷,贴敷五次,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回访,没有复发。
病例三周玉珍,女,42岁,家住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铁路北二区22栋1单元12号,铁路职工(电话0771-2228973)。患者曾因右脚胀痛、行走困难,于2002年2月去南宁铁路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3-4-5节骨质增生”,其后在该医院作牵引和服药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2004年10月来祁阳走访亲友,期间病情加重,后经人介绍,于12日来我处,见患者行走非常困难,经其自述病情和以前的诊治情况,诊断为外伤兼肝肾不足引起的“腰椎骨质增生”。用自拟方“风湿骨刺外敷散”(细辛10克、肉桂10克、威灵仙10克、川乌6克、芥子30克、石南叶20克、姜黄20克、蜈蚣20克、透骨草10克、桃仁15克、鹿衔草15克、补骨脂10克)研末调糊贴敷,试贴敷五次,症状减轻,经再贴敷三十五次,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后经多次回访,再也没有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份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份额为细辛5~10 肉 桂5~10 威灵仙5~10川乌5~6 芥 子15~30石南叶10~20姜黄10~20蜈 蚣10~20透骨草5~10桃仁10~15鹿衔草10~15补骨脂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重量份额为细辛5 肉 桂5 威灵仙5川乌5 芥 子15石南叶10姜黄10蜈 蚣10透骨草5桃仁10鹿衔草10补骨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重量份额为细辛10肉 桂10威灵仙10川乌6 芥 子30石南叶20姜黄20蜈 蚣20透骨草10桃仁15鹿衔草15补骨脂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重量份额为细辛8 肉 桂8 威灵仙8川乌5 芥 子25石南叶15姜黄15蜈 蚣15透骨草8桃仁12鹿衔草12补骨脂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的外敷散剂,由细辛、肉桂、威灵仙、川乌、芥子、石南叶、姜黄、蜈蚣、透骨草、桃仁、鹿衔草、补骨脂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消坚散结、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之功效,能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引发的颈椎病、胸腰椎肥大性脊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足关节痛以及腰酸腿痛、四肢麻木等病症,是一种治疗风湿和骨刺疾病的比较理想的外用中成药。
文档编号A61K35/64GK1872322SQ20061003153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曾凡铜 申请人:曾凡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