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术缝合针引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缝合针引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缝合针主要用于手术时各种组织缝合、血管缝扎止血等。使用时,需用持针器持住针体,器械护士用手拇指、食指捏住缝合线线头端引进缝合针针眼,由于缝合线是脱脂丝线,质软,且线头松散,引线时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当手术缝合组织多、手术联台手术量大时,器械护士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甚至耽误手术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手术台上的器械护士引线操作方便快捷、引线准确无误的手术缝合针引线器。
本实用新型手术缝合针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壳体和挡线板,壳体的侧面设有穿线孔,上表面设有具有弧形孔道的针孔,壳体内镶嵌琴键式开关,壳体与挡线板之间为线槽,所述琴键式开关包括引线键钮及与之相连的引线键杆、挂线键钮及与之相连的挂线键杆、面板、底板、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面板和底板平行,通过两端的支架连接在一起,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分别插在两端的支架上,引线键杆一端穿过面板和底板,另一端连接引线键钮,面板下方的引线键杆上设有一横杆,引线键杆于引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上对应引线键杆分别设有方形凹槽和直角梯形凹槽,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的前端与支架之间分别加有弹簧,挂线键杆一端穿过面板和底板,另一端连接挂线键钮,面板下方的挂线键杆设有一横杆,挂线键杆上于挂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上对应挂线键杆分别设有直角梯形凹槽和方形凹槽,后联锁片上的方形凹槽内设有一槽齿,前联锁片的前端安装钢丝线钩。
所述壳体上的针孔和穿线孔可分别设置三个,同时壳体内嵌有三组琴键开关。三个针孔和穿线孔的大小不同,与不同规格的缝合针对应。
钢丝线钩需要硬度高的不锈钢材料制作,不能有任何弯曲,钢丝线钩的大小尺寸,应以自动通过缝合针眼为标准,目的是保证每次挂线引线的准确无误。
本实用新型手术缝合针引线器的使用方法(1)将缝合针放入针孔内缝合针柄向下,缝合针尖向上,插入针孔内,要顺弧度向下插,不能直插。(2)挂线按下挂线键钮,挂线键杆上的横杆下压直角梯形凹槽的斜坡,使前联锁片向前滑行运动,钢丝线钩向前穿过缝合针眼,同时,后联锁片上的槽齿在横杆的下压作用下向前移动,槽齿正好卡住横杆,使挂线键钮不能弹起并处于低位,使得钢丝线钩向前穿过缝合针眼,由穿线孔中穿出,并保持不动位置,此时双手持缝合线经过线槽将线挂在钢丝线钩上,完成挂线操作过程。(3)引线将缝合线挂好后,按下引线键钮,引线键杆上的横杆下压后联锁片上的直角梯形凹槽的斜坡,使后联锁片向前移动,此时,槽齿也向前移动,使得槽齿与横杆脱离,引线键钮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弹起,前联锁片失去横杆的压力作用限制,在弹簧的作用下,前联锁片反方向后移,带动钢丝线钩后移,并再次反方向穿过缝合针眼,由于钢丝线钩上挂着缝合线,使得缝合线同时穿过了缝合针眼,完成引线过程。引线成功后,便将缝合针从针孔中取出,此时缝合针眼上已经引线,便可以进行手术缝合操作,至此便完成了自动引线的全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简便快捷,挂线键钮快速挂线,引线键钮自动引线。
(2)壳体上设有三组大中小号琴键式开关,分别适合于大中小号缝合针的自动引线,实现多功能应用。
(3)此引线器外壳为硬质塑料,内部含有不锈钢材料,适合于熏蒸消毒,避免碰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侧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琴键开关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琴键开关的后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键杆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缝合针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壳体 3琴键式开关 4针孔 5挡线板 6线槽 7穿线孔8底板 9前联锁片 10面板 11直角梯形凹槽 12挂线键杆 13弹簧 14挂线键钮 15方形凹槽 16引线键钮 17钢丝线钩 18后联锁片 19槽齿 20横杆 21引线键 杆22弹簧 23支架 24弹簧 25方形凹槽 26直角梯形凹槽 27横杆28缝合针尖 29缝合针体 30缝合针眼 31缝合针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手术缝合针引线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壳体2和挡线板5,壳体2的侧面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穿线孔7,上表面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针孔4,针孔4设计成弧形孔道,并与医用缝合针弧度相适应,挡线板5与壳体2设有穿线孔7的一侧相对,壳体2内镶嵌三组琴键式开关3,壳体2与挡线板5之间为线槽6。
如图3-5所示,每一组琴键式开关3包括引线键钮16及与之相连的引线键杆21、挂线键钮14及与之相连的挂线键杆12、面板10、底板8、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面板10和底板8平行,通过两端的支架23(支架23与底板8可为一体式结构)连接在一起,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分别插在两端的支架23上,引线键杆21一端穿过面板10和底板8,另一端连接引线键钮16,面板下方的引线键杆上设有横杆20,引线键杆21于引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24,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上对应引线键杆21分别设有方形凹槽15和直角梯形凹槽26,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的前端与支架23之间分别加有弹簧22。挂线键杆12一端穿过面板10和底板8,另一端连接挂线键钮14,面板下方的挂线键杆12设有横杆27,挂线键杆12上于挂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13,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上对应挂线键杆12分别设有直角梯形凹槽11和方形凹槽25,后联锁片上的方形凹槽25内设有一槽齿19,前联锁片的前端安装钢丝线钩17。
图5示意了键杆的结构,以挂线键杆14为例,引线键杆结构相同。
如图6所示,缝合针包括缝合针尖28、缝合针体29、缝合针眼30和缝合针柄31,缝合针眼30靠近缝合针柄31。
按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术缝合针引线器的使用方法(1)将缝合针放入针孔4内缝合针柄31向下,缝合针尖28向上,插入针孔4内,要顺弧度向下插,不能直插。(2)挂线按下挂线键钮14,横杆27下压直角梯形凹槽11的斜坡,使前联锁片9向左滑行运动,钢丝线钩17左向穿过缝合针眼30,同时,后联锁片18上的槽齿19在横杆27的下压作用下向左移动,槽齿19正好卡住横杆27,使挂线键钮14不能弹起并处于低位,使得钢丝线钩17向左穿过缝合针眼30,由穿线孔7中穿出,并保持不动位置,此时双手持缝合线经过线槽6将线挂在钢丝线钩17上,完成挂线操作过程。(3)引线将缝合线挂好后,按下引线键钮16,横杆20下压后联锁片18上的直角梯形凹槽26的斜坡,使后联锁片18向左移动,此时,槽齿19也向左移动,使得槽齿19与横杆27脱离,引线键钮16在弹簧24的作用下自动弹起,前联锁片9失去横杆27的压力作用限制,在弹簧22的作用下,前联锁片9反方向右移,带动钢丝线钩17右移,并再次反方向穿过缝合针眼30,由于钢丝线钩17上挂着缝合线,使得缝合线同时穿过了缝合针眼30,完成引线过程。引线成功后,便将缝合针从针孔4中取出,此时缝合针眼30上已经引线,便可以进行手术缝合操作,至此便完成了自动引线的全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术缝合针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上安装壳体(2)和挡线板(5),壳体的侧面设有穿线孔(7),上表面设有具有弧形孔道的针孔(4),壳体内镶嵌琴键式开关(3),壳体(2)与挡线板(5)之间为线槽(6),所述琴键式开关(3)包括引线键钮(16)及与之相连的引线键杆(21)、挂线键钮(14)及与之相连的挂线键杆(12)、面板(10)、底板(8)、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面板(10)和底板(8)平行,通过两端的支架(23)连接在一起,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分别插在两端的支架(23)上,引线键杆(21)一端穿过面板(10)和底板(8),另一端连接引线键钮(16),面板下方的引线键杆(21)上设有一横杆(20),引线键杆(21)于引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24),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上对应引线键杆(21)分别设有方形凹槽(15)和直角梯形凹槽(26),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的前端与支架(23)之间分别加有弹簧(22),挂线键杆(12)一端穿过面板和底板,另一端连接挂线键钮(14),面板下方的挂线键杆(12)设有一横杆(27),挂线键杆(12)上于挂线键钮和面板之间加有弹簧(13),前联锁片(9)和后联锁片(18)上对应挂线键杆分别设有直角梯形凹槽(11)和方形凹槽(25),后联锁片上的方形凹槽(25)内设有一槽齿(19),前联锁片的前端安装钢丝线钩(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的针孔(4)和穿线孔(7)分别设置三个,壳体内嵌有三组琴键式开关(3)。
专利摘要手术缝合针引线器,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壳体和挡线板,壳体的侧面设有穿线孔,上表面设有针孔,壳体内镶嵌琴键式开关,壳体与挡线板之间为线槽。琴键式开关主要包括引线键钮及与之相连的引线键杆、挂线键钮及与之相连的挂线键杆、面板、底板、前联锁片和后联锁片,前联锁片的前端安装钢丝线钩。将缝合针放入针孔内,通过操作挂线键钮可以使钢丝线钩穿过缝合针的缝合针眼,由穿线孔中穿出,缝合线经过线槽将线挂在钢丝线钩上;通过操作引线键钮,使钢丝线钩反方向穿过缝合针眼,钢丝线钩上挂着的缝合线,同时穿过了缝合针眼,完成引线过程。然后,将缝合针从针孔中取出,便可进行手术缝合操作。本实用新型使器械护士引线操作方便快捷、准确无误。
文档编号A61B17/04GK2928007SQ20062008654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李守华, 周问艳, 马登明, 唐珍, 张莹 申请人:李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