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739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结构,属于电器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子产品中,各部分电子元器件常常使用引线从主导线处取电。一种常见的主导线结构为主导线的连接端焊接到接触板上,如果其他元器件需要用电,则采用将引线点焊压接在主导线和接触板之间的方式,从主导线处取电。例如中国专利CN202488774U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元件的热控制器以及液体加热装置,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上述主导线处的连接结构,如其他元器件需要从主导线处取电,则需要按照上述方法,将引线焊接到主导线和接触板之间。这种引线的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点焊过程中电极需向接触板、引线和主导线施加一定压力,引线在焊接过程时受热变软,在上述电极压力的作用下,引线的截面容易出现突变(即截面变窄),引线焊接位置处的截面变窄导致焊接位置处的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引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引线与其他元器件连接,不可避免的需要扭转引线,引线容易从焊接位置处折断,这样就不得不更换零件或重新焊接引线,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装配现有的引线结构时,引线容易从焊接位置断掉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避免引线从焊接位置断掉的引线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结构,包括
[0005]接触板;
[0006]主导线,连接端与所述接触板焊接相连;
[0007]引线,焊接设置在接触板和主导线之间,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主导线上成型有用于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的防断结构。
[0009]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防断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上的凹槽,所述引线伸入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和所述主导线同时焊接相连。
[0010]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凹槽为楔形凹槽,其包括较大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的边缘位置,还包括一个较小的闭口端,所述闭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的上中间位置。
[0011]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楔形凹槽的开口端深于所述闭口端的深度。
[0012]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楔形凹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0013]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主导线连接接触板的一端成型为适于增加焊接接触面积的扁状结构。
[0014]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扁状结构大体呈半圆形,其包括至少一个的平面部分;所述扁状结构的平面部分用于与所述接触板和引线焊接相连。
[0015]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扁状结构呈长条形,其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较宽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接触板焊接相连。
[0016]上述的引线结构中,所述主导线为软连接或漆包线。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中,在接触板上设置有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的防断结构,由于防断结构能够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这样在将引线点焊在接触板和主导线之间时,引线能够陷入并连接在所述防断结构中,这样在点焊过程中被压紧的接触板和主导线能够不对引线构成过度的挤压,防止引线的截面出现突变,从而避免引线从焊接位置处折断的情况发生,且保证了引线的质量,使之在装配过程中也不容易发生折断。
[0019]2、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中,楔形凹槽包括尺寸较大的开口端,还包括一个较小的闭口端,所述楔形凹槽的开口端深于所述闭口端的深度,其中较深的开口一端用于容纳引线,使引线在被接触板和主导线挤压时基本不发生截面突变,较浅的闭口一端用于使引线和接触板、主导线稳固连接,由于该楔形凹槽的设置,主导线可以成型为适于焊接的扁状结构,并能够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对扁状结构对引线造成压伤。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接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主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接触板;2_主导线;3_引线;11-楔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入口 ο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引线结构,用于将主导线上的电流分配到其他用电子元器件上,参考图1,引线结构包括接触板1、主导线2和引线3,在接触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3的防断结构,所述引线3点焊设置在所述防断结构内,主导线2和所述接触板I焊接相连。
[0029]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由于防断结构能够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3,这样在将引线3点焊在接触板I和主导2线之间时,引线3能够陷入并连接在所述防断结构中,这样在点焊过程中被压紧的接触板I和主导线2能够不对引线3构成过度的挤压,防止引线的截面出现突变,从而避免引线3在点焊时从焊接位置处折断。且保证了引线3的质量,使之在装配过程中也不容易发生折断。
[0030]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防断结构的设置方式: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断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I上的凹槽,所述引线3伸入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和所述主导线2同时焊接相连,为了防止凹槽的边缘位置对引线3造成损害,在加工该凹槽时可将其边缘打磨或倒角处理。
[0032]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凹槽为楔形凹槽11,其包括尺寸较大的开口端,为了便于引线3的引入,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I的边缘位置;还包括一个较小的闭口端,所述闭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I的上中间位置。
[003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楔形凹槽的开口端深于所述闭口端的深度,其中较深的开口一端用于容纳引线3,使引线3在被接触板I和主导线2挤压时基本不发生截面突变,较浅的闭口一端用于使引线3和接触板1、主导线2稳固连接。具体地,所述开口端至所述闭口端的横截面大体呈三角形。
[0034]以下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主导线2的设置方式: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导线2连接接触板I的一端成型为适于增加焊接接触面积的扁状结构,当焊接接触面积更大时,焊接效果更好,主导线2不容易从接触板I上脱焊。成型有扁状结构的主导线2在扁状结构的边缘位置和接触板I的边缘位置更容易对引线3造成压伤,当接触板I上不包括上述防断结构时,引线3被压伤导致截面突变的几率则更大,由于上述防断结构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主导线2可以成型为适于焊接的扁状结构,并且不容易在焊接过程中对引线3造成压伤。
[0036]为了便于加工制作,所述扁状结构可设置为大体呈半圆形或椭圆形,其横截面至少包括一个适宜焊接的平面部分,在加工过程中,仅需对主导线2的连接端进行扁压处理即可。
[0037]作为上述大体呈半圆形的扁状结构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所述扁状结构还可以是呈长条形的,其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较宽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接触板I焊接相连。
[003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导线2为软连接或漆包线。
[003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引线结构,包括 接触板(I); 主导线(2),连接端(21)与所述接触板(I)焊接相连; 引线(3),焊接设置在接触板(I)和主导线(2)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板(I)上成型有用于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3)的防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断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I)上的凹槽,所述引线(3)伸入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和所述主导线(2)同时焊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楔形凹槽(11),其包括较大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I)的边缘位置,还包括一个较小的闭口端,所述闭口端位于所述接触板(I)的上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凹槽(11)的开口端深于所述闭口端的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凹槽(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线(2)连接接触板(I)的一端成型为适于增加焊接接触面积的扁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结构大体呈半圆形,其包括至少一个的平面部分;所述扁状结构的平面部分用于与所述接触板(I)和引线(3)焊接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结构呈长条形,其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较宽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接触板(I)焊接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线(2)为软连接或漆包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引线结构,包括接触板;主导线,连接端与所述接触板焊接相连;引线,焊接设置在接触板和主导线之间,所述接触板上成型有用于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的防断结构,由于防断结构能够容纳或部分容纳所述引线,这样在将引线点焊在接触板和主导线之间时,引线能够陷入并连接在所述防断结构中,这样在点焊过程中被压紧的接触板和主导线能够不对引线构成过度的挤压,防止引线的截面出现突变,从而避免引线从焊接位置处折断的情况发生,且保证了引线的质量,使之在装配过程中也不容易发生折断。
【IPC分类】H01R11/11, H01R4/02
【公开号】CN204760549
【申请号】CN201520586245
【发明人】庞文益, 刘红志
【申请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