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14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中医外敷药液。
背景技术
中医理论认为气滞血瘀、风邪内侵、经络不通、外伤与劳损都会引发痛疼,各种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酸腿痛、四肢麻木,以及大部分的妇科疾病都会使人痛疼难忍,活动不便,为治疗这些疾病,外敷疗法有着较好的疗效。药物外敷疗法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敷贴于患部或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入筋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外敷疗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常用的外用膏药,药物不能达到完全吸收利用,易致患处溃烂、感染,且有粘贴过牢不易更换,粘贴不牢容易脱落等缺陷。另外,现有的药垫、药带虽然使用方便,但是药粉干燥难以与肌肤充分结合,使药物不能很好的透入肌肤发挥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具有药物吸收好、治疗效果佳、用药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其组方配伍的重量比为薄菏10~20g,秦椒10~30g,樟脑5~10g,红花5~10g,细辛10~30g,蜈蚣3~5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100~200g的医用酒精罐内密封浸泡一周制成。
组方配伍的较佳重量配比薄菏15g,秦椒20g,樟脑6g,红花6g,细辛15g,蜈蚣4g,医用酒精150g。
使用时,将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由密封罐中取出外敷于伤痛处,每次敷药时间不少于2小时,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停用2~3天。
本发明药物选用纯中药,其中薄菏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散风热、利关节、止痒;细辛味辛性温,能散风寒、温行水气、止痛开窍;秦椒味辛性温,能祛风邪、寒痹风湿;樟脑味辛性热,能通关窍、利滞气、疥癣风瘙、寒湿脚气;蜈蚣味辛性温,能祛风镇惊、熄风解毒;红花味辛性温,能破血生新、活血止痛、消肿通经。
本发明经大量的临床观察,对肩周炎、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痛、四肢麻木、腰颈椎病、静脉曲张、腰脊劳损具有独特疗效。一般患者1~2个疗程即可见效,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5个疗效可彻底治愈。治愈率88%,总有效率95%以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选用纯中药,无毒副作用。由于本发明六味药物合理配伍,有调动气血、疏通经络、活化组织细胞、激活分泌机能、杀菌败毒、祛风治痛、治庠之功能。通过湿敷,使外敷药物的渗透力增强,能充分地被人体的病灶区吸收,因此疗效显著。另外,本发明用药方便、安全,病人痛苦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选取薄菏10g,秦椒10g,樟脑5g,红花5g,细辛10g,蜈蚣3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100g的医用酒精罐内,密封浸泡一周而成。
实施例2选取薄菏20g,秦椒30g,樟脑10g,红花10g,细辛30g,蜈蚣5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200g的医用酒精罐内,密封浸泡一周而成。
实施例3选取薄菏15g,秦椒20g,樟脑6g,红花6g,细辛15g,蜈蚣4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150g的医用酒精罐内,密封浸泡一周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其特征在于组方配伍的重量比为薄菏10~20g,秦椒10~30g,樟脑5~10g,红花5~10g,细辛10~30g,蜈蚣3~5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100~200g的医用酒精内密封浸泡一周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其特征在于组方配伍的重量比薄菏15g,秦椒20g,樟脑6g,红花6g,细辛15g,蜈蚣4g,医用酒精15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炎止痛的外敷药——火龙液,涉及中医外敷药液。现有外敷药的膏药,药物不能完全吸收,易致患处感染,粘贴过牢不易更换,粘贴不牢容易脱落;药垫、药带,药物不易透入肌肤,影响治疗效果。本发明的组方重量比为薄菏10~20g,秦椒10~30g,樟脑5~10g,红花5~10g,细辛10~30g,蜈蚣3~5g,六味原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放入100~200g的医用酒精内密封浸泡一周制成。本发明具有药物吸收好、治疗效果佳、用药方便的优点。对肩周炎、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痛、四肢麻木、腰颈椎病、静脉曲张、腰脊劳损具有独特疗效。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1062186SQ20071006190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8日
发明者尚长青, 王清仙 申请人:尚长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