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36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捷式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用品,特别是一种医疗救治中输血,输液,抽血,止血时使用的便捷式止血带。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中为患者输血,输液或抽血时,均采用乳胶管做的止血带,这种止血带的寿命一般可使用数日甚至半年,在此期间每根止血带使用的人次也不计其数,天长日久,胶带上携带的菌种也众多,尽管有的做了一些消毒,但由于乳胶管具有可伸可缩的弹性特点,一般的消毒是很难完全彻底的杀死进入到乳胶管皱褶内的细菌,这样长期使用,就使细菌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造成了一种互相传播,交叉感染的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传统的乳胶管止血带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医、患人员的健康,减少疾病的传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设计一种简单实用,卫生安全的便捷式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捷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便捷式止血带主要由条形带、连接套和挂钩构成,条形带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套和挂钩,连接套套接在条形带的一端并装配挂钩相互联接在一起。
所述的条形带的一个面层设有齿形凹槽,在条形带上设有钩挂挂钩用的通孔,条形带的长度为15-25厘米,条形带的宽度为0.8-1.2厘米,条形带的厚度为0.1-0.3厘米。
所述的连接套为两端敞口中部空腔的扁平四面体,连接套的敞口部分和空腔部分与条形带和挂钩配合。
所述的挂钩其中一端为弯曲的U形,挂钩其中另一端为便于与连接套连接的两个环形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构造,成本低,无需给患者增加多大的经济负担;使用方便,可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的病菌交叉感染;它的实施对保障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又增加了一项理想的防范措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的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选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止血带由条形带1、连接套2和挂钩3构成,条形带1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套2和挂钩3,连接套2套接在条形带1的一端并装配挂钩3相互联接在一起,条形带1的一个面层设有齿形凹槽11,在条形带1上设有钩挂挂钩2用的通孔12,条形带1的长度为20厘米,条形带1的宽度为1.0厘米,条形带1的厚度为0.3厘米。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套2为两端敞口中部空腔21的扁平四面体,连接套2的敞口部分和空腔21部分与条形带1和挂钩3配合。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挂钩3其中一端为弯曲的U形31,挂钩3其中另一端为便于与连接套2连接的两个环形圈3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其中一只手执连接套2,其中另一只手拉紧条形带1,然后环绕患者须止血的部位,紧度适中后将连接套2上的挂钩3钩挂在条形带1上的通孔12内,即可达到止血的效果(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捷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便捷式止血带主要由条形带(1)、连接套(2)和挂钩(3)构成,条形带(1)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套(2)和挂钩(3),连接套(2)套接在条形带(1)的一端并装配挂钩(3)相互联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带(1)的一个面层设有齿形凹槽(11),在条形带(1)上设有钩挂挂钩(2)用的通孔(12),条形带(1)的长度为15——25厘米,条形带(1)的宽度为0.8——1.2厘米,条形带(1)的厚度为0.1——0.3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2)为两端敞口中部空腔(21)的扁平四面体,连接套(2)的敞口部分和空腔(21)部分与条形带(1)和挂钩(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3)其中一端为弯曲的U形(31),挂钩(3)其中另一端为便于与连接套(2)连接的两个环形圈(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捷式止血带,主要由条形带1、连接套2和挂钩3构成,条形带1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套2和挂钩3,连接套2套接在条形带1的一端并装配挂钩3相互联接在一起,条形带1的一个面层设有齿形凹槽11,在条形带1上设有钩挂挂钩2用的通孔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构造,成本低,无需给患者增加多大的经济负担;使用方便,可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的病菌交叉感染;它的实施对保障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又增加了一项理想的防范措施。
文档编号A61B5/15GK2936166SQ200620123080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日
发明者南鸿强, 王德印 申请人:南鸿强, 王德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