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及装置、药品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5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及装置、药品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药品注入装置。特 别涉及如下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适合用于上述方法及装置 的药品注入装置适合在管理药品的使用状况时使用,该药品是使用由驱动信号驱动的如离子电渗疗装置(iontophoresis device)的药品注入装置所投给 的药品;基于实际使用状况,能够管理药品的使用状况。
背景技术
以往,患者是否实际摄取医生开出处方的药品,任凭患者的自由意志, 因此不能确认患者是否按照医生的指示摄取了由医生开出处方的药品。所 以,现状是,由医生开出处方并交给患者的药品中的一半以上被扔掉,造成 极大的浪费,在谋求医疗费的削减方面成为很大的问题。在患者靠自由意志 以口服等方式来摄取药物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用于经皮肤或粘膜使药剂渗透到生物体内的方 法中的一种,提出了离子电渗疗法(iontophoresis)。进行该离子电渗疗法 的装置(称为离子电渗疗装置)包括,具有用于保持药液的药液保持部的作 用电极结构体,和作为该对电极(counterelectrode)的非作用电极结构体, 在药液与皮肤或粘膜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向作用电极结构体施加与药液保 持部中的药剂离子相同导电类型的电压来电驱动药剂离子,从而使药剂离子 经皮肤或粘膜移动到生物体体内。例如,在国际公幵的WO03/037425A1中记载有这样一种离子电渗疗装 置全部以膜状态来构成作用端电极结构体和非作用端电极结构体各自的构 成要素,同时,在作用电极结构体上设置离子选择性不同的不同种类的离子 的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用于选择与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及异种的离 子,并且在非作用电极结构体上至少设置选择与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 的离子的离子交换膜,从而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地以高输送效率来投给离子 性药剂。但是, 一直以来认为,不可能基于实际使用状况来管理药品的使用状况。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基于实 际使用状况来管理投给患者的药品的使用状况。还有,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管理上述药品使用状况 的药品注入装置。艮P,通过以下的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课题。(1)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来解决上述第一课 题,基于药品注入装置的实际驱动信息,管理使用该药品注入装置来投给的 药品的使用状况,其中,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该药品注入装置,而且该药品 注入装置能够输出实际驱动信息。(2) 此外,如(1)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 述药品注入装置在确认到应该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之后,使驱动信号变为 有效。(3) 此外,如(2)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 先使患者佩戴上述患者ID。(4) 此外,如(3)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 先将上述患者ID植入到患者体内。(5) 此外,如(1)或(2)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是离子电渗疗装置,该离子电渗疗装置包括作用电 极结构体和作为其对电极的非作用电极结构体,该作用电极结构体具有用于保持药液的药液保持部,该离子电渗疗装置在使药液与皮肤或粘膜相接触的 状态下,通过向作用电极结构体施加导电类型与药液保持部中的药剂离子相 同的电压来电驱动药剂离子,从而使药剂离子经皮肤或粘膜移动到生物体体 内。(6)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药品注入装置,其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而且能够输出实际驱动信息;服务 器,其基于从该药品注入装置输入的实际驱动信息,管理使用该药品注入装 置来投给的药品的使用状况。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服务器根据每位患者管理投给患者的药品的种类、剂量以及时间。(8) 如(6)或(7)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药品注入装置的药品投给信息存储在该药品注入装置中,之后将药品 投给信息读入到服务器中。(9) 如(6)或(7)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的药品投给信息,以无线的方式与服务器进行通信。OO)本发明通过一种药品注入装置来解决上述第二课题,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品注入装置是一种被驱动信号驱动的药品注入装置,具有甩于识别患 者ID的单元,而且,在确认到应该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之后,使驱动信号 变为有效。根据上述(1),由于基于该药品注入装置的实际驱动信息来管理使用 药品注入装置进行投给的药品的使用状况,能够确认患者是否正确地使用了 由医生开出处方的药品。因此,医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被使用的药品的种类、 数量以及对患者的作用。此外,不会发生由医生开出处方的药品中的一部分 没有被投给患者而是被扔掉的情况,从而避免医疗费的浪费。此外,根据(2),由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在确认了应该进行药剂投 给的患者的ID以后,使驱动信号变为有效,所以能够只向处方的对象患者 投给药品。此外,根据(3),由于预先使患者佩戴上述患者ID,所以能够防止患 者ID的输入错误。此外,根据(4),由于预先将上述患者ID植入到患者体内,所以能够 防止使患者佩戴患者ID时发生错误。此外,根据(5),由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是一种离子电渗疗装置,所 以能够准确地管理药品的使用状况。此外,根据(6),能够根据存储在服务器中的信息来管理药品投给履历。此外,根据(7),能够管理每位患者被投给的药品的种类、数量以及 时间。此外,根据(8),能够容易地将由上述药品注入装置进行的药品投给6信息一起读入到服务器中。此外,根据(9),能够实时地将由上述药品注入装置进行的药品投给 信息存储到服务器中。此外,根据(10),由于在确认了应该进行药品投给的患者的ID后, 使驱动信号变为有效,所以能够提供适合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的药品注入装 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品使用状况管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IC芯片内置腕带的立体图。图3是同样表示作为药品注入装置的离子电渗疗装置的第一例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离子电渗疗装置的第二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7是同样表示第三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在前端安装有上述药品注入装置的棒式(stick)药品注入装 置的例子的立体图。图9是同样表示腕带式药品注入装置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IO是同样表示台式药品注入装置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药品注入装置120和服务器 130,其中,该药品注入装置120,例如能够通过植入到患者100所佩戴的腕 带110中的无线IC标签或IC芯片112,来确认应该被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 然后根据来自有线或无线的遥控器(以下称为遥控器)124的指令来打开开关 122;该服务器130基于该药品注入装置120的实际驱动信息来管理由该药品注入装置120所投给的药品的使用状况。如图2所示,上述IC芯片112可以植入到例如腕带IIO或手镯中,或 者直接植入到患者100的体内,从而使患者100佩戴该芯片。该IC芯片112, 只要例如像Suica (日本注册商标)、FeliCa (日本注册商标)那样,由外部 供给电源,则可以防止信息的误记载。存储于上述IC芯片112中的患者ID,仅作为用于识别患者的记号,使 IC芯片112超小化以至于可以植入到患者的体内,或者能够利用读写器来写 入或更改,也可以包含每位患者的禁忌药品、病名、投药履历(药的种类(名 称)、投药时间(年、月、日、小时、分钟)、投药量(单位等))等。作为上述药品注入装置120,可以使用如图3至图5所示的离子电渗疗 装置10。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子电渗疗装置10具有,用于投给离子性药剂的作用 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电极结构体14、以不同的极性与这些电极结构体 12、 14相连接的直流电源16。在基片18的一侧表面(图4中的下表面)上,从基片18侧开始顺序层 叠有作用电极22、电解液保持部24、第二离子交换膜26、药液保持部28、 第一离子交换膜30,从而构成了上述作用电极结构体12。上述作用电极22可以由涂敷在上述基片18上述表面上的导电涂料构 成,其中该导电涂料例如由碳糊等非金属导电填充料混合而成。该作用电极 22也可由铜板或金属薄膜来构成,但由于考虑到所溶出的金属在药剂投给时 会向生物体移动,所以最好使用非金属。上述电解液保持部24,例如由涂敷在上述作用电极22上的电解质涂料 构成。该电解质涂料是含有电解质的涂料,使用下述电解质效果尤佳,艮P, 比水的电解反应(在正极发生氧化以及在负极发生还原)更容易被氧化或还 原的电解质,例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或者抗坏血酸钠等药剂、乳酸、 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等有机酸以及/或者这些酸的盐类,由此,能 够抑制氧气或氢气的产生,此外,混合在溶解于溶剂时成为缓冲电解液的组 合的多种电解质,从而能够抑制通电pH的变化。为了提高涂料的涂敷性和成膜性,上述电解质涂料混合了聚乙烯醇、聚 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等亲水性高分子,此外,为了调节电解质涂料的粘度,混合适量的水、乙醇、丙醇等溶剂。并且,也可以适当地追加增 粘剂、增稠剂、消泡剂、颜料、香料、着色料等成分。上述第二离子交换膜26由导入了离子交换基团的后述的离子交换树脂 构成,其中该离子交换基团是指,将导电类型与药液保持部28中的药物离 子的相反的离子作为反离子的离子交换基团,而且,当药液保持部28中的 药效成分采用了可分解为正的药物离子的药剂时,混合阴离子交换树脂;相 反,当药效成分采用了可分解为负的药物离子的药剂时,则混合阳离子交换 树脂。上述药液保持部28,由涂敷在上述第二离子交换膜26上的药剂涂料构 成,是含有药剂(包括药剂的前躯体)的涂料,其中该药剂是通过溶解到水 等溶剂中使药效成分分解出正的或负的离子(药物离子)的药剂;作为药效 成分分解出正离子的药剂,例如有作为麻醉药的盐酸利多卡因和吗啡等;作 为药效成分分解出负离子的药剂,例如有作为维他命药剂的抗坏血酸等。上述第一离子交换膜30,由涂敷在药液保持部28上的第一离子交换涂 料形成。该第一离子交换涂料是含有导入了离子交换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的 涂料,其中该离子交换基团是指,将导电类型与药液保持部28中的药物离 子的相同的离子作为反离子的离子交换基团,当药液保持部28中使用了药 效成分可分解出正的或负的药物离子的药剂时,则混合阴离子交换树脂或者 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上述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下述离子交换树脂,艮P, 向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等的烃系树脂,或者具有全氟碳化合物骨架的氟 系树脂等的、具有三维网眼构造的高分子中,导入了磺酸基、羧酸基、磷酸 基等的阳离子交换基团(反离子为阳离子的交换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此外,作为上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下述离子交换树脂, 即,向与上述阳离子交换树脂相同的具有三维网眼构造的高分子中,导入了 一至三级的氨基、四级的铵基、嘧啶基、咪唑基、嘧啶鑰基、咪唑鑰基等阴 离子交换基团(反离子为阴离子的交换集团)的离子交换树脂。如图5局部放大所示,上述非作用电极结构体14,与上述基片18同样 的由设置在非作用侧基片19一侧的表面上的非作用电极32、第二电解液保 持部34、第三离子交换膜36、第三电解液保持部38、第四离子交换膜40以构成。上述非作用电极32与上述作用电极结构体12中的作用电极22结构相 同,此外,在非作用电极32上涂敷与上述电解液保持部24相同的电解质涂 料而构成上述第二电解液保持部34,在第三离子交换膜36上涂敷与上述电 解液保持部24相同的电解质涂料而构成第三电解液保持部38。此外,上述第三离子交换膜36,由与形成上述第一离子交换膜30的第 一离子交换涂料所含的离子交换树脂相同的离子交换树脂构成,和第一离子 交换膜30同样的能够实现离子交换膜的功能。上述第四离子交换膜40由涂敷在上述第三电解液保持部38上的离子交 换涂料形成,其中该离子交换涂料含有构成上述第二离子交换膜26的离子 交换树脂。该第四离子交换膜40与第二离子交换膜26同样的能够实现离子 交换膜的功能。在上述基片18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作用电极端子42,该作用电极端子 42经由设置在基片18上的通孔而与上述作用电极结构体12的作用电极22 相导通。同样,在非作用侧基片19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非作用电极端子44,该 非作用电极端子44经由设置在非作用侧基片19上的通孔而与非作用电极结 构体14的非作用电极32相导通。在上述作用电极端子42和非作用端子44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直流 电源16。该直流电源16是组合式(cell-type)电池,由在上述片状基片18 的一侧表面上通过印刷等涂敷方法顺序层叠的第一活电极层46、隔离层47 和第二活电极层48构成。上述直流电源16的上述第一活电极层46与上述 作用电极端子42直接连接,此外上述第二活电极层48与上述非作用电极端 子44利用隔着绝缘浆料层49形成的导电涂料的涂膜(非作用电导层)45而 相连接。图3中的附图标记13是表示连接作用电极结构体12和非作用电极结构 体14的结合带。上述涂膜45也被涂敷在上述结合带13上,而且一直延续 到非作用电极端子44处。构成上述直流电源16的薄型电池例如可以使用JP特开平11-067236号 公报、美国专利公开公报2004/0185667A1号公报、美国专利6855441号公报等中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例中的结构。在上述的实例中,作用电极结构体12除了药液保持部以外还具有电解 液保持部,还具有两层的离子交换膜,此外,非作用电极端子44虽然具有 两层的电解液保持部和离子交换膜,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药 液保持部直接与作用电极接触的结构。此外,构成作用电极结构体及非作用电极结构体的电解液保持部、药液 保持部和离子交换膜中的温度响应性凝胶体以外的部分是通过涂膜构成的,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粘贴了膜的结构。并且,作为上述药品注入装置120,除了离子电渗疗装置之外,还可以 使用通过驱动信号来驱动的药品注入装置,而且,例如借助泵,通过微针 (microneedle)注入药液。该药品注入装置120,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棒式,如图9所示的带式, 如图IO所示的台式中的任意一种。以下,参照附图11对工作过程进行说明。上述遥控器124, 一旦在步骤100中打开驱动开关126,则在步骤102 中与上述患者100的IC芯片112互相通信,并确认该患者的ID,在步骤104 中,只有在判定为与指示给药的对象患者一致的情况下,才在步骤106中通 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上述药品注入装置120发送指令信号,从而药品注入 装置120的开关122可以被打开,从而可以向患者IOO注入药品。然后,在 步骤108中开关122实际被打开时,在步骤110中在向患者注入药品的同时, 在步骤112中利用内置的读写器将被注入的药品的种类、剂量以及时间存储 至可改写的存储器128中。存储于该存储器128中的信息之后一起被读入到 服务器30中。在上述存储器128中,存储有例如药品注入装置120所载有的药品名、 剂量、有效年月日、制造厂商、应该给药的患者ID等。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104中,当ID不一致时,在步骤120中输出警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在药品注入装置120的存储器128中存储有药 品的投给信息,之后会被读入到服务器130中,但是也可以在药品注入装置 120的遥控器124和服务器130中都设置无线装置,或者可以利用移动电话将药品的投给信息实时地发送至服务器13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都是将患者ID存储至IC芯片112中,但是,存储 患者ID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印有一维或二维条形码的胶带 贴在患者身上,并将一维或二维的条形码读出器设置于药品注入装置120或 遥控器124中来读取该信息。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适合在对使用像离子电渗疗装置那样的药品注入装置进行给药 的药品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时使用,能够基于实际使用状况来管理药品的使 用状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药品注入装置的实际驱动信息,管理使用该药品注入装置来投给的药品的使用状况,其中,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该药品注入装置,而且该药品注入装置能够输出实际驱动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药品注入装置在确认到应该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之后,使驱动信号变为有 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 使患者佩戴上述患者ID。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 将上述患者ID植入到患者体内。
5.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是离子电渗疗装置,该离子电渗疗装置包括作用电极 结构体和作为其对电极的非作用电极结构体,该作用电极结构体具有用于保 持药液的药液保持部,该离子电渗疗装置在使药液与皮肤或粘膜相接触的状 态下,通过向作用电极结构体施加导电类型与药液保持部中的药剂离子相同 的电压来电驱动药剂离子,从而使药剂离子经皮肤或粘膜移动到生物体体 内。
6. —种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药品注入装置,其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而且能够输出实际驱动信息; 服务器,其基于从该药品注入装置输入的实际驱动信息,管理使用该药品注入装置来投给的药品的使用状况。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服务器根据每位患者管理投给患者的药品的种类、剂量以及时间。
8. 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 征在于,将上述药品注入装置的药品投给信息存储在该药品注入装置中,之 后将药品投给信息读入到服务器中。
9. 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品使用状况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药品注入装置的药品投给信息,以无线的方式与服务器进 行通信。
10. —种药品注入装置,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 识别患者ID的单元,而且,在确认到应该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之后,使驱动信号变为有效。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驱动信号来驱动的药品注入装置,使用药品注入装置120(离子电渗疗装置10、50、60)来投给药品,该药品注入装置具有识别患者ID的单元,而且利用确认到应该投给药品的患者的ID后变为有效的驱动信号来驱动,并基于该药品注入装置120的实际驱动信息,通过服务器130来管理药品的使用状况,从而能够确认是否正确地使用了处方药品。
文档编号A61N1/30GK101247848SQ200680030078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中山鸠夫, 松村健彦, 松村昭彦, 秋山英郎 申请人:Tti优而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