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防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56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肠防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是一种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肛肠外科领域中,防止大肠瘘的方法,除术前充分肠道准备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大肠吻合技术,保留左半结肠血管,即保证吻合口肠壁血供。
2.在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或涂布生物医用胶。
3.吻合口周围放置引流皮管进行有效的引流,甚至进行冲洗引流(双套管引流)。
4.术中结肠灌洗,清洁肠道。
5.若肠吻合口太靠近肛门,或估计吻合口不能一期愈合而出现瘘的可能性较大时,则进行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
以上1~4种方法,都是在吻合口肠壁外采取措施,进行堵漏,或引流吻合口周围渗出物。因此都是被动措施。
而第5种方法,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可靠的防治大肠吻合口瘘的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对吻合口进行了转流和减压,从而保证了吻合口的愈合,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机会或减轻吻合口瘘的程度。但它的缺点是造口会给患者造成手术和心理创伤,带来生活不便;同时,两次手术也加重了患者及家庭的人力、物力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肠防瘘器,它不需加作回肠或横结肠造口,就起到肠腔内引流及减压的作用,避免肠管的扩张;保护吻合口,有效改善吻合口愈合环境,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肠防瘘器,它包括一管状薄膜,在所述管状薄膜上端内侧设置有一个用来撑开管状薄膜的一过性支撑环。
该方案在使用中,将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设置在需吻合的肠道内,支撑环应位于吻合口上游,由肠道外部在支撑环外壁以医用可吸收缝线或扣扎带固定支撑环,管状薄膜在支撑环的支撑固定下,衬在吻合口附近的肠腔内侧壁,其下端则在肠道内延伸,处于吻合口的下游。管状薄膜将肠内容物与吻合口隔离,防止其浸泡吻合口。而支撑环在固定、撑开管状薄膜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止环上游肠内容物贴肠壁而渗沿到吻合口,腐蚀浸泡吻合口组织而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1.所述一过性支撑环呈管状,其外壁设置有方便固定线或扣带系扎的凹槽,使医用可吸收缝线或扣扎带能在肠壁外部可靠地将支撑环固定在肠腔内。
2.所述一过性支撑环可为自行分解材料制成的支撑环。当吻合口愈合后,支撑环逐步自行分解、碎裂,最终被肠道自动排出体外。而本防瘘器其他部分在没有支撑环的状况下,也将方便地被肠道排出体外。
3.所述一过性支撑环为可撤除的管状支撑环。当吻合口愈合后,可将支撑环撤除。本防瘘器其他部分在没有支撑环的支撑时,将方便地排出体外。
4.所述管状薄膜上端端头设置一个防渗漏圈。以防止肠内容物沿肠壁渗透至吻合口。
5.所述管状薄膜内侧壁一周均匀设置排列有纵行条状嵴样突起的引流径。该引流径可起到支撑薄膜和充分引流气体、液体的作用,防止薄膜紧贴而闭锁。
6.所述管状薄膜下端设置有牵引线。用以牵引拖拉管状薄膜,其沿肠道充分延伸及必要时取出防瘘器。
7.所述牵引线的一端设置有可与设置在外接牵引杆上的外搭接头进行配合连接的内搭接头。设置牵引杆,以及相配合的搭接头,是为了当牵引线蜷缩于肠道时,可方便将牵引线自肛门拽出,实现牵引线牵引拖拉管状薄膜的作用。
8.所述内搭接头是可与外搭接头磁性配合连接的磁性材料搭接头。内搭接头与外搭接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的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它不需加作手术造口就起到肠腔内引流,减压排气的作用,避免肠管的过度扩张。且防瘘薄膜可覆盖、保护吻合口,减轻了肠内污物对吻合口局部组织的腐蚀和刺激,有效改善吻合口愈合环境,促进吻合口的一期愈合,减少了瘘的发生,必将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保肛率。
2.本实用新型的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一过性建立大肠内引流,防止吻合口渗漏,在吻合口愈合后,支撑环分解碎裂或被撤除,从而去除防瘘器,不在肠内留下任何异物。
3.本实用新型的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提高大肠吻合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预防性回肠、横结肠造口,无需两次手术,从而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并能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4.本实用新型的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不带来额外的创伤,在完成肠吻合口引流、减压和吻合口的保护后排出体外,不增加体内异物残留,符合现代外科发展的潮流。
5.本实用新型的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生产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管状薄膜;2一过性支撑环;3防渗漏圈;4牵引线;5内搭接头;6牵引杆;7外搭接头;8固定线;9吻合口;10系扎凹槽;11大肠;12嵴样引流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
图1、图2所示,一种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它包括一管状薄膜1,所选用的管状薄膜1的长度应足够长,能从吻合口上方3~4cm延伸到吻合口下方约10~15cm。
在该管状薄膜1上端内侧设置有一个用来撑开管状薄膜1的一过性支撑环2。一过性支撑环2采用可自行分解材料制成。一过性支撑环2呈管状,其外壁设置有方便固定线8系扎的系扎凹槽10。
管状薄膜1上端端头设置一个防渗漏圈3。管状薄膜1内侧壁一周均匀设置排列有纵行条状嵴样引流径12。
管状薄膜1下端设置有牵引线4。牵引线4的一端设置有可与设置在外接牵引杆6上的外搭接头进行配合连接的内搭接头5。该内搭接头5是由磁性材料制成搭接头,牵引杆6上的外搭接头7是一块可被磁性材料吸引的搭接头。
实施例二如
图1、图2所示,一种大肠(结肠、直肠)防瘘器,它包括一管状薄膜1,所选用的管状薄膜1的长度应足够长,能从吻合口上方3~4cm延伸到吻合口下方约10~15cm。
在该管状薄膜1上端内侧设置有一个用来撑开管状薄膜1的一过性支撑环2。一过性支撑环是可撤除的管状支撑环。一过性支撑环2呈管状,其外壁设置有方便固定线8系扎的系扎凹槽10。
管状薄膜1上端端头设置一个防渗漏圈3。管状薄膜1内侧壁一周均匀设置排列有纵行条状嵴样引流径12。
管状薄膜1下端设置有牵引线4。牵引线4的一端设置有可与设置在外接牵引杆6上的外搭接头进行配合连接的内搭接头5。该内搭接头5是由磁性材料制成搭接头,牵引杆6上的外搭接头7是一块可被磁性材料吸引的搭接头。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大肠防瘘器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管状薄膜(1),在所述管状薄膜(1)上端内侧设置有一个用来撑开管状薄膜(1)的一过性支撑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过性支撑环(2)呈管状,其外壁设置有方便固定线(8)系扎的系扎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过性支撑环(2)为可自行分解材料制成的管状支撑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过性支撑环(2)为可撤除的管状支撑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薄膜(1)上端端头设有一个防渗漏圈(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薄膜(1)内侧壁一周均匀设置排列有纵行条状嵴样引流径(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薄膜(1)下端设置有牵引线(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4)的一端设置有可与设置在外接牵引杆(6)上的外搭接头(7)进行配合连接的内搭接头(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肠防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搭接头(5)是可与外搭接头(7)磁性配合连接的磁性材料搭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肠防瘘器,它包括一管状薄膜,在管状薄膜上端内侧设置有一个用来撑开管状薄膜的一过性支撑环。该支撑环为可自行分解材料制成的支撑环或可撤除的支撑环。管状薄膜上端端头设有一防渗漏圈。薄膜内侧壁设置有纵行条嵴状引流径。薄膜下端设置有牵引线。牵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与设置在外接牵引杆上的外搭接件进行配合连接的内搭接件。内、外搭接件可由磁性材料制成,达到吸引、牵拉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防瘘器,可提高大肠吻合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避免加作预防性回肠、横结肠造口术。吻合口愈合一段时间后,其可排出体外,体内无异物残留;无需两次手术,故可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2875327SQ20062007020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陈少骥 申请人:陈少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