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造口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4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肠造口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人体肠道内污物排出体外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回肠造口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有些病例如切除结肠等手术后需要进行回肠造口,还有些病例需要永久性的回肠造口。由于回肠内粪便尚未成型,回肠造口的排出物较稀且量多,常常成粘稠的流质状,并富含消化酶类,对正常皮肤的腐蚀、刺激性很强,容易沾染造口周围皮肤,导致皮肤充血、水肿、糜烂,重者形成湿疹、溃疡,尤其是小肠切除过多或存在炎性病变的病例,在二期手术内无成型排便,护理非常困难,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糜烂。现有技术中有使用氧化锌或抗菌素油膏对造口周围护理,效果不理想;还有用粘贴式肛袋,但是由于肠液浸渍,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肠造口引流装置,防止回肠造口手术后回肠排出液沾染造口周围皮肤,造成皮肤糜烂,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波纹管的外侧套有一个气囊,气囊的两端固定到波纹管上,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管,充气管端部设有充气嘴。
所述的气囊的两端通过丝线紧固在波纹管上。
由于在波纹管的外侧设置了可充气气囊,充气后气囊在回肠造口处受回肠壁的挤压作用形成哑铃状,可以牢固的放置到回肠造口上,从而将回肠内的粪便排出体外而不会沾染造口周围皮肤。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固定牢靠,可以有效防止回肠内的粪便沾染造口周围皮肤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肠造口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波纹管,2.丝线,3.气囊,4.充气管,5.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在波纹管1的外侧套有一个气囊3,气囊3的两端通过丝线2固定到波纹管1上,气囊3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管4,充气管4端部设有充气嘴5。
使用时,首先将回肠造口充分润滑,然后将本回肠造口引流装置插入到造口处,使气囊3的两端分别伸出回肠壁一定距离,带有充气管4的一端留在外面,用打气筒或其它充气装置对准充气嘴5向气囊3内充气,使气囊3胀大,由于回肠壁对气囊3中部的挤压作用,气囊3形成两端粗中间细的哑铃状,从而使本装置紧紧固定在造口处而不会脱落。最后将波纹管1露在外面的一端接上负压吸引装置或软质粪袋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使用丝线将气囊固定到波纹管上,其它可将气囊固定到波纹管上的方法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回肠造口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在波纹管的外侧套有一个气囊,气囊的两端固定到波纹管上,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管,充气管端部设有充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肠造口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的两端通过丝线紧固在波纹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肠造口引流装置,属于一种将人体肠道内污物排出体外的装置,在波纹管的外侧套有一个气囊,气囊的两端同定到波纹管上,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充气管,充气管端部设有充气嘴。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固定牢靠,可以有效防止回肠内的粪便沾染造口周围皮肤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27/00GK2865621SQ20062008016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郭东立, 张云凌 申请人:郭东立, 张云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