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317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病种类很多,如湿疹、手脚癣、脚气、疱疹、青春痘、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等,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皮肤病有顽劣难治的特点,中国民间有句谚语“治病不治皮,治皮没脸皮”,是说皮肤病难以治愈,复发率高,且常用的药物中常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化学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祖传秘方基础上,多年来又对配方及制备方法做了重大改进,具有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发明含有三组共十一味中药第一组的成分中含干姜、大黄、桂皮、辣椒、小茴香、乙醇六味组分,各组分占该组总重量的百分比为干姜(32-35)%、大黄(28-32)%、桂皮(10-13)%、辣椒(6-8)%、小茴香(12-14)%和前述五种组分总重(以克计)之15~17倍容量(以毫升计)浓度为(50~70)%的乙醇;第二组的成分含有樟脑、薄荷油,二者各占第一组成分除乙醇外总量的(34~36)%;第三组的成分中,含硫磺、凡士林、液体石蜡,各成分在该组中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是硫磺占(9~11)%,凡士林占(75~85)%,液体石蜡占(2~3)%。此外,配方中还含有少量地塞米松磷酸钠。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1.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制成药液(1)先将第一组分之干姜、大黄、桂皮、小茴香、辣椒粉碎成4~5筛号的粗粉;(2)在上述混合粗粉中加入少量乙醇,用乙醇将混合粗粉浸湿。其间比例为,混合粗粉(重量∶克)∶乙醇(容量∶毫升)==7∶5.5~6.5,均匀浸湿后,放置1~2小时;(3)在上述浸湿的混合粗粉中加入余量乙醇,拌匀后浸泡40~60小时后,取其溶液。
(4)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第二组的成分樟脑、薄荷油,搅拌使之溶解,取其药液,备用。
2.将第三组成分制成药膏(5)将硫磺、凡士林混合一起,研磨成200目以下粒度之糊状膏剂。
(6)将上述(4)之药液、(5)之膏剂,按药液∶膏剂==10∶10~12混在一起,随后加入该药液、膏剂总重量(1.5~2.0)%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均匀即为膏状药物。
用法用消毒棉签蘸取该膏状药物涂在患处,每天2-4次,通常2~7天治愈或见到明显效果。治疗中,随病情减轻而递减擦药次数。愈后巩固期一般为3~5日,日擦1次或隔日1次。涂摸药物后,不可用手搓患处;治疗期间,忌饮洒。
《本草纲目》等中医学认为硫磺,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有攻积聚,治疮蚀,治疥杀虫,治风毒脚气之功效,临床用于疥癣、疮疥、阴湿寒冷之症。大黄,为通五经血分之药.作用快疾,可引积聚邪气于外,并具通宣气结,调理血脉之功效,临床用于疮疥,红肿赤通,糜烂,伤损,汤火灼伤,冻疮破烂,火丹赤肿,火毒,痈肿焮热等症,与硫磺配伍,阴阳互补,与乙醇合用,可引而治之。桂皮,为阳中之阳药,性浮,有补火助阳,温补气血,引火归原之功效,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对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干姜,有发散,逐风湿痹,通皮肤间结气,去恶养新,去风邪诸毒,宣通络脉之功效,又有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之通引之功,与硫磺,大黄,桂皮相配伍,可起到扩、引、通、杀之良效。乙醇,溶媒,可以溶解大黄、桂皮、小茴香、辣椒中大多数有效成分,又有较好的防腐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无痛苦、安全无副作用、复发率低、能治多种皮肤病且成本低廉的治疗皮肤病新药。本发明对治疗银屑病、各型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的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在88%以上,对治疗诸如皮炎(过敏性、接触性、药物性、日光性等)、手脚癣、脚气、疱疹等的有效率达98%以上,治愈率94%以上;对治疗青年痤疮、酒渣鼻、疥疮、肛周湿疹皲裂、阴囊湿疹、外阴搔痒等,治愈率达97%以上,对治疗一般烫烧伤、蚊虫叮咬、普通疖肿、瘘管等也有明显效果。这里所说的有效率,系指涂药后患处不再痒、痛,症状明显好转;治愈率,系指治愈后至今末曾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叙述两个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张XX,十岁男孩,患脓疱型银屑病,全身象披了一层厚厚的“铠甲”。选用本发明之配方及制药1.将第一组成分、第二组成分制成药液(1)先将第一组成分之干姜32克、大黄32克、桂皮10克、辣椒8、小茴香12克,粉碎成4~5筛号的粗粉;(2)在上述总重94克混合粗粉中加入520毫升浓度为70%的乙醇,将混合粗粉浸湿,随后,放置2小时;(3)在上述浸湿的混合粗粉中加入920毫升浓度为70%的乙醇,拌匀后浸泡60小时后,取其溶液。
(4)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第二组成分之樟脑32克、薄荷油33克,搅拌使之溶解成药液,备用。
2.将第三组成分制成药膏(5)取硫磺11克、凡士林75克、液体石蜡2克,一起研磨成200目以下粒度之糊状膏剂。
(6)将上述(4)之药液、(5)之膏剂,以重量比药液∶膏剂==1∶1,混在一起,然后加入该药液、膏剂总重之1.5%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均匀即可。
使用时,每日三次,用药3天后,退掉铠甲,7天治愈,至今末复发。
实施例2.刘xx,男,54岁,臀部神经性皮炎,皮厚搔痒,用过其它多种药物均未明显效果。选用本发明之配方与制药1.将第一组成分、第二组成分制成药液(1)先将第一组分之干姜35克、大黄28克、桂皮13克、辣椒6、小茴香14克,粉碎成4~5筛号的粗粉;(2)在上述总重96克混合粗粉中加入620毫升浓度为50%的乙醇,将混合粗粉浸湿,随后,放置1小时;(3)将上述浸湿的混合粗粉中加入1000毫升的浓度为50%乙醇,拌匀后浸泡40小时后,取其溶液。
(4)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第二组分之樟脑33克、薄荷油32克,搅拌使之溶解成药液,备用。
2.将第三组成分制成药膏(5)取硫磺9克、凡士林85克,液体石蜡3克,一起研磨成200目以下粒度之糊状,膏剂。
(6)将上述(4)之药液、(5)之膏剂,以药液∶膏剂==1∶1.2混在一起,再加入该药液、膏剂总重2.0%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均匀即可。
使用,每日三次,用药五天,共用90克后治愈,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含有三组共十一味中药成分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第一组成分中含干姜、大黄、桂皮、辣椒、小茴香、乙醇共六种,各成分在该组中的重量百分比为,干姜(32-35)%、大黄(28-30)%、桂皮(10-15)%、辣椒(6-8)%、小茴香(12-14)%,乙醇之浓度为(50~70)%,其含量为上述总重(以克计)之15~17倍容量(以毫升计);第二组成分含有樟脑、薄荷油,二者各占不含乙醇之第一组成分总量的(34~36)%;第三组成分中,含硫磺、凡士林、液体石蜡,各成分的含量百分比分别占该组总重量为,硫磺占(9~11)%、凡士林占(75~85)%、液体石蜡为2~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地塞米松磷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1)将第一组成分、第二组成分制成药液(1)先将第一组分之干姜、大黄、桂皮、小茴香、辣椒粉碎成4~5筛号的粗粉;(2)在上述混合粗粉中加入部分乙醇,其间比例为,混合粗粉(重量以计克)∶乙醇(容量以毫升计)==7∶5.5~6.5,均匀浸湿后,放置1-2小时;(3)将上述浸湿的混合粗粉中加入余量的乙醇,拌匀后浸泡40~60小时后,取其溶液。(4)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第二组成分樟脑、薄荷油,搅拌使之溶解,取其药液。2)将第三组成分制成药膏(5)将硫磺、凡士林一起研磨成200目以下粒度之糊状,再陆续加入液体石蜡、余下的凡士林等,继续研磨成均匀的膏剂。(6)将上述(4)之药液、(5)之膏剂按药液∶膏剂==10∶10~12混在一起,加入该药液、膏剂总量之(1.5~2.0)%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均匀。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含有三组共十一味中药成分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先将干姜、大黄、桂皮、辣椒、小茴香粉碎,再用乙醇浸泡,再加入第二组成分之樟脑、薄荷油,制成药液,最后将该药液与第三组硫磺、凡士林、液体石蜡制成的膏剂混合,再加入少量的地塞米松磷酸钠。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之中药,成本低、疗效快而无痛苦、安全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对多种皮肤病有明显疗效。
文档编号A61K31/573GK1927380SQ20061010452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6日
发明者唐彦东 申请人:唐彦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